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烟台方案”

2023-10-30 20:35刘作建陈少燕
中小学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烟台市劳动学校

刘作建 陈少燕

摘要 山东省烟台市探索构建全面系統的“1+1+X”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形成区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烟台方案。一是在课时开设、教师配备、基地建设等方面实行刚性管理,以强有力的基础保障推动劳动教育规范实施;二是强化课程建设、任务驱动和教科研专业支持,以高质量的引领支持促进劳动教育内涵发展;三是依托成果展评、综合考评和评先选优,以可操作的评价体系赋能劳动教育品牌建设。烟台市同时通过夯实教育行政部门主体责任,建立横纵结合的联动工作机制,拓宽工作成果宣传推广渠道等,不断提升劳动教育工作成效。

关键词 劳动教育;“1+1+X”实施体系;劳动课程;劳动清单;社会实践大课堂;研学旅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3)09-0033-04

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区域教育教研部门的规定动作、当然使命和应有责任。多年来,山东省烟台市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整体实施路径,逐步构建起全面、系统、多维的“1+1+X”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并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这些探索和经验曾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烟台市也曾作为唯一的地市级代表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新实践经验交流会议上做展示发言,生动呈现了推动区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烟台方案”。

烟台市坚持问题导向,多年来持续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转型升级和内涵发展。

1. 直面问题,探索区域劳动教育内涵发展路径

2015年,烟台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全面开启整体推进劳动教育的区域探索。此后,2018-2019年,烟台市为42所中小学校各提供10万元经费支持,启动校内劳动实践教育中心试点项目建设;2020-2021年,先后遴选确定100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暨劳动教育行动实验学校和7个劳动教育试验区、110所劳动教育试验校。基于前期实践我们发现,虽然试验区、试验校的探索改革不乏亮点,但从全域来看整体推进劳动教育仍显薄弱,存在课时、教师、场所等基础保障不到位,教学、资源、教研等方面的引领支持不充分,策略缺失、手段单一等造成的评价体系不健全的突出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山东省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烟台教科院”)专门设立劳动教育研究室,负责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总体规划、推进实施和研究指导,为区域劳动教育发展提供组织和人力保障。这也为烟台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迈入内涵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整体布局,构建“1+1+X”劳动教育实施体系

随着我国劳动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烟台市紧跟国家教育改革精神和步伐,2021年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1+X”劳动教育课时制度。以此为起点,烟台市对区域劳动教育进行系统研究和整体设计,分别于2022年10月和2023年7月印发《关于推进“1+1+X”劳动教育体系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烟台市全面实施“1+1+X”劳动教育体系工作方案》,抓实基础保障,抓活路径引领,抓好评价环节,全面开启全域推进“1+1+X”劳动教育体系实施的新篇章。

“1+1+X”劳动教育体系由基础保障、引领支持和评价助推三大实施体系共九项“1+1+X”实施内容构成。在构建推行该体系的过程中,烟台市以实践育人为导向,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资源,建立协调实施、资源共享、区域联动、清单驱动和表扬激励等运行机制,着力促进学校劳动教育效益提升与品牌形成,推动全域劳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建“校校开展、班班行动、人人参与”的劳动教育优良生态。

烟台市“1+1+X”劳动教育体系具有全域推进、常态运行、内涵发展三大特征,在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同时,打造了区域劳动教育新样态。

1. 刚性管理“亮硬招”,下好基础保障“一盘棋”

基础保障体系由课时保障、师资保障和基地保障三部分构成。烟台市在劳动教育的课时开设、教师配备、基地建设等方面注重制度建设,有效保障了学校劳动教育的落地实施。

一是“1+1+X”课时保障。具体而言,即中小学每周安排1节劳动必修课,每学年设置1个集体劳动周,“X”则指学生每周要落实劳动教育清单的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烟台市通过实施学校规划、课表备案、教研员视导的规定和策略,以行政管理和教研督导保障劳动必修课落实到位。在集体劳动周的实践探索中,烟台市逐渐形成了小学低年级“校内为主、校内外结合式”、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校外劳动基地集中沉浸式”、高中“假日自主与学校集中相结合式”三种实施模式和实践样态。此外,烟台市还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的意见》,将学生的劳动时间有机整合,基于劳动清单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的中小学生每周2~3小时劳动时间,引导学生在课外校外的劳动中培养劳动品质,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二是“1+1+X”师资保障。具体来说,就是每所学校成立1个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或课程中心,培养至少1名市区级骨干教师和X名专兼职指导教师。烟台市特别注重强化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专业发展。各学校劳动课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校内外资源,发挥管理、引领、指导、服务等职能,整体规划组织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烟台市早在2016年便启动了千名劳动实践骨干教师培训工程,以3年为一个周期培养市级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另外,由学校教师和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家长、劳模、行业工匠、非遗传人等组成X名劳动课程专兼职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各学校劳动必修课、公共课和特色课程的开发实施,参与劳动周等实践活动的组织指导。

