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挑战与机遇

2023-11-16 01:26沧州晚报吴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受众时代

沧州晚报:吴艳

在融媒体时代,媒体从单一的信息传递者转为新闻信息生产、整合、传递与应用的全链条参与者,新闻采编流程、方式等也发生了变化,新闻记者在采编工作中亟须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牢牢把握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机遇,适应融媒体时代采编理念变革、采编流程重塑、传播渠道多元化的现实状况,有效提升新闻采编的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引导力,确保媒体舆论引导与价值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

1.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编工作的机遇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所不用,媒体也面临着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与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催发了媒体领域前所未有的变革,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开始面临新的机遇。在融媒体时代,越来越多媒体开始采用“中央厨房式”内容生产模式,推动了新闻信息统一采集、制作、播出、分发,实现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这推动了新闻采编流程的重塑,新闻采编工作突破了传统的线性、单向内容生产模式,为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方面,其采编流程的重塑提升了新闻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新闻记者能够依托一体化联动采编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分析以及筛选等等,通过关键词设置、议题引导等精准收集新闻线索,并进行海量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切实利用同一种素材资源,同步加工生成通稿、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多种形态产品,这有效提升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了新闻生产效率,为新闻记者采编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带来了新机遇;另一方面,其为内容呈现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融媒体时代,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也开始应用到新闻生产工作中,媒体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形成5G新闻、短视频新闻、新闻直播、VR/AR新闻等多种新闻形式,这能够使新闻采编工作焕发新活力,切实为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2.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新闻信息更海量,新闻质量参差不齐

在融媒体时代,人们不再单纯依赖报纸、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取新闻信息,而是依托搜索引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丰富多样的信息,同时,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生产者与传播者,“人人都有话语权”,新闻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新闻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也愈加显著。一方面,部分媒体在新闻编辑工作中过于重视追求流量与点击率,在新闻采编中盲目追逐热点、随波逐流,新闻记者面临着平衡新闻质量与媒体流量的挑战;另一方面,舆论具有匿名性、开放性、流动性等特征,但是网民在文化水平、价值取向、思想修养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在融媒体时代舆论引导更加复杂化,呈现出传播泛化、内容混杂的特征,同质性新闻、虚假失实新闻泛滥,新闻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良好舆论生态的构建,新闻记者面临提升内容优势的挑战。

2.2 新闻时效性增强,热点事件革新速度快

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缩短了从信息源发布到信息传播的路径与时间,新闻传播渠道也更加多样,新近新闻事件能够依托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短视频客户端等快速传播给受众。同时,新闻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的界限逐渐模糊,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依托移动智能终端对内容进行编辑与及时发布,人们的阅读习惯呈现出碎片化、浅层化的倾向,新闻时效性显著增强,热点事件革新速度也显著增快。这对新闻记者编辑工作的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亟须新闻采编记者依托“中央厨房式”内容生产流程提升新闻生产效率,使新闻记者能够依托融媒体中心实现多部门的有效协同,有效统筹采访、编辑与技术的力量,推动资源嫁接、跨界生产的实现,有效释放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但是,部分新闻记者未能系统掌握最新技术的新闻采编工作中应用的路径,在新闻采编工作中难以主动打破多板块分割的运作模式,依旧呈现出新闻生产效率相对低下的问题,新闻时效性增强对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带来了挑战。

2.3 新闻互动性提升,受众主体地位更突出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互动性显著提升,人们除了能够依赖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新闻内容的编辑与发布,还能够依托转发、点赞、评论等形式进行媒体与受众、受众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与此同时,媒体也开始依托受众画像推动新闻信息的个性化定制与分层分众传播,受众的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需求能够得到有效满足,受众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媒体开始将“受众中心”理念渗透到新闻采编工作中,要求新闻记者在新闻采编时不仅要重视客观新闻事实的描述,更要嵌入多样化的互动元素,主动增强用户参与互动的内生动力,并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生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这给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3.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采编工作水平提升的有效路径

3.1 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彰显新闻价值

媒体要想实现转型创新发展,就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使新闻记者在采编工作中自觉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用过硬的专业素养、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参与到新闻采编中,让有价值、有内容、有内涵、有质量的精品新闻能够依托多种渠道广泛传播,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引导与价值引领的作用。一方面,新闻记者要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新闻实践,在新闻采编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与价值取向,清晰认识新闻价值,在新闻采编中自觉抵制以获取流量、点击率为目标的采编倾向,主动挖掘新闻事件的内在价值,切实依托新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与新闻舆论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工作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与任务;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在采编工作中要关注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等,在采编工作中追求新闻价值的彰显,主动挖掘新闻事件内涵,加强深度新闻的生产,推动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现。

