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推进乡村振兴研究

2023-11-08 02:09张师平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基层党建资源整合乡村振兴

摘要:在当前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下,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调研发现,通过坚持高位推动、深化资源整合、强化功能作用,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对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顶层设计、功能整合、无形阵地整合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不足,成为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推进乡村振兴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坚持党建引领、系统集成、改革创新、人民主体等维度不断优化基层阵地资源整合的路径,成为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切实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基层阵地;资源整合;乡村振兴;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D267;F323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3.05.0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就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还特别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1] 可见,在当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党中央越来越重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重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以更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方面,通过加强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可以打通服务凝聚、宣传教育、组织动员党员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农村党建工作落实见效,从而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本文基于江西省改革试点工作的实地调研,详细考察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探索和现实困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

一、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早在2020年3月,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等六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全省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的试点方案》,之后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所有县(市、区)推广实施。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江西各试点县(市、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积极探索、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全面提升基层各类阵地设施整体建设水平,着力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强起来、实起来,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

●坚持高位推动,统筹推进有力度

高度重视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工作,由地方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高位推动,全面整合基层人、财、物等各类资源。一是压实县级职责。县级党委承担县域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的主体责任,宣传、组织、统战、政法、民政、财政、农业农村、文化等成员单位加强工作融合、协同配合,推动城乡之间资源流动互动。县委书记担任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带领乡镇、村“一把手”履职尽责,形成县、镇、村三级书记带头抓、多部门齐推进的工作态势。二是强化任务考核。乡镇党委统筹协调各类资源,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将乡镇推进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列入基层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述职的重要内容,村级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纳入村“两委”班子工作考核。三是配齐专职人员。乡镇在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基础上,明确宣传委员带领1-2 名干部专职负责所辖村级阵地资源管理工作,各村设置1 名党建宣传员,专门从事文明实践阵地运行管理和活动组织等工作。

●深化资源整合,示范引领有成效

坚持从欠发达地区财力现状出发,走低成本路子,建设“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打造一站多点的阵地格局。一是扎实做好阵地项目摸底整合调查工作。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按照“不为我所有、皆为我所用”思路,打破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组织县委各部门以及县直各单位梳理本单位在各行政村项目(包括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村文化广场、乡贤馆、村史馆、村广播室以及养老服务、青少年活动、科普活动设施等)具体情况,推动村级阵地的活动场所相对整合,形成综合体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的新格局。二是创新开展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统筹协调作用,唤醒积压沉寂的设施,开发利用闲置的场地,通过修旧如旧、翻新改造等措施,将老村部、祠堂、闲置校舍、仓库、民房等场所改造成文明实践活动阵地,科学构建“一站多点”的格局,着力打造15 分钟党群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圈,做到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就延伸到哪里,确保场所设施利用最大化最优化。三是整合规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常态化建设工作。充分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中心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各类基层阵地资源,以“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为原则,按照“六有”的标准在村(社区)建设“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

●强化功能作用,服务活动有亮点

统筹协调组织、宣传、农业农村、文化、民政等部门职能,整合活动和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的集成综合效益。一是对接任务开展教育类活动。紧紧围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这个核心主题,在综合体设立理论讲堂和理论学习室等功能室,开展了“理论宣讲进民心”“民嘴讲堂”“田教授”“板车宣讲”“学习伙伴”“立信讲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从身边人、身边事来看成就、看发展、看变化。二是立足实际开展文化类活动。充分利用乡村本土文化资源、挖掘传统文化价值以及弘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综合体设立文化活动广场、“春晚”舞台等文明实践活动场所,组建红色合唱队等文明实践队伍,探索形成了传统文化类活动、榜样示范类活动、文化体育类活动等文化活动类型。三是对接需求开展服务类活动。各地充分发挥综合体功能,整合对接各类服务资源和群众需求,发挥农村颐养之家、四点半课堂、道德讲堂、青年之家、法治讲堂等功能,有效对接党员、老人、儿童、妇女、中青年等不同群体需求,探索形成了文化教育类、社会关爱类和基层治理类三种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便捷服务。

二、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当前,统筹做好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推进乡村振兴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重基层考核、轻顶层设计

部分地方主管部门还没有树立起系统集成观念,缺乏“一盘棋”思想,依然习惯于部门的方方框框、条条块块,导致相关成员单位之间没有建立起常态化制度化的统筹协调机制,各部门各单位在基层的阵地、人员等依然未完全做到互联共享。例如,对试点工作的考核,虽然各地将乡镇推进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列入基层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述职的重要内容,村级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纳入村“两委”班子工作考核,但是上级各部门对试点工作的考核没有整合,基层阵地依然分别接受宣传、组织、民政、农业农村等不同部门的考核,导致基层在开展阵地资源整合时忙于应付,难有创新和突破。

●重场所整合、轻功能整合

出于尽快出成绩等因素的考虑,很多地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一般选择在秀美乡村或新农村建设基础条件好的村庄建设示范点,这就造成“垒大户”“堆盆景”的现象依然在一些地方存在。在推进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中,前期建设好的村庄依然是工作的重点,也是当地对外宣传和成果展示的重点,导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和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的“马太效应”,无形之中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分化和不平衡,也会助长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经建成的综合体虽然规范了标识标牌,但很多基层阵地有的只是“物理变化”,缺少“化学反应”,没有耦合增值,也没有带来预期的功能增强效应。长此以往,这种重场所整合、轻功能整合的做法势必影响阵地资源整体功能发挥,从而妨碍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效用的充分发挥。

