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问题研究

2023-11-03 16:55张荣
发展 2023年3期
关键词:武威市武威工业园区

张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是党中央对区域发展和空间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今后一段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战略布局的根本遵循。

一、战略布局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趋势来看,优化战略布局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表现在战略布局不仅决定要素配置方向,而且影响区域发展优势产业的形成。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看,主要由北美经济区、东亚经济区和欧盟经济区等构成,约占世界经济的85%。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由四大板块构成,呈现出“东部优势强化、中部抬升显著、西部速度放缓、东北持续下行”的态势。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省委根据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一核三带”的新战略布局思路,为全省区域发展和空间治理指明了方向。

综合国内外对于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主要做法和政策导向,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战略布局突出优势组合、强强联合,偏重培育产业增长极和带动极,引导资源向优势地区和产业聚集;二是战略布局突出企业支撑,做大产业必须先做大企业,所以有了创新集群、企业集群、产业集群、银行集群等;三是战略布局突出跨区合作,新的战略布局已经开始充分考虑跨行业、跨区域、跨国家的问题,市场机制打破了所有制界限、国家界限、地区界限;四是战略布局突出功能分工,注重打造城市产业区、农村产业区、服务功能区、城乡产业融合区等,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战略布局模式;五是战略布局突出政府支持,大多数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大力支持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政府的引導作用非常大。

二、武威市战略布局的现状和特点

根据国家和甘肃省关于加强战略布局研究和做好战略布局工作的要求,研判当前武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问题。近年来,武威市的经济发展总体形势看好,结构变化比较快,布局出现新变化,增长出现新态势。2021年,武威市经济总量达到600.2亿元,排全省14个市州的第六位。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361元,折合6412美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1%,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增加值连续9年稳居全省第1位,全市奶牛、羊、猪、鸡存栏和设施瓜菜、食用菌、藜麦产量均居全省第1位。依托农业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化拓展肉牛、肉羊、生猪、食用菌、粮食、蔬菜6个分产业链,食品工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18亿元。

但是,将武威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战略布局情况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太小。2021年,武威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1.2%:17.3%:51.5%,而全国为7.3%:39.4%:53.3%,甘肃省为13.3%:33.8%:52.8%。武威市的工业比重比全国低22.1个百分点,比甘肃低16.5个百分点。二是核心突出,三县待发展。凉州区综合实力比较强,其他的县则比较低。2021年,凉州区经济总量为376.6亿元,占62.75%。民勤县91.24亿元,占15.20%,古浪县72.12亿元,占12.02%,天祝县60.25亿元,占10.04%,这三个县合起来占37.25%。三是工业园区层次较高,但功能和作用待发挥。武威市目前有市级及以上园区7个,但是起步比较迟,发展较缓慢,产业集中度不够高。四是特色优势农产品多,但规模小、加工和出口比较少,“小而散”“小而弱”特征明显。比如,黑瓜子、南瓜籽、甜糯玉米、糯玉米糁及杂粮、速冻蔬菜、藜麦、天祝白牦牛肉、民勤茴香等部分产品已经有出口能力,但总量偏低。五是文化和旅游资源众多,但产业厚度和经济效益还不是很理想,金融支撑、人才支撑、市场支撑还不够,发展空间比较大。

三、打造武威市新战略布局的思路

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期性问题,武威市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布局问题。依据国家“三新一高”总体战略、甘肃“四强”战略行动和“一核三带”战略布局的目标要求,在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武威市今后中长期战略布局的基本思路是“三区三带多极”。

(一)“三区”是工业产业布局,具体指三个层次的工业园区和以工业为基础的物流园区。武威市有5个省级工业园区,即甘肃武威工业园区、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武威天祝金强工业集中区、武威古浪工业集中区、民勤红沙岗能源化工工业集中区;1个市级工业园区,即凉州工业园区;1个以工业为基础的物流园区,即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包括保税物流中心)。工业园区是未来武威经济持续增长的启动器、主引擎,工业园区搞好了,就有能力带动武威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工业园区功能,必须坚持“抓大放小”,省级工业园区要突出功能提升;保税物流中心要突出提质增效工作,结合武威交通环境体系变化,考虑建设其他物流增长点;坚持一个县搞好一个工业园区,为工业园区做好各方面的服务配套工作。

