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免煎颗粒与汤剂治疗肝胃郁热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2023-11-17 09:20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20期
关键词:反酸泻心汤汤剂

朱 静

(句容市中医院药剂科,江苏 句容 212400)

胃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能够储存、容纳、分解、运输及排空食物。当胃部出现问题时,会逐渐影响机体的其他器官,对身体造成各种潜在威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导致慢性胃炎(CG)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本病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具有治愈困难、易反复发作等特点[1-2]。CG 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发作时会出现反酸、上腹部疼痛、恶心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3-4]。在中医学中,CG 属于“反酸”“痞满”“嘈杂”“胃脘痛”等范畴,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剂型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汤剂,发展出散剂、颗粒剂、片剂等多种剂型。现阶段,中药免煎颗粒已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稳定、使用便捷等优点,弥补了传统中药汤剂储存、运输及服用不便的不足。在本次研究中,为了分析中药免煎颗粒与汤剂的差异,现对我院收治的肝胃郁热型CG 患者102 例进行研究,对比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免煎颗粒与汤剂治疗肝胃郁热型CG 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20 年2 月至2022 年5 月我院收治的102 例肝胃郁热型CG 患者。纳入标准:(1)签署知情同意书;(2)符合《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中CG 的诊断标准,且经中医辨证确诊为肝胃郁热型CG;(3)配合度较好;(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沟通或精神障碍;(2)临床资料缺失;(3)存在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51 例和研讨组51例。常规组中,男、女分别有26 例、25 例,年龄介于41 ~66 岁之间,平均(53.50±4.17)岁;病程介于8 ~18 年之间,平均(13.00±1.67)年;研讨组中,男、女分别有27 例、24 例,年龄介于42 ~68 岁之间,平均(55.00±4.33)岁;病程介于7 ~17 年之间,平均(12.00±1.67)年。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治疗,中药材由南通三越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提供,组方:枳实9 g、柴胡9 g、党参15 g、黄芩12 g、白芍15 g、黄连10 g、干姜9 g、清半夏12 g、炙甘草9 g。随症加减:伴失眠者,加合欢皮15 g、淡豆豉12 g、栀子9 g ;便秘严重者,加酒大黄6 g ;胃痛严重者,加元胡12 g ;反酸严重者,加煅瓦楞子15 g、海螵蛸15 g。常规组口服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免煎颗粒,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温水服用,每日1 剂,分两次服用(分别于早饭、晚饭后30 min 服用)。研讨组口服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汤剂,由患者自行煎煮,1 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1 个月,停止治疗14 d后进行胃镜检查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证候积分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单项中医证候积分和总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为胃脘灼痛、两肋胀闷或疼痛、心烦易怒、反酸、口苦、口干、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分值均为0 ~3 分,0 分:无症状,1 分:轻度症状,2 分:中度症状,3 分:重度症状。

1.3.2 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参考《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采用尼莫地平法判定疗效,共分为四个等级,即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疗效指数≥95%,主要体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70% ≤疗效指数<95%,主要体征、症状改善明显;有效:30% ≤疗效指数<70%,主要体征、症状好转;无效:疗效指数<30%,主要体征、症状无改变或加重。疗效指数=(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10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3.3 胃镜检查结果改善率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胃镜检查结果(包括胃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及胆汁反流)改善率,改善率=(治疗前胃镜检查病变例数-治疗后胃镜检查病变例数)/ 治疗前胃镜检查病变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通过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研讨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8%,略高于常规组的86.27%,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总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

治疗前, 研讨组的总中医证候积分为(22.23±5.21)分,与常规组的(22.68±5.36)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讨组的总中医证候积分为(6.47±3.13)分,略低于常规组的(7.59±4.01)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总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分,±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总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常规组(n=51) 22.68±5.36 7.59±4.01 15.902 <0.001研讨组(n=51) 22.23±5.21 6.47±3.13 18.650 <0.001 t 值 0.430 1.572 -- --P 值 0.668 0.119 -- --

2.3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胃脘灼痛、两肋胀闷或疼痛、心烦易怒、反酸、口苦、口干、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胃脘灼痛、两肋胀闷或疼痛、心烦易怒、反酸、口苦、口干、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讨组的心烦易怒、反酸、口苦积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胃脘灼痛、两肋胀闷或疼痛、口干、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分,±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单项中医证候积分的对比(分,± s)

