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教学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23 04:13叶琴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应用策略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目标越来越趋向于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小学信息科技教师需要展开对学生兴趣爱好的观察与探索,创设多样化的趣味探索类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各种资源内容,以一种相对专注与投入的状态来探索信息科技知识。在此基础上,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运用创造类主题,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设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科技;主题式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28-0062-0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与落实,“核心素养”

这一指导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识与关注。教师需要引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推进主题式教学活动的落实,全面激发学生的信息科技知识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一个不断获取知识、实践操作、创意设计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本文基于主题式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与探索,望给予广大教师一些教学参考。

一、构建趣味性探索类主题活动:兴趣的激发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展开信息科技知识探索的重要动力来源。在新时期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一线教师应明确趣味探索类主题活动的有效设置对学生的吸引作用,全面展开对学生兴趣爱好的观察与探索,从更接近于他们兴趣的维度来寻找更多的资源内容,由此引出一系列信息科技知识,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获得最优的学习成果。

(一)趣味性探索类主题活动设置的价值

从学生的课堂参与状况来着,大部分学生在参与信息科技知识探索时会呈现出主观能动性不高或注意力无法集中的情况。这种状况的产生,往往源于信息科技课程知识对学生没有吸引力[1]。长期处于同一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新鲜感就会降低,学习兴趣也会逐渐下降。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这样的课程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他们产生了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

在这一背景下,趣味性探索类主题活动的有效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活动推进时所精选的各种资源内容,应该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动学生的内心。在利用趣味资源的过程中,学生则会逐渐感受到信息科技课程学习的乐趣,以一种相对专注与投入的状态来探索信息科技知识,将自己潜在的能量发挥出来,进而获得学习质量与效率的双向提高。

(二)由趣味性探索类主题活动衍生的课堂实践

例如,在进行闽教版六年级“认识机器人朋友”这一模块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趣味性探索类活动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发展过程,认识机器人的特征,了解机器人家族,知道研发机器人的三条法则。通过学习,学生对机器人产生了兴趣,感受到机器人为人类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具体的推进中,教师首先可以创设情境,出示各种机器人的图片,介绍各种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分别说一说三代机器人的外形特征及作用。教师则适时提问:“机器人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机器人有哪些特征,具备哪些能力?”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梳理:机器人有“大脑”,有“身体”,能依据指令做动作。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资源来了解机器人家族,如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进而提问:“机器人的外形一定像人类吗?”学生观察课件出示的取款机、无人机、自动驾驶的汽车、自动扫地机等,发现它们都属于机器人,但外形不像人类。然后,教师则可以继续引导:“你心目中的机器人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能感知什么信息?具有什么功能?请描述你心目中的机器人。”这样的教学能初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实践证明,趣味性探索类主题活动的有效推进,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层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这种方式立足于活泼有趣的资源内容,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使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与创造。因此,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应善于寻找更多贴合学生兴趣的内容,并将它融入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设置生活性创造类主题活动:创新思维的拓展

想象与创造力的提升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中的关键部分。在新时代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一线教师需明确主题活动起到的导向作用,从更加接近他们生活实践的角度來推进项目开展,引导学生投入运用信息科技知识进行实践创造的过程,全面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彰显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实际价值。

(一)生活性创造类主题对学生的启发

对信息科技课程本身的性质进行分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实践性与创造性[2]。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通常也是围绕学生展开自主设计而生成的,旨在启发学生运用各种信息技能,更高效地展开一些生活实践,或是运用这一技术生成一些创意,将课程本身的工具性全面体现出来。但是从笔者的教育经验来看,大部分学生缺乏真正的创造意识,他们过于依赖教师给出的一些成品展示,而缺乏属于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对各种技能的把握也不够熟练。

因此,生活性的创造类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迫在眉睫。这种活动本身融合了更加贴合学生生活实践的多方面内容,能够为学生营造更加广阔的感知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在真正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则可以结合具体的目标导向来展开属于自己的设计,致力于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来实现对各种技能的巧妙组合与运用,或是寻找更多素材推进创意的生成。经历过相对完整的创造过程后,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会有所提升,学生也会逐渐感受到信息科技知识本身的使用价值与魅力,进而学会迁移,养成主动运用和创造的习惯,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

