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练结合提升阅读能力

2023-11-01 05:57王培英
新教育·综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王培英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把无形的想和说转化成有形的文和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练结合;阅读教学

2022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长期以来,教师总是习惯于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去灌输或是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教学,认为讲完了自己需要讲授的东西便能实现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师自己的“放心”。但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在学习中习得阅读的方法,这样的教学一旦失去老师的引导,学生是没办法自己完成阅读任务的。那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读练结合,当堂训练”。真正的“读练结合”应是阅读与练习的一体化。课堂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针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方法等进行训练,让学生把无形的想和说转化成有形的文和句,在这种读练结合的感悟过程中去追求实实在在的阅读教学质量,让文本语言通过课堂练习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对阅读教学中多读的最好诠释。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读”是学习语文、培养能力的根本途径。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融入文本,直接与文本对话,在朗朗书声中,在静思默读中悟情、悟境、悟意、悟法,对文本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解读。但长期以来,老师总是习惯于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去灌输或是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完成了自己的灌输,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认认真真地读书,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多讲少读”或“只讲不读”的现状是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读”的训练。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反复地进行接触,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语言。通过读好关键词、读好重音、读出节奏等,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积累语言、丰富语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六年级上册的《宇宙生命之谜》一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教学时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与文本对话,了解“做比较”“列数据”“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通过反复读文中“做比较”“列数据”“打比方”的句子,体会其说明方法的作用,学会识别和使用这些说明方法。

在教学文言文时,要先让学生将整篇文章反复朗读,读通、读顺,直至读熟。接着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中的重音,读好关键词句,读出节奏,在朗读中领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有些学生在读时,将停顿放在了“尝与”后面,这样的停顿不仅容易误解字词意思,也无法读出句子原本的内涵。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尝”是“曾经”的意思,之后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自然就懂得将停顿放在“尝”字后面。再如六年级下册《学弈》中“惟弈秋之为听”这句话,在诵读时将停顿放在“惟”后面并读出重音,强调“惟”的意思,通过停顿与重音,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二、随读精练,习得方法

阅读策略的习得,需要在阅读实践中获得。阅读教学要从阅读中来再到阅读中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阅读策略。统编语文教材跟其他的教材相比,更关注阅读策略。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有意渗透在教材之中,除此之外,教材还编排了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为核心目标的阅读策略单元。从三年级至六年级,每一个年级专门安排一个单元,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为主要目标。这些阅读策略呈现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趋势。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特殊单元的编排意图,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中的“例子”作用,去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掌握一些基础的阅读策略?

如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是预测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笔者让学生读课文旁边的示范批注,并让学生说说每一处预测的根据是什么,进而总结提炼出预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根据文章题目预测、借助插图预测、结合文本内容预测、联系生活实际预测。接着让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尝试着从课题、插图、文章内容、生活经验等方面去预测故事的发展,一边读课文一边进行预测,并说出预测的依据。边读边进行预测训练,猜想故事情节,从而使得语言的组织与运用通过预測得到提升,同时习得预测的方法。

三、随读巧练,学以致用

教材中的策略单元是学生学习阅读策略的重要途径,学习阅读策略是策略单元学习的主要目标,但学习阅读策略,又不始于策略单元,更不能止于策略单元。学习阅读策略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能根据阅读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与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率。

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预测策略单元,这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通过在“学习—练习—独立”预测中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笔者通过文中旁边的批注,指导学生习得预测的四种方法:抓题目,抓文本,抓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在习得预测的方法后,教《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时,笔者结合课后第1题“故事还没有结束,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让学生边读边顺着故事的情节进行预测,再用自己的语言把预测的情节说出来,之后再让学生接着读课文,比较自己的预测与故事内容的异同。让学生把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习得的四种预测方法进行迁移运用。教《小狗学叫》时,笔者则全部放手,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和课后习题,开展独立自主的预测,实现学以致用。

四、读练结合,提升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通过多练是难以形成的。因此,语文课堂必须加强学生的“练”,让学生“当堂训练”“练在课堂”。课堂上,老师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学、问题讨论、实际操作、作业练习,学生在“学”与“练”中形成与发展阅读能力。“当堂训练”的训练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独立阅读的能力。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时,笔者没有逐字逐句串讲,而是让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想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读课文后学生汇报:“这是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这是一棵长在路旁的李树。”“这是一棵李子多得把枝丫快压断的李树。”这样的李树,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学生纷纷回答:“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由此可见,学生已经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接着指导学生读出李树的果实累累。之后,将文中这句话的“李树”一词挖空,变成“看道边     多子折枝”,让学生进行随文练习说话:“如果是道路边的梨树硕果累累,用古文怎么说?”学生脱口而出:“看道边梨树多子折枝。”连续变换几种果树后,提高难度再挖空“道边”一词,变成“看     多子折枝”。笔者接着问:“校道边的桃树硕果累累,用古文怎么说?”学生答道:“校道边桃树多子折枝。”就这样,没有字字问,没有句句讲,而是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内化,然后通过仿一仿、说一说的练习,体现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内化的深度与厚度。

这样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不仅让学生回顾了课文内容,还能让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常识,并用已有知识进行加工,内化运用,学会了推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更是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努力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搭建桥梁。学生完成填空的过程,就是一个从学习感知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到迁移深化,再到尝试运用的过程,在言语实践中实现“读练”有效结合。

“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体现,而“练”则是学生语言积累和运用的综合表现,更是阅读技能的形成过程。只有让“读”与“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語言,迁移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肖瑶.文言文教学“三部曲”:诵读、想象、思辨—以《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3(05).

[2]洪建华.六年级上册“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2022(08).

[3]夏永恒.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探究[J].小学语文教学,2021(07).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小学语文高年级读练结合的阅读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202210017)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