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理模式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情绪状态 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2023-10-31 04:22董丽丽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胃炎条目状态

董丽丽 张 伟

①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450000 E-mail:dll895562@163.com ②郑州市红十字医院消化科

慢性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认为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长期饮食不规律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上腹部隐痛、食欲差、恶心、嗳气、反酸、烧心等症状,少部分患者可伴有贫血、精神差、体重减轻及肢体麻木等症状,治疗不及时会引起胃溃疡,逐渐进展为癌症[1-2]。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胃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广大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3]。现阶段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很难彻底治愈,一般的药物只能起到缓解症状或控制疾病进展的作用,无法根除[4]。相关研究表明[5-6],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很大程度上与患者承受的压力、情绪状态及健康行为等因素相关,因此多数研究认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重视对患者压力、情绪的调节,并重视对患者健康行为能力的提升。张燕[7]等人对23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胃炎患者中焦虑、抑郁发生率61.3%。陈红[8]等人对678例慢性胃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肝胃不和证患者更容易存在抑郁及焦虑状态。以上研究均提示慢性胃炎患者普遍存在不良情绪状态。不良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疾病本身,还会对患者的健康行为造成影响,而健康行为会对慢性胃炎的疾病控制及复发等产生不良影响[9]。此外,慢性胃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胃镜复查并长期坚持服药,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使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加之现阶段多数患者承受巨大的工作及生活压力,这些均是导致胃炎复发的危险因素[10]。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临床干预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改善其健康行为至关重要。既往临床认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不足是导致其不良情绪及不良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因此通常以健康教育来提升患者的认知水平,改善其健康行为,而往往忽略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干预[11-12]。压力管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方法增强个体对压力事件及由压力事件引起的不良情绪的应对能力,避免因过度压力导致的个体身心不适或不良行为过程[13]。章卫平[14]等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压力管理模式的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负面情绪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钟雪辉[15]等人通过对结直肠癌患者施于压力管理模式的干预,结果发现其可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益处发现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褚晓静[16]等人将压力管理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果表明压力管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肠道症状及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压力管理模式的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尚无相关研究报道,故本研究拟探讨压力管理模式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不良情绪、健康行为及知觉压力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21年3月-2022年3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17]标准确诊;②年龄在18岁以上,70岁以下;③语言沟通能力正常者;④认知正常者;⑤患者均对研究知情。排除标准:①合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者;②合并其他类型消化道炎症者;③拒绝随访者;④视、听、说障碍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依据上述纳入及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60例,其中男/女(31/29)例;年龄27~68(48.40±9.53)岁;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26例,高中及以下34例;病程1~6(2.98±0.79)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女(33/27)例;年龄26~69(49.17±10.66)岁;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上23例,高中及以下37例;病程1~5(2.97±0.74)年。两组一般资料相似(P>0.05)。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干预:主要包括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或进行口头训教,予以患者用药、饮食及运动等方面的建议,并予以患者鼓励及安慰。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压力管理模式干预:(1)组建干预小组:小组由1名胃肠病主治医生、3名专科护士、1名心理咨询师、1名责任护士组成,由责任护士担任组长,由心理咨询师对全体护士进行压力管理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慢性胃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压力管理方法、放松训练内容等,培训结束后并完成考核方可上岗。(2)干预实施:①压力评估:患者入院后由心理学专家对其进行心理状态及心理压力评估,并了解患者日常释放压力的方式等。②健康教育:依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由专科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访谈,了解患者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的来源,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干预。例如对于缺乏慢性胃炎相关知识者,告知其慢性胃炎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预期效果等,缓解其盲目的焦虑、紧张情绪;对于对慢性胃炎有一定认知的患者,但缺乏健康行为意识的患者,告知其不良行为对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强调戒烟、戒酒、良好生活方式对于慢性胃炎康复的重要意义。③放松训练:由心理咨询师依据患者个人喜好选择正确的减压方式,例如对于喜欢音乐的患者告知其每天上午听30 min音乐,并指导患者做放松训练操,每次2次,上、下午各1次,每次坚持10 min。④出院前向患者发放压力管理手册,内容包括慢性胃炎发病原因、药物相关知识、饮食建议、放松操分解动作、压力放松方式等,嘱患者家属监督管理患者执行情况。⑤院外压力管理: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或登门随访6个月,询问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压力情况,了解患者的运动、饮食、放松训练情况,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纠正患者存在的问题,依据患者的运动、饮食等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指导意见,必要时可为其调整饮食、运动方案,并教授其新的放松训练方式。

