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建构区域教研体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23-11-05 13:52卫向阳
辽宁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教研员名师校本

卫向阳

(锦州市凌河区教师进修学校)

区域教研是进修学校最主要、最常用的培训与研修方法,如何科学建构教研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落实“双减”政策、实现育人目标,这一直是我们探索、实践的问题。锦州市凌河区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做实两项常规,形成一个体系”。

一、围绕一个中心

这个中心就是教研主题。曾经,凌河区的教研并不关注主题的作用,很多主题只是摆设。在主题确定上往往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以“高大上”的理念或“以不变应万变”的口号做主题,如“高效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等;另一种是以“从课上找亮点—把亮点作为主题”为思路确定主题。这两种确定主题方式都缺乏普遍性,很难与教师形成共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课题引领

2016年开始,凌河区以省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集体教研内容与策略的研究”为引领,以行动研究、过程研究为切入点,通过类比法,研究总结出主题确定的“三要素”和集体教研的“七有”(如图1 所示),并把此成果应用到实践中。此项成果获得了2022年辽宁省教师培训优秀案例三等奖。

图1 主题确定的“三要素”和集体教研的“七有”

(二)建构理念

教研员通过学习、研讨,构建教研、教研课框架图(如下页图2 所示),明确教研主题在教研中提纲挈领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研的是在较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研的是方法,是举一反三的策略”,主题在教研中的中心位置得以明确。

图2 教研、教研课框架

(三)实践应用

凌河区教师进修学校以一次教研活动为契机,领导与教研员共同研究,确定实用、可操作的教研主题,使主题的中心作用得到初步落实。

(四)完善提高

教研员借助视导,运用“解释效应”理论,边学习、边指导学校的校本教研。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员和学校达成对主题中心作用的共识。

二、做实两项常规

(一)区域教研常规

区域教研参与教师多、影响面广,为此,我们研究整合多项工作,建立评优制度,将教研时间、教研程序和名师参与都形成区域常规。这样做对校本教研工作也具有示范作用。

1.教研时间常规

每学期开学前,我们进行教材辅导、布置工作,同时解读本学期的教研主题;开学的第三、四周,我们开展教学观摩活动,观摩体现教研主题的优秀课例,进一步对主题进行落实;开学第三个月的中下旬,我们开展教学展示活动,展示在实践中最能体现主题的教学课例。此外,我们把教研时间设置为常规,一方面让教研更有规律性,另一方面也让基层学校、其他部门安排工作时能主动协调,形成对教研工作的有力保障。

2.教研程序常规

结合校本教研程序框架图和课题研究成果,我们将集体教研的“七有”确定为区域教研的基本程序。其中我们认为有特色的是有结论、有练习和有布置。首先,结论相当于会议的决议,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章可循;其次,练习是借鉴了平时课堂中讲练结合的实践性,不能只讲不练,最好是当堂习得;最后,还要布置后续的活动,我们强调“本次教研的结束,就是下次教研的开始”。这种常规程序让教研更加规范、更有实效。

3.名师参与常规

优质的教研活动离不开名师的参与。为发挥名师在区域的引领作用,我们一方面把参与区域教研活动作为评选区级学科带头人、名师的必备条件,参加区域教研的次数可以累计加分;另一方面,出台区学科带头人、名师的考核办法,规定每年要参加或指导2~3 人次参加区域教研活动。这些要求充分调动了名师参与区域教研的积极性,呈现“传帮带”的良性态势,让名师参与教研成为常态。

(二)校本教研常规

为了使区域教研更具实效性,我们把校本教研纳入整体教研指导、管理体系中并做成常规。

2016年上半年,我们将“课例式”教研改为“问题式”教研,召开打样会,定义校本教研就是“一把手工程”,以“研什么”“怎么研”两个问题开展行动研究,随后制定了教研的规定动作。下半年,我们把校本教研作为视导检查的一部分,开始大范围推进。

2017 年,我们开展沉浸式教研、教研竞赛、教研展示、评比校本教研亮点校等活动。

2018—2019年,我们指导各校制定教研计划,强化顶层设计,以指导、检查、展示为主要方式推进校本教研的常态化,要求区域的教研活动不仅展示课堂教学,还展示校本教研,在各项检查中把校本教研作为检查的一部分。

2020 年,我们利用钉钉平台,把年组群、学科群变成教研群,组织各校制定教研计划,开展网上教研,使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各学科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还根据“板块融合、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区域内的两所学校组成校本教研联盟校,建立起以基地校为引领,以教师专业化成长为纽带的校际研训工作的联动、互通、共享的机制,以此促进区域研训工作水平整体提高。凌河区共组织校本教研328 次,教师人均参加教研达12次,累计达25学时以上。

目前,在凌河区的各项教学检查中,教研是规定动作。在2021 年开展的区域学校特色巡礼中,很多学校已经把教研作为教学成果进行了展示;在2022—2023 年视导中,凌河区展示教研活动53 次,共有378 人参加。在视导总结会上,参训教师展示了两项内容,一项是课堂教学,另一项就是教研。

三、建构一个体系

区域教研要有规划,建构一个不断深入、螺旋上升的体系。每学期,由凌河区教师进修学校安排的教研就有3 次。起初,我们虽然关注了主题的实用价值,尽量缩小每次教研的外延,但几次教研结束过后,教师反馈自己的收获并不明显,尤其是没有获得经过自己实践体验后的教研结论。发现问题后,2017 年开始,我们尝试将每学期的活动以一个主题贯穿下来。也就是说,从开学的教材解读,到期初的教学观摩,再到第三个月的优课展示,一学期的主题只有一个。同时,我们在“解”与“观”、“观”与“展”之间,把校本教研纳入区域教研体系,以同样的主题开展研究和实践,这两个阶段我们简称为“研”和“练”。也就是说,学期初,教师按照主题要求研究实践,教研员到校指导;开学第二、三个月,教师按照观摩课的要求练习,教研员借助视导、青年教师评优课等活动进一步指导。比如视导时,教研员下午到校,先参加校本教研,与教师研究第二天的课,第二天再听课、评课,提出意见。教研员还会对个别教师进行跟踪指导。这样,教研主题得以落实,教师专业成长迅速,形成了区域的“解”“研”“观”“练”“展”系列教研体系(见表1)。

表1 区域教研体系

除了以一个主题贯穿整个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还开展周期性、系列化教研。强化顶层设计,以2~3 年为一个周期,设置大的教研计划,通过较长的时间解决一个大的问题。2021 年下半年,我们用两个月的时间,由教研员牵头,组织骨干教师共同编制课程内容框架,通过区域教研,指导教师使用,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材螺旋上升的知识结构。2022 年,我们申请了省级科研课题“构筑课程内容框架,实施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实践研究”,明确近期的教研思路,围绕此课题,以“准确把握学科要素,创建师生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为抓手,深化教学研究,落实核心素养。

区域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带动了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提升。2019 年6 月,锦州市体育学科的教研现场会在我区成功召开。在锦州市2020 年“脱颖杯”“智慧杯”、2021 年“新星杯”教学竞赛上,凌河区成绩优异,两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猜你喜欢
教研员名师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