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抑制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由M2向M1型极化作用机制

2023-11-09 06:04赵小云李心仪周春祥
陕西中医 2023年11期
关键词:桂术甘汤痰饮

赵小云,李心仪,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表现为记忆力衰减、认知及语言功能障碍、性格及行为学改变等[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炎症在AD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驻巨噬细胞,不仅在神经发生、神经元可塑性和再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当产生炎症刺激性损伤时,小胶质细胞M2表型被激活来修复损伤,一旦这个过程无效,就会转变为M1表型,对神经元造成损害[2]。小胶质细胞从抗炎表型转换到促炎表型,启动炎症反应的关键是增加IL-1β、TNF-α、IL-6等炎症因子分泌[3]。中医药治疗AD历史悠久,具有独特优势,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独特优势,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功能且毒性明显小于化学药物[4]。近年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制剂及成分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或逆转其被激活表型,达到改善神经炎症目的,产生神经保护作用[5-8]。本科研团队前期研究证实,苓桂术甘汤可显著抑制由Aβ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过度表达,发挥良好的抗炎作用,且其他研究也表明多种方剂具有保护神经作用[6-10]。基于此,本次将重点观察在苓桂术甘汤干预下,小胶质细胞由M2向M1极化过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细胞株:BV2细胞株(货号Q0397,中乔新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2 SD大鼠: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共12只,体重220~250 g购自于杭州医学院,许可证号[SCXK(苏)2017-0001]、动物合格证号(201909302)。动物使用经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202004A031)。SD大鼠饲养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房屏障环境中,实验操作符合《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要求,适应性喂养7 d后开始实验。

1.1.3 主要药品及试剂:不完全DMEM低糖培养液含双抗(货号KGM31600-500);胎牛血清(批号AB-FBS0500);CCK-8试剂盒(批号C0038);抗荧光淬灭封片液含DAPI(批号P0131-25ml);LPS(货号L8880-100mg);二甲基亚砜DMSO(批号D8371);盐酸米诺环素(批号IM0450-50mg);一氧化氮(NO)测定试剂盒(批号A012-1-2);Goat Anti-Mouse IgG H&L/Alexa Fluor 594 antibody(批号bs-0296G-AF594);Goat Anti-rabbit IgG H&L/Alexa Fluor 488 antibody(批号bs-0295G-AF488);CD206 Polyclonal Antibody(批号18704-1-AP);COX2/Cyclooxygenase 2/PTGS2 Monoclonal Antibody(批号66351-1-Ig );24孔板圆形细胞爬片(批号WHB-24-CS)。

1.1.4 主要仪器:细胞培养箱(型号MSO-20AIC)、超净工作台(型号SW-CJ-JF)、倒置显微镜(型号Ts 100-F)、荧光显微镜(型号Axio Scope A1)、医用低温离心机(型号Sorvall ST 16R)、旋转蒸发器(型号RE52-99)、小动物麻醉机(型号R74661-016)、全自动酶标仪(型号ELX800)。

1.2 实验方法

1.2.1 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制备:茯苓40 g,桂枝30 g,白术、炙甘草各20 g,购自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将220 g中药生药放入调温电热器大烧瓶中,加入1100 ml超纯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0 min后倒出药液,用同样方法重复1次,将两次药液混合后,放入旋转蒸发器内将其浓缩至220 ml,使药物终浓度为1 g/ml。将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即空白组、苓桂术甘汤组,每组6只。两组剂量选择依据《伤寒论》[11]原文、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2]、《人和动物间按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表》规定剂量进行换算,确定大鼠等效剂量是1.2 g/kg,苓桂术甘汤组大鼠以等效剂量4倍灌胃,空白组大鼠用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两组大鼠适应性喂养3 d,再灌胃给药,灌胃前称取大鼠体重并标记,各给药组2次/d,连续灌胃7 d。第8天在灌胃1.5 h后进行腹主动脉取血,用异氟烷吸入法麻醉SD大鼠,收集其腹主动脉血液,全血静置3 h后于离心机4 ℃下,3500 r/min、10 min,取上清血清,于水浴锅56 ℃水浴灭活30 min,0.22 μm孔过滤膜过滤2次,-80 ℃保存备用。两组对比来看,血清未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1.2.2 LPS溶液制备:称取LPS粉末1 mg,加入1 ml的PBS溶液,配置成浓度为1 G/L的LPS母液,用一次性滤菌器过滤后放于EP管中,于-20 ℃保存。使用前用PBS进行稀释,使其终浓度为1 μg/ml。