(二)“三带”是指农业产业布局,具体指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武威市委和市政府提出“三大特色产业带”农业布局,完全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关键在于贯彻落实要到位。其中,沿山特色产业带,属南部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分为高山区和中低山区(浅山区),包括天祝、古浪和凉州区西南部山区等,打造以高原夏菜、藜麦、食用菌、鲜食葡萄、白牦牛、肉毛兼用羊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沿川特色产业带,属中部冷温带干旱区,分为中部川区、东部川区和南部川区,包括凉州区、古浪和天祝等部分乡镇,打造以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玉米、蔬菜等现代制种业。沿沙特色产业带,属北部温带干旱区,分为沙漠绿洲区和风沙沿线区,包括民勤、古浪和凉州区东北部等乡镇,打造以戈壁农业、特色蔬菜和枸杞、红枣等经济林果及肉苁蓉、锁阳等沙生药用植物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三)“多极”是指打造工业、农业(8+N)、服务业等多个经济增长极。要给县域政府充分放权,让县域政府、乡镇政府自主选择主导产业,在市级大布局的前提下,自主考虑县域、乡镇的战略布局思路和发展格局形成问题。新的经济增长极即可以是增长带,也可以是增长区,还可以是增长点。各县区之间、乡镇之间、行业之间,要特别关注主导产业选择的差异化问题,尽量减少重复建设和“内耗”成本。相关县区、乡镇要根据全市的“三区三带”布局,围绕“8+N”农业主导产业,具体做好各自的“工业区、产业带、物流园”的发展战略定位工作,编制相关的规划,培育“N”个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多个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极。

四、打造武威市新战略布局的对策建议

要准确理解“三区三带多极”的战略布局,并且在规划、政策和产业政策导向上切实体现和落实这个战略布局的新思路,必须在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突出工业园区提档升级

工业园区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管理创新的主要载体。要按照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链条完善、综合配套完备的要求,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开放合作平台。一是坚持优先发展高层次园区,在做好省级园区的基础上,争取获批国家级园区。二是推进园区产业化、产业园区化,招大引强,落地一批成长性好、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好项目。三是推进园区与机场、铁路、高等级公路等交通网络快捷联通,提升园区区位优势。四是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在服务、运营、人才等方面实现短期突破,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要为园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工作。

(二)突出打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出口机制

从现实来看,当前,武威市现代农业优势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202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1.1亿元、增长12.7%,八大优势主导产业产值达23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72.3%。这个战略布局完全符合武威市农业和农村的资源和发展格局要求,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进一步提升现有特色农业基地的规模和层次,关键是要坚持标准化,既要保证农产品的产量,更要保证农产品的品质。二是打破县域、乡镇的界限,在主要农产品的发展空间上,充分考虑与河西走廊相应地区的合作与同步发展,规划建设更大的特色农业基地。三是注重农产品的深加工,运用工业化手段和企业化方式,将特色农业生产经营纳入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通过加工增殖,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三)突出贯通丝绸之路打造物流通道

物流通道是一个综合的货物运输道路系统,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这个系统不仅要实现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的联通,还要实现它们与外部交通站点和货运站场之间的联通,物流通道的终极目的就是货畅其流。分析研究武威物流保稅中心运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借鉴发达地区同类园区的经验做法,提出如下建议:一是要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政策机遇,加快构建贯通国际国内的物流通道,大力度推进物流对外开放与合作。二是多方面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规范中间环节收费程序和种类,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三是灵活安排物流、加工、科技等各类企业入驻物流中心。

(四)突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根据预测分析,今后武威市可能是甘肃向西开放发展的重要城市,到2030年人口有可能增加到150万,未来城市的主要功能和影响力是服务业,武威市今后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一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规划建设河西走廊的智慧武威、数字城市、服务城市,争取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一定规模。二是大力发展信息商业网,进—步提炼和提升“凉州农鲜”“民清源”“原味古浪”“天祝原生”等电商公共品牌。三是考虑规划建设武威金融中心,支持民营金融事业发展,建设武威资本市场。四是进一步提升商贸物流市场层次,建设高层次要素市场,争取到2025年,全市主要资源和发展要素的空间配置基本通过要素市场。五是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的融合度,规划建设各层次旅游景点和文化服务设施。

(五)突出打造企业集群

目前,武威市工业企业总数达700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1户,民营企业12.99万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44家,“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21户,外贸备案登记的企业达到387家。要真正实现新的战略布局,最终要看企业,要围绕打造企业集群来实现战略新布局。一是要鼓励企业围绕主导产业上市挂牌融资。争取到2025年底,扶持5个企业上市,可以独立上市,也可以借壳上市。二是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按照“梯度培育、分级实施、动态管理”的原则,健全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对科技企业要有特殊的扶持政策。三是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农村骨干企业,通过大中型企业引导农民合作社和农村大户创办农业企业。

(六)突出人才和科技政策落实

要将新的战略布局思路贯彻落实到位,需要多方面的经济政策支持。一是要加快落实人才相关政策。要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特别是要提高现有人才的使用率,建议调整和充实技术人才政策。二是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企业,大力度引进骨干和急需技术人才,瞄准新的战略布局思路,出台相应的人才政策。三是对技术人才优先提拔使用,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和工资待遇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四是加快落实科技政策。要根据武威市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科技市场政策、科技企业政策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建立符合武威实际需要的科技政策体系。五是要特别关注投入政策创新,政府的投入要向关键产业、关键行业、关键企业倾斜。同时,围绕新的战略布局,各个部门和单位都要以积极的态度理解和支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

猜你喜欢
武威市武威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的阴影
磐安工业园区
重任在肩
小刺猬的秘密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