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引领,学生中心,内涵发展

2023-10-27 09:01王晓璐吴振坤霍帅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9期
关键词:内涵发展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王晓璐 吴振坤 霍帅

摘 要:推进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新经济条件下,如何贯彻和推广“需求引领、学生中心、内涵发展”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培养满足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新工科背景下改革的首要问题。本研究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通过总结我国航空航天类高校和研究院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状,对比分析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特点,针对航空航天类人才培养路径展开研究。以航空航天产业技术需求为引领,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培养航空航天类创新型人才的改革举措,为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高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教育;内涵发展;航空航天产业;人才培养

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国家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象征。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国家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反映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新阶段,也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学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校的发展取决于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新的经济形态对传统工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航空航天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也成为新经济形态的一个着力点。航空航天类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法需要更新与改革,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界能力的新型航空航天类科技人才。因此,如何更新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体系是航空航天类高校面临的问题。

课题组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为航空航天类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创新教育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地方高校创新教育的深化改革和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一、航空航天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航空航天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

截至2023年2月,我国共有94所航空航天类专业的院校所,其中高等院校有68所,科研院所有26家。在这68所高等院校中,军事院校有8所,职业院校有12所,本科院校有48所。航空航天类专业服务对象主要是航空航天产业,典型院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点是学科和专业设置齐全、覆盖面广、特色鲜明,对于航空航天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近年,其他一些综合性院校和地方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此类专业,并根据自身定位,规划了特色发展路径。

不同类型的院校在航空航天类人才培养方面有不同的需求和定位,同时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方向也有较大不同。因此,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也有较明显的差异,例如职业院校倾向于培养技能型的人才,科研院所倾向于培养企业实际需求的研发人才;与此相比,普通本科院校是面向航空航天产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体力量,在创新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航空航天类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航空特色鲜明的省属本科院校,坚持“立足航空航天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方向,并持续提升在航空航天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受传统工科专业教育体制的影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滞后于航空航天产业新需求,毕业生实践能力薄弱

目前,航空航天產业的突出特征是无人机迅速进入消费市场、通航飞机和机场建设加快。由于尺寸、飞行速度和成本的差异,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和运营与传统的战斗机、大型民机也存在明显区别。企业需要的是小批量、复合型应用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无人机和通航飞机设计、制造、维修和运营人才。但是,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不能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仍以课后时间采用传统的正规实践和业余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仍具有局限性,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的参与程度和技能。因此,必须以产业需求为牵引,对实践类课程进行改革。

2.学生对课外创新活动信心不足,存在畏难心理

创新活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考试,没有标准答案,且需要考虑时间、团队、成本、实践条件等多种因素,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带来了一定挑战。由于受中学期间学习惯性思维的影响,相当比例的学生很难调整学习心态,对开展创新活动以及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的信心不足。同时,创新活动形式固定化,限制了创新的思维方式。需要以新产品为对象,对创新活动的方式进行动态调整。

3.教师对创新教育积极性不高,“教”与“学”未能形成闭环

在绩效分配和职称评审方面,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多以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作为主要目标;资深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的比例相对较低,与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感;创新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影响力不如教务处,在资源分配上可能处于弱势地位。总而言之,教师从事创新教育的获得感和积极性不高,需要通过制度改革予以解决。

二、航空航天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和举措

综合上述讨论,课题组提出航空航天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体系。

(一)服务企业需求,通过“双向通道”传递产业前沿信息

制订相应政策和方案,打通学校和企业前沿信息交流渠道,实现教师、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产业信息交流。以航空宇航学院为例,针对教师,结合二级学院“放管服”管理原则,学院出台了《航空宇航学院实践课施细则》《航空宇航学院青年博士教师挂职支持办法》等文件;以二级学院身份与河南航投通用航空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从政策上激励教师走进企业。针对学生,以定制班的形式,开展小批量校企合作试点,学生在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工业软件学习等方面,通过实地学习、钉钉群等方式参与企业生产项目。目前定制班的学生在大三时即可使用CATIA软件完成无人机外形建模,并可使用工业软件分析气动和结构受力,部分优秀学生在招聘季之前已被合作企业录用,较好地提高了就业质量。针对企业,通过聘任方式,吸纳专业人员成为创新导师,以其丰富经验指导学生学科竞赛,聘任河南航投通用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的专家担任本科生毕业设计第二指导教师和硕士生导师,联合开发定制班模块化企业课程。