注:a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b 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 <0.05 ;c 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P >0.05。

中医证候 研讨组(n=51) 常规组(n=5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胃脘灼痛 2.23±0.57 1.05±0.46ac 2.23±0.44 1.03±0.21a两肋胀闷或疼痛 2.52±0.18 1.23±0.24ac 2.36±0.34 1.31±0.15a心烦易怒 2.29±0.34 0.43±0.25ab 2.32±0.47 0.97±0.37a反酸 2.56±0.18 0.67±0.31ab 2.18±0.55 1.02±0.21a口苦 2.08±0.75 0.55±0.46ab 2.17±0.44 1.01±0.39a口干 1.69±0.41 0.67±0.35ac 1.86±0.34 0.88±0.19a大便干燥 1.97±0.64 0.96±0.38ac 1.87±0.51 0.78±0.45a舌红苔黄、脉弦数 4.29±1.56 1.42±0.74ac 4.68±1.01 1.57±0.52a

2.4 两组治疗后胃镜检查结果改善率的对比

治疗后,研讨组胃黏膜糜烂、胆汁反流两个胃镜检查结果的改善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胃黏膜水肿、充血两个胃镜检查结果的改善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胃镜检查结果改善率的对比

3 讨论

CG 是一种常见的胃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本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胃痛、胃灼热、恶心、呕吐、反酸、食欲不振等,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5-6]。CG 若持续进展,可发展为胃溃疡或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中“反酸”“痞满”“嘈杂”“胃脘痛”等范畴,其中肝胃郁热型CG是由肝气郁结、痰热积聚所致,治疗应以清热化痰和胃、疏肝理气为主。半夏泻心汤具有调和寒热、消肿散结之功效,方中半夏可降逆止呕、消肿散结;黄连、黄芩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干姜可温胃止痛,并避免黄连和黄芩冷寒伤胃;甘草、党参可强健脾胃。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可通过下调Notch 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核因子的表达从而对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的转录及释放形成抑制作用,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减轻胃黏膜萎缩[7-8]。半夏泻心汤中的黄芩素、黄芩苷能通过干扰花生四烯酸的代谢通路,继而抑制炎性因子的活性,起到解热抗炎的作用,同时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也有较强的抑制效果[9-10]。四逆散为中医常用的和解剂,多用于治疗CG、失眠、抑郁症、月经不调等疾病[11-12]。方中白芍可保肝、抗炎、抗溃疡、止痛、解痉,柴胡可疏肝调气,枳实可降气止吐、调节胃肠平滑肌,甘草可健脾、保肝、抗溃疡,全方共奏疏肝理气之功效[13-14]。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可疏肝健脾、清热健胃,对肝胃郁热型CG 有确切疗效[15]。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中药免煎颗粒剂得到迅速发展,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稳定、运输方便、使用便捷等优点,临床认可度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价格较高、煎煮过程中反应不足等缺点。中药汤剂是指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具有效率高、生物活性稳定的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的总中医证候积分、部分单项中医证候积分及胃黏膜水肿、充血两个胃镜检查结果的改善率相当,而研讨组心烦易怒、反酸、口苦积分及胃黏膜糜烂、胆汁反流两个胃镜检查结果的改善率均优于常规组。提示在肝胃郁热型CG 的治疗中,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免煎颗粒与汤剂的清热作用相当,但对于肝郁症状,中药汤剂的作用更为明显。原因可能如下:一是中药汤剂需要煎煮约90 min,在煎煮过程中,患者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心态变得平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肝气郁结的病证;二是在煎煮过程中,药物之间发生了一些反应,增强了疏肝理气之效。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免煎颗粒与汤剂治疗肝胃郁热型CG 的疗效均较好,但相较于免煎颗粒,使用汤剂治疗在改善心烦易怒、反酸、口苦及胃黏膜水肿、充血方面疗效更佳,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纳入病例数较少、研究时间较短,未来会相应进行弥补,增加研究例数并延长研究时间,以获得更为准确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肝胃郁热型CG 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反酸泻心汤汤剂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经常反酸烧心怎么办?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