1.2.2 观察指标 ①情绪状态:干预前后以Zung氏[18]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SAS、SDS量表均含20个项目,均采用1~4等级赋分,得分与患者情绪状态成反比关系。②健康行为:于干预前后采用修订版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19]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人际关系(5个条目)、健康责任(11个条目)、压力管理(5个条目)、营养(6个条目)、体育运动(8个条目)、精神成长(5个条目)6个维度,共40个条目,各条目均计为1~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健康行为越好。③知觉压力:干预后以压力知觉量表(CPSS)[20]进行评价,该量表共14个条目,各条目计为0~4分,总分0~56分,得分0~28分为压力正常,得分29~42分为压力偏大,得分43~56分为压力极大。④生活质量: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21]评进行评价,该量表包含4个维度,24个条目,分别是生理(7个条目)、心理(6个条目)、社会关系(3个条目)和环境(8个条目),各条目计为1~5分,得分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⑤复发率:干预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的胃炎复发情况,并计算复发率。

1.3 统计处理

将研究数据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SAS、SDS、人际关系、健康责任、压力管理、营养、体育运动、精神成长、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评分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知觉压力情况及复发率均以n(%)表示,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情绪状态比较

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情绪状态比较

2.2 两组健康行为比较

干预后,两组人际关系、健康责任、压力管理、营养、体育运动、精神成长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健康行为比较

2.3 两组知觉压力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知觉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秩和检验见表3。

表3 两组知觉压力情况比较[n(%)]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2.5 两组慢性胃炎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干预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3.33%,6个月的复发率为6.67%,均低于对照组的15.00%、20.00%,见表5。

表5 两组慢性胃炎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炎症性改变或萎缩病变,具有起病慢、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22],会给患者造成生理及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和压力,使患者容易产生一系列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影响疾病的康复[23]。此外,慢性胃炎的发生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病情进展或复发的因素之一[24],因此,保持良好的健康行为尤为重要。不良情绪及压力的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患者对疾病的管理能力,还会导致患者健康行为下降,从而影响影响疾病控制[25]。因此,调节患者的心理压力及情绪状态,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是疾病控制的关键。目前,临床主要通过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以常规安慰、鼓励、解释等方式进行心理照护,往往缺乏针对性,故干预效果不甚理想[26]。压力管理干预是一种基于压力管理理论的新型干预方式,通过对患者的压力源进行了解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可以将压力控制在合适的水平,实现对患者心理压力改善的目的[27]。现阶段,压力管理模式的干预已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疾病中有所应用,用于压力缓解及心理状态改善,并取得确切的效果。Wagner[28]等人研究表明,压力管理干预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且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李利利[29]等人研究证实,压力管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积极应对困境,有助于其疾病的康复。以上研究均证实压力管理对患者情绪状态的有效调节作用,故本研究将压力管理模式的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中,并探究其影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压力管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可能因为干预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及压力的评估,并了解患者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的来源,然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包括健康宣教、放松训练等,能够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的HPLP-Ⅱ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压力管理模式的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可能由于干预过程中强调不良健康行为对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强调良好生活方式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意识到健康行为养成的益处;同时在出院前为患者制定压力管理手册,内容包括慢性胃炎药物相关知识、饮食建议、放松操、压力放松方式等,并嘱家属尽到监督责任,且医护人员在患者出院后则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饮食、运动及放松训练情况,并及时予以纠正及指导性建议,也有助于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及保持。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压力管理模式干预有助于提高慢性胃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因患者通过减压操等方式训练,使患者的生理、精神方面均得到放松,可减轻患者的疲乏程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的机体功能逐渐恢复,能够正确看待疾病造成的困惑,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30]。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该干预方式对患者胃炎复发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胃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压力管理模式干预有助于慢性胃炎患者疾病的控制,降低疾病复发,这与患者的情绪状态及心理压力改善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压力管理模式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升其健康行为水平,降低其知觉压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胃炎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胃炎条目状态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状态联想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治疗之我见
辨证治疗慢性胃炎65例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