1.2.3 盐酸米诺环素溶液制备:称取盐酸米诺环素粉末,用经过高压灭菌0.1 mol /L的PBS(pH7.4) 缓冲液溶解,使其最终浓度为100 μmol/L。

1.2.4 分组与模型制备:将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组、苓桂术甘汤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浓度为1 μg/ml的LPS,制成细胞神经炎症模型。

1.2.5 给药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以每孔4×104个/ml 细胞数接种于96 孔板中,实验分组同上,每组5个复孔,每孔加入100 μl的全培,培养24 h待细胞贴壁。吸出原有培养液,每孔加入100 μl的PBS缓冲液清洗两遍,每孔加入100 μl单培,米诺环素组加入25 μl米诺环素,苓桂术甘汤组加入预实验筛选出25 μl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1.2.1所得)预保护12 h,除对照组外,每组加入浓度为1 μg/ml的LPS 10 μl,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培养24 h。

1.2.6 显微镜下观察BV2细胞形态:取生长状态良好的BV2小胶质细胞,以4×104/孔接种于96孔板中,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苓桂术甘汤组,每组设4个复孔,培养24 h待细胞贴壁后,苓桂术甘汤组加入25 μl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预保护12 h,除对照组外,每组加入浓度为 1 μg/ml 的 LPS 10 μl,培养24 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

1.2.7 硝酸还原酶法检测BV2小胶质细胞培养液中NO水平:实验分组与药物干预方法同上,收集细胞培养液,按照NO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于波长550 nm、光径0.5 cm处测定各管吸光度值。

1.2.8 ELISA法检测BV2细胞上清中IL-1β、IL-6、IL-10 含量:实验分组与药物干预方法同上,收集各组细胞的细胞上清液,按照TNF-α、IL-1β、IL-6、IL-10 ELISA 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使用酶标仪于波长405 nm处依次测出各组吸光度值。

1.2.9 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V2细胞M1型标志物COX-2及M2型标志物CD206表达:将生长状态良好的BV2细胞取出经消化离心后,加入2 ml全培制成2×104/ml细胞悬液待用,在空24孔板中每孔加入2 μl培养基后,放入圆形细胞爬片,使细胞爬片与24孔板紧密贴合,每孔加入100 μl细胞悬液,800 μl全培,培养24 h待细胞贴壁,实验分组及实验处理同上,细胞贴壁80%后吸出全培,每孔使用PBS清洗3遍,加入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30 min,PBS清洗3遍,免疫染色通透液于室温下孵育10 min以完全覆盖细胞爬片为度,PBS清洗3遍。室温下用5%的BSA溶液封闭30 min。加入鼠抗COX-2抗体(1∶800),兔抗CD206抗体(1∶1000),以一抗溶液完全覆盖细胞爬片为度,于冰箱4 ℃下过夜。复温后吸出一抗,用10%TBST溶液清洗3次,每孔滴加Alexa Fluor 488标记的Goat Anti-rabbit IgG(1∶1000) 和Alexa Fluor 594标记的Goat Anti-Mouse IgG(1∶1000)荧光二抗溶液以完全覆盖细胞爬片为度,于摇床上室温避光孵育1 h。吸出二抗,用10%TBST溶液清洗3次,滴加抗荧光淬灭封片液(含DAPI)于载玻片上,将细胞爬片细胞面浸没于封片液内,覆盖盖玻片固定,期间避免产生气泡,最后于正置荧光显微镜下放大200倍,观察并采集图片。

2 结 果

2.1 各组含药血清对BV2细胞活力影响比较 在分别使用药物剂量为10、20、25、30 μl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干预LPS诱导的BV2细胞,其中25 μl苓桂术甘汤对BV2细胞活力最强,当药物剂量增加至30 μl时,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因此选用药物剂量为25 μl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用于后续实验。

