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

2023-11-02 12:06龚祺雯
成才之路 2023年30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导学案中学语文

龚祺雯

摘要:“双减”政策全面落地,要求学校与教师认真贯彻政策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在此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是重中之重。教师需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设计课前导学案,在课堂中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主动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要从高效课堂从师者-师者授课方式-学习者成本时间方面合理考虑,灵活利用多种现代化教学策略。要分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使课堂变得趣味十足,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关键词:双减政策;中学语文;导学案;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0-0137-04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1]。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为培养新时期创新型人才,越来越注重着力改善教学方法,保障有效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双减”政策实施中,学校要响应“双减”政策号召,将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作为落实减负提质的突破口。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双减”背景下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进行探究,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1.从学情出发,合理设计导学案

导学案设计得是否合理,关系到预习是否能落到实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情科学合理地设计导学案。值得一提的是,导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批改,以便教师在课前就能够掌握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有效推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导学案”能突破课堂空间,启发学生对新知产生好奇心、思辨欲、探求欲。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在预定的时间整体感知新知,从而带着对新知的熟悉感进入课堂。这使得高效课堂构建连接了课外空间,突破了只限于课堂空间的所授内容,启迪学生思考与查阅和新知相关的内容,为高效课堂构建提供促发因子,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高效。

2.在自主预习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思辨能力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指出,采用深度学习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2]。为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要告诉学生正确选择课外学习资料。首先要告知学生先找到信息源头,学会甄别真假信息,让学生明白网络上的信息是有真假的,如通过利用虚假账号营造虚高网络流量来进行变现活动,雇佣大量工具人或机器制造点赞、转发等互动行为,使该信息在传播中获得更大分发权重的同时,让后续接收者更容易相信等。其次要告知学生多查阅资料并进行比较,切勿陷入惰性思维中,人云亦云。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筛选观,这是促进“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构建必不可少的因子。

3.自主预习,合理规划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础,叶圣陶先生对此十分重视,并明确提出,学校语文课应该教学生预习。由此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前提。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先了解并熟悉课文内容,这样在听课时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乡愁》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导学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诗中的意象,学习现代诗歌的象征手法。预习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自觉地利用已有知识,提前认识新事物。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求知欲,从而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努力学习。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难题,自主查找资料,寻找解决办法,能让联想与自主学习相互促进。

1.改善知识碎片化,倡导基于大单元教学背景下的任务群教学设计

首先是教材观的改变,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新知的切入口,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任务群和大单元新教学观念的推动下,教材由传统的“指挥棒”变为学习的支架、教学的拓展中心。表层的知识只是机械性的“见子打子”,深层的知识才是思想形成的内在动因。从宏观上看,人类对自然(理科)和自身、社会(文科)的了解,都以“信息”为基本单元,整体上呈现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零散认知到体系构建的趋势,经历信息→知识点→知识结构→知识体系这几个阶段。

以教授小说为例,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相应的环境描写,深刻揭示社会生活。以上文字就是为一种现象加上原理和解释,即一个知识点。如果进一步了解一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关联要素,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适用其他相似的分析,这就基本构成了一个知识结构。

2.优化教学单元设计

大单元教学有三层内涵,一是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3]。二是针对部分教师只关注考卷分数、学生掌握固有的知识,而忽视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知识处理问题、内在健全人格的形成与新时代所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应着眼于全面育人的方针。三是有利于教师合理支配课堂时间及时完成教学目标,有利于处理学习与时间管理的关系。下面将展示一个大单元设计案例。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朱自清的《春》,以丰富形象的笔法,多维度描写春天的景象。在《春》中,朱自清以生动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春回大地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在选素材、行文布局、用词表达上,笔者紧紧扣住春天的特点。学生学习《春》,可为后面学习散文做铺垫。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描寫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送别挚友,或诉秋之感伤,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情感各异,皆具有代表性。总的来说,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精巧,语言精致,值得好好欣赏体会。其次对学情进行分析。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教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理解能力的培养、审美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激发。这一单元侧重于“写景抒情”,学生学习这些优美诗文,可以培养联想、想象能力,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语言鉴赏能力,学习本单元能够提升其感受和欣赏写景抒情作品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将朗读转变为口语交际,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在小学已经具备揣摩、品读文学语言的能力,学习这一单元也可以吸收、借鉴课文的精彩语言,学习写作技巧,强化自己的写作能力。第三,学习任务的设置。教师通过设置学习任务,以及通过系列活动实现教学目标。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篇文章为例,首先设计好教学内容。(1)进行《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四首古诗词等文章的对比,尝试从篇章构成、场景设置、写作方法、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2)在比较中总结写景与抒情散文的阅读规律,将读书经验转变为文学写作方法。(3)结合单元主题,开展“我最爱的季节”“我最爱的作家”“我最爱的古诗”“我最爱的景色”等活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注重课堂规则和纪律的同时,也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要构建高效课堂,师与生在课堂上的对话就要平等,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要拥有一颗童心,真心地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并且揣摩学生的三观、意志、境遇、认知,一切从学生的诉求考虑。与此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学生尊重教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没有强制和武断,师生间有的是理解和尊重,共情和包容,这有利于促进“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积极民主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充分释放自己。同时,教师要全面认识学生,调整期望水平,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学生要保持良好心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一位主动、享受课堂的人,成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做学生的坚强后盾,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

