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大单元理念下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模式构建

2023-10-30 15:15郑海芬
考试周刊 2023年41期
关键词:教案教学资源集体

郑海芬

一、 引言

集体备课模式能够高效统一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是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的过程,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数学学科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之有效的集体备课能够在充分发挥集体作用的基础上,提升师资教学水平,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 新课程大单元理念下高中阶段集体备课模式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集体备课模式的概念

集体备课模式是指在教师群体中,通过合作与协作,共同讨论、研究并制订教学计划、教案和教学资源的一种教研方式。在集体备课模式中,教师共同参与决策和教学设计的过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经验的优势,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和策略。集体备课模式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助,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讨论和交流来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材资源,提供反馈和建议,相互学习和借鉴,以提高整个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集体备课模式中,教师们将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此外,还可以共同研究教材文本内容,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和学习难点,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集体备课模式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标准引导下,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以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单元间知识点的联系性特点开展大单元教学,能够行之有效地提升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新课程改革标准以及大单元教学理念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互通,从而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在集体备课模式下,教师可以共同研究和讨论教材内容、方法和策略,分享彼此的教学资源和经验。这种资源共享和经验互通使得备课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提升,教师们可以从其他教师的备课中学习到崭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为自己的备课提供了更多的启发和借鉴,进而丰富备课内容并提高备课效率。集体备课模式还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推动数学学科教学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相互交流和碰撞思想,可以发现自己备课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发创新的灵感。集体备课不仅让教师们加强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还促使他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教材的薄弱环节,研究和分享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进行反思与评估。这样的过程不仅使得教师的备课水平得到了提高,还有助于推动数学教学从传统的灌输模式向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从而实现数学教育的不断改进与创新。

三、 高中阶段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模式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集体备课模式形式主义严重

在当前阶段的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模式中,存在集体备课形式主义现象,部分学校过于强调备课形式,而忽视了备课的实质性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讨论。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进行汇报或简单地分享他们的备课材料,缺乏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材的深入讨论和反思,或者过于强调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以及评估标准,对个性化、灵活性的教学方法较为忽视,这种形式主义导致集体备课效果大打折扣。教师没有充分讨论和探讨课程的核心要素,使得集体备课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创新和深度。没有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教师无法共同寻找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这种形式主义下的集体备课模式,使得学科教学活动过于注重形式化,不仅阻碍了教师创造能力的发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集体备课的质量无法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保证。

(二)集体备课模式效率较低

在当前阶段的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模式中,还存在集体备课效率较低的现象。部分学校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存在许多耗时、低效的因素,导致备课时间得不到充分利用,效果较差。首先,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是导致集体备课模式效率较低的首要原因。如果教师在备课前没有明确的议程和共同的目标,会导致备课过程缺乏重点和方向性,极大地浪费时间资源。其次,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也是导致集体备课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如果教师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在备课内容和方向上很难达成一致,就不能行之有效地分享和讨论备课内容。另外,缺乏合理利用技术工具的支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备课效率低下。

(三)备课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备课分工不明确和责任不清会直接影响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部分学校集体备课中,教师可能缺乏清晰的分工和明确定义的备课责任,使得教师往往对备课的参与度较低,积极主动性不高。首先,集体备课模式缺乏相对明确的备课分工安排。一旦学校没有清晰地定义每个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教师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会出现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需要过多参与备课,而只需完成个人的教学准备。其次,集体备课模式缺乏备课责任的明确界定。备课责任模糊不清,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期望,就会使得教师意识不到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或者对备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知,缺乏动力和积极性,进而导致参与度降低。此外,部分教师可能认为个人备课比集体备课更有效率或更适合自己的风格,从而对集体备课持怀疑态度,进而对集体备课模式产生错误的认知,片面性地认为在集体备课中,时间会被浪费在与其他教师的讨论和协商上,而不是用于真正的备课工作。

(四)集体备课评估和反馈能力不足

在当前阶段的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模式中还存在评估和反馈能力不足的现象,缺乏对备课成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导致不能及时了解备课的有效性,从而难以做出必要的改进。首先,备课团队缺乏有效的评估工具来评估备课成果,不能确定备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且无法准确评估备课的质量。其次,备课团队缺乏相对明确的反馈机制,不能及时收集到教师使用备课材料后的实际情况和反馈,以至于不能及时了解备课材料的实际效果,无法得知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或调整。最后,缺乏数据分析的能力,无法对备课成果进行深入分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信息收集工作能力不足,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有关备课材料的详细信息,如使用情况、学生学习成果等,以支持决策和改进。

