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的理论思考

2023-11-06 04:18孙浩进申浩然闫腾翔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9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范式经济学

孙浩进 申浩然 闫腾翔

任何学科都必有其研究方法以及知识生产和积累方式。一门学科有无科学性或科学性程度如何,关键在于其有无与时俱进的科学研究范式。所谓研究范式,就是某一学科或学术的共同体,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格局和构架。研究范式是影响研究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是在学科知识产生和积累过程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和。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理论突破,都与研究范式的革新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息息相关①。自201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迅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理论领域。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亟待形成系统、成熟的研究范式,以提升科学性、专业性和研究质量,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理论逻辑,并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较少,其所研究的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主题与中国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差异。自亚当·斯密通过《国富论》将古典经济学范式系统化以来,其随着时代的演变也在不断变化。但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从未设想与参与过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一定意义上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但在面对中国的具体国情与现实经济问题时,西方经济学范式缺乏理论解释力、现实预测力,难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范式提供参考。目前,学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并着重于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问题,而对于中国问题的关注略有不足。其中,部分学者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剥削理论,以全新的视野审视当代资本主义表露出的剥削问题。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显露出明显的经济发展停滞与后劲不足,社会整体性福利下降,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基于此,一些学者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资本积累理论出发,指出当代垄断资本主义不再是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新自由主义所形成的社会结构消耗殆尽了其推动资本积累的潜力。2020 年以来,国外一些学者回归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中,通过运用并扩展资本积累理论、阶级理论、剥削理论和价值理论来分析日趋严峻的社会问题②。如里卡多·贝拉弗尔认为,需要从政治经济学理论出发,重新反思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题③。综合来看,国外学者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理论范式、现实问题等方面有不少新进展,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变化与突出问题给予高度关注,通过运用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批判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层次矛盾,验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二)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展开了充分的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在一些关键范畴与概念的界定上仍有争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上,有生产力论、生产方式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结合论等多种观点,如周新城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含了多层次内容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应该全面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社会经济关系,也要研究组织经济关系;既要研究决定社会制度本质的经济关系,也要研究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发生的经济关系;既要研究基本制度,也要研究具体的经济体制、运行机制④。周文、代红豆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确是“生产关系”,但必须基于“生产方式”加以考察。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应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完整而非断章取义式的借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在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下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⑤。卫兴华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既要研究生产关系,又要研究如何发展生产力⑥。王立胜、郭冠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研究“国家”,将国家、历史纳入研究对象中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构筑和方法论体系构建方面,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构筑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吸收西方经济学科学原理,科学提炼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理念、新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应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并吸取西方经济学技术性方法,如实证研究方法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方面,有人民起点论、国家起点论、商品起点论等多种观点,如白暴力、方凤玲认为应将人民主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⑧;邱海平认为,应将国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⑨;周绍东和王松认为,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⑩;丁晓钦和杨华伟主张将“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主线方面,有人民主线论、制度主线论等多种观点。何自力认为,经济学的逻辑主线是指贯穿经济学理论范畴和理论体系始终的价值取向,它体现经济学的性质,决定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在经济学说发展史上,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庸俗政治经济学是最早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进行研究而形成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还不十分尖锐阶段出现的经济学,还能够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矛盾现象进行分析,庸俗政治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和激化阶段出现的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⑫;李济广认为,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⑬。

综合来看,国内政治经济学界涌现许多有深刻思想性、重要实践价值的成果问世,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该采用何种研究范式有着不同的看法,研究范式相关概念的界定尚未获得广泛的共识,甚至同一概念在不同的表达中有不同的理解。同时,学术界缺乏一些对政治经济学定量分析方法的深入理解,缺乏从经济学角度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阐释,导致现有理论对于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解释力不足、预测力不足。亟待通过构建系统化的研究范式予以解决这些学科发展中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立足解决新的时代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创新发展的。“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理论研究也是如此,要坚持问题导向,要从现实问题着手,精确研究方向,更好地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度和广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化范式。

二、范式的核心: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明确研究对象是研究一门学科的重要问题。研究对象不明晰或范围过于狭窄,则该门学科的科学性、专业性难以彰显;若研究对象范围过于宽泛,则该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边界就会模糊,难以形成自身的特色。基于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核心在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国内学界对于此基本达成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因而在研究对象范围的框定上,要结合实践维度,做出兼顾内涵与外延的新界定,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主义主义政治经济学。目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界尚有争论。有学者延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有学者结合时代发展对研究对象做出新解释,如将生产力、生产方式、制度、国家等范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还有学者从相关政策理论和宣传性成果入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宣传阐释报道类的成果,研究对象的不明确与不统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难以凝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为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构建,有必要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下,应选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融合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其独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有自身的理论特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因此,其研究对象不能仅限于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与词句,而应充分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新阐释。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发展目标,致使政治经济学理论所要承担的时代使命异于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谁要想把火地岛的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英国的政治经济学置于同一规律之下,那么,除了最陈腐的老生常谈以外,他显然不能揭示任何东西”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应牢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既不能单一地研究生产关系而忽视生产力进步,也不能忽视调整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需要充分考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融合发展。解放和发展社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旧存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必须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基于此,“只有政治经济学既研究生产关系又研究生产力,两者结合在一起分析产生的理论才能准确指导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需要利用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发展包容性。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明确,一方面要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研究对象的根本规定性出发;另一方面,取决于具体经济环境、制度与模式。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呈现多样化的特征。随着时代发展、制度变迁、经济目标任务的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也要与时俱进,但其根本指向仍然相对稳定,即政治经济学既要研究如何解放、发展生产力,又要研究如何不断调整生产关系,让二者形成良性互动,具有理论上的包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必须符合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指向。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向互动的演化过程中不断推进中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深刻转变,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经济下行压力,发展生产力仍是第一要务,而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性部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由中高速增长转到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情,“如何在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下发展经济,破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是当代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重要现实主题”⑰。基于此,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融合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研究如何发展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又要研究如何破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使二者融合发展。

