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2023-11-24 09:29姜道宽凌丽娟王新华吴冬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0期
关键词:牙菌斑菌斑牙周炎

姜道宽 凌丽娟 王新华 吴冬梅

慢性牙周炎在牙科中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疾病, 牙菌斑在口腔中堆积, 导致牙周组织形成炎症, 主要表现为牙槽骨吸收、牙龈炎、活动性牙周病等症状[1]。该疾病具有破坏性, 由咬伤、菌斑、牙石、食物嵌塞等因素引起。研究显示[2], 血清中的细胞因子会引发牙周炎, 不过具体作用机制还尚未明确。随着病情发展,若未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会导致牙齿出现松动、脱落,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通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 慢性牙周炎患者可以有效减少牙周附着, 使牙周袋的深度降低, 进而控制炎症。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监测, 有助于控制病情, 减少复发风险, 促进疾病恢复。本次研究中, 选取11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深入探究对其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 年10 月~2022 年8 月本院收治的11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55 例。对照组男24 例, 女31 例;年龄最大75 岁, 最小20 岁, 平均年龄(47.50±9.17)年。试验组男27 例, 女28 例;年龄最大78 岁, 最小21 岁,平均年龄(49.50±9.50)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确诊为慢性牙周炎;②无精神症状, 无交流障碍;③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②合并慢性基础疾病, 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③中途退出本次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基础治疗。向患者详细宣教相关口腔卫生知识, 指导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管理, 比如讲解慢性牙周炎的发病因素, 让患者了解到口腔卫生与疾病的关系。指导患者正确刷牙方式, 牙刷的刷毛需呈45°倾斜, 在牙齿与牙龈的交接处刷牙, 可适量增加刷牙力度, 以对牙齿进行有效清洁。也需做好前槽牙内侧的清洁卫生, 在清洁牙齿前槽牙内侧时, 应确保牙刷可以垂直进入, 对牙齿进行有效清洁。运用超声波洁牙机对牙齿深度清洁, 进行根面平整术治疗, 辅助手工刮治, 再让患者运用复方鹏砂含漱液漱口。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牙周维护治疗。做好基础治疗后, 需对患者的牙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查看患者是否有其他慢性口腔疾病, 并深入分析患者的病情, 探究引起患者出现牙周炎疾病的因素。在此阶段, 还需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牙周维护方法,告知患者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 密切关注牙周炎发展情况。全面评估患者的牙龈出血、牙菌斑和牙周袋深度情况, 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口腔习惯, 嘱咐患者不食用坚硬、刺激性的食物, 禁烟禁酒;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牙线, 使用漱口水清除菌斑。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年均缺牙数和牙周炎复发率 若治疗2 个月后, 患者再次出现牙龈疼痛、红肿等症状即表示牙周炎复发。

1.3.2 对比两组1 年后牙周指数情况 牙周指数包括BI、PLI、PD、AL[3]。BI:对龈沟出血情况进行评估,运用牙周探针对龈沟进行轻探。0 分表示牙龈正常, 并未有出血情况;1 分表示存在轻度炎症, 并未有出血情况;2 分表示存在轻度炎症, 无血肿, 有点状出血;3 分表示存在中度炎症, 有轻度水肿, 颜色有变化, 在龈沟内有出血;4 分表示中度炎症, 肿胀明显, 颜色有变化, 龈沟有出血;5 分表示重度炎症, 颜色有变化,肿胀明显, 牙龈溃疡, 龈沟自动出血。PLI:运用探针和视诊相结合的方法检查患者的正中颊面、远中颊面、近中颊面和舌面, 并根据菌斑的厚度和数量进行评分。0 分表示无菌斑;1 分表示存在菌斑, 牙龈缘区牙面菌斑较薄;2 分表示存在中量菌斑;3 分表示菌斑较多。PD、AL:运用标准手用牙周探针, 即尖端直径为0.5、15 mm 的Hu-Friedy 刻度探针进行测量。<3 mm表示浅牙周AL, 浅牙周袋;3~6 mm 表示中牙周AL, 中牙周袋;>6 mm 表示深牙周AL, 深牙周袋。

1.3.3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根据牙周指数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4]。显效:PD<4 mm, BI、PLI 均<1 分,AL 明显下降;有效:PD 在4~5 mm, BI、PLI 均下降到1~2 分, AL 变化不明显;无效:BI、PLI 及PD 未有变化,AL 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年均缺牙数和牙周炎复发率对比 试验组牙周炎复发率9.09%低于对照组的30.9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年均缺牙数(0.56±0.07)个少于对照组的(1.40±0.20)个,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年均缺牙数和牙周炎复发率对比[ ±s, n(%)]

表1 两组年均缺牙数和牙周炎复发率对比[ ±s, n(%)]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年均缺牙数(个) 牙周炎复发对照组 55 1.40±0.20 17(30.91)试验组 55 0.56±0.07a 5(9.09)a t/χ2 29.399 8.182 P 0.000 0.004

