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分层设计分析

2023-10-31 17:30吕姣
格言·校园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布置分层形式

吕姣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素质,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设计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作业无明确任务目标、内容枯燥、形式单一、批改标准不明确的弊端。教师在对语文作业进行分层次设计时,既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优化,也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应实现借助于作业分层设计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设置具体性作业任务目标

从以往的作业情况来看,许多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内容中往往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学生也只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即可。这不仅达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反而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对语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时,教师需要根据学情设置具体的作业任务目标,让学生根据任务目标完成作业内容。这样,学生在完成一个目标后,就有一种成就感。而且,任务目标的完成也意味着学生的能力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将相和》为例,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要会认1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做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够使用自己的话语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能够达到熟练阅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水平;可以根据具体事例阐述自身对廉颇与蔺相如的印象。基于上述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对作业完成目标进行了分层设计:层次一,即基础性目标,掌握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可以熟练且流畅地阅读文章;层次二,即提升性目标,完整叙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阐述自己对廉颇与蔺相如的印象;层次三,即拔高性目标,独立总结文章内容,深化和拓展对文章内容的认知。

二、设置针对性作业练习内容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能力与认知上的差异。在布置语文作业时,教师要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且,结合以往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作业的统一设计只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剩下的小部分学生只能是“陪跑”的存在。因此,在对语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时,教师要基于学生间的差异性,设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内容,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切实的锻炼、都能实现语文能力的增长。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节选)》为例,在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性的知识,如生字词、句子分析等,还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诵,做到情绪饱满、抑扬顿挫。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对作业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如在课堂上尚未熟练掌握基础性知识内容的学生,教师为其布置的作业内容应以基础性作业为主,其他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尽量少布置或者不布置。这样,该类学生便可以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作业内容。如在课堂上没有做到熟练朗读的学生,教师为其布置的作业内容应以熟读、朗诵为主,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深入熟悉文本。而对于优等生来讲,可能只是没有做到对文章有情感的朗诵,对此,教师可以为其布置朗诵作业。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无需对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进行二次学习,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作业重复率,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强化學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设置多样性作业完成形式

以往的语文作业,基本上是以机械式抄写、没有情感的背诵、反复地刷习题为主。这种形式的作业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需要通过更高效的作业完成方法来提高作业完成效率。对此,教师可以对语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用多样性的作业形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新形势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设置不同的作业形式,如实践型作业、观察型作业、朗诵型作业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形式来完成作业。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月是故乡明》为例,本文主要是作者通过月亮回想自己过往的事情和经历,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面对月亮时,每个人的内心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有的人可能会想到自己的家乡,有的人可能会想到自己的挚友,有的人也会想到自己曾经做过的趣事。基于此,为了让学生将自己与月亮的故事展现出来,教师对语文作业的形式进行了创新设计。如为了兼顾擅长写作的学生,教师布置了“写”的作业,让学生将自己与月亮的故事以流畅的文笔、丰富的情感写下来。如为了兼顾朗诵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布置了“诵”的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关于月亮的短文进行配乐朗诵,并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提交。如为了兼顾擅长画画的学生,教师布置了“画”的作业,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月亮以及月亮背后的故事以画作的形式进行展现。不同形式的作业,不仅让语文作业满足了分层设计的要求,也使其具备了多样性的特征,让学生的选择性更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作业形式,进而让学生的核心能力得到针对性提升。

四、设置层次性作业批改标准

在以往的作业批改中,教师喜欢运用打分数或评价优与良的形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这种批改作业的方式于教师而言是非常便捷高效的,但是于学生而言,其并不能从中获取更多的修改信息。因此,在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作业分层次设计的方法,对作业的批改标准进行层次性的划分,让学生在获得具体评价分数的同时,可以获得具体的改进建议。同时,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教师也需要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实现语文核心能力的逐步提升。

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为例,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摒弃“一刀切”的评价方式,采取层次性的作业评价。如在学习《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三首诗时,对于语文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只需考查其能否熟练朗读诗词内容即可,并针对其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对于语文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应以考查其是否可以熟练分析词义、翻译诗句、熟练背诵为主。而对于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应重点考查其是否可以深入理解诗词内涵、能否运用自己的话语转述诗词内容。同时,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点,让学生做到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在作业的分层设计中实现不断的进步和增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作业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在对作业进行分层次设计时,教师需要保证作业任务目标的具体性、练习内容的针对性、完成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批改标准的层次性。这样才能确保语文作业分层次设计的有效性,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布置分层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