3.2 适应采编流程革新需要,提升生产效率

在融媒体时代,“中央厨房”成为传媒领域的焦点,越来越多媒体开始发力建设,以期革新内容生产流程,推动“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的实现。因此,新闻记者在采编工作中要主动适应新闻采编革新的现实状况,依托采编联动平台综合应用采访、编辑与技术力量,实现资源嫁接与跨界生产,实现一种素材资源的多元生成,推动新闻产品第一时间分层次发布。新闻记者要利用“中央厨房”进行信息资源的集中汇聚、挑选分类、加工生产与分享发布,其一,在新闻采编中新闻记者要依托手机、平板、电脑等客户端,通过连接互联网上传文稿与素材,实现新闻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现,有效提升新闻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二,新闻记者可以依赖全媒体非编对“中央厨房”式平台媒体库中的素材资源进行快速剪辑,还可以依赖更加广泛的客户端进行现场直播、现场报送,使受众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新闻资讯,有效提升新闻产品的时效性;其三,媒体还要依托全媒体中心加强历史资料的管理,并推进新闻共享云平台的建设,使新闻记者在采编工作中能够综合应用多方资源,提升新闻采编水平;最后,新闻记者还要将舆论工作作为新闻采编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依托全媒体中心加强舆论监测与管理,主动构建全媒体、全天候策划调度机制,实现社会热点、舆情信息的监测与汇总,以便及时进行采访报道,提升新闻采编的时效性,保障媒体舆论引导、价值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

3.3 在采编中落实群众路线,丰富采编内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媒体采编工作开展的根本宗旨,为了更好地应对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转型创新发展的挑战,新闻记者在采编工作中要自觉落实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作用。一方面,新闻记者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自觉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作为新闻采编、报道的主体,主动关注互联网焦点事件、社会热点事件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将新闻事件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生产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质新闻产品,推动群众路线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在新闻工作中要俯下身、沉下心,凭借自身脚力走进群众内部、充分考虑群众感受,强化现场踏访、蹲点调研等形式的应用,使群众能够参与到新闻采访报道中并成为重要的信息源,并应用通俗易懂、生动鲜活的语言进行呈现。此外,新闻记者在新闻采编工作中还要主动为群众办实事,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与呼声,使党的声音能够在群众中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切实提升新闻采编工作的整体质量。

3.4 落实以受众为中心理念,实现多元互动

随着媒体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大规模、单向度的媒体模式得到转变,受众也开始向“用户”“协同创造者”转变,受众在新闻活动中不再是被动、消极、缺乏反思能力的,而是具有了较强的主动性。要想适应融媒体时代下转型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新闻记者要清晰认识媒体融合时代下传受关系的变化,明确“受众”角色的变化,自觉落实“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重视用户在新闻生产传播活动中的自主权,主动形成用户生产、用户分享的互动机制,推动多元互动的实现,使用户能够依托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进行点赞、留言、转发、评论等等活动,使媒体能够依托新媒体平台获知公众态度,并依赖受众关系网络进一步扩大新闻事件的传播范围。同时,媒体要明确融媒体时代自身角色从“把关人”向“过滤器”的转变,使新闻记者在采编工作中自觉关注舆论走向,主动通过采访调查对网络舆论进行核对校正,并根据公众需求、事件走向进一步挖掘新闻事实,有效提升采编水平。

3.5 加强新闻记者队伍建设,培养全媒型记者

为了更好地适应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媒体要自觉加强新闻记者队伍建设,主动培养全媒型记者,适应融媒体时代机制、流程、新闻等多层次融合的现实需要。在加强新闻记者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媒体要明确新闻界对记者要求的变化,主动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构建常态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优化人才奖惩激励机制,使新闻记者在新闻工作中能够自觉应用不同设备获取文字、图片、视频等新闻素材,并根据传播平台特征进行内容的差异化呈现,主动应对自媒体发展、短视频崛起等对媒体发展带来的冲击。具体从常态化培训机制构建上来讲,媒体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积极开设线上精品课程、开展新闻实训活动、组织采编参观实践、开设线下专题交流会等,使新闻记者能够在培训教育活动中得到专业能力、职业素养、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等的协调发展,切实提升新闻记者队伍的整体质量,为采编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4.结束语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融媒体、智媒体、全媒体等新业态日新月异,推动新闻生产流程重塑与传播方式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记者要主动探究新闻采编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新闻采编工作中自觉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主动适应新闻采编流程变革的现实状况,落实群众路线与受众中心理念,主动关注互联网焦点与社会热点事件,主动生产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产品,并使受众依赖点赞、评论、转发等手段进行多元互动,切实提升新闻采编工作的整体效能,主动适应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现实需要。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受众时代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