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分析

2023-11-11 11:26王连萍赵培忠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未婚先孕性行为生殖

王连萍,赵培忠,王 辉

(1.邹平市中医院,山东 邹平 256200;2.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山东 滨州 256600;3.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滨州256600)

联合国特别规划署明确提出生殖健康是全人类健康的核心,各国政府应保证在21 世纪实现人人获得生殖健康。《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也强调了普遍获得生殖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青春期是生殖健康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关键而独特的阶段,是从懵懂到成熟的过渡,其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都发生着巨大变化,尤其性意识开始觉醒,性心理不断变化。同时,在这一时期青少年有着不同的兴趣、需求和担忧。这些变化和需求的满足与否会对其未来健康和整个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1-2]。因此,青少年是生殖健康的重点关注群体。大学生是青少年的主要构成群体,也是祖国未来的人才储备,其身心健康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处于青春晚期的大学生,虽然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但性心理、性行为却仍处于探索期和迷茫期,同时年轻人的生殖健康与权利经常被忽视,且目前高校性教育存在一定缺失[3],导致这一群体的生殖健康问题不容乐观。WHO 的数据显示,青少年初次性行为发生的年龄越来越低,婚前同居和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也越来越普遍,导致青春期性传播疾病、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艾滋病也成为学生传染病中首要的死亡原因[4]。所以,大学生生殖健康问题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应强化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性健康教育和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5]。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这一特殊青少年群体的生殖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省3 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共1 246人为研究对象,年龄17~25 岁,平均年龄为(21.78±1.383)岁。纳入标准:(1)某省高校在校大学生;(2)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有能力理解并自行完成问卷者。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1,6-11],并咨询相关专家,自行设计问卷,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生殖健康态度、生殖健康行为、生殖健康现状及需求共5 部分内容。其中,一般情况调查包括被调查者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所学专业、年级等9 个条目;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调查包括避孕、流产、性传播疾病等知识的认识等10 个条目;生殖健康态度调查包括性观念、对未婚先孕和无痛人流的看法、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等5 个条目;生殖健康行为调查包括恋爱情况、恋爱期间是否发生性行为、初次性行为时是否使用避孕套等5 个条目;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和需求调查包括生殖健康知识获取途径、获取阻碍因素以及是否主动系统学习生殖健康知识、是否接受过性教育、父母/学校是否进行/开展性教育等8 个条目。

1.2.2 调查方法 由调查者使用统一指导语说明填写要求,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 246 份,回收有效问卷1 23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72%。

1.2.3 统计分析 收集的资料双录入Excel 数据库,采用SPSS20.0 软件包进行频数、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取α=0.05 为显著性水准。

2 结果

2.1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情况

每个条目答对者计1 分,满分10 分;多个选项者,回答错误一项即判定为错,计0 分。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得分为1~7 分,平均(4.48±1.39)分。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情况Table 1 Knowledge of reproductive health among collegians

2.2 大学生生殖健康态度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生殖健康教育(96.34%),而且也愿意参加生殖健康教育(58.94%);70.98%的大学生性观念比较传统,约半数对未婚先孕(56.99%)和无痛人流(49.27%)持中立态度,见表2。

2.3 大学生生殖健康行为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有恋爱史(67.24%),在此期间未发生性行为的占60.70%,即便少数发生过性行为(39.30%),但绝大多数采取了避孕措施(90.15%),未婚先孕率较低(4.92%),一旦怀孕,处理方式主要是双方家长商定(56.25%),见表3。

表3 大学生生殖健康行为情况[n(%)]Table 3 Reproductive health behavior of collegians[n(%)]

2.4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单因素方差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所学专业、年级的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多因素方差分析

分别以生殖健康行为(条目16~20)为因变量,一般情况、生殖健康知识、生殖健康态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避孕方式的认知对恋爱情况的影响最大(P<0.05),性别对恋爱期间性行为与否影响最大(P<0.05),参加生殖健康教育意愿对恋爱期间初次性行为是否使用避孕套影响最大(P<0.05),生殖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对未婚先孕的发生影响最大(P<0.05),母亲文化对未婚先孕的处理方式影响最大(P<0.05),见表5。

表5 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Table 5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collegians'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r

2.6 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80.89%未主动系统学习生殖健康知识,未接受过父母性教育的占71.95%,学校未开展性教育的占51.22%;网络成为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74.39%),而目前学校教学资源的缺如成为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阻碍因素;希望通过专题讲座(69.11%)、发放科普资料(64.63%)和校内开设必修/选修课(43.50%)等多途径开展相关教育以获取生殖健康知识,见表6。

表6 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情况[n(%)]Table 6 Status and demand of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among collegians[n(%)]

3 讨论

3.1 不同年龄、性别、家庭收入、所学专业、年级的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水平不同,应重视个体差异,普及生殖健康知识