三是“1+1+X”基地保障。具体来说,就是每所学校至少建设1处校内劳动基地(园地),挂牌1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以及对接X处校外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大课堂”或研学实践基地。2019年烟台市就提出中小学要在校园内建设“袖珍菜园”的理念,倡导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开展种植、养殖及相关观察研究活动。例如: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六初级中学将教学楼楼顶平台部分进行开发,形成集讲堂、阅读、耕种、会客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园“上合之城”,引导学生在此动手实践、探究交流。目前,全市97%的小学和92%的初中利用校内或周边资源建立了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此外,各学校还通过购置、租赁或协议挂牌等方式建立了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自2014年起,烟台市充分整合各区市社会场馆、博物馆等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免费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服务;2017年在全国推出首个“社会实践基地电子版图”,在全省率先启动研学旅行。例如:由烟台代管的招远市设计推出“红色+、生态+、文化+、农耕+”主题研学精品线路,先后组织开展450余批次研学旅行活动,引领学生在亲历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自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高位架构“出实招”,构建引领支持“实施链”

引领支持体系由实施路径、资源支撑和教研支持三部分构成。烟台市以清晰的路径和丰富的资源驱动、引领、夯实劳动课程实施,强化教科研的专业支持作用,由此推动区域劳动教育内涵发展。

一是“1+1+X”实施路径。即开展劳动教育要抓好1个主阵地—课堂教学引领,突出1份劳动清单—课外任务驱动,“X”则指重视多彩劳动文化的浸润展示等。为推进学校劳动课程有效实施,烟台市着眼劳动教育的设计、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关注不同场域、类型、时限的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五育融合式、项目运作式、清单驱动式、链条运行式、文化浸润式等五大劳动教育教学模式。2021年,烟台市出台《关于建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了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高中四个学段的60个劳动项目,以劳动清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劳动习惯,实现劳动教育的日常化、泛在化。此外,我们还鼓励学校结合相关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收集学生的劳动实践作品、劳模故事等建设劳动文化展室或装饰学校走廊等,让师生在劳动文化的浸润中感受劳动的魅力和榜样的力量。

二是“1+1+X”资源支撑。烟台市充分利用开发劳动教育相关资源,以1个标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劳动新课标”)为课程实施依据,以1套劳动课程指导手册为活动实施参考,指导学校根据实际开发X个特色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践中,烟台市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了“区域+校本、必修+特色”的劳动课程体系。2019年,我们凝聚全市劳动实践骨干教师智慧,编写出版《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2021-2022年,基于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和劳动新课标,烟台市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综合性劳动四大领域入手,以十大劳动任务群为主要内容,编辑出版《劳动实践活动手册》,为中小学推进劳动课程实施提供了指导参考。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各区市结合自身特点资源和发展需求,开发打造“一校一特色”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目前已涌现出“七彩水滴”课程、“一生”主题课程、“湖心劳动”课程群、“跟着节气走”课程等多样化特色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三是“1+1+X”教研支持。即每学年各区市至少举行1次全域性劳动教育推进会议,各学校至少主持1项劳动教育研究课题,此外各区市和学校还要不定期举办X次劳动教育展评研讨活动。自2015年以来,烟台市已举行15次全市性劳动实践教育推进会议,各区市劳动教育推进会议也逐渐成为新常态。通过会议和有关宣传报道,我们持续总结凝练劳动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多维度、多视角展示各区市和学校劳动教育成果,引领全域劳动教育协同发展。各学校以劳动教育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探究劳动教育教学教研问题解决策略,扎实推进行动研究,推动学校劳动教育持续优化。此外,各区市和学校还不定期举办优质课评选、教学大比武、教研共同体论坛等专题教研活动,提升专兼职劳动教师的课程研究力、执行力,从而提高劳动课程的实施质量。

3. 多元激勵“创新招”,打好评价助推“组合拳”

评价助推体系由成果展评、综合考评和评先选优三部分构成。烟台市强化区市教育教研部门和学校的劳动教育主体责任以及对其的评价督导考核,注重考查学生在劳动学习与实践中形成的劳动素养,搭建了多元化可操作的劳动教育评价助推体系,有效促进区域劳动教育的品牌建设与优质发展。

