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文学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创意表达

2023-11-23 03:29李玮玮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个性阅读培养方法文学作品

李玮玮

摘 要 语文学科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训练,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审美力的培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围绕文学作品阅读,积极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扬学生阅读“个性”与创意表达的方法,意义重大。

关键词 文学作品  个性阅读  创意表达  培养方法

文学作品有其自身特点。一方面,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作者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从身边的人、事、物中获取创作的灵感,所以说,文学作品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把从生活中提炼的素材,获取的灵感充分融合,以具体感人、细腻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生活,艺术形象的塑造建构在作家联想、想象的基础上,并融入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见解和情感。因此,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升华,文学作品高于生活。

阅读文学作品又是对文学艺术的再创造过程。作为阅读对象而存在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创作主体的情感、理想等,就艺术形象而言,既有确定性的一面,又有不确定的一面。在阅读过程中,人们对阅读的阐释是多元的。读者的学识修养、阅读视野、关注重点的不同,对同一作品会有不同的见解。而年龄的增长、阅历见识的不同,也会导致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期,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正如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评论《红楼梦》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闹秘事……”

对文学作品阅读中“读者接受”的多样性应持宽容、理解、鼓励的态度,教会学生真正有兴趣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一方面是教学的客体,一方面是求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教师施教的对象,但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容器。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不仅要允许,更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对文学作品应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但教师的释义不应成为学生释义的规范,教学不能搞一言堂,不能搞“填鸭式”教学,不能用自己的分析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体验,而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要多鼓励学生质疑,超越自身,鼓励学生通过精读、跳读、泛读等方式自己感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有理有据地探讨问题的答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培养学生个性化思考、个性化质疑、个性化表达的能力,张扬语文教学和文学阅读中的“个性”,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求真创新的精神以及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赏读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文学阅读的切入点。文字欣赏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凭借语言进行的。语言是文学作品的载体,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心灵轨迹和丰富的情感价值。生活中普通的语言交流尚且被视为人性最真实的体现和生命奥秘的解码,成为个体生命最直接、最独特的表征,更何况承载着作家个性、情感和审美特质的文学语言,作为创作灵魂寄存和生活的精神家园的文学语言。在这些鲜明生动的熠熠生辉的诗一般的语言文字里分明流淌着或缠绵、或哀怨、或深沉、或昂扬的心灵,分明洋溢着生命的热情,迸溅着激情的火花。

学生在欣赏、品读文学作品语言时会自然而然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融入自身的经历见闻、兴趣爱好、关注视角,因此,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对创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自然会有不同。如教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时,有学生从“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读出了苏轼被贬谪后内心的悲凉和人生的感慨,有学生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中品出了作者赏月的欣喜,有学生从“相与步于中庭”中赏出了和友人月夜漫步的悠闲。单是“闲人”二字,有学生就感受到了作者因有职无权、职位的清闲而抑郁不得志的情感,有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和友人的闲情雅致,高雅情趣。这都是学生通过赏读文学作品语言产生的不同见解和看法。不难看出,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才能多角度地对文学语言进行体悟和赏析,才能读出作者微妙而又复杂的情感,使苏轼的形象更丰满。又如《锦瑟》一诗,有学生认为是诗人为了悼念亡妻而作,有学生觉得是诗人在追忆自己逝去的年华,还有学生认为这是爱国诗篇……我们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文學形象不似绘画雕塑类艺术形象那样,以形体的感悟直观方式存在于作品中,而是由构成作品的艺术符号间接体现出来。存在于文本的文学符号不是文学形象本身,只是文学形象的“编码”。这些编码不经过读者的破译,就不能在读者心目中重建文学形象。所以,读者阅读作品从来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创造。这决定文学作品中的每个文学形象不可能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存在,而是具有灵活性和生成性的。以《哈姆莱特》为例,在莎士比亚时代,哈姆莱特被看成是一个复仇者的形象;在十七世纪,哈姆莱特又成了优柔寡断的思想家。二十世纪初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甚至从哈姆莱特身上看到了恋母情结的存在。而现在的语文教科书中,大多把哈姆莱特界定为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的社会背景、价值取向、人生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能动性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对文学形象的理解自然会不尽相同。这就是阅读感受的个性问题。文学语言的特质,要求重视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阅读内容丰富、情节精彩、人物形象丰满的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审美情趣的提升,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同样离不开阅读文学作品。

要想让文学作品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在文学作品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并理解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抓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形象进行品评,感受文学的美,多思、善疑、勤悟,让学生从中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培养学生成为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认识丰富的社会,理解多样的人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自然会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同时,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对优秀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学生深入阅读走进文学作品,和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对文学作品有了自己独到见解时,不仅会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力,涤除他们心灵的垃圾,给他们带来生活的希望、力量和勇气,更能培养他们强大的审美力,使人性更美好、更纯洁、更善良。

在文学作品阅读中,教师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拓展作品的艺术空间,让学生在文学作品阅读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彰显出鲜明的个性和风采。

[作者通联:山东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猜你喜欢
个性阅读培养方法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让个性阅读在语文课堂中绽放光彩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