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趣自然 真实成长
——用“全收获”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策略

2023-11-03 16:34侯玲娟
名师在线 2023年25期
关键词:杂草理念植物

文/侯玲娟

陈鹤琴曾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在种植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实践与接触感知,能获取更多有关自然的知识,进一步走进自然,感知自然,拉近与自然间的关系。“全收获”理念要求教师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展种植活动,不仅要丰富幼儿的自然知识储备,还要让他们获取不同的情感体验。

一、“全收获”理念概述

虞永平教授提出的“全收获”理念,重点在“全”一字。“全收获”的“全”是指多方面,多层次,多主体,说明种植不只是让幼儿有收获,不只是获得植物。“全收获”理念指导下的种植活动意味着种植能给幼儿带来多样化的活动、多方面的经验,还能促进教师、家长等成人的专业发展[1]。

“全收获”教育理念的提出,打破了原有种植活动的局限性与单一性,不仅注重幼儿在物质层面的收获,还注重幼儿在精神层面的收获。在“全收获”理念背景下开展的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帮助幼儿观察种植、照料植物,还要让幼儿对自然环境、自然元素、植物状态展开深度探索,将丰富幼儿生活与科学经验放在首位。

此外,“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活动要求教师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不仅要让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状态,还要集合家庭教育的力量,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规划

(一)划分种植区域

在种植活动开始前,教师要与幼儿共同规划种植区的地点及种植项目,使用师生共同探讨的方式决定活动位置,随后再引导幼儿通过开垦、修整的方式将它变成“种植园”。在种植区域划分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区域的“整体性”,不要将种植区域划分得过于零散,这样既不方便幼儿管理区域,多地点重复劳动也会降低幼儿的活动参与兴趣。因此,在活动开始前,各班级要划分种植区域,并在显眼处挂上装饰牌或标志物,明确本班的活动范围,增强幼儿的责任感。此外,带领教师开展活动前的规划工作,在活动前做好种植预案,督促教师定期维护本班的种植区域,保障种植活动顺利进行。

(二)连接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信任。”在种植活动中,家长的陪伴能快速地激活幼儿的探索、学习热情。在家长的鼓励与陪同下,幼儿会以积极心态走进自然种植活动中,更好地接触和探索自然界,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基于此,在“全收获”理念下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前,教师要考虑如何利用好家庭资源,向家长传达有关幼儿种植活动的信息,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其中,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这不仅能达成“亲情陪伴”的目标,还能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种植课程的目的,在活动中更积极地配合园所及教师的工作,提高家园共育工作的效率。

(三)丰富幼儿实践体验

考虑到在幼儿园种植区开展活动时,受地域和场地影响,幼儿种植的品种较少,获取的经验有限,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种植活动前,要利用在线教育资源,为幼儿展示更多的种植知识和经验,并适时地进行教育拓展,带领幼儿参观不同的蔬菜种植基地,让幼儿在亲身实践中获取更加丰富的种植经验和体验。

三、“全收获”理念下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的策略

(一)给予幼儿个性化指导,丰富幼儿认知

种植活动给予幼儿更多与自然交流的契机,同时能解放幼儿天性,使幼儿获取更多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在“全收获”理念下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教师要给予幼儿个性化的指导,丰富幼儿对大自然的认知,拓宽幼儿的视野,并引导幼儿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和植物的生长状态,发挥出该活动的教育潜能。

首先,在种植植物前,教师可与幼儿做一些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如商量种植计划,了解所需要的工具,讲解种植须知,加强安全教育等,让幼儿了解不同工具的功能及作用,并带着工具到指定区域中开展种植活动。在幼儿开垦土地、修整区域时,教师可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观察土壤的湿润度和松软度,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认知,获取更多有关自然的知识,同时激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其次,在播种环节开展前,教师可同幼儿一起讨论播种时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播种技巧、浇水技巧等,并询问幼儿种植计划,如“大家准备种植哪些植物?需要用到哪些工具?种植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幼儿自主讨论,在师幼间的共同探讨下让幼儿了解有关种植知识,如播种前应将那些发育不全或有缺损的种子剔除出去,选粒大饱满的种子,要使土壤松软,保持湿润等,并制订一个完整的活动计划,为后续的种植活动做好准备。

最后,教师要把握好种植过程中的细节。如幼儿在翻土、播种时,会发现地下生物如蚯蚓和爬虫等。教师要把握好教育契机,及时展开科普与知识渗透,满足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幼儿在种植过程中获取更多有关自然界的知识[2]。

(二)抓住契机,萌生环保意识

“全收获”理念不仅要求幼儿学会种植植物,记录植物的成长过程,还要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树立环保意识和爱护生态的观念。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捕捉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和生态现象,从而提高他们对环境和生态的认知和关注度。这样,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会学会如何爱护植物、珍惜资源,从而培养了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案例:

