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主题班会教育引导现状及对策
——以北方民族大学主题班会为例

2023-10-30 05:17母恩和杨梅王露露马萍李亚婷何海平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班会共同体中华民族

母恩和,杨梅,王露露,马萍,李亚婷,何海平

(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宁夏银川 750000)

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尤为重大,而我校多年来召开的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笔者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通过采访、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探讨目前召开的主题班会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归纳出召开主题班会对大学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一、召开主题班会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主题班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使得主题班会的育人作用还没有有效地发挥出来。通过采访、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认为今后民族院校在召开主题班会时,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对主题班会不够重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理论和内涵,高校会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教育宣传。但在本次针对北方民族大学学子的调查问卷中,有46.56%的学生表示一些主题班会没有体现出特色,教师未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贴合实际的主题班会,导致主题班会缺乏特色、索然无味。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参与率较低,故主题班会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大学期间,学生的心理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学生认为步入大学是很轻松的,空闲时间普遍要由自己支配。调查问卷显示,有62.81%的学生甚至对挤占自己自由空间的班会活动产生了“逆反心理”和“对抗心理”,使得主题班会的开展愈发艰难。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班会的积极性,让主题班会的教育意义更加深入人心,让学生不再反感主题班会的召开,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1]。

(二)教育者对主题班会的监督和引导不到位

目前,高校召开主题班会的情况是很普遍的,但主题班会的召开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究其原因,是主题班会缺少制度层面的约束。主题班会一般由辅导员或班导师组织,他们的工作比较繁忙,疲于应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因此,他们对平时召开的主题班会缺少精心的准备,显得相对“粗糙”,导致有的班会在实际中成了随意性的教育活动,大多流于形式。部分班级的主题班会甚至三言两语就草草结束,导致主题班会成为通知事情的工具,失去了其教育引导的主要功能。在采访时,一位书记表示:“主题班会作为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对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位书记认为民族院校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前沿阵地,也是培育高素质民族人才的重要场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就读于民族院校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在就业时会优先选择民委或民族地区的岗位,他们在学生时代接受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的教育将会直接为其工作能力的可靠性与工作方向的正确性提供巨大的支持。教育者没有统一思想,形成合力[2],导致在主题班会的组织和召开过程中,他们的参与度不高,投入精力不够。

(三)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兴趣不高

在针对北方民族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74.93%的学生意识到民族院校主题班会的主题必须落实到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教育上,但是主题班会的形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在进行主题学习时兴致不高。与主题相契合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班会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可以通过班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民族院校在召开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单一、理论知识过多、单纯的讲授吸引力不强等问题。甚至有12.87%的学生表示主题班会发挥的作用是较小的,因为主题班会常采用的形式是“说教式”和“传达信息式”,这些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难以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在北方民族大学内,虽然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和班导师尝试改变班会形式以提高主题班会的吸引力,也积极采用了讨论式、表演式、辩论式等形式召开主题班会,但是在实际的召开过程中,他们往往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大部分主题班会还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班会参与度,限制了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也会置主题班会于麻木的状态。在高校中,部分辅导员和班导师过于追求主题班会的形式,使主题班会充斥着各种文艺表演,没有有效地将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通过召开主题班会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对策

(一)使师生认识到主题班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性

如果说,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题班会存在的第一要义,那么,作为民族类高校,在主题班会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则是最为重要的任务和最为核心的内容。作为高校,尤其作为民族类高校,加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学习是有必要的,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主题班会作为高校宣传政策、传播思想的重要平台,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教育活动中,民族高校要坚持培根铸魂,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交流互鉴,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基础;坚持价值引领,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基础;坚持理论先行,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群众基础[3]。

作为主题班会的组织者和主要监督者,辅导员和班导师应该认识到主题班会在培养大学生的品德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一位学院的书记指出:“针对目前学院的主题班会发挥的作用不理想的情况,学校不仅应将主题班会的召开列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为主题班会的开展保驾护航,而且应该将主题班会与大学生平时的课程一同纳入学校的课程系统中,确立起主题班会的重要课程地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主题班会的重要性。”学校应对辅导员和班导师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也提高对主题班会的重视程度,并且对其开展相应的培训,使主题班会从上至下形成更完备、更成熟的组织系统和教育系统。

(二)丰富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实践育人功能

主题班会是高校宣传政策的主要平台,辅导员可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召开主题班会,在进行教育与宣传的过程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升华“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意境。辅导员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在平时的思政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教师讲述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进一步思考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对国家的政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让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充分落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4-6]。

主题班会的知识输出是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结合。在知识输出的过程中,辅导员应注意理性知识输出的比例,将理性知识的输出改为感性知识的输出。同时,在主题班会的形式上,辅导员和班导师不应拘泥于理论的讲述,而应该注重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主题班会的参与者是大学生,他们有想法、有主见,因此,主题班会的形式应该具有思想性和针对性。笔者针对该问题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召开主题班会时,有87.61%的学生希望辅导员不仅要通过讲授式的方法向学生详细介绍主题内容,而且应通过演出式、辩论式、竞赛式等多种形式召开主题班会。唱歌、吟诵、自制视频、辩论赛和小游戏可以丰富主题班会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召开班会的过程中,辅导员和班导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结合,灵活地运用合适的教育方式使主题班会的效果最大化。此外,辅导员和班导师还可以在主题班会的末尾设置问答和学生点评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该校学生在晚班会的形式上有一些提议。他们觉得主题班会的形式不能过于死板,辅导员可以召开专题讨论会,让学生就某一认识不清的问题或发生在社会和学校中的事件展开讨论。辅导员可以召开报告会,邀请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或学生家长来作报告。辅导员还可以举办演讲比赛,先确定一个专题,让某些同学做好准备,可由一人或几人自由上台进行演讲。辅导员可以举办氛围轻松愉快的茶话会,引导学生与老师交流感情,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召开班会的任务。故事汇也可以成为主题班会的召开形式,由老师或同学担任故事员,然后一人单讲或几人轮流讲,进行故事欣赏或者竞赛。辅导员可以通过以上方式丰富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

(三)学生要对主题班会引起重视

主题班会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活动,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角度探索如何将学校的主题班会开得越来越好。在开展座谈会的过程中,学生认为民族院校就是多个民族的学生共同组成的学校,正是因为有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民族之间的联系才会发生,意义才会生成,价值才会呈现。也就是说,当学生真正地去听自己身边的不同民族的同胞讲述他们的故事时,他们才能真正地去感知民族之间的情谊,真正地拉近民族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8]。

在主题班会中,学生之间一起讲述中国梦、民族梦,可以使各民族形成一种凝聚和巩固的可靠状态,也能让各民族学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这种状态不仅能消除彼此之间的距离感,消除不确定因素、不可靠性以及不安全性,而且会让各民族学子感受到他们身边有不同民族的同胞,也有我们兴盛的国家和民族。这在无形之中增强了民族团结。在召开主题班会时,辅导员和班导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自信,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笔者在采访各学院的党委书记时,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在主题班会的内容上,民族高校要突出做好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民族高校要全面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使各民族的学生在政治上做到团结统一、在文化上做到兼容并蓄、在经济上做到相互依存、在情感上做到相互亲近,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第二,民族高校不仅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关的专业。第三,民族高校要不断增强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文化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包括了56个民族的共同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各族人民起到了关键的纽带作用。弘扬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自豪感,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弘扬和保护中华文化,不是原封不动,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猜你喜欢
班会共同体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共同体的战斗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