(二)由生活性创造类主题活动延伸的课堂实践

例如,在进行闽教版五年级“设计制作创意发光墙”这一模块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置生活性创造类主题来引导学生运用镜像复制命令,创建一组对称的发光体,再应用阵列复制命令,创建一组结构一样、排列位置不同的发光体;然后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使创建的图案整体富有美感,使设计的发光墙具有一定的创意,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具体的推进中,教师首先可以出示课件,并提出问题:“这些光影有什么特点?”随后,组织学生在电脑上搜索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了解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小结:“光影的组合方式跟光源体的排列方式有关。”接着,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拉伸和布尔运算命令制作出发光体,用材质渲染命令进行美化,出示任务描述:“这节课我们要利用上一節课的光源体来继续制作,怎么设计电池盒?”并提问:“光源体怎么制作出对称的排效列果?”师生分析得出:可以使用镜像功能,多次镜像,可以设计多种图案。教师继续提问:“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师生分析得出:使用阵列命令可以更快捷地进行制作。教师布置主题任务:参照教材第81~87页的图,设计并渲染出发光墙。最后,学生展示点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创意发光墙的重点不仅是通过改变每个发光体之间的排列组合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展现由光线的传导所呈现出的美感。”

由以上可知,生活性创造类主题活动的全面推进,在赋予学生设计灵感层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种方式以更加接近学生认知的主题导向为基础,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为辅助,让他们经历一个不断组合、不断迁移与创造的过程,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应善于采用这种模式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满足他们的根本性发展需求。

三、创设合作性实践类主题活动:学生间的互动

学生之间的相互引领与帮助是提升课堂效能的重要途径之一[3]。在现阶段的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一线教师应全面关注合作性实践类主题活动的启迪作用,积极观察学生,结合他们不同的发展指征来划分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实际操作,攻克重点、难点内容,提高实践技能。

(一)合作性的实践类主题活动构建的必要性

因受教育经历、生长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认知基础、学习态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在接受同一主题的信息科技知识时,他们对知识的感知力度与范围也是不一样的,所擅长的信息技能也是不同的。而合作性实践类主题活动的有效创设,能够辅助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同组学生构成互补性关系。在真正参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将自己所拥有的相关认知与见解表达出来,还可以从他人的操作演示中获取自己缺乏的技能,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能[4]。

信息科技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是相对烦琐的,其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而合作性实践类主题活动的开展,则可以形成一种相互协作的学习模式,组内的成员往往会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导向下进行努力,共同探讨各种复杂知识,突破重点难点。这种模式更有助于翻转课堂的生成,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共同探索结合的经历中,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5]。

(二)由合作性实践类主题活动衍生的课堂实践

例如,在进行闽教版五年级“三维模型我来建”这一模块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设置合作性的实践类主题活动来引导学生,使学生掌握创建实体模型的多种方法:拉伸、旋转二维平面草图得到实体;调用基本实体中的现有几何体命令;通过实体间的布尔运算创建复杂实体;掌握合作对比建模方法,综合本课知识,共同完成汉诺塔的创建。在具体的推进中,教师首先可以运用讲解、演示法,边讲解边演示三种布尔运算的含义及操作效果,使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共同突破难点:圆锥、六面体都可以通过绘制一个面后拉伸得到;球体可以通过绘制半圆形后旋转得到。最后,教师可以运用主题任务驱动法,将“探究活动”中“创建实体”的主题活动按建模方法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务,使学生根据具体的任务要求进行操作,在完成“创新活动”的同时实现知识技能的灵活应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变化的今天,主题式教学呈现出了独特的价值。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可以挖掘与收集更多的趣味资源内容,由此引出主题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将自己潜在的能量发挥出来,高效学习信息科技知识。教师也可以从更加接近学生实践的角度来推进项目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与互动,投入实践创造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目标导向来展开属于自己的设计,并推进创意的生成,全面发展学生的实践力与创造力。

参考文献

朱玲.主题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23(9):91-93.

刘馨阳.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主题式教学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21.

李秀玉.主题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11):78.

王超.如何让主题式教学走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J].学子(理论版),2016(1):19.

汤颖.让主题式教学走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1):86.

作者简介:叶琴(1977.10-),女,福建松溪人,任教于福建省松溪县教师进修学校,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主题式教学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课中主题式教学初探
拨动兴趣琴弦 奏响体育乐章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方法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