在一次种植活动中,由于场地过小,幼儿和教师开垦了一块儿全新的土地。但是在开垦新土地时,幼儿在土里发现了许多“奇怪”的物品,如塑料袋、矿泉水瓶、玻璃瓶、泡沫板……幼儿对此产生疑问,询问教师:“为什么土地里会有这些物品呢?”而教师在观察幼儿挖出的东西后,随机展开了“现场说法”活动,讲解了有关环保的知识:“一些不讲文明的人会乱扔垃圾,小朋友们在土中挖出来的东西就是他们随手扔在土里的。这些垃圾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并且也会影响土地的再次利用。”在教师的讲解下,幼儿将这些垃圾收集起来,扔到了指定的垃圾桶中,知道“随地乱扔垃圾”不仅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还会破坏生态环境,初步树立了环保意识。

在上述活动案例中,幼儿提出疑问后,教师利用这一教育契机,告知幼儿乱扔垃圾的危害,并引导幼儿将垃圾扔到指定的垃圾桶中,使幼儿初步树立了环保意识,达成“全收获”教育理念的要求[3]。

(三)关注活动过程,开阔幼儿眼界

“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活动不仅要让幼儿感受植物的成长,还要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意识。幼儿教师要利用种植活动,观察、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及发展情况,在活动中发展拓宽幼儿的视野,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活动案例:

十一小长假后,幼儿和教师回园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走进种植区看看植物的生长状态。刚进入种植区,幼儿便发出感叹:“怎么长了这么多草呀!”“我们也没有种草呀!他们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基于幼儿的疑问点,教师借机引导幼儿观察杂草和植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有的杂草长势甚至超过了植物,纷纷产生疑问:“所有植物不应该是共同生长吗?为什么杂草长得这么快呢?”这时,教师带领幼儿去园图书馆翻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幼儿在翻阅和讨论中了解到:“一些杂草种子会随风飘到各个角落,在土壤、水分、温度允许的情况下,杂草会快速成长,还会吸取周围植物的养分。这些杂草长起来之后还遮蔽了农作物所需的光线和空间,所以农作物就被杂草掩埋了。”找到正确答案后,幼儿恍然大悟并纷纷讲道:“这可不行,我们快去种植区把杂草清理掉!这样杂草再长出来就遮住了农作物的光线,就长不出来了。”

在上述活动中,在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并没有第一时间给予幼儿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幼儿观察,让幼儿自主去寻找答案。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幼儿观察能力得到增强,在对比、讨论的过程中自主探寻了植物成长的奥秘。而教师也通过种植活动有效拓宽了幼儿的知识视野,加深了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获取全新的学习经验。

(四)分组构建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种植并非幼儿的独立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少不了与同伴间的合作沟通。在开展种植活动前,教师可利用活动的这一特性,将幼儿分成若干个种植小组,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在与同伴的协作下展开种植工作。

在活动开始初期,教师可让幼儿自行组队,分成4~5 个活动小组,并为各小组发放相同的活动工具、种子、幼苗并设置相同的任务。而在活动开始前,教师明确要求:“在今天的活动中,每个小组需要完成挖坑、松土、填土、浇水等种植任务。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相同的工具。各个小组要自行分配工作任务,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更好地完成了种植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逐渐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学会在团队中与同伴合作,学会倾听他人想法和意见,逐渐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4]。

(五)组织亲子活动,保证共育质量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全收获”理念下的幼儿园种植活动,更少不了家长的力量。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教师可邀请家长走进种植活动,让他们与幼儿一同展开种植劳动,通过实践活动改善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获取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同时增进亲子关系,增强家长的教育体验,使家长收获更多的教育经验。

如在丰收季时,教师可邀请幼儿家长走进种植区,与幼儿一起采摘水果,体验丰收的乐趣。在采摘完果实后,教师可利用课件向家长介绍幼儿种植趣事,如认识昆虫、辨别杂草、探索自然、记录植物成长过程等,让家长了解到种植活动的开展目的,改善家长对种植活动的刻板印象,重新认识到种植活动的魅力。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向家长“作汇报”,引导幼儿向家长介绍自己在种植活动中遇到的有趣的事情和全新的发现。通过幼儿的自主讲述,家长能了解种植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在今后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增强教育体验[5]。

四、结束语

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全收获”理念不仅让幼儿走到户外,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等方式获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和爱护生态的观念。同时,在和同伴的互动中,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活动为幼儿园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同时也能帮助幼儿在各方面得到更多的发展和成长。

猜你喜欢
杂草理念植物
拔杂草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