(二)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三个引导”增强学生信心

学校导师的引导使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加扎实,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报告撰写和数据分析能力。企业导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工程应用情况,快速梳理技术、产品、市场、用户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辈的引导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工程软件的学习,获得大量实践制作经验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改革管理机制,实施“三高三拓”提升师生获得感

针对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三高”政策,即在国家级和省级教学质量工程中,对含金量超过相应层次的科研项目,提高教研分在绩效分配中的权重;高级职称设置“互联网+”和“挑战杯”国家级学科竞赛指导教师绿色通道,提高高水平创新教育成果在职称评审中的权重;课时占比增加、实验室分配和设备采购优先,提高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

针对学生,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实施“三拓”政策,即利用山区农田、众创空间和无人机论坛等平台,拓展创新教育物理空间;站在教师的角度开展航空科普,拓展实践学习范畴;采用培养钻研型学霸、教师单独辅导和参加“挑战杯”竞赛等方式,拓展学习的深度。

三、航空航天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效果

(一)建成一流教学资源,区域影响力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提升原有专业建设水平的同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积极申报开办新专业,新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和“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在航空航天及相关工科专业领域获批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门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8个省级一流专业、14门省级一流课程;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新工科实践基地3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以航空航天类人才培养为抓手,学校与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民航科教创新攻关联盟首届成员、国际航空航天教育协会创始会员、河南省航空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单位。项目组师生参与研发“郑航”系列无人机,打造工业级无人机完整产业链,为黄河流域空天地一体化大数据采集、生态环境系统监测等提供服务。

(二)在校生优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在人才培养效果方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航天类专业学生设计制作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固定翼/多旋翼/混合翼無人机以及水陆两栖飞行器,可用于流域资源监控、城市物流、农业运输和军事侦察。航空航天类专业学生作品获“互联网+”国赛奖5项、“挑战杯”国赛奖7项、“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国赛奖22项,省部级以上奖78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26项,2人获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三)毕业生实践能力突出,在航空航天类人才培养领域打造“郑航”品牌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涌现出一批实践能力强、扎根创新创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彭晨晞是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金牌获得者,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授予“航空之鹰”奖章,也是2020年最年轻的“全国劳动模范”。近3年的数据显示,航空航天类学生在航空和民航领域的就业率之和为45%,升学率为22%,“上手快、待得住、有冲劲”已成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航天类毕业生的典型特色,并逐渐形成“郑航”品牌。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越来越重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航空航天类高素质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不断探索适合高校实施的创新教育之路。以航空航天产业技术需求为导向,构建“三个引导”和“三高三拓”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有效解决创新教育中暴露的问题。此外,高校应与时俱进更新创新教育理念,不断优化现有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从而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30).

[2]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29).

[3]Chen Yu.Th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J].

Education, Language and Sociology Research, 2022(2).

[4]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5]杨建锋.创业导师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领导-追随行为理论视角[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1).

[6]刘战合,王晓璐,杨波.面向航空类专业的案例式思政教学策略初探[J].河南教育(高教),2020(11).

[7]谢和平.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7(3).

[8]蒋东霖,邵丽颖,丁颂.面向新工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

[9]何丽娜,孟祥宇.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3).

[10]Xueyan Wang,Wujun Ding. Research 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riple Helix Theory[J]. Research and Advances in Education,2023(2).

[11]王晓璐,周会娟,徐亚辉.多方绩效评价下高校创新创业管理机制改革与实践[J].河南教育(高教),2021(9).

[12]杨凤田,吴宏元.兴趣引导、平台支撑与项目牵引: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13]盛晓娟,李立威.“专创、产教”双融合视角下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9).

责编:应 图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航空航天产业的实践平台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21SJGLX471)

作者简介:王晓璐(1982— ),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授,航空宇航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吴振坤(1976— ),男,河南航投通用航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管理;霍帅(1989— ),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程师,科技处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科科长,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内涵发展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内涵发展与招生规模问题的对策研究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