2.2 各组BV2细胞的形态比较 见图1。对照组BV2细胞为静息状态,胞体较小为圆形,整体明亮,边缘清晰;模型组的BV2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胞体变大,细胞突触变短变粗,突触数量变多,呈现出典型的阿米巴样改变;米诺环素组、苓桂术甘汤组给予含药血清24 h后,部分BV2细胞的胞体胀大恢复,突触消失,胞体变圆,且苓桂术甘汤组细胞形态更趋近于对照组。

图1 各组BV2细胞形态学比较(倒置显微镜,图标尺=50 μm)

2.3 各组BV2细胞NO释放情况比较 硝酸还原酶法检测BV2细胞上清中NO含量水平,见表1。模型组BV2细胞释放的NO高于对照组,苓桂术甘汤组BV2细胞上清中的NO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

表1 各组BV2细胞NO释放情况比较

2.4 各组BV2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10分泌量比较 见表2。ELISA法检测BV2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量。模型组的炎症因子IL-1β、IL-6高于对照组,抗炎因子IL-1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诺环素组、苓桂术甘汤组的TNF-α、IL-1β、IL-6含量低于模型组 ,而IL-10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各组BV2细胞M1型向M2型转化比较 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观察四组小胶质细胞M1型标志物COX-2及M2型标志物CD206表达,见图2。对照组BV2细胞以M2型标志物CD206为主,表明其处于静息态;模型组BV2细胞以M1型标志物COX-2为主,CD206的荧光反应则降低;米诺环素组、苓桂术甘汤组的M1型标志物COX-2明显减少,M2型标志物CD206升高。

3 讨 论

小胶质细胞是来自于中枢神经系统中胚层的巨噬细胞,归属于免疫系统。一般来说,小胶质细胞激活和TNF-α、IL-6、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释放必然伴随在神经炎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在健康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处于静止状态(M0型),起到对周围组织的“免疫监视”[13]。出现病理炎症刺激时,小胶质细胞发生形变并活化,释放TNF-α、IL-6、IL-1β等细胞炎症因子,参与神经炎症的发生发展[14]。炎症刺激时小胶质细胞由M0转向M2型,释放抗炎因子IL-10等,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但小胶质细胞持续激活会使抗炎表型M2转变到促炎表型M1型,这一转变过程同时伴随着过量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释放及氧化应激,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而这类炎症因子被证明与多种脑疾病相关[14-15]。促炎细胞因子iNOS会诱使小胶质细胞释放大量NO,从而介导炎症反应[3]。因此可通过检测细胞上清中NO含量判断BV2细胞神经炎症模型建立的成功与否。更多实验数据表明,小胶质细胞被过度激活至M1型,会产生对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加重AD病理。M1、M2型的小胶质细胞分别存在不同标志物,COX-2是M1 型的标志物,处于M1型的小胶质细胞会分泌 TNF-α、IL-1β、IL-6 等致炎因子和NO,介导神经炎症,产生神经毒性;CD206是M2 型标志物,处于M2型的小胶质细胞分泌 IL-10 等抗炎因子,可进行抗炎修复[16]。因此通过药物干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表型,减少 M1 型小胶质细胞增多,逆转部分小胶质细胞由M2转向M1,使其更多存在于M2型,可能会对修复神经元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起到积极效果[17]。体内和体外研究中,实验性诱导小胶质细胞向神经保护性表型M2极化,可显著缓解AD模型中的神经炎症反应,改善病理损伤[18-20]。因此,控制小胶质细胞极化可能是治疗AD靶点。

