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母乳喂养问题和使用吸奶器对乳汁不足产妇产后42 d 母乳喂养的影响

2023-11-24 09:26于硕赵缨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3年20期
关键词:吸奶器乳汁泌乳

于硕,赵缨(通信作者)

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上海 200032);2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 (上海 200032)

2021 年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 年)》[1]和《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 年)》[2]提出,应关注儿童生命早期1 000 d 营养,6 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应达到50%以上。世界卫生组织也将6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0%作为爱婴行动的奋斗目标[3]。然而目前母乳喂养的现状并不乐观。全球6 个月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为44%[4],我国6 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为29.2%[5]。本研究探讨不同母乳喂养问题和使用吸奶器对乳汁不足产妇产后42 d 母乳喂养的影响,为促进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10 月在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产后访视的60 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年龄、职业、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IRB#2021-10-0922),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产后3 d 内乳汁不足。排除标准:患严重精神疾病或智力缺损;产后有严重并发症;有乳房外科手术史;拒绝母乳喂养。

1.2 方法

(1)记录母乳喂养情况:主要包括挤奶方式和时间、使用吸奶器的时间和出奶时间、日均泌乳量(每日使用吸奶器或手动挤奶泌出母乳总体积的平均值)、产妇乳房状况、乳头疼痛评分(0 ~10 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最疼痛)、乳房胀痛评分等。为避免不同吸奶器带来的泌乳差异,本研究为使用吸奶器的产妇提供统一型号的吸奶器,并建议产妇使用PIGEON-DEBP MASTER MODEL T6 模式三(强弱刺激泌乳模式)进行吸奶操作。(2)资料收集:本研究调查部分包括对产妇基本情况的调查和产后42 d 的随访调查,基线调查于产妇接受第1 次产后访视时,产妇填写基线问卷并当场回收,同时发放母乳喂养情况记录单,并告知记录单记录的注意事项;产妇从第1 次产后访视后第2 天起,连续记录7 d 母乳分泌等情况,社区医师于7 d 后第2 次产后访视时回收母乳喂养情况记录单;产后42 d 随访调查由专职研究人员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当前母乳喂养情况和母乳喂养问题。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产后42 d 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和基线调查时的母乳喂养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60 名产妇,一般资料和基线调查时的母乳喂养情况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和基线调查时的母乳喂养情况(名)

2.2 产后42 d 母乳喂养情况

产后42 d,纯母乳喂养率(18.3%)较低,以混合喂养为主,超过半数产妇乳汁不足,约15%产妇出现乳头疼痛、乳房胀痛,仅少数产妇出现乳头皲裂、乳腺炎、含接困难及哺乳姿势问题,见表2。

表2 产后42 d 母乳喂养情况(60 名)

2.3 产后42 d 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因素

产后42 d,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为18.3%,将产后42 d 纯母乳喂养状况(是或否)作为因变量,将可能影响母乳喂养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全部输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采用偏最大似然估计前进法(Forward LR)进行分析,最后进入回归方程的风险变量为吸奶器使用(表3)。该模型判对率为83.3%,模型检验R2=0.200,P=0.005,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产后42 d 纯母乳喂养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2.4 吸奶器使用与平均泌乳量的关系

60 名产妇中51 名使用吸奶器,9 名未使用吸奶器。产后第3、4 和5 天,使用吸奶器的产妇的平均泌乳量高于手动挤奶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吸奶器的使用对日均泌乳量的影响(±s,60 名)

表4 吸奶器的使用对日均泌乳量的影响(±s,60 名)

