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解析

2023-10-26 19:17吴锦涛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8期
关键词:养殖业养殖场疫病

吴锦涛,殷 爽

1.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和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梅河口 135000;2.吉林省磐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磐石 132300

基层动物防疫起到采集动物疫病信息、防范动物疫病蔓延的作用。我国畜牧业蓬勃发展,而且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引入了诸多先进的养殖技术,逐步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支出型产业。畜牧业的发展也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带来诸多挑战,很多养殖人员由于缺少防疫意识,所采取的防疫办法不规范,再加上监管不到位,大大增加了动物疫病的暴发概率,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有效发展。

1 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养殖业在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不仅养殖业总产值持续增长,而且农民收入水平也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结构也逐步走向优化,当然利与弊是对立统一存在的,随之而来的还有重大动物疫病。对于广大畜禽养殖户来说,一旦发生动物疫病,势必会波及整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对于养殖业整体发展稳定性也会带来消极影响,特别是人畜共患类疾病,甚至会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引发严重的食品安问题,使行业面临信任危机,短时间内恐难以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社会环境、消费市场带来的影响,基层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采取的监管举措不及时、不到位是最为根本的因素,在加上部分地区暂未形成长效的动物疫病预防、治疗机制,使得动物疫病防控效果难达理想。在新形势背景下,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需要始终坚持“五早”基本原则,即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基本原则,加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此来为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1 降低动物疫病发生率

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有助于准确捕捉到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动物疫病,以便于第一时间采取应对策略,为畜牧养殖业发展奠定基础。面向所辖区域的养殖场以及养殖户,对养殖的过程开展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完成动物防疫工作上的各项宣传工作,引领全体养殖人员牢固树立动物疫病防控意识,具备紧急应对动物疫病的关键能力,对现有动物防疫工作不断完善,同时提升工作的总体质量,使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专业化优势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将各类动物疫病对养殖行业的不良影响控制到最低,避免或者减少动物疫病暴发,营造安全稳定的畜牧养殖环境。

1.2 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

我国肉制品加工、销售与养殖业发展存在紧密联系,动物疫病暴发并流行时,养殖场内的质量和产量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对于肉类食品安全造成影响。简单来说需要落实好基层动物的各项防疫工作,有助于确保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经营、发展的稳定性,通过供应链的有序运行,从源头上防范供应链风险,助力我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其次,在保障肉制品质量安全方面也发挥显著作用,将优质安全的肉制品投入市场,从而让广大消费者对养殖业保持信心,提升他们对养殖业的信任度。所以需要严格、规范地做好基础动物防疫工作,全方位防范动物疫病的发生。

2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实践策略

基层动物防疫主要是指应用多样化手段,凝聚全社会力量,以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基本规律为依据,分别从动物引种、饲养、经营、销售、运输、屠宰、加工,以及贮藏、运输等多个环节入手,将预防、控制、扑灭、检疫等措施充分渗透其中,切实保障动物健康、食品安全。然而,由于动物疾病种类逐渐增多,病原体分布也极为广泛,外加基层防疫工作存在着防疫意识薄弱、防疫设备不完善的固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此项工作质量,为了从根源处遏制动物疫病暴发,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落实动物防疫工作。

2.1 加强宣传引导

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中坚力量,做好此项工作,需要有关部门面向现有防疫人员,积极组织教育培训活动,除了传授其前沿理论知识、先进技术之外,还需要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引导防疫人员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印刻在头脑中,严格执行工作,发扬“认真细致扎实严谨”工作作风,使之深刻认识到动物防疫之于养殖业发展、食品安全、社会稳定发挥的积极作用,鼓励其利用工作之余坚持用专业理论知识充实自己,或者依托网络途径与行业人员交流工作经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安排他们外出参观学习,从其他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中借鉴优秀经验,将更多切实可行的防疫手段应用在实际工作中。

