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胜任力的MNS 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11-11 11:26鲁俊华李丽华李珊珊潘志婷郎玉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胜任专科研究生

鲁俊华,李丽华,李珊珊,梁 宇,潘志婷,郎玉玲

(牡丹江医学院护理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的主渠道[1]。近年来,我国各高等护理院校积极探索MNS 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将岗位胜任力作为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早在1978 年美国就开发了包括领导能力、危重症护理能力、教学与合作能力、计划与评估能力、人际关系与交流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的六维度护理行为量表,从行为角度测量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力[2]。国内研究者认为,护理人员的岗位胜任力特征表现在:护理专业知识、护理专业技能、动机、人格特质、自我概念[3]5个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指出,要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更加健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更加紧密。依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要求,我院以岗位胜任力为MNS 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近5 年制订MNS 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共建“院校一体化”实践基地、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等,形成基于岗位胜任力的MNS 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旨在总结经验与方法,为高等医学院校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1 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国内学者研究发现:MNS 研究生的岗位胜任力水平不高,专科知识和实践技能还不够扎实,人文素质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4]。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理念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待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方法单一、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等。现阶段需要明确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指标,用于指导培养方案的制订;基于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培养,修订课程大纲、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和体系、增强课堂实效性等;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培养过程中,增强思政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考核评价体系,解决实践教学和考核环节衔接不紧密、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加强“院校一体化”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校院共同管理联合培养机制,有效促进MNS 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的衔接[5-6]。

2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MNS 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2.1 确立MNS 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

依据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强化校院合作,成立“护理学科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广泛听取社会行业、医院等各方意见或建议,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做贡献,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伦理素养,具有本学科丰富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科护理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

2.2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根据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立足龙江、面向行业,依托“院校一体化”建设,打造“双师型” 教师队伍,坚持从岗位胜任力和研究生成才规律出发,开展研究生教育“大学习、大讨论、大培训”,引导教师树立研究生教育教学新思想、新理念。基于岗位胜任力确立特色应用型MNS 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重心关口前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三位一体”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即知识教育(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相结合)+职业能力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人文素质养成(以职业精神为主线的思政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适应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健康产业发展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型人才的需求。

图1 “三位一体”MNS 研究生特色人才培养模式Figure 1 "Three in one" characteristic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for MNS graduate

2.3 “六线”并举,解决人才培养关键问题

一线:构建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7],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二线:确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增设相关专业课程,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创新性和实用度,解决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的问题;三线:建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增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思政—人文”教育体系,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政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四线:构建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考核评价体系,解决实践教学和考核环节衔接不紧密、评价考核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五线:建设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加强“院校一体化”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校院共同管理联合培养机制,促进MNS 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有效衔接[6-7];六线:通过系统化科研、学术、教学能力训练,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稳步提升。

2.4 围绕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护理岗位需求及学科发展需要等,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及临床实践大纲进行了3 次修订。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召开了由行政管理人员、护理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导师及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参加的MNS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议,对课程进行整合、调整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修订人才培养评价与考核标准,形成MNS 研究生培养方案和临床实践教学大纲。MNS 研究生培养方案具有4个特点:一是突出专业学位培养特色:调整课程设置、内容及结构,融合实现“三位”“六线”,优化“四大模块”课程教学体系;二是实施教学改革、深挖内涵:优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升教学成效与质量;三是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实施导师、兼职导师、带教教师协同指导模式,学校、学院、实践基地协同管理,研究生进行整体护理、顶岗实训,并对其实施多元化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四是注重人文教育:增设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及考核横向融合,培养研究生的爱伤观念、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

2.5 深入开展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

2.5.1 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构建知识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养成的三大教育模块,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优化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四大课程模块,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建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除了开设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核心课程,如高级健康评估、循证护理学、高级护理实践、护理学研究方法等,还增设护理职业技能综合训练、护理职业道德教育等特色实践、人文课程,强化职业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举办专科方向前沿专题讲座,促进学生循证思维、科研思维的培养。

2.5.2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由临床“双师型”护理专家授课,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引进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编制课程教学案例,采用小组汇报、PBL、CBL、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及床边教学等,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育人质量。

2.5.3 构建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实施五大考核评价模式,即临床轮转出科考核(Mini-CEX考核)+阶段性考核(基础技能考核)+中期水平考核(整体护理查房+技能操作+护理病史书写考核)+阶段性考核(专科技能考核)+毕业实践能力考核(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并建立“学校—学院—学生—行业”四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

表1 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Post competency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MNS graduate