中医学并没有与AD完全对应的病症名称,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健忘、智力低下、呆傻愚笨等,多归属于中医“痴呆”“健忘”“善忘”等范畴。《医林改错》记载:“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21]。指出年龄的增长,是脏腑功能减弱,神智异常的主要病因,年龄增长,脾气也随之虚弱,气血化生不足,无法充养脑髓,脑络失养,神机失用,同时脾失运化,易内生痰液,痰浊上犯,蒙蔽清窍,可见头晕神疲,反应呆钝,或终日无语,产生神志的异常改变[22]。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可运化水液,化生水谷精微并运输至全身,脾气升清,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下输膀胱;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且脾藏意在志为思。因此,脾与人的思想记忆有着密切联系。脾胃健运,方可使“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23]。脾气虚弱升清受阻,亦会导致胃降浊功能受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不能濡养清窍,且浊气上逆,会致清窍失养,出现神疲、头昏等症状。《四圣心源》言:“己土东升……若轮枢莫运,升降失职,喜怒不生,悲恐弗作,则土气凝滞,而生忧思”[24]。脾胃气机升降功能与神智功能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水液,发挥着对水液吸收、传输、布散功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25],指的是饮食的水谷经脾转化为津液向四周分散输布至其他脏腑,濡养组织器官,上达肺卫,下达膀胱,经代谢后的水液通过汗液、尿液排出体外,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脾性喜燥恶湿,若脾为湿困,影响脾气运化功能,水液正常代谢及精微输布失常,则会积生痰饮。《景岳全书》言:“盖痰涎之化,本因水谷,使脾强胃健如少壮者流,则随食随化,皆成血气,焉得留而为痰,惟其不能尽化,而十留一二,则一二为痰矣。十留三四,则三四为痰矣……而痰涎日多,由其故,正以无气,不能运化,愈虚则痰盛也”[26]。《医宗必读》云:“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指出从脾论治痰饮是治痰之要[27]。因此,从痰饮论治AD也要兼顾脾脏功能的恢复,是治病必求本的理念。顾保群[28]认为,中医痰饮的本质可涉及诸多病理学过程,炎症液体渗出、细胞和组织变性、坏死为基础的变质,多呈现为液态的“痰饮”,通过人体孔窍排出体外,形成所谓“有形之痰饮”。随着LPS诱导小胶质细胞M1激活产生的TNF-α、IL-1β、IL-6等神经炎症因子不断增加和堆积,均属于体内有形的病理物质,酷似痰饮中有形之痰的病理基础,因而可归属于“痰饮”范畴。积生痰饮,神机失用是AD的重要病理。AD整个疾病过程的生命活动呈下降趋势,类属“阴病”,痴呆中的痰饮为病,亦为阴邪,从其基本属性上看,二者相同。AD症状多以神志异常为主,而痰饮擅长蒙蔽清窍,扰乱神明致神志不清,因此二者的致病要点相符。AD还伴有多处并发症和各种不可预测的临床表现,痰饮致病广泛,病症繁杂,“痰饮善动不局,随气机升降,内而脏腑经络,外而皮肉筋骨,周身上下无所不至”“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二者致病特点相符[26]。同时,AD病程早期隐匿性强,不易诊断,且疾病进展过程缓慢,与痰饮致病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类似。“痰气最盛,呆气最深”[29],可见痰饮的蓄积程度与AD病程进展相关。总之,中医认为AD的病机多为虚实夹杂,常见于气血阴阳失调、脏腑亏虚,伴有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30],根据历代医家对AD相关临床症状及病因病机的描述和分析,结合现代中医药对AD治疗效果的实验发现,痰饮以年龄增长,脏腑虚衰为本,水液痰湿等停聚为标。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原方以茯苓为君,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桂枝温经通阳,化气利水;白术补脾化湿;甘草甘平,补脾益气,调和诸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云:“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31]。神经炎症伴随着的炎症因子释放,这与中医痰饮范围中的“有形之痰”相似,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脾虚痰饮的基础方剂,该方通过减少多种炎症因子分泌,发挥抗炎和保护神经作用。多项研究表明,白术内酯I、桂皮醛、18β-甘草次酸等均有减少炎症因子分泌,抗炎抗氧化功能及神经保护作用,通过MAPK或NF-κB通路发挥对AD的治疗作用[32-34]。

综上,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可以显著降低经LPS激活的BV2细胞NO、TNF-α、IL-1β、IL-6等促炎因子释放,增加抗炎因子IL-10分泌,逆转LPS激活的BV2细胞由M2向M1型转变,促进其向M2型转变,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是治疗AD的一种策略[35-36]。因本实验只是在体外细胞模型中进行,仍需体内验证,且本实验采用的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干预BV2细胞,也需开展更多检测验证其功效。

猜你喜欢
桂术甘汤痰饮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从痰饮、血痹论治眩晕医案2则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泽泻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联合倍他司汀片治疗痰饮型眩晕的临床观察
从“痰饮”辨治感染后咳嗽
苓桂术甘汤研究进展*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中医痰饮致悸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