本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总体得分率不高,与之前相关调查结果相似[8,12],尤其是性传播疾病种类和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最差,其次是对避孕方式和流产时间的认知。但年龄越长,所获相关知识越多,年龄大的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年龄小的大学生(P<0.05),总体上高年级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好于低年级大学生(P<0.05),考虑与个人阅历、学识以及心智成熟度不断提高等有关;另外,医学生在校期间更容易接受相关教育,故其相对非医学生更易掌握生殖健康相关知识(P<0.05)。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情况好于男生(P<0.05),这与王玲晓等[1]对山东省青少年的相关研究结果不同,考虑与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不同有关,且国家对生殖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情况会有所改善;同时本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收入的高低影响生殖健康知识的获得(P<0.05),考虑家庭条件较好者,可能与其接受的相关教育资源、机会、途径等更加丰富有关。而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最终影响着人的生殖健康行为,本调查显示,避孕方式、流产对身体的影响、性传播疾病种类等知识的掌握与大学生是否谈恋爱、初次性行为时是否使用避孕套、是否发生过未婚先孕等生殖健康行为相关(P<0.05)。因此,目前针对高校大学生,知识普及是首要任务,知识是态度和行为转变的基础和关键,普及生殖健康相关知识,促进正确生殖健康态度的转化,实施科学的生殖健康行为,可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优势条件,重视性别差异性教育。

3.2 高校生殖健康教育资源不足以满足在校大学生的需求,应以需求为导向,完善相关教育资源配置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很多研究表明,学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可以避免一系列不健康生殖健康行为的发生[8,10,12]。但与其相矛盾的是,目前学校生殖健康教育滞后是一个普遍现象[12-13]。本调查结果也显示,51.22%的学校未开展过性教育,且学校重视度不够、师资缺乏、教材匮乏等成为生殖健康教育开展的阻碍因素。与国外相比,我国性教育起步晚、发展慢,学校缺少一套完整科学的生殖健康教育体系。高校大学生期望在校内开设相关必修课或选修课,让学生直接参与相关课程的学习,比其他教育方式或途径更加直接有效[14]。本研究也表明,目前学校教育比朋辈教育、医务人员教育更常见。同时本调查显示,大学生期望了解有关健康性生活、女性生殖健康、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个人护理知识与技能、性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国外研究也表明,满足教育对象确定的需求,开展全面性教育,是学校应该进一步改进和重视的[15]。因此,在大学这一人生重要阶段,学校应合理匹配生殖健康相关教育资源,针对大学生的需求,使其获取和理解正确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做出科学的生殖健康决定和行为。

3.3 母亲文化水平影响子女的生殖健康教育,应充分利用家庭资源,重视母亲优先的家庭协同教育

人的一生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的性启蒙老师,应重视子女的性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干预和疏导。本研究调查表明,家庭中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孩子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的情况和发生未婚先孕的情况越少(P<0.05),对未婚先孕的处理方式越理智(P<0.05),可见家庭中母亲对子女生殖健康教育的影响起着重要而又特殊的作用[16]。考虑在父系社会下,一般家庭权利结构都属于传统权威家庭,母亲是沟通的主要对象,而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其沟通内容和方式更适合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也使子女更易获得一种安全有爱的环境,有利于提高其性适应[17],形成科学正向的爱情观、价值观等,进而引导子女形成健康的生殖健康行为。而现状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父母(71.95%)缺席子女的性教育。因此,家庭在生殖健康教育方面应与学校共同承担责任,尤其要重视母亲在家庭生殖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4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生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径,应借助信息化技术搭建安全的生殖健康教育平台,加强社会正向科学引导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连续的过程,也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的工程。如果说学校是生殖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家庭则为有效补充,同时社会还应给予科学的引导。本调查显示,网络是目前大学生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新的交流方式、知识共享方式正在改变着青少年一代,他们对于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已经常规化,国内外研究也表明,青少年对于通过网络平台获得生殖健康信息的兴趣越来越大,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有效促进生殖健康教育的开展[3,5,18]。然而,目前网络环境良莠不齐,如何监管、如何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需要各级监管部门给予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以助推生殖健康教育的开展,并形成有效补充。

总之,生殖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有效促进避孕、性传播疾病等知识的获得,从而转变大学生态度,帮助其建立安全性行为等更好的生殖健康行为。生殖健康涉及个人健康,但它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家庭和社会问题。因此,建议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需求,借助信息化技术搭建畅通安全的生殖健康教育平台,依托健康的社会环境,开展性别差异化的健康教育,开启“个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模式,促进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以提高大学生生殖健康素养。

猜你喜欢
未婚先孕性行为生殖
对农村地区未婚先孕现象的思考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我国15省大学生首次性行为发生年龄及影响因素
低龄未婚先孕者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后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
梁方程解的爆破及渐近性行为
未婚先孕妇女人流术后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