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构建

2023-11-11 11:26曾麒丹丁雪梅房晓庆张晓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护理学专家思政

曾麒丹,丁雪梅,房晓庆,王 辉,张晓丽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课程思政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三维目标融入非思政课程教学中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宗旨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与教育部先后颁发相关文件,要求深挖思政教学资源,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特别强调在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护生作为医疗卫生人才后备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与中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前景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密切相关[1]。儿科护士是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健康的体魄、吃苦耐劳的精神。儿童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与素养的高素质儿科护理人才,其学习内容涵盖孕产期至青春期的生长发育及疾病防治护理全过程,具有丰富的思政资源与职业内涵。然而,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分散、学习难度大、实操性强、职业素养要求高等特点,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专业兴趣与从事护理专业意愿不足、思政元素挖掘不全面、思政教学体系不完善、思政评价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等问题[2-3]。同时,体育、美育和劳育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在护理教育中仍有待加强和完善。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将德、智、体、美、劳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儿科护理专业人才、高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理论依据。1 研究过程与方法

1.1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初步构建

基于前期文献回顾[4]与质性访谈结果,编制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初稿并设计专家函询问卷,共4 部分:(1)问卷简介,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填写注意事项。(2)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3)教学路径咨询表,包括课程思政目标设置、教学内容课程思政融入点、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框架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4 部分,附有各项内容、重要性评分及意见栏,重要性评分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1~5 分代表“不重要”到“很重要”。(4)专家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将熟悉程度分为5 个等级,1~5 分代表“不熟悉”到“很熟悉”;判断依据包括实践经验、理论知识、参考国内外资料、个人主观感觉4 部分,根据大、中、小3个不同等级赋值。

1.2 函询专家遴选标准

(1)函询专家要具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且专职教学≥10 年;(2) 函询专家所在单位为高等医学本科院校或其附属教学医院;(3)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专职医学或护理教育,或专职思政教育且为副高及以上职称。

1.3 专家函询实施方法

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问卷,要求专家2 周内予以回复。第1 轮对同时满足均数≥3.50 分且变异系数<0.25 的项目予以保留,并根据专家意见对项目进行删减和修改,形成第2轮咨询问卷,按照同样方式进行发放与整理。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后结束咨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6、IBM SPSS Statistics 25 软件完成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采用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专家积极程度;采用权威系数(Cr)表示专家权威程度,由专家判断依据(Ca)和专家熟悉程度(Cs) 决定;采用变异系数(CV) 和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 结果

2.1 函询专家一般资料、积极程度及权威系数

两轮函询问卷均发放15 份,收回有效问卷15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15 名专家来自山东省内5 所高等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均为副高及以上职称,年龄普遍在40 岁以上(93.3%),73.3%的专家从业年限为20 年以上,73.3%的专家学历为硕士及以上,涉及护理教育、医学教育、思政教育、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领域,见表1。第一、二轮专家判断依据分别为0.88、0.90,专家熟悉程度分别为0.73、0.7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0.82。

表1 函询专家一般资料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correspondence experts

2.2 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两轮函询各项目的变异系数均值分别为0.10、0.01,两轮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1、0.35。

