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逻辑建构

2023-10-31 05:27武婷燕林武周恬
知识窗·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思政课高校

武婷燕 林武 周恬

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学关系到学生的思想脉搏。如何夯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是时代的声音和呼唤。文章从增强课程亲和力,确定以生为本的第一要义;增强课程吸引力,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注重学生获得感,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三个维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思政课;教学逻辑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当前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重心更加聚焦于“学生需求者本位”。然而,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尚未得到落实。因此,如何从方法论的高度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政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目标导向。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解释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由卡尔·罗杰斯于1952年最新提出,强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仅要将学生当作教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还要将学生置于教学环节的中心地位。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理论层面,“以学生为中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探索,为心理学原理在教育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同时从唯物辩证法的层面有力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学生意识到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学习效果的好坏更多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产生学习热情。此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出,教育应遵循从“教”到“学”、从“传统”到“学习”的全新范式,还为教学体系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具有导向性和先进性。

在实践层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当代高等教育的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学逻辑建构

践行思政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高校要将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在学生群体上,不但要关注宏观层面的教育理念问题,而且要注重微观领域的具体教学问题,确定以生为本的第一要义,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同时建立起反映学生需求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增强课程亲和力,确定以生为本的第一要义

思政课夯实以生为本的第一要义,是要把学生确定为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内容接受者,而是具备认知规律、知识储备、思考能力,能够发表见解的个体。因此,确定以学生为本的第一要义,高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建设思政课时,高校要增强课程内容的吸引力,让学生真正“信其道”。学生思想认识的疑惑往往来源于对事务的感知、认识和理解。所以,高校思政课要充分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将思政课的政治性构筑于严谨、透彻而又科学的学理分析之上,将价值观教育和引导蕴含于思政课的知识传授中,彰显思政课的理论魅力和真理魅力,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朝着健康、正确的思想方向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因事而化”,既要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又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依据新的情况、新的变化,创设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对接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论知识,又要及时回应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所遇到的困惑,引导学生辩证、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勇当时代责任人,具有历史使命感,从而对思政课产生亲近感。

第二,教师要提升形象,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亲其师”。“亲其师,信其道”是中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记载的古训,体现了师生关系融洽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由于思政课的意识形态性较强,所以教师应努力成为能真正为学生授业解惑的良师益友,这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应发挥的基本功能。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接受思政教育既是个人发展的需求,又是完善自我的需求,教育过程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教师要立“大先生”之志,做真正有信仰的人民教师,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学识品格,担负起铸魂育人的神圣使命。对“历史终结论”等与唯物史观相悖离的政治话语,教师要通过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回应学生的困惑。教师可以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剖析,从人的最本质特征、人类的历史以及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视角揭示真相,通过“剥洋葱”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终结论”所依据的,只不过是一种混乱的“追求精神承认”的抽象人性史观。

第三,教师要增强思政教育环境的感染力,让学生努力做到“践其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目的以及检验标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自始至终贯彻实践的观点和综合性活动型的课程理念,努力把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将价值引领融入社会生活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教师可以根据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有计划地、有目标地定期组织学生到烈士墓、博物馆、纪念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地开展实践教学,引领学生从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鲜活素材中,切实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

(二)增强课程吸引力,打造有温度的思政课

温度,作为彰显人文关怀的重要课题,既是新时代上好高校思政课的现实路径,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点、发挥学生群体价值的关键因素。增加思政课温度,阐释、挖掘人文关怀所蕴含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之成为聚焦、引领、启迪和感染学生的重要课程,是当代思政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在建设思政课时,高校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上体现思政课的温度。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是具体现实的个体,只有在获得充分尊重的环境下,才能产生学习热情,才能巧妙运用尊重的力量,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中潜移默化地成長。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大对理论知识中人文关怀价值的解读,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讨论,促使学生探索地、创新地“学”,让学生终身受益。教师还要在课后保持释放温度的渠道,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多聆听学生的声音,将思政课讲深、讲活、讲透,让学生醍醐灌顶,别具匠心地促使理论体系向学生认知体系转化,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关爱触及学生的思想和灵魂。

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要在不断地创新中保持温度,必须时刻联系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教学情境,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与学生探究合作,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等措施解决学生的困惑,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面对西方各种错误思潮及符号,教师要以典证理,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创立者故事”“中国道路探索故事”“中国理论发展故事”“中国制度优势故事”的形式创新教学方式,围绕教学目标,把深奥的学术语言形象化,从生动活泼的案例中抽象出科学的理论。

(三)注重学生获得感,建设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一定程度上,教学评价在教育过程中充当着“指南针”的作用。在讲授思政课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激发和价值确立。这就需要教师在实事求是的同时解放思想,优化固有的教学评价理念,重新审视现行的教学体系,尝试新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第一,教师要遵循科学、客观且可操作的评价原则。科学性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要遵循思政课教学逻辑,根据客观事实进行研究和分析,做到指导理念、评价过程、评价指标的科学化,保证每个评价指标的确定有理有据。评价指标的确立也应遵循客观性的原则,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访谈学生,并将所有访谈资料按原始状态进行分析,由此提炼出概念和范畴,得到科学的评价指标,从而让思政教学紧跟学生的体验和反馈,践行更加科学、更加重视学生发展的教学质量观。此外,考核评价指标还应具有便于收集和分析的特点,既能保证全面体现思政课堂的教学要求,又能符合简便高效的相应设置。

第二,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讲授思政课时,教师应完善评价标准,实现评价范式从“借给者本位”到“需求者本位”的转换。由于思政课是学理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因此评价原则不仅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考核评价的导向既要包括学生的“知”,又要对具体的“行”进行有效评价。在“知”的考核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应局限于思政课的考试分数,更要对学生能否掌握和理解所学内容进行考查。在“行”的评价方面,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在具体的实践层面,要关注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完备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建构要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努力增强思政课程的亲和力,精准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值得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不等同于“以学生为主导”,不是降低教育标准,更不是迁就、迎合学生,而是平衡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的张力,通过丰富和发展全面、真实、可信、多元的“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构建出符合学生脉搏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孙尚诚,杨洁高.主角确定、符号辨识、自性化:高校思政课“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向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5).

[2]陈志超,陈瑞丰.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运用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

[3]赵志业,赵延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三维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23(4).

[4]赵秀娟,张明志.诠释“以学生为中心”的三重理论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6).

[5]刘一博.以学生为中心讲好一门课: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三思”与“三讲”[J].思想教育研究,2023(6).

[6]杨维东,潘姿羽.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J].中国高等教育,2022(20).

基金項目:2021年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1BSRW003;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编号:CXTD22019。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思政课高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