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目骋心

2023-11-20 16:33陈散吟
书画艺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图式笔墨山水画

陈散吟 本科与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博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系。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入选第四、五、六、七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进京作品”荣誉。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每一位山水画家所要面对的永恒命题,是画家为完善画面表现和维系自己情感抒发所做的种种尝试,师古人笔墨之精妙,去造化之常变,开拓自己胸襟,不必斤斤于面貌。对于历代的山水画家来说,山水画写生,就是师法自然,大自然是画家进行创作的不尽源泉,画家在自然中观山川之雄奇、草木之生机、云烟之变幻,在这过程中还需将自然的美转化成艺术的美,这便需要画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凭借娴熟的笔墨技法和个人的感悟,营造出无穷的韵味和诗意空间,这就是山水画在写生过程中所需拥有的意境构建。写生过程中目之所及峰峦起伏、林木稠薄、风雨阴晦、泉瀑缓急,四季各不相同,这些景象在我的创作中带来了不同的情感体验,这种“有感而发”的意旨,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境,所谓“落墨写心”便是如此。

写生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同样又是拓宽笔墨语言与画面境界的有效途径。山水画写生强调笔墨和图式并重,既要锤炼和纯化笔墨表现的品质,又要提炼和归纳,使画面意境无限接近画家心目中的完美图式。面对复杂的自然场景,画家应具备一定的学识、修养,并能根据自己的内心体悟,提炼出为营造画面的意境所需要的图式语言,透过自然表象去挖掘物象的内在精神。画家带着主观的创造性去探察更深的层次,并注意把画面的气势、布局、主次、取舍都了然于胸,做到“山川为我所用”。写生的图式是造境的前提和条件,而画面的虚实关系,更是画面图式意境生成的关键,也是画面内涵的体现,“虚实”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技巧,更是对境界更深层次的创构。中国画“计白当黑”,虚空的“白”,虽不着笔墨,却能使人的思维任意纵情驰骋,从虚空的“妙悟”中领会“画外之意”。意境的传达追求就是想象,而代表虚空的“白”恰好给意境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使之“无形亦有形”“无声胜有声”,使画面“无画处皆成妙境”。山水画的意境是“受之于眼,游之于心”的感悟化境,不同的意境营造取决于画家的学养、性情等因素。当面对自然物象時,客观的景应随着画家主观的情而变化,做到“意在笔先”,以意统笔。这也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过程,以期在写生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地。

写生到创作的转换也是一位画家需要苦心经营的课题,写生与创作是相辅相成的存在,要通过写生来丰富画面的主题表现内容,同时又要通过创作赋予作品更深刻的精神指向。这一过程中,我所创作的例如反映新农村建设的《牧归》《晨曦》《陇上云烟染暮秋》《鹧鸪天》等作品,在笔墨呈现上力求的是画面整体的诗意氛围的营造,水晕墨章、温和清润的意趣表达中透露出浑厚朴拙的笔墨特质。山石叠嶂、丘壑林泉、村落叠置,触目处皆成画景,悉心经营的山水景致与主观的色彩铺陈构筑了细腻而不失磅礴的笔墨家园。此外,园林和江南意象的景致也是我创作主题之一,亭宇流水、烟云供养,皆悉心经营,这也是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安宁之所,“随物赋形,任之于笔砚,在得其旷远以自适耳”。在可观、可游、可吟的境地里,云山相交,烟林清旷。近期的作品在构思时考虑到更多的还是要表达画面的一种氛围,蓝色具有一种不可言说的“荫翳之美”,所以便以蓝色调进行尝试,蓝色将整个画面笼罩在一种安静、神秘的氛围当中,带给观者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与心态的观照。在创作中注重中国画人文精神的整体把握,同源于传统,而在画面表现又有一些新的表达,是本人创作过程中主要思考的问题。

我想在每个画家的内心都有着一个终极的图式,这是画家们苦心经营、孜孜以求的,是对文人内在桃花源世界的理想化构设。但是这个终极形态并非是固化的,而是在每个不同阶段不断地改变。我在写生和创作的过程中,始终在积极回应这个终极图式:试图在山川之间寻访到古代文人士大夫曾经走过的遗迹,由此与之相遇、对话,于是,彼时彼地的心境与当下的碰撞,使得每件作品具有一些不同的调性,这些变化都是自然而然的发生,在不同阶段都会遭遇新的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寻找答案,这个由外向内的过程是我最看重的。

本专题责任编辑:石俊玲

猜你喜欢
图式笔墨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笔墨童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审美心理图式与文学鉴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