2.2 两组牙周指数情况对比 试验组BI、PLI 低于对照组, PD、AL 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牙周指数情况对比( ±s)

表2 两组牙周指数情况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BI(分) PLI(分) PD(mm) AL(mm)对照组 55 2.3±0.5 1.6±0.4 5.1±0.6 4.4±0.5试验组 55 1.2±0.2a 0.7±0.2a 2.8±0.3a 3.5±0.2a t 15.149 14.925 25.427 12.394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的76.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提升, 大家也越来越关注自身身体健康。但由于口腔健康知识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 口腔疾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牙周溢脓、形成牙周袋、牙齿松动等。牙周组织遭到炎性侵犯, 致使牙龈、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骨质结构被破坏, 进而出现以上临床表现。研究显示[5], 超过90%的牙周炎患者会逐渐发展成慢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的患病率较高,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但不限于年龄、种族、不良饮食习惯、生活压力、长期吸烟饮酒、全身疾病等, 还可能与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慢性牙周炎会出现牙龈红肿、牙龈萎缩、牙龈出血、牙龈颜色变为暗红等,甚至还可能造成牙齿松动、脱落等。若不及时治疗会加重病情, 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些人并不了解牙龈出血与口腔疾病之间的联系, 因此当他们发现自己牙龈出血时, 常常会停止刷牙, 进而加重病情。有些人认为牙龈出血是由于缺乏维生素引起, 进而开始擅自服用维生素, 进而延误疾病治疗。

研究报道显示[6], 慢性牙周炎的发病机制是口腔中的厌氧菌感染, 导致微生物环境的平衡被打破。为治疗慢性牙周炎, 需要提高牙周组织对刺激因子和致病菌的抵抗力, 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局部炎症。还有研究显示[7], 微生物在口腔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与人体相互依赖、牵制。一般来说, 对牙齿进行抛光20 min 后, 会很快再次形成牙菌斑薄膜, 从而诱发龋齿、获得性肺炎及牙龈炎等疾病。若口腔中存在幽门螺杆菌等微生物, 还可能诱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从以上可看出, 若未及时有效治疗慢性牙周炎, 牙菌斑会逐渐增多,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目前, 临床通常选择牙周基础治疗的方法治疗慢性牙周炎, 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患者对慢性牙周炎的认知水平不足, 经过一段时间基础治疗后, 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下降, 不再维护牙齿, 致使牙齿表面有越来越多的牙菌斑, 从而增加牙周炎疾病的复发风险[8]。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 试验组牙周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年均缺牙数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能够有效增强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减少疾病复发的几率, 从而保证治疗效果。通过基础治疗可以有效清除慢性牙周炎牙菌斑, 但由于牙菌斑是导致牙周炎的始动因子, 因此患者需要每天进行清除治疗, 以减少病情复发的风险。为保证治疗效果,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牙周维护方案, 并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避免牙周炎复发, 减少牙齿松动、脱落等风险, 维护牙周健康。通过健康宣教, 患者可以掌握正确的口腔清洁方法, 科学刷牙, 并每天坚持做好口腔卫生的清洁工作, 以保证牙周健康, 提升治疗依从性, 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状况。研究学者认为[9], 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血清和龈沟液中的细胞因子数量与炎症表达有相关性,需通过BI、PD、AL、PLI 等指标实施常规口腔检查,了解诊断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得知, 试验组牙周指数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将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应用于慢性牙周炎患者中, 能够降低牙槽骨的吸收, 优化AL、PLI、BI 及PD指标, 有效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 临床实践中效果显著。若后续未实施牙周维护治疗,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遵医行为均会下降, 再加上对疾病的认知不足, 很可能再次出现牙菌斑, 使症状更加严重, 甚至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等严重后果。在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运用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中, 要让患者学会正确刷牙, 及时清除牙齿中的牙菌斑, 餐后漱口。因为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在牙齿表面、牙间隙和牙龈处积累, 还会与微量元素、糖蛋白、牙面菌斑、唾液中的无机盐、口腔中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形成牙结石。若发展成牙结石, 无法通过刷牙进行有效去除。所以要合理运用牙线, 每天早晚坚持刷牙, 餐后及时漱口,避免形成牙石和牙菌斑, 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牙周疾病。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牙周维护计划, 帮助患者及时发现牙周炎复发的危险因素, 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10]。通过坚持规范的口腔卫生行为, 保证口腔清洁卫生, 降低牙周炎复发的风险, 进一步加强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将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应用于慢性牙周炎患者中, 能够降低牙周炎的复发率, 有效改善牙周状况, 保证牙周组织的健康, 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牙菌斑菌斑牙周炎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如何预防牙菌斑?
如果停止刷牙会发生什么
HMGB-1与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研究
一种新型含稳定亚锡-氟化钠牙膏的菌斑渗透率和脂多糖中和效率的临床评价
天天说刷牙,但是刷的真是“牙”本身吗?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不同治疗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