●重线下整合、轻线上整合

出于完成任务考核等因素的考虑,很多地方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基层挂牌的相关要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规范化建设,虽然做到了有统一标识、有工作制度、有坐班值班安排、有岗位职责、有服务事项内容和程序、有活动项目、有工作台账等相关内容,但是更多的精力却花在了制度上墙、做好台账、接受参观和考核上,以致线上线下两个阵地统筹不足、内容和形式没有完全统一。有些地方学习强国网络平台、江西广电网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电视平台”、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党员远程教育等线上载体未能充分互联互通共享,融合度不够,“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应用不广泛、技术不成熟,造成在线便民利民服务缺少有效平台和载体,“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依然难以实现。这无形之中使得基层这些阵地资源的整合效应不明显,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重阵地建设、轻运营管理

由于对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工作的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仍然习惯于行政命令方式,造成少数基层干部“一手包办”,存在“上头热、下面冷”的现象。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整合和阵地建设通常以奖代补,对验收合格的示范点,由财政资金一次性拨付一定资金作为奖励经费。同时对活动开展好、示范作用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也分别拨付金额不等的资金作为奖励经费。这种先建设再补偿、先活动再奖励的激励机制,使得一些基层阵地“重表面的热热闹闹、轻群众的实质参与”“重活动开展的数量、轻活动开展的质量”,造成基层阵地在功能建设、工作效果和群众感受方面不甚理想,自然在服务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面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三、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推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加强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坚持问题导向,努力实现资金使用集约化、硬件设施共享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功能作用综合化。通过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教育凝聚服务群众的新阵地、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新平台,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落实见效。

●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基层各类阵地资源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 要充分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将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始终,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工作指导、政策指引、考核评价、督促督查等方面推动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等实现高效整合,着力破解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要实现党建引领与文明实践同频共振,融合基层党建阵地、平台、队伍等资源,推动文明实践工作与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文明创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整体推进,着力打破部门壁垒和条块分割,促进信息互通、资源互补、工作互促、成果共享。要建立有政策依据、有领导权威、有群众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农业农村、文化、科技、教育、民政、卫生、体育等有关部门、单位、系统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的定位、任务,统一调配各类阵地资源、文化场馆资源、人才资源等,实现其在基层的阵地、人员等资源互联共享。

●坚持系统集成,提升基层阵地资源综合使用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频频强调,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3]。加强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就是通过整合各方面的人员、资金、平台、项目等资源,实现场所相对集中布局、功能集合构建、资源集聚壮大、活动常态化开展。要促进人员和力量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下沉基层的宣讲名家、文艺名家、科技能人、医疗专家、法律专家等的作用,在项目实施活动中传授技艺,培育乡土人才。注重培育农村文体骨干、民间文化能人、农村宣讲名嘴等乡土人才,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管用的”宣講团、服务队、“土专家”。要推进功能和活动发挥效益,发挥文明实践所的“项目库”整合功能。前期要摸清摸透镇村实际和群众需求,根据实际系统筛选同类服务项目,把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活动“组合”“打包”,制定文明实践活动“清单”,定期向县级实践中心“点单”,实现下沉资源与群众实际需求有效对接。要推动体制内外项目资金优势互补,通过民政部门设立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专项基金,为文明实践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动员企业通过直接赞助、项目孵化、基金投放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

●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基层阵地资源线上线下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3]这一重要论述高度凸显了互联网的时代价值,将正确运用互联网提升至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在推进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推动基层阵地资源线上线下贯通联通。深度融合文明实践的内容优势、活动优势与融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新媒体技术优势,在促使线下场所和设施整合的同时,向线上延伸综合体。要推动“三中心一平台”建设,推动平台融通、终端联通和渠道贯通,利用融媒体矩阵、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手段或载体,实现文明实践“上”融媒体,学习强国“下”实践站,促使资源上下贯通、横向联通。要组建新时代网络文明实践中心,研发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管理系统,在县级中心设立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每个村级综合体设置管理终端,实现阵地、队伍、活动和志愿服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

●坚持人民至上,确保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坚持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所在。推进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工作是事关基层党建开创新局面的重要工作,也是我们党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领域。聚焦群众需求开展资源整合,要确保各类资源向群众身边聚合,实现功能设置向群众需求聚焦,志愿力量向群众诉求聚集,活动开展向群众内心聚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通过实地调研、群众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將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农村群众实际的具体的需求相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聚民心,避免“干部干、群众看”,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主体力量。要着力办好人民群众身边的事情,密切关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利益,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整合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性组织,整合各志愿服务组织资源,变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打造扎根基层的“不走的队伍”,形成全民动手、全员参与、全力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良好工作格局。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研究》(22KS2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6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8,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79,317.

作者简介

张师平,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综合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政治与基层社会治理。

责任编辑 张忠义

猜你喜欢
基层党建资源整合乡村振兴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