一是“1+1+X”成果展评。即每学年举行1次市级劳动实践成果展评活动,每学年至少组织1次县级劳动教育成果展评活动,每学期举行X项校级劳动成果展评等相关活动。每年一度的市、区、校三级多彩劳动实践节暨劳动实践成果展评自2016年启动,目前已成功举办7届。成果展评分为静态的劳动成果展评和动态的劳动技能竞赛两种基本形式。劳动成果展评以“个人展示+现场答辩”方式进行,强调过程性展示与结果性评审相结合;劳动技能竞赛分为个人技能竞赛和工作坊团队竞赛两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特色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是“1+1+X”综合考评。烟台市每年度针对县域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组织1次综合考评,各区市每学年对辖区内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1次综合考评,各学校每学期通过日常评价、清单反馈、现场测评等方式开展X次学生劳动素养评价。近年来,我们持续探索将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对各区市和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把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区域、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自2021年起,烟台市将劳动教育推进实施作为重点工作对各区市进行年度考核,在综合评估中占20分。每年5月或12月,各区市固定对所辖中小学进行劳动教育全面督导,强化学校劳动课程的实施与管理。为全面反映学生劳动素养,烟台市建立了学生劳动“一册一袋一展一赛”制度,包括将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动态生成学生劳动实践成长档案袋,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成果展评和劳动技能竞赛等,同时结合课堂观察、清单反馈等全面记录呈现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成长轨迹。此外,我们不断创新劳动教育评价,在首批市级劳动教育示范区校中探索以“等次+文字描述”的方式呈现学生劳动素养评价结果,并根据学校或班级的劳动教育考核结果对其“优秀”等次学生数量进行调整;同时提出从2024级开始将家务劳动、社会志愿服务评价达到“优秀”等级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获评A等级的必要条件。

三是“1+1+X”评先选优。烟台市每三年组织1次市级劳动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每两年组织1次劳动教育教学大比武或优质课评选,每年开展X项“劳动小标兵”“小劳模”等学生评优活动。截至目前,烟台市教育局共评选表彰综合实践与劳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179个、先进个人436名,还有600余名学生获评“劳动小标兵”“小劳模”等光荣称号。与此同时,烟台市积极为劳动教师提供专业展示提升的机会和平台,并将专兼职劳动教师取得的业绩作为衡量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成效的重要指标,以及教师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任、评先树优等的重要参考。此外,我们还将优秀劳动教师纳入教学能手、劳动模范、名师、名校长等评选范围,目前已有4名劳动实践骨干教师被评为齐鲁名师以及9名骨干教师被评为烟台名师,极大地激发了劳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在此基础上,烟台市通过夯实教育行政部门主体责任,建立横纵结合、协同发力的联动工作机制,拓宽品牌工作、优秀成果宣传推广渠道等方式,不断提升区域劳动教育工作质量和成效。

1. 夯实主体责任,把准整体推进“定盘星”

烟台市教育局加强统筹协调,落实劳动教育管理主体责任,一方面对外联系财政、人社、发改、文化旅游等政府有关单位和部门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场所,另一方面对内明确基教科(课时落实)、教研部门(业务指导)、督导室(评估督导)等各科室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同时建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专项督导标准,为推进优化区市和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提供管理规范和专业引领。例如:招远市在烟台市教育局的指导下建立了“3310”劳动教育专项督导评估标准体系,覆盖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学校、教师、学生3个层面,以及制度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等10项内容,全面推进区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

2. 建立联动机制,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

为深化劳动教育实施,烟台市构建了“市域引领-区市推进-学校落实”的纵向联动机制,同时集结学校发展共同体、校际教研联盟、重点专项研究联盟等组织建立横向联动机制,横纵结合,协同发力,推动区域劳动教育创新性开展。

在纵向联动机制中,我们注重强化市域、区市、学校三级职能定位:市域层面做好支持、保障和指导;各区市落实课程开发、场所建设、教师培养和资金支持;各中小学校注重增强课程执行力,凝聚家长、社区、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等教育合力,探寻劳动教育个性化、特色化实施的校本路径。在横向联动机制中,我们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学科教师间、学校间的交流协作,在共研共进中破解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形成有机融合、互相促进、携手成长的良好局面。例如:为解决劳动教育评价问题,我們集合市级骨干教研员及齐鲁劳动名师和名校长18人组成劳动评价专题共同体,就区域、学校、学生三大领域的评价改革开展深度研究。

3. 拓宽宣传渠道,搭建展示推广新平台

烟台市注重把握舆论导向,选树示范典型,加大对劳动教育中的多彩活动、亮点工程、特色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号、与主流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向各类报刊推介优秀成果等方式,为区域、学校协同推进劳动教育蓬勃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烟台劳动实践教育”微信公众号自2017年3月启动以来,始终致力于烟台市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教育政策解读和工作推广,截至目前已推送文章近2000篇,累计阅读量超过51万人次。新媒体的常态化运营为劳动教育工作搭建了政策宣传的主阵地,同时也成为各区市、学校劳动教育发展成果的展示窗口,有效促进了烟台劳动教育品牌的形成与推广。此外,烟台市教科院还与烟台日报社旗下的“大小新闻”、“胶东在线”网站、“烟台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等本地主流官方媒体开展合作,通过开设专栏、刊发典型案例、宣传典范人物等方式讲述烟台劳动教育故事;同时积极向各级各类报刊推介劳动教育先进经验案例,发出烟台劳动教育“好声音”,影响、激励更多教育者共同投入,不断推动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以体系建设为统领夯实劳动教育[J].上海教育,2020(13):32-33.

(编辑 黄子珂)

猜你喜欢
烟台市劳动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教育中的探索——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
热爱劳动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