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3-10-27 09:01周睿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 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均为高校德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教学目标上契合,在教学内容上融合,在教学主体上重合,这为二者融合育人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育人体系,用好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形式,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探索出一条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视大学生在成长历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二者分工不同,但是具备一致的育人目标和能够相互借鉴的教学内容。推动二者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同步发展,更有助于构建共融共通的育人体系。因此,高校要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在协同育人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辨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个体的身心发展变化规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特定的途径和方法,帮助个体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健全人格特质、提升心理品质的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含自我意识、人格、人际交往、情绪情感、恋爱与性等方面。

近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高校设有心理健康中心,每学期都会针对在校学生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高校也会要求辅导员以谈心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建立重点关注名册,实行“一人一档”,全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各高校还专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心理學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础,为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其成员在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最终使他们符合社会规范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

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大学生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学阶段,许多青年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并未完全确立,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各高校关注的重点。一方面,各高校均开设有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实现对大学生价值引领;另一方面,高校各级党团组织经常开展演讲比赛、座谈研讨、调查研究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实现实践育人。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一)教育目标相互契合

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具备理性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在心理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则以培养大学生成为立场坚定、思想端正的社会型人才为目标。从教育的最终目标上看,二者趋向一致,能够相互助益,帮助大学生实现心理与思想的平衡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旨在帮助青年学生具备一定情绪调节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育者应以强化对大学生心理的调适、矫正和发展为重点,关注大学生的个人心理健康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则关注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旨在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政治意识和行为规范。为达成这一目标,教育者应以引导塑造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为重点,关注大学生在群体中的表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能够实现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有机统一,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二)教育内容相互融合

在高校的培养体系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均属于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二者虽分属不同的学科,但在教学内容上却有着很强的交叉性和互通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大学生适应心理、自我认知、挫折心理、心理疾病等主题。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能够帮助他们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系列课程。主要通过学理论、悟思想、讲道理的方式,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从内容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密不可分。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性格养成十分重要,能够助力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蕴含着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容,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教育主体相互重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阶段的通识课程,教育对象覆盖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者,主要为心理中心的专兼职教师,其中就有大量的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兼职教师,也有部分辅导员。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建立了学校心理中心—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二级学院心理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长的“五级联动”机制。长期以来,辅导员深度参与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也已经形成自上而下、全员育人的体系。高校辅导员作为接触学生最多的群体,常常同时进行课堂教育和日常教育,兼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有着高度重合性,这也为二者的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此,教师可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实现育心与育徳的统一。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育人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青年为目标。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准教育教学的大方向,打造协同发展的育人体系。

1.坚持以人为本,把准教学方向

对于高校而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要发展就应坚持以人为本,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便在各高校中落地生根,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十分成熟。而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较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始时间较晚,且受重视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比仍有差距。因此,高校应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专业部门、打造专业队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比重。

2.完善育人体系,健全融入保障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要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其中,从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教学规划中,高校应组织有关部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学融合,并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同时,高校要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学提供硬件方面的保障。对心理健康教育,需提供专门的谈心谈话室、解压室等;对思想政治教育,则需要提供专门的教研室、录课室、活动室等。通过各项基础保障工作,确保两者融合的顺畅进行。

(二)用好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都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整合优化两者的课程内容,尝试从不同的视角剖析同一个问题,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

1.整合课程内容,用好课程思政

心理健康教育更关注大学生当下的内心感受和心理体验,会通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大学生塑造理性平和的心理状态;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为关注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是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契合,会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积极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比如,在进行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培养专题教学时,可融入集体主义的内容,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我意识的建立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与社会文化、群体特征相融合,只有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思政课中有很多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通的内容,教师在授课时可有意识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时,可融入群体心理的相关知识,将集体主义教育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2.创新教学形式,拓宽融合路径

当下,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依然以理论宣讲为主,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心理健康教育则更为灵活,教学方式更加多样,除理论教学外,常常开展互动游戏、情景剧等趣味教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可以更好地发挥出育人成效。比如,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危机干预”部分融入对长征精神的讲解,让学生以“挫折与长征精神”为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大学生汲取长征精神中的正能量,以此来提高他们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得到更多的宣传与推广。各个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往往成立较早,关注人数众多,影响力较大。可利用这些平台上定期推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文章,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度。此外,也可以在主题党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三)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

1.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育心育德能力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主要推进者。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极其专业的工作,要求教师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因此,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一定要做好教师队伍建设。

以教师队伍中的辅导员为例,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日常工作必须育心、育德“两手抓”。尽管当前大多数辅导员能够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依然有部分教师离合格的心理健康工作者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对于辅导员而言,他们需要随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进行切换,部分教师会遇到角色转换的障碍。如果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会拉开师生之间的距离,无法获取学生的信任,导致很难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开展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项专业工作来对待。这就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增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发挥教师队伍的关键作用。只有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融合的教师队伍,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育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一方面,大学生要想将理论教育转化为内在品质,就必须亲身参与,养成习惯。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各地教育部门经常性地面向在校大学生举办各项实践活动。比如,广东省教育厅每年都会定期举办“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收获知识,也能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助力未来的成长发展。

另一方面,学生党员、学生骨干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是连结学校与大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需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与学生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近、联系紧密,往往能够顺畅沟通。通过学生骨干开展学生工作,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组织学生党员队伍对重点关注的大学生进行帮扶,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以学生党员为抓手开展心理工作,不仅可以发挥朋辈互助的优势,更能传递党的声音,实现两育融合。

总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主体上高度契合,为二者融合育人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推动二者的融合发展,能够更好地发挥育人实效,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品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禹建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交互作用探析[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马建青,石变梅.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影响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8(1).

[3]刘晓.探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J].陕西教育(高教),2022(1).

[4]王彩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课融合创新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

[5]白晓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2).

责编:司 哲

基金项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编号:2022YB16);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打造宿区‘红色充电站’开辟党史学习新阵地”(编号:2023szpy003)

作者简介:周睿(1994— ),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