2.重视学生课堂体验,将爱与尊重融入课堂

在高效的课堂上,授课者会因为传授新知、学习者会因收获新知而充满幸福感,会让学生对真理更加敬畏。在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课堂体验,将爱与尊重融入课堂,用自身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要平和对待,既不畏惧学生,也不以权威自居。在语文课堂上出现学生质疑的时候,教师如果冷漠或不满,这就是无知与狭隘,对教学极为不利,不仅会挫伤学生自尊,还会影响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要坚决摒弃。为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4]。

1.重视合作学习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经历了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5]。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和谐开放的“对话空间”,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在过去的课堂中,部分学生没有方向感、存在感,而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他们的方向感、存在感,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有所收获,不仅能提高学科素养,还能提高交流意识、共情意识和察言观色的能力。

2.鼓励协作交流

人的肢体语言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在“对话”中多注意对方的肢体语言,尽可能多地注意未被说出的话,能发现部分学生不愿直接表达的事实和观点。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应针对彼此的参与度、主动性和创造力等予以及时正确的评价,并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激发其学习动机,如你表达的句子逻辑性很强,你的朗读声音真洪亮等。在彼此予以的鼓励性评价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更加高涨,同时还能建立起积极友好的感情。小组协作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交流意识的有效途径,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点,是保障学生学习、使之成为学习主体的创造[6]。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认真地落实“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1.师者

师者不再仅仅是一个对某个知识点“懂的人”,而应该对知识框架烂熟于胸。在教学系统中,深度学习既是大脑内部信息加工的过程,也是充满情感、意志、精神、兴趣的过程[7]。师者也是深度学习者,通常是在知识系统层面有相当高的造诣,但需要其不断突破传统方式,推陈出新,更好地与其他师者相互学习。

2.师者授课方式

仅靠文字或语言很难将知识结构输出,需要一个完整的教学互动体系,包括视频+文本+教学评价。也就是说,教师不能轻易地“讲给你听”或者“写给你看”。布卢姆认为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习的保持和学习的迁移[8]。因此,教师授课时采取的方法需要系统化地联系过去经验、学生拥有知识,让学生将零散、割裂的知识系统化整合在自己的海马体上。它具有符合这个时代发展的实质性意义,使学生拥有的知识不再缺乏系统性,并且是通过入脑后的个性化选择重新组织起来的,是用“大一统”的方式将学科知识系统化。深度学习是一种高认知水平的学习活动,强调知识的理解、应用与迁移,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复杂技能的发展[9],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零散的知识教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3.学习者的时间成本

到了知识结构这一层,要注重在高效课堂预习过程中的专注思考,教师是教学实践中的主导者,必须基于学情作出准确判断,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有一定的前瞻性预判,并不断反思如何优化教学活动设计、怎样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高阶思维的引领。这表明教师要以对学习过程的关注为核心,审视学生学习的情境性、生成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进行辩证分析,精准把握学情,理性地选择合适的教学反馈、教学决策进行回应,以温故知新,确保高效课堂上的输入处理。

4.构筑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与新思想齐步走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代言人,起到的是文化传播、文化引领的作用。首先,教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和同行共同研讨如何构建“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其次,学校要通过搭建教师学科教研、跨学科教研、学术交流平台,激发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理论思维与实践反思,使理论思维转化为“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要基于学校的教学环境,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融,共同学习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再次,教师要通过对构建高效课堂的理解,与同行一同营造高效、灵活、民主的教学氛圍,打破个人认知困局及其向教学转化的狭隘视域,与专家、同行以及学生达成多重的视域融合。最后,结合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建构更广泛意义上的学科知识。总体来讲,打造高效课堂是一件漫长而具有挑战的事情,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为之一起努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共同改变低效的课堂现状,将提高课堂实效作为落实“双减”要求的重要环节,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把高效课堂构建作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与学习,引领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斌.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赋能“双减”[J].教育导刊,2022(01):8.

[2]F Marton.RSaljo.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n Learning———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 logy1976(46):4-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

[4]姚梅林.从认知到情境:学习范式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3(02): 1-2.

[5]刘月霞,郭华,主编.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33.

[6]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0.

[7]吴永军.关于深度学习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9(02):51-58.

[8]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48-50.

[9]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计算机教与学,2005(05): 29-30.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Chinese Classroom in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Gong Qiwen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136000, China)

Abstract: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as been fully implemented, requiring schools and teachers to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policy requirem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ully leverage the main role of the classroom, and ensure that students learn well on campus. In this context, building an efficient classroom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Teachers need to combine the laws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pay attention to their learning foundation, reasonably design pre class guidance plans, focus on students’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demands in the classroom, actively reform teaching models, and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 We should consider the efficient classroo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and learners’ cost and time, and flexibly utilize various modern teaching strategies. To analyz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ctively guide and encourage them, make the classroom interesting, and let them learn by playing and doing.

Key words: doublereduction policy; middleschoolChinese;learningguidanceplan;efficientclassroom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导学案中学语文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