宣传不仅要面向防疫工作者,还需要面向广大养殖户,广泛宣传动物疫病防治的小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使养殖人员树立动物防疫意识。积极引入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比如依托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将动物防疫内容转化为视频、图文、小故事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呈现给养殖户,便于他们理解与接受;或者安排动物防疫专家,在现场一对一地讲解免疫常识,组织召开免疫专题讲座,从畜牧养殖现状出发,围绕共性、个性问题逐一进行细致解答,从而令养殖户认识到动物防疫的重要性,真正将所学灵活应用于实际养殖中,主动关注、配合动物防疫工作。

2.2 完善保障机制

健全完备、可操作性强的保障机制,是有序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导致所有部分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执行不顺利、工作效果不显著的,主要原因在于保障机制的缺失,在这里有关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分别从增加经费、引进技术两个侧重点入手,对动物防疫的保障机制加以完善。

首先,在经费投入方面,很多地区基层动物防疫站的硬件条件匮乏,尤其是偏远地区动物防疫设施十分简陋,现有的工具设备基本无法适应动物防疫的要求与标准,因此有必要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用于购置各种先进的防疫消毒设备,以此来改善基层的防疫条件,切实提升动物卫生防疫的服务水平。安排专业人员做好设备的保养、维修工作,各种设备定期更换,减少由于零件老化以及设备故障造成防疫工作的落后。或与企业有关人员进行合作,企业可以派遣一些专业人员并提供专项设备,与防疫站形成指导当地科学的养殖工作,而工作人员可以把优质产品,通过销售的方式直接销售给企业,这样企业可以构建起良好形象,而养殖者也能实现最大收益。

其次,在引进技术方面,由于我国畜牧养殖的规模一直处于不断扩大的状态,不仅传统动物疫病多变化,新动物疫病也频发,倘若要达到理想化防疫效果,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尽快组建一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坚持为养殖户送技术,为养殖户解答畜牧养殖技术方面的问题,指导其建设动物疫病净化场,面向养殖场的动物定期进行血液检测,为其发放碘伏消毒液、双氧水消毒液、聚维酮碘溶液等。考虑到很多养殖户依旧在沿用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方式,没有将圈舍消毒、动物防疫落实到位,对此,防疫人员应该在养殖环境检查方面多下功夫,一旦发现不规范养殖的现象应及时规劝、督促整改,从而坚定养殖人员的信心,让畜牧养殖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2.3 加强疫情监测

在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疫情监测是其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基层畜牧兽医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疫情抗体监测工作足够的重视,确保在动物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将其迅速控制、扑灭,进一步提升畜禽免疫抗体水平,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具体到实践中,应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到当地各大养殖场,全方位了解畜禽抗体检测进度,将检测结果充分整合、分析,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准确掌握免疫成效,全力做好补充免疫工作,确保区域内畜禽100%免疫。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畜牧部门、兽医站需要积极肩负起现场防疫指导的重要责任,双方协同高效地推进强制性抗体检测,针对拒不配合以及造成过失责任的养殖场及个人,应该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此外,指导养殖人员日常留心关注畜禽的外部表现,比如精神状况、饮食、活动等,尽量坚持每日健康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第一时间反馈给有关部门,保障动物防疫工作稳步有序开展。

针对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加工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展开全面排查,实现对畜禽养殖的全方位监控。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统一的动物防疫信息服务平台,将疫区、受威胁区、安全区的养殖场规模、养殖场数量、养殖动物种类、养殖密度等信息充分整合起来,按照类别录入到平台中,这样一来一旦遭遇突发动物疫情,就能为诊断、治疗、防控的方案编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当然这部分数据也可用于支撑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追溯。总体来说,依托统一的信息化平台,能够避免动物防疫工作的盲目随意性,防止因中间环节的交叉、重叠,影响到动物防疫工作的整体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业务处理速度,促使防疫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与动物产品的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与畜牧养殖业发展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依旧存在些许问题,使得动物防疫工作产生的效果并不显著。基于此,需要汇集政府、社会、群众的力量,形成动物防疫的合力,通过整合人、财、物,推动动物防疫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引领防疫工作者、养殖人员深刻认识到动物防疫在降低动物疫病发生率、推动行业规模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而相互之间默契配合,有条不紊地落实动物防疫工作,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关口,为消费者带来放心美食,不断提升动物防疫工作的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养殖业养殖场疫病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