四、 构建高中阶段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模式的关键要素

(一)团队协作与领导模式

在构建高中数学集体备课模式中,团队协作与领导模式是关键要素。团队的协作能力和领导模式的选择对集体备课的效果和成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团队协作是指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协调,追求共同的目标。在集体备课模式中,教师应形成一个高效、友好、互助的合作氛围。他们应该能够共同制订备课计划、讨论教学策略和资源分配,以及共同评估和调整教学方案。团队协作能够有效地整合各自的优势和资源,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团队协作也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共同解决备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其次,领导模式在团队协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集体备课模式中,领导人员应明确团队的目标和方向,制订明确的任务分工,协调决策和资源的分配,并鼓励团队成员发挥创造力和提出建议。同时,领导人员还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反馈,鼓励成员间的互动和学习,以及时调整计划和策略。在团队协作与领导模式中,需要营造一种平等、开放和尊重的工作氛围。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被鼓励发表意见,在讨论中进行平等的参与。团队中的领导人员应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协调者,鼓励团队成员充分发言,充分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同时,还要激发并尊重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以推动备课工作的不断进步。

(二)教学设计和资源整合

教学设计是集体备课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共同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和学习难点,可以探讨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以及如何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支持。同时,教师可以共享各自所拥有的教学资源,例如教案、教学媒体、课件、练习题等。通过将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资源整合上,教师可以合理选取和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共同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供更具创新性的学习体验。通过整合有效的资源,教师们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教师们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教学软件、互联网资源等,来辅助教学设计和资源整合的工作。这些技术工具能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交互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参与和合作,增强学科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反思和共享机制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寻求改进的方法。共享机制则是促进教师们相互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成果的平台,帮助他们互相启发和提高。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来评估课堂教学的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通过自我反省和评估,教师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反思结果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其次,通过集体备课团队的会议、讨论和合作,教师可以共同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这种共享机制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启发,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教师可以互相借鉴和汲取经验,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难题,进一步提高整个教师群体的教学水平。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在线平台、博客、论坛等,将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心得进行记录和分享。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能够扩大教师的影响力,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五、 新课程大单元理念下高中阶段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学科教学目标,提升集体备课有效性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科集体备课过程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需要数学学科教师深入挖掘和整理教材文本内容,并以相应的学科教学内容为分析基础,对整体学科教学课程的教学功能进行定位,以此来提升数学学科的集体备课效果。

在制订备课计划和目标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备课团队应仔细研究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确保备课工作与课程目标一致,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确保备课内容既符合课程要求,又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制订备课计划时,备课团队应将整个学期或学年的课程内容分解为适当的大单元,并根据课程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序。每个大单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小单元,以确保备课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每个备课阶段的重点和内容的连贯性。备课计划还应明确每个备课阶段的时间安排和学习目标。如每个备课阶段可以根据教学周期进行划分,确定每个周期内的具体备课内容和目标。这有助于提高备课效率,使备课团队成员能够清楚地知道何时完成哪些备课任务,以及如何有效地组织备课工作。

此外,备课计划还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准备和利用。备课团队应明确需要收集和整理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确保备课所需的教学资源齐全。同时,可以探索和利用现代技术和教学工具,提高备课过程的效率和多样性。

最后,备课目标的设定应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导向。备课团队应明确每个备课阶段预期达到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目标。这些目标可以针对不同的认知层次和技能领域,包括但不限于:①知识掌握方面。确定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概念、原理和公式,以及相应的运用技巧;②解决问题方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数学建模、推理和证明等;③沟通表达方面。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和表达数学思想的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形式;④自主学习方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⑤数学思维方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⑥跨学科应用方面。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培养其综合学习能力。

在制订备课目标时,备课团队应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目标的设定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调整,既要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备课团队应鼓励成员共同参与目标的制订过程,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在备课计划和目标的指导下,备课团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编写教案和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同时,备课团队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数据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备课工作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双曲线定义”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备课团队首先应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了解“双曲线定义”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应达到的学习要求。如,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理解双曲线的定义、掌握双曲线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以及应用双曲线解决实际问题等。其次,分解备课内容。基于“双曲线定义”所在的大单元,备课团队可以将备课内容分解为小单元,如,引入双曲线的概念、双曲线的图像和方程的推导、双曲线的性质和变换等,在确保备课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上,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同时,备课团队根据每个备课阶段的重点和任务,制订时间安排和学习目标。如,第一课时可以介绍双曲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第二课时可以深入学习双曲线的图像和方程推导等,每个备课阶段的学习目标可以根据教学周期进行划分。最后,备课团队需要收集和整理所需的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如,相关的教科书、教学课件、习题集等,利用现代技术和教学工具,如,图形计算器、教学软件等,来丰富备课过程和教学资源的多样性。此外,备课团队应明确针对“双曲线定义”的学习结果需要达到的目标。如,学生应能够准确定义双曲线,能够理解和应用双曲线的性质和特征,能够解决双曲线方程相关的实际问题等。