2.6 加强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我院目前已建设省内一流的护理教学实训中心1 个和实践基地2 个。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及专职管理人员,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管理制度》《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考核办法》,进一步明晰责权利,制订实践教学大纲和专科方向的培养细则。依托医院、实践基地教学资源,构建导师、兼职导师、临床带教教师共同参与的“院校一体化”联合培养体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和研究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等。临床实践分为基本和专科临床能力训练,其中在基本临床实践阶段,研究生与带教教师共同分管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完成护理查房、小讲课、读书报告;在专科临床实践阶段,研究生进行顶岗实训,促进产教研融合。

2.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升其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完善MNS 研究生“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确保MNS 研究生教育与卫生行业准入标准无缝结合。打造MNS 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双导师”师资队伍,提升导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帮助研究生把知识转化为素质和能力,培养其专业认同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促进全面发展,为医疗卫生系统培养具有职业素养、临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

2.8 充分发挥护理专业科研、技术优势,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助力地方经济建设

积极组织和指导在校研究生开展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和社区慢病管理课题研究,为区域护理工作的规范与创新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我校及实践基地为牡丹江市护理学会护理教育、眼科、手术室、胸外科、消化科、口腔科、社区护理7 个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是手术护理及社区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依托护理专业导师学术优势,积极开展专科护士培训、专科护理科研和技术创新学术交流,共培养专科护士两百余人,为地方专科护理服务提供了人才保障。

3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特色和创新

3.1 学术思想、观点的特色和创新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MNS 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阐释了岗位胜任力的内涵及特征,丰富了MNS 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护理教育者从本质层面理解和认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规律,对推进护理专科化建设与发展、提升临床护理专科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能真正应用到MNS 的人才选拔、培养和评价方面,实现研究成果的有效转化。

3.2 研究方法的特色和创新

在MNS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创新应用 “360 度评估法”,选择MNS 研究生以及与其在学习、工作中接触比较密切的护理管理者、护理教育及临床护理专家、授课教师、临床带教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广泛收集MNS研究生岗位胜任力特征的词条,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岗位特点构建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初始模型。再运用两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对初始模型的各级指标进行筛选、修改和完善,最后确定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模型维度、胜任特征、行为表现,并根据专家的重要性赋值计算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一、二级指标权重。

4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培养实践契合国家MNS 研究生人才培养需要,满足社会行业岗位需要

(1)科学定位,凸显应用型MNS 研究生人才培养特色。在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护理专业“厚基础、重人文、强技能”人才培养的优秀成果基础之上,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形成知识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人文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2)深化医教协同,践行“大健康”理念,驱动内涵式发展。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评价、教学环境7 个方面实现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3)强化院校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适应社会岗位需求,与行业、医院联合制订“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选聘政治素质高、临床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担任研究生导师、授课教师;聘请专科领域一线护理专家为兼职导师,实施双导师制,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4)多措并举,促进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相衔接。从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和制度保障等方面,促使专业学位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紧密结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我院已培养的研究生中有24 人获得专科资格证,22 人获得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切实做到了行业需求与专科型护理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5)科学精神、学术伦理、职业道德教育相辅相成,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增设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课程,建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群,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模式,形成“思政—人文”教育体系,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学术诚信教育有效融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5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MNS 研究生人才培养成效

(1)模式创新,成效凸显。在学校建设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背景下,学院基于岗位胜任力进行了特色应用型MNS 研究生人才培养,学校现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高校、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示范高校,护理专业为学校重点和特色专业、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专业,2018 年顺利通过国家护理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已培养毕业MNS 研究生32人,现有在校研究生55 人。2022 年我院“岗位胜任力视角下的特色应用型MNS 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2 篇,编写教材4 部,其中全国高等学校护理专业规划教材3 部,特色创新教材1 部。教师及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如获全国护理专业本科院校教师临床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全国第二届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三等奖、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学专业赛道总决赛铜奖等近10 项荣誉。

(2)体系扎实,学生受益。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理论知识、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全面提升。研究生考取专科资格证24 人,考取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证22人,获创新科研基金立项14 项,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89 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 篇,4 名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应用性成果奖5 项。

(3)考核模式创新,成效显著。基于MNS 研究生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结合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模式设计病例,制订考核评价标准,并实施OSCE 考核。2018—2022 年,32 名MNS 研究生考核成绩合格率为100%,考生及考官对OSCE 考核模式及考核工作满意率均>90.0%。该考核模式能够综合客观评价MNS 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处理疑难问题能力等。制订适用于护理专业的Mini-CEX 考核量表,并将其运用于研究生的临床出科考核,包括问诊、查体、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咨询、人文关怀、组织效能、总体评价8 项指标,能全面评估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促使研究生实践能力与行业需求达成度不断提升,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赞誉,用人单位对我校MNS 研究生总体满意度高达100%。

猜你喜欢
胜任专科研究生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