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在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中的创设途径

2023-10-28 08:07
考试周刊 2023年41期
关键词:概念历史情境

赵 超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的改革设想。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大概念的具体内容,在教学中基于主题构建大概念,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在大概念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能帮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构建核心概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收益。因此,广大教师应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关注问题情境设计的重要价值,基于学情及课程要求,优化教学内容,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一、 问题情境在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中的必要性

为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教师需要明确问题情境在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价值。为此,笔者进行深度分析,总结如下:第一,大概念是新课标中首次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核心人物,反映学科本质的同时能够将关键思想与具体内容联系在一起,以核心概念为牵引,实施主题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完整的概念框架系统。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能够促进个体独立思考、探索,使学生逐渐摆脱对教师的盲目依赖,在情境的引导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学科大概念,最终达到发展自身核心素养的目的。第二,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随着教育的不断演变,问题情境在现代教育中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潜能,以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发展。通过情境创设手段,能有效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连接,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化对大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生成对高中历史学习的兴趣。第三,问题情境设计需要遵循相关性原则、概括性原则以及启发性原则,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教学策略设计阶段,教师不仅要掌握每一单元的重要概念,同时也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问题情境,保障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通过长期实践,教师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能力也将得到提升。

以上,基于问题情境开展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及学生的发展。因此,广大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强化问题在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学习中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系统性地掌握学科内容。

二、 问题情境在高中历史大概念教学中的创设路径

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问题情境创设路径应保障多元化,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帮助其在学习、探究中实现良性发展。

(一)依据教材资料构建问题情境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参考,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材料的直接来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建立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巧妙借助教材内容构建问题情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细心阅读教材的意识,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围绕大概念进行规划,再构建单元问题框架,帮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实现高效学习。

以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教学为例,本单元包含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诸侯纷争变法运动、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以及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这四大部分内容,按照清晰的时间顺序阐述了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在备课期间,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明确本单元重要概念为“人类社会形态从低阶向高阶的发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本单元知识学习树立唯物史观,感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作用,明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联系。回到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核心概念拟定核心问题: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是如何建立的?再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资料,围绕核心问题情境自主设计子问题。例如,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中关于对禅让制、阶级阶层分化的描述提出问题:国家是如何统一的?从部落到国家都经过了哪些发展?在子问题设计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将子问题再进行拆分,分为细小问题,如:建立一个国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社会形态与经济、制度、文化之间有哪些联系?通过单元问题框架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大概念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在情境作用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使学生通过学习建立唯物史观。

如上,利用教材资源构建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提出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活动参与意识,突破传统机械化讲授弊端,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实现深度学习,更加系统性地掌握学科内容。

(二)依据已学知识构建问题情境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需要通过历史学习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能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在构建问题情境时,教师不仅可以结合教材内的新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利用过往知识作为情境素材对学生进行提问,帮助学生在解答、思考的过程中摸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准突破点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对史实产生准确的理解。这样,既能考查学生对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帮助学生顺利建立新旧知识的链接,发展核心素养。

以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教学为例,本单元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古代法律以及西方法律,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成就。在讲解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内容时,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唐朝的法律体系,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过往所学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为大家补充材料: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腐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选自袁枢《通鉴纪事本末》)

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实施这种制度对唐朝发展有哪些深远影响?“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什么样的传统思想?借助于教师所提问题,学生尝试结合已有经验进行作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巧妙引入本章重点内容,带领大家走近唐朝的法律体系,明晰基层教化的根本含义以及法律与儒学结合的历史要素。

如上,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顺利掌握经济、社会、文化三者的关系。与此同时,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进行二次讲授,防止学生出现知识堆积,影响大概念教学效果。

(三)依据生活事例构建问题情境

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社会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变迁,感受历史魅力,在问题情境构建环节,教师可以围绕大概念,依据生活事例进行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贴合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唤醒学生思维活力与生活经验,帮助大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生活与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以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教学为例,本单元以“商贸活动的行为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核心概念,期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贸易金融的发展进程以及对现代社会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正确认识。在讲解“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部分内容时,教师向大家分享我国1910年至1990年的经济数据表,引导学生以直观的表格感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在问题情境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影片向学生分享自动取款机、信用卡、在网络平台中办理转账汇款等相关内容,有效唤醒生活经验,并提出问题:当今时代,人类创造了很多便利经济活动的方式,如自动取款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等。这些便捷的经济方式会对生活产生哪些影响?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能有效调动大家的探索欲望,同时问题也与核心概念“金融贸易”具有密切联系,在解决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考虑到高中生生活经验有限,在采用生活事例构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保障情境内容在学生理解范围内,防止出现情境与大概念相脱节的情况,影响活动效率。

如上,利用生活事例构建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有效降低知识难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依据历史文献构建问题情境

新课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史料证实素养,史料证实即学生能够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对历史事件做出合理解释。根据新课标要求,在问题情境构建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引用历史文献内容设计问题,锻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通过长期训练,学生史料证实能力将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也能根据史料了解更多历史事件,构建学科大概念,提高自身核心素养。

以统编版高一必修下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为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并能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确立的历史意义。基于本单元核心概念“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为帮助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在讲解启蒙运动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大家提供《反杜林论》及《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中关于描述启蒙运动“理性”的相关内容,邀请学生根据史料分析:资料中从侧面烘托“理性”,请结合启蒙运动事实谈一谈,你认为“理性”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理性”的?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从启蒙运动的核心出发,以“理性思想打破了教条的束缚”为核心概念,阐述自己对启蒙运动阶级性、局限性的理解,使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能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正确看待历史真相。与此同时,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明确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补充图像史料(图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英国议会下院在举行会议时的场景,根据站位掌握执政党、反对党、内阁等相关内容。

图1 英国议会

如上,根据历史文献资料构建问题情境,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内容,同时也能帮助学生通过文献资料阅读提高自身史料证实能力,从历史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有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五)依据影视资源构建问题情境

近年来关于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资源逐渐增多,是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考虑到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厌倦心理,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问题情境创设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构建,向大家分享视频,再现历史场景。这样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引发其对情境内容的思考,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本单元重要概念以及次位概念,对教学质量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以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第三单元《辽夏宋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教学为例,本单元重点内容为两宋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重点内容,教师将本单元大概念拟定为“统一的必然趋势”。在教学阶段,教师可以联系影视资源《射雕英雄传》,利用剧目中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剧中的人物形象与具体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蒙古国长大的汉人郭靖,不愿做大将军、大元帅和金刀驸马,而冒险出走南归,并与黄蓉共同死守襄阳重镇,协力击退蒙古国的围攻?你认为郭靖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教师所提供的影像资料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接触过《射雕英雄传》的学生能根据影视剧内容向大家分享额外的知识。在良好的交流与讨论氛围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补充《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思想以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走进南宋时期历史,通过对问题的挖掘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以及相关制度。与此同时,利用课后时间,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自主浏览影视剧后续内容,由《射雕英雄传》感受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国两大强敌的斗争,建立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

如上,利用影视资源构建问题情境并渗透大概念,能帮助学生摆脱常规机械化学习的桎梏,通过真实情境把握历史,提高教学质量。考虑到部分学生学习压力较大,教师还可以定期带领大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为学生补充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以此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 结论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建立学科大概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实现启思、导学、激趣的目标,推动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帮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构建学科概念,完善知识体系,转变学习方式,感受历史的深厚魅力。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努力下,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将重新焕发生机,透过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掌握历史,实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概念历史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