2.3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路径各级项目的确定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束后,专家意见主要集中在应结合课程目标及专业培养方向选择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应用场景两个方面。根据第一轮专家函询意见做以下修改:(1)思政元素分类表。剔除重复交叉或与课程内容联系不够密切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珍惜时间”“爱伤观念”“归纳总结能力”“精神风貌”“实干精神”“无菌观念”“动手操作能力”“科学知识普及宣教能力”“性格美(同情患者、耐心包容)”。将“职业使命感”“职业认同感”“就业自主意识、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整合到“职业道德与素养”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中。将“信息素养”“循证实践能力”整合为“循证思维能力”。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整合为“临床思维能力”。将“科学创新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整合为“创新意识与评判性思维”。将“外在美”“服饰美”整合为“形体美”,增加了“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扎实的护理技能”。其他内容在用词上进行仔细调整与改动。(2)课程思政融入点。将课程思政融入点分解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一级应用场景,删除“病情观察要点及差异鉴别”,将“发病机制及其社会背景”细分为“儿童疾病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儿童疾病发病机制”。其他内容在用词上进行仔细调整与改动。(3)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框架。对用词进行调整与改动。(4)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删除“实训中人文素养表现”并对其他条目用词进行调整与改动。最终形成的思政元素分类表含一级5 项,二级12项,三级26 项;课程思政融入点16 项;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框架5 部分共55 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4 类共21 项。第二轮函询各级项目得分较高,重要性评分波动在4.47~5.0 分之间,满分频率在67.7%~100%之间,变异系数波动在0~0.12 之间。根据专家意见,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对各项目进行修改,最终确定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2.4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路径内容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内容包括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融入点、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框架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共4 部分。

2.4.1 儿童护理学思政元素分类 包括一级分类5 项,二级分类12 项,三级分类26 项,见表2。

表2 儿童护理学思政元素分类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lements in children's nursing

2.4.2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融入点 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共16 项,见表3。

表3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融入点分类Table 3 Classification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integration points in children's nursing course

2.4.3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框架 分为理论教学、实训教学、见习教学、社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5 部分,见表4。

表4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框架Table 4 Design framework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rocess of children's nursing course

2.4.4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包括课堂学习过程评价、课外学习过程评价、实践技能评价和认知—行为评价4部分,见表5。

表5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Table 5 Evaluation on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ldren's nursing course

3 讨论

3.1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具有权威性与科学性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教学路径,专家函询包括护理教育、医学教育、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思政教育的15 名专家,专家组成员均开展过教学工作且对课程思政教学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设性意见,避免了面对面讨论时各执一词或盲目跟风等窘境[5]。两轮咨询中专家权威系数均>0.7,表明本教学路径具有权威性。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1/3 以上的专家提出了专业意见,表明其参与积极性高。通过对教学路径的项目得分进行分析,所有项目均值均高于3.5,两轮变异系数均低于0.2,说明本路径具有科学性。仅有一项相关研究[6]采用了德尔菲法构建评价量表,但鲜有研究使用该方法构建教学路径,说明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2 基于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构建的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具有全面性与实用性

儿童护理学课程内容涉及自儿童到青春期的全面发展,本路径以此为切入点,制定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本路径从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融入点、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框架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方面构建路径,有助于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全过程,具有全面性和实用性。

3.2.1 儿童护理学思政元素涵盖“德”“智”“体”“美”“劳”5 个层面 本路径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挖掘思政元素,形成以德、智、体、美、劳为一级分类的思政元素分类表。德育元素包括政治立场、人格塑造和品德修养。政治立场与人格塑造旨在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与坚定的政治立场,是践行为人民服务理念的思想基础,品德修养则是引导学生形成美好的品德与职业素养,为职业发展奠定精神基础。教师可据此结合学科发展进程、儿童护理相关的伦理与法律等内容,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职业道德与素养等,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重点[7]。智育元素旨在培养知识—技能扎实并适应行业与社会发展的儿科护理工作者[8]。“体”“美”“劳”这三大元素承载了学科底蕴与专业内涵,是学科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动力。作为未来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体育元素能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素质,是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美育元素是为了培养具有审美能力,能够发现美、感受美、展示美的护理人才后备军[9]。它要求护士的言谈举止、外在着装都要符合专业要求。劳育元素旨在促进学生精进技能,提升专业素养,收获精神与物质回报,强调了劳动的价值。在当前高等护理教育中,劳动观念培养是相对薄弱的环节[10],以劳动观念与劳动能力为切入点设置多种实操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劳动意识,培养正确的劳动观,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同时,引导其在工作中开拓创新,促进学科发展。因此,本路径以五育并举为抓手挖掘思政元素,可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中把握整体方向,做到步调一致、目标清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率。

