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文言文教学的四大维度

2023-11-17 13:34卜颖颖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9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

卜颖颖

[摘 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文言文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言文的文本特点与学习目标,从朗读、理解、对话、拓展四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热爱民族优秀文化,从而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5-0023-03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选编文言文,共有14篇之多。这些文言文是学生感受、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能让学生产生民族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文言文语言凝练、简洁,表达和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产生畏难情绪。如何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呢?教师可以从朗读、理解、对话、拓展四方面展开教学。

一、朗读

统编语文教材许多文言文的课后练习都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课文,表明了编者对学生朗读及积累语言的重视。朗读课文、理解内容、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历来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依据课文特点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读出文言文的特点来。

(一)读出故事味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强。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讲述故事。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守株待兔》一课,要想让学生读出故事味来,就要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让学生读出故事味来。“兔走触株,折颈而死”是故事的起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是故事的经过,“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是故事的结尾。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让学生把这三个层次的意思以整体的形式进行朗读,帮助学生感受这三个层次内容之间的联系、停顿时间的长短。这样,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有意识地以不同的语调把故事读出来,轻松地背诵课文。

(二)读出节奏感

文言文讲究音律美,如句子长短、对仗押韵等。教学时,教师从节奏入手引导学生朗读,能让学生读出文言文精准、简洁的特点来。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小儿辩日》一课,有这样的描写:“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这两句话字数相等,呈对仗关系。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给句子画出停顿的节奏,自己练读,然后再以同桌对读或者男女生对读的形式来感受句子的音律之美。这样,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更浓了。

(三)读出韵味

文言文虽然不像律诗、绝句那样讲究字数、平仄,但是具有语言凝练、简洁等特点,读起来抑扬顿挫,具有别样的韵味。文言文中常用“之乎者也”等虚词,能让朗读有抑扬顿挫、声断气连之感。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伯牙鼓琴》一课中,“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些句子中的“乎”“哉”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反复运用,不仅能充分表明锺子期内心的赞叹,而且让句子有抑扬顿挫之感。教学时,朗读这些句子,能让学生感受到文言的韵味,从而喜欢上文言文。

二、理解

由于古今文化的差异,文言文句子的表达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理解句子的意思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句子的理解上,教师要避免逐字逐词进行翻译的现象,可鼓励学生根据课文插图、注释以及联系生活经验等灵活理解句子的意思。

(一)在比较辨析中理解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文言文句子理解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可采用比较辨析的方法,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文言文的教学质量。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中的“尝与诸小儿游”的“游”字与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小儿辩日》一课中“孔子东游”的“游”字,意思一样吗?教学《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比较辨析,使学生明白前者指的是嬉戏玩耍,后者指的是游学。这样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对文言文内涵的感受、理解更加深刻。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句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辨析,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提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在迁移运用中理解

学生学习的知识、经验、方法等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凸显其价值。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学习语言,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逐步得到提升。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囊萤夜读》一課有“胤恭勤不倦”这句话。对其中的“倦”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用扩词法理解为“疲倦”。在学生习得这种方法之后,教师让学生想一想“家贫不常得油”这句话中的“贫”字是什么意思。学生根据扩词理解的方法,知道 “贫”是贫穷、贫困的意思。在文言文教学中,理解词句的方法还有许多。当学生习得一种经验方法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迁移运用,使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情境中理解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具有篇幅短小、故事生动等特点,富有教育意义与价值。教学时,教师可依据所学文本的内容特点,创设出恰当的情境,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说一说、演一演这种在具体情境中学习文言文的形式,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杨氏之子》一课,教师可让学生分别扮演杨氏之子与孔君平,演绎课文内容。在表演中,学生对“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更加深刻,真正感受到了杨氏之子的智慧、幽默,体会到巧妙应答的语言艺术。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文的特点,采取情境学习的方式,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的理解更加轻松、全面、深刻。

三、对话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学文言文,既要让学生理解、感悟、体验文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客观地分析,引领学生学习文言文。