日均泌乳量第1 天 第2 天 第3 天使用吸奶器 51 237.08±163.95 252.86±162.09 282.31±162.09手动挤奶 9 196.11±42.87 201.33±65.55 212.00±47.92 t 1.515 0.935 2.204 P 0.136 0.354 0.032挤奶方式 人数(名)挤奶方式 人数(名)日均泌乳量第4 天 第5 天 第6 天使用吸奶器 51 323.57±220.55 340.33±211.94 372.98±231.30手动挤奶 9 225.22±79.22 245.33±61.29 281.67±128.06 t 2.420 2.637 1.148 P 0.021 0.011 0.256挤奶方式 人数(名)日均泌乳量第7 天使用吸奶器 51 378.55±200.87手动挤奶 9 293.22±121.60 t 1.230 P 0.224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婴儿出生后6 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并提出全球母乳喂养目标:到2025 年0~6 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至少达到50%[6]。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5]则显示,1 月龄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平均为34.1%。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42 d 纯母乳喂养者比例仅为18.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目标和我国报告的纯母乳喂养率。其原因可能为,本研究选取产后早期存在乳汁不足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因而其开奶更困难,产后42 d 难以实现纯母乳喂养。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产后42 d 时,20.0%的产妇选择人工喂养,可能是产后疲劳,过度焦虑、抑郁等原因导致产后早期乳汁分泌不足,而产后哺乳过程中,产妇对婴儿生长发育的担心、母乳喂养使产妇难以充分休息等原因,易使产妇失去喂养信心,降低纯母乳喂养意愿,进而改为人工喂养[7-8]。因此,建议社区积极联动医院优质母乳喂养资源,规范社区产后访视,在产后访视时充分评估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积极解决产后早期母乳喂养问题,为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提供专业、科学的方案。

许多产妇认为,舒适、适用的吸奶器将在无法直接母乳喂养的情况下,使更多婴儿获得母乳,对婴儿健康产生积极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60 名产妇产后早期使用吸奶器者占85.0%,说明产后早期开始使用吸奶器的产妇逐渐增多。因此,医护人员应针对性地强化住院期间吸奶器使用方法的健康教育,社区医师的产后访视也应进行吸奶器使用指导,从而改变乳汁不足产妇对吸奶器的认知。产后早泌乳、多泌乳是使新生儿尽早得到初乳,满足其母乳需求的重要保证[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后早期使用吸奶器可促进产后42 d 纯母乳喂养,与游素龙[12]的研究结果相似。上述结果表明,产后早期使用吸奶器可增加乳房刺激,避免乳汁不足产妇因生理性胀痛、婴儿吸吮不足、含接困难等导致产妇乳房刺激不足,错过最佳催乳时间[13]。反之,产后早期若乳房得不到有效刺激,则会导致泌乳启动延迟,增大产妇早期泌乳失败风险,不利于产后母婴健康[14]。因此,建议医护人员对产后早期存在乳汁不足的产妇,除给予心理支持缓解产妇焦虑外,还应提供吸奶器使用指导,助其有效分泌乳汁,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吸奶器作为近年来出现的辅助催乳工具,可模仿新生儿吸吮模式,对产妇的乳房进行有效刺激,促进产妇垂体催乳素呈脉冲式释放,增加泌乳量。吸奶器还可促进神经垂体释放催产素,收缩乳腺腺泡周围的肌上皮细胞,有助于乳汁喷出,使乳房处于排空状态,还能起到疏通乳腺管的作用[15]。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吸奶器的产妇产后日平均泌乳量更高,与Porta 等[16]和晋爱芳[17]的研究结果相似,表明吸奶器不仅有助于促进乳汁分泌,缓解产后早期泌乳延迟、泌乳量不足,增加泌乳量;长远来看,还有助于降低产妇因泌乳量不足而过早放弃母乳喂养的风险[18]。因此,针对产后存在乳汁不足的产妇,医院或社区医护人员应建议其合理使用吸奶器,通过增加乳房刺激增加泌乳量,促进纯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乳汁不足产妇产后42 d 的纯母乳喂养率较低,产后访视时应指导其正确、合理地使用吸奶器,以增加产后早期的乳汁分泌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但本研究泌乳量的调查主要依据产妇自我报告,收集方法可能存在误差,且产妇均来自同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来将增加样本量并扩大样本收集区域,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推广性。

猜你喜欢
吸奶器乳汁泌乳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如何正确使用吸奶器
使用吸奶器要采用科学方法
使用吸奶器要采用科学方法
小心别让吸奶器伤了你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