3.2.2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融入点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教学轨道 本路径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教学轨道出发,从学科发展历程、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等16 个方面选择思政融入点,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具体应用方式。理论教学案例1:儿童疾病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可结合“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的故事,弘扬老一辈甘于奉献与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理论教学案例2:相关临床案例及其故事背景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其将案例相关的背景与患儿的病史相联系,提升辩证看待疾病发生发展的能力。实践教学案例1:在实践课环境维护与用物整理训练时可指导学生准备操作所需用物,练习结束后将用物归位并打扫实训室,保持环境整洁,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职业劳动能力;实践教学案例2:临床见习真实感受,学生在临床见习中参观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父母寄语墙,观摩临床教师严格无菌操作,细心、耐心、有爱心地护理患儿,借助课后撰写见习反思日记的形式来提升其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和体会,感恩父母的辛苦付出。思政融入点的选择有助于帮助授课教师精准利用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为顺利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做好准备[11]。本路径的融入点以课程内容为基础,依据思政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丰富课堂,营造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成的思政教学氛围。

3.2.3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设计框架分为理论教学、实训教学、见习教学、社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5 部分 本路径将课程思政教学贯穿学习全过程,构建了“课前导学—课中多元化学习—课后助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包括理论教学、实训教学、见习教学、社会实践和虚拟仿真实验5 部分,下面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举例说明。理论教学:(1)课前导学。学生通过预习相关知识,完成习题自测和提问,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等。(2)课中多元化学习。教师创设多元化学习场景,如借助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借助分享疾病相关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职业道德素养等。(3)课后助学。多项小组学习任务如疾病护理模型制作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循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社会实践:(1)课前导学。学生通过预习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在教师指导下准备相关用物,培养其主动劳动意识与职业劳动能力等。(2)课中多元化学习。学生自行分组并准备用物,到幼儿园为学龄前儿童开展生长发育测评与健康教育,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健康教育能力等,引导其体会健康体魄与健康素养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3)课后助学。通过社会实践报告与教师反馈,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服务社会意识等。课程思政教学应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12]。当前许多学者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主要关注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本路径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帮助教师将价值引领寓于教学全过程,助力学生内化职业身份,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增强其学习动力与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13-16],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合二为一。

3.2.4 儿童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包括课堂学习过程评价、课外学习过程评价、实践技能评价和认知一行为评价4 部分 本路径以过程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包括课堂学习过程评价、课外学习过程评价、实践技能评价和认知—行为评价4 部分。(1)课堂学习过程评价。到课率、课堂测试正确率、课堂学习参与互动积极性等在线数据能即时反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投入度,可帮助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帮助教师掌控学生学习动态;课堂学习参与互动积极性、小组活动分工合理性与协作程度等可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行为问题,据此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设计符合其能力与素质发展需求的教学活动。(2)课外学习过程评价。疾病护理模型、图表、海报等强调美观性、完整性与创新性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等;反思日记情感真实性等旨在了解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认知情感变化,培养其感恩父母、敬畏生命、人文关怀等品德素养。(3)实践技能评价。操作前后环境、用物整理规范性、人文关怀是否到位等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其规范的职业行为、临床思维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等。(4)认知—行为评价。在开课前与结课后对学生进行认知—行为评价,能帮助教师把握学生整体动态,让思政教学开展更具针对性。当前,许多高校在课程教学评价上过分强调学生学习满意度,存在学生评教比重过大、评价结果过于功利、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忽视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根本目的[17]。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应重点关注学生动态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升过程。本路径将思政评价细化到每一项课程活动和具体指标,能及时把握学生学习进度与思想变化,并根据学习特点与心理特征灵活调整教学设计,以量化分数和即时反馈等形式强化其正向的认知—行为,为教师科学、全面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思考和总结提供参考。

4 结语

本路径构建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思政元素、选择思政素材融入点,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与思想认知动态进行教学设计,将思政素材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并通过程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促改,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实用性,能突出专业内涵,可为护理教师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护理学专家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致谢审稿专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