(二)共同编写教案和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标准规范

在共同编写教案和教学资源之前,备课团队需要明确教案的结构和内容。教案的结构一般包括引入、探究、拓展和总结等部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扩充。在每个部分中,备课团队需要明确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以及相应的评估方法和反馈机制。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备课团队需要密切合作,充分运用各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同经验的教师可以负责编写不同部分的内容,然后共同讨论和校对,以确保教案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备课团队成员可以共同讨论和决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和案例,以及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此外,备课团队还可以共同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风格,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差异化的学习任务。在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教育装备的基础上,为教案添加多媒体资源、互动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教案,备课团队还应共同编写和整理其他教学资源,如习题集、作业、实践活动等。这些教学资源应与教学目标和教案相衔接,能够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巩固,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复习。

首先,共同编写教案和教学资源能够促进备课团队成员之间的专业交流和学习。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可以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互相借鉴和学习。这种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其次,共同编写教案和教学资源能够减轻个体教师的备课负担。备课团队成员共同分工合作,可以将备课任务分担到不同的人身上,提高备课效率,并确保备课的全面性,这不仅减少了每个教师个体备课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还能够获得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备课资源和教学策略。再次,共同编写教案和教学资源能够提高备课成果的可持续利用性。团队成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对编写好的教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的班级和学生特点。同时,备课团队还可以将编写好的教案和教学资源进行归档和整理,形成备课资料库,方便今后备课时的查阅和使用。最后,共同编写教案和教学资源有助于培养备课团队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通过合作与协商,团队成员们能够将各自的想法和创意结合到教案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团队合作的共同经历也有助于增强备课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三)明确课堂教学活动和方式,强化学科课堂教学成效

在确定教学活动和课堂组织方式之前,备课团队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不同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可能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活动,如讲解、讨论、实验、游戏等。备课团队可以共同探讨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以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参与和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备课团队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个体需求,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备课团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和变化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学生。此外,备课团队还应共同讨论和确定课堂组织方式。课堂组织方式涉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和互动方式。备课团队可以思考如何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如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以及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进行灵活的课堂安排。备课团队可以共同制订一些课堂管理和学生参与的准则,以确保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在确定教学活动和课堂组织方式时,备课团队还可以结合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如,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多媒体课件、在线学习平台等,来支持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备课团队可以共同研究和利用这些技术和工具,提供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最后,备课团队应定期反思和评估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和课堂组织方式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通过交流和反馈,团队成员们可以共同总结和改进教学活动,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设计《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部分内容时,备课团队可以采用如下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和体验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首先,课堂讲解。备课团队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来传授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解释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内容;其次,数学实验。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力,备课团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之间的关系,并加深对其特性的理解;再次,课堂讨论。备课团队可以组织小组或全班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就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行交流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最后,数学游戏。备课团队还可以引入一些与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相关的教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与此同时,备课团队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兴趣,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如集体合作、情境分析、角色扮演、课外实践活动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需求,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在课堂组织方式方面,备课团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首先,提倡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其次,设计合适的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再次,设置实际问题和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后,灵活安排课堂时间,合理组织教学任务和学习活动的顺序,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全方位地参与和掌握相关知识。

备课团队还可以利用智慧课堂来提供更多样化和创新的学习体验。如,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展示函数概念、定理和实例,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练习和作业,或者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多实例和案例分析等。最后,备课团队应定期反思和评估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和课堂组织方式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通过与学生和团队成员的交流和反馈,团队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模式的创建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科学规范的集体备课制度和标准规范。这一制度应该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保教师团队之间的沟通、交互和合作。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制订出明确的数学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编制高质量的教案和教学资源,确定适合课堂的教学活动和组织方式,以及设计多元化的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方法。集体备课模式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并突破高中阶段数学学科集体备课面临的现实困境。在集体备课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应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共同备课、互相观摩、交流经验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集体备课模式,可以实现高中数学学科集体备课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这将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支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进一步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案教学资源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半张纸》教案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