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提问策略

2023-10-31 17:30陈静
格言·校园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诸葛亮预设文本

陈静

课堂提问是完成阅读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调动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走进阅读文本中,边读边思,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由此深刻地认知文本内容,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增强阅读效果。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部分教师仍在为了提问而提问,忽视问题预设,“随心”提问,机械应答,导致课堂提问低效甚至无效,致使阅读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针对此情况,教师在实施阅读课堂教学时,应精心预设问题,继而联系课堂教学需要,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及时应答,促使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理解文本内容,锻炼思维能力,由此实现课堂提问价值,增强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鉴所提的策略进行语文阅读课堂提问。

一、预设问题,做好提问准备

阅读课堂的提问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文本内容、学生学情,深入挖掘文本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手段。设计问题是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基础。因此,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先预设问题,做好课堂提问准备。

(一)依据教学目标,预设问题

课堂提问的目的之一是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当课堂问题脱离教学目标时,其价值便难以实现。所以,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精心预设问题,助推阅读课堂教学的发展,达成预期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以《少年中国说》为例,本节课教学目标之一是品味文本中浓浓的爱国之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不同的事物,展现了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借此讴歌了少年中国。了解不同的事物特点,以及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间的关系,便于学生们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品味到浓浓的爱国之情。因此,教师可确定提问入手点,就此设计问题:“世间事物种类繁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描写红日、河流、潜龙等七种事物?”“你觉得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在如此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们会不断思考、探寻七种事物的内涵,把握中国少年与少年中国的关系,由此深刻地认知文本内容,品味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二)依据学生学情,预设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推动学生发展。课堂提问是学生推动学生发展的工具。倘若课堂提问脱离学生学情,便难以使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阻碍学生发展。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学情,预设问题,使学生获取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获得应有的发展。

以《月迹》为例,教师立足学生学习差异,设计了难易程度不同的系列问题。例如:“阅读文本标题,你知道‘迹是什么意思吗?文本标题是什么意思?在这篇文章中,月迹出现在哪些地方?月迹遍布不同的地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问题较为简单,便于学生们掌握字词,理清文本顺序。再例如:“你觉得文章中哪些地方比较有趣?你为什么觉得这些地方有趣?作者在和小伙伴们一起赏月、寻月的过程中,其心中有了什么变化?在这篇文章中,月亮代表着什么?”这些问题稍有难度,需要学生在较高认知思维水平的作用下,走进文本深处,深入探究,感受月亮的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在课堂上提出这些问题,可以使不同认知思维水平的学生获得探究机会,由此使其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进而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二、把握时机,精心提出问题

提问时机是影响提问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部分教师常忽视提问时机,“随心”提问,或出现满堂课都提问的现象。针对此问题,教师要发挥智慧,把握不同的时机,精心提出问题,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一)把握课堂导入时机,精心提出问题

课堂导入的作用之一是调动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兴趣是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倾向、自主探究学习内容、顺其自然地走进课堂深处。对此,在实施阅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把握课堂导入时机,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兴趣。

以《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为例,在体验现实生活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了解了老虎的特点——威风凛凛、凶猛强壮。但是,这篇文章却描绘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于是,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大家印象中的大老虎是什么样子的?”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们调动已有认知,在脑海中描绘老虎形象,并就此踊跃作答。在作答时,不少学生提到了“威风凛凛”“凶猛”“可怕”等。教师对此进行赞赏,并趁机板书文本标题。在观看之际,学生们受到认知冲突的作用,产生兴趣,自发提问:“为什么老虎会窝囊呢?”“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子的?”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们的探究兴趣愈加浓厚。教师把握时机,和学生们一起阅读文本,了解“窝囊的大老虎”。

由此可见,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出问题,不但可以引出阅读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发展。

(二)把握课堂讲解时机,精心提出问题

课堂讲解是学生掌握重难点内容的环节。重难点内容是阅读课堂的教学要点。通过掌握重难点内容,学生可以建构良好认知,增强课堂阅读效果。课堂提问的作用之一是促使学生逐步思考,走进阅读文本深处,深入探索文本要点。由此,在实施阅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把握课堂讲解时机,紧扣文本要点,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掌握重难点内容,增强阅读效果。

以《草船借箭》为例,本节课的教学要点之一是了解人物性格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诸葛亮的“笑”,借此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于是,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以诸葛亮的笑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诸葛亮的说话内容。但是,却在一处描写了诸葛亮的笑。这处描写在哪里呢?诸葛亮在笑什么呢?这是怎样的笑呢?”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学生们充足的阅读时间。在进行阅读时,学生们在问题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将视线集中在诸葛亮的笑上,并就此进行品析。在规定的思考时间结束后,学生毛遂自荐,认真作答。如有学生提到:“诸葛亮是在笑自己神机妙算。”立足学生的作答情况,教师进行追问:“为什么说诸葛亮是在笑自己神机妙算呢?”受到问题的驱动,学生诵读文本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诸葛亮很早之前就算出这一天会出现大雾。到了当天,确实大雾漫天,诸葛亮的推算成真了。所以,他很是高兴,发出喜悦、自信的笑声,笑自己的神机妙算。”教师就此进行肯定,总结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其他学生展现其他答案,并继续利用如上方式,不断提问,促使学生们深入思考。

实践证明,学生们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切实地掌握文本要点,突破了重难点限制,有利于增强阅读效果。同时,不少学生因此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便于提高学习水平。

三、及时应答,进行多元评价

应答是课堂提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具体表现。有效的教学评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其阅读情况,还可以让学生查缺补漏、深入探究,有利于增强课堂阅读效果。所以,在实施阅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作答情况,及时应用多种方式进行应答,实现教学评价价值,提高课堂提问效果。

仍以《草船借箭》為例,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追问。追问,是教师应答的方式之一。同时,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们深入探究文本内容,建构了深刻认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设问题、提问时机、提问应答是影响课堂提问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联系教学目标和学生学情,精心预设问题;继而在课堂上,把握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答;及时地进行应答,帮助学生深入探究、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由此增强阅读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应有发展。

猜你喜欢
诸葛亮预设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诸葛亮喂鸡求学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