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菊 陈国华 桑列勇 钟晓蕾 单丹华 章 璐
紧急救治患者过程中常需要输血治疗,其及时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保证紧急救治中血液供应的及时性,最有效的手段是贮存足够量的血液。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特别是用血量小的基层医院,其库存血液量无法保证紧急救治用血的情况,存在较大风险。因此,探索在基层医院建立血液的储存供应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我站自2021年起联合本地一家区妇幼保健院,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了智慧血库系统,现报道如下。
在本地区的一个医疗机构设置血液储存点,并连接血站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将其纳入血站的日常管理,可与血站内进行血液和数据交换。
配备有物联网技术的海尔智能冰箱和血液运输箱作为血液储运设备。智能冰箱直接放置在医院输血科,具有自动分配仓位(共72格仓位)、灯光指示精准定位和入库电子核对等功能,可实现血液出入库、收回和数据统计的智能管理。血液运输箱具有温度监控和人员授权等功能。海尔公司提供配套软件支持,并直接连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血液信息管理系统。在血站内网环境下,搭建专用服务器,用于血站血液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交互及日常数据、血袋信息数据的存储,具有送血、出库、入库、查询统计等信息功能。
医院和血站分别建立温度监控系统,对智能冰箱内的血液进行24小时全程温度采集和监控。
① 储存点血液补充:血站人员根据储存点血液库存情况,通过血站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和海尔系统血液实现储存点血液库存的补充。首先通过血液条码扫描生成血液转库清单号及二维码,将血液批量导入,其功能覆盖由血站向医院发放的送血和医院向血站发回的收回,在实施中血库人员、送血人员分别确认,防止血液交接错误,送血人员将根据设备提示按格进行血液存放和取出。
② 储存点血液库存管理:血站对储存点智慧血库内血液进行库存管理,医院所需血液均从智慧血库中提取。血液提取后血站及时补充,保持智慧血库内血液数量在设定范围。血站将采集1周内血液转库至智慧血库系统,并对有效期两周的血液进行更换,达到控制血液更换频率和血液更换后顺利发放的目的。
医院提出用血申请后,血站人员完成发血操作后,医院经授权工作人员根据提示取出血液后再进行扫码核对完成血液发放。血液发放并从智慧血库系统提取后无法再存入智能冰箱。血液因质量问题不再经智慧血库系统退回血站,非质量问题由医院处置。
① 签订合作协议:与试点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由医院负责智能冰箱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监控,保证智能冰箱正常运行,并对智慧血库系统内血液进行安全防护。医院领取血液时应进行外观检查,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血站。血站负责智慧血库系统软件运行状况的监督和数据维护管理。
② 人员授权:冰箱通过近场通信技术、指纹等功能实现对人员的权限管理,仅允许经过授权的人员完成入库、出库操作。仓格电子锁定功能,保证每次只能存取1袋血液。出入库血液通过电子核对,确保信息无误。
③ 信息追溯和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信息软件对操作过程、血液存放、运输温度等情况进行记录,对温度超出范围和设备断电通过手机和声光电分别进行报警,确保安全。
④ 应急预案: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断电、断网、设备故障等突发情况,由医院制定应急预案,配置备用冰箱,在系统突发问题时转移冰箱内血液,确保血液安全。
使用前医院A、B、O和AB血型各贮备2 U红细胞,医院距离血站18 km,从用血申请至获得血液时间约需要75 min。启用智慧血库系统后,优化了临床预约用血流程(图1),A、B、O和AB血型红细胞储存量增加到各6 U,库存量扩大3倍;通过血站远程发血,医院获得血液时间缩短至3 min内,提高了临床紧急用血的响应速度,为生命救治赢得了更多宝贵时间。
图1 智慧血库供血模式和传统供血模式流程对比
血液从转库、送血、入库、智能冰箱储存,全程冷链监控和数据追溯,保证了血液质量,近失效期血液收回血站后可进行调剂再发放给其他医院使用。启用智慧血库系统后,试点医院血液过期报废率由原有的22.0%(13/59)降至0,提高了血液的利用率。
通过血液的快速周转,试点医院使用的血液效期得到改善,由原来的(17.1±6.8)d降为(14.1±5.6)d,减少了因储存时间长可能造成的溶血、疗效下降等情况。
运行前血站与医院之间共有31次血液运输,其中1次急救送血;运行后血站与医院之间共有29次血液运输,未发生急救送血情况,血液运输成本未因调库的需要而增加。
物联网技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与实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将无人机应用于应急血液配送具有一定可行性,但需加强冷链控制以及存在台风天气和夏季高温等极端天气运输风险。程聪等[1]运用无线射频识别等技术,将医院血库前移至用血科室,提高了临床输血效率。智慧血库系统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针对采供血机构血液保障和供应领域的有益探索。
血液供应充足、快速对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在血液供应充足、快速的情况下,急诊抢救的成功率更高[2]。基层医院,特别是基层妇产类医院,临床用血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使血液管理存在诸多难点和痛点。本文中的试点医院为区妇幼保健医院,临床用血具有随机性,年用血量少,但大量应急用血情况偶有发生。为减少过期报废,医院降低了红细胞储备量,2020年红细胞储备249 U,临床使用197 U,其中大量应急用血4次,过期报废52 U,过期报废率达20.9%,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医院运行成本。遇患者大出血需要大量用血时,医院紧急派人派车来血站取血,受距离和交通等因素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血液,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对患者救治造成威胁。
在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浙江省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本文研发了智慧血库系统,实现了远程自助发血、全流程追溯和冷链监管,血液储备量扩大了3倍,大大缩短了临床用血特别是抢救用血的准备时间,提高了医院应急用血保障能力,并杜绝了血液过期报废的情况,未明显增加血液运输次数,降低了医院运行成本。同时物联网智慧血库系统自带的统计学功能,实现血液信息全流程追踪,方便统计血液转库量、入库量、临床使用量、收回量,方便制定和调整智能冰箱内存放血液的血型和数量。总之,智慧血库系统改变了传统血液只能由血站人工窗口发放、人为调整的供应模式,通过“靠前一步”服务,将血液由血站前移至医院,加强了基层妇产医院血液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了临床服务能力,缩小了基层妇产医院与上级医院临床供血服务的差距,让高效、便捷、智能、有温度的卫生健康新服务惠及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