三、范式的基石: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

目前在运用理论分析、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问题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有些研究“原封不动”照搬传统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导致解释力不足;有些研究则全盘引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中国现实问题,导致适配度较低;存在一些缺乏理论性的时政类文章、评论等,对现实经济问题难以从原理上予以科学分析。为解决好上述问题,须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具体而言,应坚持如下原则: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人民至上”的经济学,以人为核心的人本逻辑超越了以物为核心的资本逻辑,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如果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即使研究的是中国现象,构建的理论也不能真正揭示中国经济现象的本质,解释其“道理、学理、哲理”⑱;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要坚持“两个结合”,注重从中国的实际发展历程中提炼普适性、一般化的理论;其三,构筑的原理要能够直面现实经济问题,发挥前瞻性作用,通过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有效回应,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阐释和表面的政策解读。基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学科而言,必然要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应综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理论能够被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用的相关内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特征的规律性认识,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以此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论源泉。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 必须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相关内容。其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如“一切从实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原则指导下的经济制度分析方法,科学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研究方法。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无产阶级阶级利益辩护的价值观取向;其二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体现社会化生产的一般性原理,如“两大部类划分”、“资本积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等;其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一般原理,如竞争与垄断理论、价值规律、商品与货币理论等;其四是结合中国国情做出新阐释的理论范畴与基本原理,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失业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必须充分吸收现代经济学中能够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用的理论。马克思在完成《资本论》等政治经济学著作和创建政治经济学理论时,大量学习、借鉴了古典经济学相关理论。因此,在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时,也应充分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经济理论⑲。市场是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但在经济实际运行中,市场对资源配置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取决于不同经济模式下所产生的综合影响。此外,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研究范式存在本质性差异,但西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理论、规律性认识,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符合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可以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所借鉴运用,如产权理论、创新理论、增长理论、制度理论、工业化理论等。因此,外国市场经济的一般性规律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借鉴。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必须注重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中提炼。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独特的国情、文化与发展经验,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提炼提供充足的保证。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体系,如重新认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二元体制下计划到市场的转轨理论、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国企改革理论、供给侧改革理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等,这些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构筑上,要“不断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开创出有规律性的新经验,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⑳。

四、范式的架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体系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涉及的领域较多,但尚未完全形成体系化的脉络。有些研究领域虽运用各种理论与研究方法,但没有形成整体性、系统性的学术体系,总体上还未完全形成“系统化的经济学说”㉑。学术体系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体,是学科建设的“四梁八柱”。只有构建起学术体系,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更加成熟完善。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体系应立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两大基本矛盾,以探索中国经济发展之道为核心任务。在此过程中,既要传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要借鉴西方经济学中能够为中国经济发展所用的理论,进而形成能够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问题、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难点的多维度研究领域的研究范式。同时,以此作为主体研究内容,架构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体系,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体系须明确逻辑起点与逻辑主线,综合既有研究成果与经济发展实际,应充分考量“国家”和“国家能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逻辑主线。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国家主体特征,国家能力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且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目前,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扫清经济发展障碍;其二是国家塑造意识形态动员人民——凝聚经济发展合力;其三是国家引导市场体系建设——激活经济发展动力。其中,国家发展能力、经济建设能力、财政汲取能力等国家能力深刻影响了经济发展,将国家与国家能力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尤其是探讨国家的内生性经济作用问题,是解释现实经济发展所必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亟待突破与研究的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成功实践经验、规律性认识予以理论化、学术化,形成学理化的理论体系。在探索构建系统性学说时,要坚持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吸取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对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实践经验进行概括与提炼。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形成学理化阐释这一任务有且只能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来完成。目前我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已经滞后于经济实际发展进度,总结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的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做出学术化、规范化的经济解释,以此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必须考量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实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从传统经济思想中挖掘有启发性的理念,进而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底层逻辑与发展基础。诸如“经世济民”的经济学思想,既是古代经济学人所坚守的根本立场,也是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所应有的为民情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应探究为经济发展中的难题破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问题导向,回应关于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时代之问。譬如,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深度兼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如何既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又有效管控资本,做到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确立起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如何落实好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正向激励;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使中央和地方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如何破除既得利益集团对于经济发展产生的阻力;如何真正做到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如何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如何更好对外开放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首要任务需要解决这些产生在经济实际运行中的各种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立足实践,能够大胆提出问题,也要解决问题,并通过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不仅要立足本国,还要走向世界。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应通过立足中国的现实问题,秉持时代化、国际化的理念,进而发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规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中国智慧。西方主流经济学面临日加严峻的范式危机,其理论解释力、预测力愈发不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实践中,在根本上体现本国的民族性,也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所需要的经济学。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要兼收并蓄,敢于打破民族与国别的限制,不能闭门造车,对一些适用的理论要广泛吸纳,以此形成能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验和成就所特有的学术体系。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范式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简明经济学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经济学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