(一)与文本内容对话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传承优秀文化。对教材文本的丰富内涵,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深入对话,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走向深入。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通过诸小儿摘取李子的结果印证了王戎的推测——“取之,信然”。教学时,教师引领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王戎为什么能够做出正确的推断?在与文本深入对话中,学生发现当“诸儿竞走取之”时,王戎不动的原因是他观察到李子树在路边而果子多,觉得肯定有问题,否则早就被人摘光了。这样,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王戎善于观察、思考,并做出正确判断背后的大智慧;同时,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感知更加深刻,思維能力得到了发展。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抓住文本的关键点,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二)与文本观点对话

学习是一个从已有认知经验出发,生成新经验的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经验与文本观点结合起来思考、对话,以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意义的建构。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古人谈读书》一课,介绍古人读书的经验方法。古人读书的经验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迪呢?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谈谈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中体会到学习要实事求是,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要不懂装懂。有的学生说,自己以前觉得问别人会很丢脸,看到古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之后,决定向古人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大胆向别人请教。不同的学生学习经验与文本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而对话是让学生认知得到提升的有效方式。在对话中,学生已有的读书经验与作者观点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深层意义的建构。

(三)与认知差异对话

由于古今文化背景的差异,文言文表达的价值观与学生的认知之间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学时,教师要从差异点入手,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处。如教学《囊萤夜读》一课,有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车胤囊萤夜读的做法不好。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那萤火虫就被捕光了。这样做,破坏了生态平衡,没有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再说,萤火虫发出的光亮度不够,在夜晚读书会产生近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一种美德,车胤捕捉萤火虫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可是,几百年之前,人们对环保的认知还是一片空白,车胤的这种做法是被认可的。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辩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辩论,使学生认识到车胤在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读书的情况下,自己想办法囊萤夜读,说明了他很聪明、很勤奋,没有读书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读书,他这种热爱学习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经过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与思想的碰撞,学生对车胤的认识就更进一层。在教学中,面对文本思想观点与学生认知的矛盾,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全面、客观。

四、拓展

文言文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想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弘扬与发展,仅靠教材中仅有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所学的文本进行适当的拓展,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一)同类题材的拓展阅读

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言文题材丰富,有反映儿童聪明机智的、有体现勤奋学习的等方面。在学习某类文本之后,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拓展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由学会一篇到理解一类文本。例如,教材选编了一些反映儿童聪明的故事,如《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等。教学这类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了解更多儿童聪明智慧的故事,说说这些孩子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在教学《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之后,可推荐学生阅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故事,以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自觉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同一文本的文白对照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不少的文言文已被改写成白话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就同一篇文章的文言文版与白话文版进行对比阅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不同的表达特点。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司马光》《精卫填海》《自相矛盾》等文言文都有白话文版。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把它们的白话版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比阅读。这样文白对照,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对文言文语言凝练、言简意赅等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感受到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三)链接相关文本的拓展阅读

在文言文教学中,当学生学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链接与文章相关的内容,鼓励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以延伸阅读课堂,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教学《精卫填海》一课,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精卫填海神话故事完整版;教学《铁杵成针》一课,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相关资料;教学《伯牙鼓琴》一课,教师可鼓励学生搜索并阅读关于知音的历史故事;教学《两小儿辩日》,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孔子和弟子们之间的故事。这样的拓展阅读,能延伸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使学生对文言文的相关内容了解得更加深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综上所述,在统编语文教材背景下,文言文的教学不仅能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从朗读、理解、对话、拓展四大维度展开教学,符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臧松刚.文化传承视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研究[J].教育视界,2021(26):10-14.

[2] 陈海燕.小学文言文教学典型问题及对策[J].小学语文教师,2021(10):27-30.

[3] 刘荣华.小学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的价值与策略[J].小学语文教师,2021(11):9-11.

[4] 贾咪.关注文体: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1(32):77-78.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