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校园,润泽生命成长

2023-11-24 21:53孙君倩
阅读(教学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扬中市诗教国学

孙君倩

始建于1946年的江苏省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学校。早在2001年,学校便以国学为载体,以诗歌与经典阅读为主要切入点,着力打造、发展诗教特色。二十多年来,学校在不断的探索与传承下,完成了从单纯的古诗词经典积累,到课程建设,再到文化引领的转变,让“诗教”成为学校亮眼的名片,获得“全国诗教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项目学校”“江苏省经典诵读基地”等荣誉称号,让“诗意”流淌在校园里的每个角落,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润泽师生的生命成长。

夏末秋初,记者来到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在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朱月平的带领下,捕捉学校里的“诗意”,探寻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密码。

诗意,在校园里一砖一瓦上

如果将学校比作一本书,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无疑是一本贯通古今、包罗万象的诗文集。贯通古今,是因为校园处处古诗文与现代诗相映成趣,镌刻在院墙上,掩映在花木间,让人走着走着便与诗意不期而遇;包罗万象,是因为学校里“万物皆可诗”,就连花坛里的一粒种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你是一粒/独一无二的种子/当你站在阴影里/我会把太阳挪过来”。

“‘和身心以立世,读诗文以致远。是我校的办学愿景。为师生营造充满诗意的校园环境,让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间的诗意成为师生的‘精神导师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基础。”朱月平校长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将记者带到充分彰显学校诗教特色的建筑——国学馆前。这是一栋六层的圆柱形建筑,不仅处于学校的中心位置,还连通着两边的教学楼,几乎每一层都摆满了图书,是师生课余之时阅读的场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国学馆门前这句诗吸引着师生踏入馆内、拾级而上,探索经典诗文、优秀文化。国学馆分为六层,每一层都有着不同的主题和功能。一楼是整座教学建筑的大厅,墙上金色的大字写着“爱润童心,诗意人生”,这是学校一直以来贯彻的办学理念。因为国学馆是中空的环形建筑,所以从大厅中间向上望去,可以看见每一层精雕细琢的外墙。“博爱”“和平”“忠勇”“汉字六书”“李白”“杜甫”“吴道子”……每个人都能在这些外墙上找到自己所熟悉的词语或名字,并联想到其背后灿烂的中华文化。国学馆的第二层名为“剪工坊”,这里陈列、展示着各式各样的学生剪纸作品。这里也是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天地。每天中午,三、四年级的学生都会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自主阅读。第三层则是高年级学生的“阅读书吧”,也是展示学生们的诗词、书画作品的场所。在这里,朱月平校长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学校学生齐心协力所作的诗画绘本作品《春天就在诗画里》。绘本以寻找春天的意象为线索,结合学生自己对不同描写春天的古诗的理解,通过绘画和语言将诗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绘本被制作成大幅展板,郑重地放在国学馆里展示,仿佛在鼓励每位学生:诗意的创作是值得被提倡的,美好的故事是理当被珍藏的。国学馆的第四层是举办“诵读学传”主题活动的场所,学校将这里与党建活动、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少先队工作体系。第五层则是文学馆,在弧形墙面上以图文生动介绍了从先秦到清朝的文学发展史,也系统地介绍了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不同的文学形式。最顶层是国学诗教小舞台和科技馆,学校教师常带领学生在这里进行诗歌表演。科技馆里还设有一架天文望远镜,鼓励学生通过科学仪器感受古诗里所言的“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一路向上攀登,从脚踏实地到仰望星空,国学馆让记者对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除了国学馆以外,学生的诗歌创作也被做成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展示牌,或摆放在墙角处,或点缀在花草间,让整个学校变成人人共同参与建设的“诗园”。“我唱了一首歌/不婉转,但好听/我画了一幅畫/不五彩,但好看/告诉你吧/有些快乐只要自己知晓/有些喜欢也只需自己知道”就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诗歌《快乐》中所言,也许他们的语言还很稚嫩,但那些诗意的萌芽被学校敏锐地捕捉、郑重地展示出来,这便足以让每个孩子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与自信,学习的兴趣、创作的欲望也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

诗意,在课堂的一字一句中

“2001年,成立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校园诗教工作;2002年,出版校本教材《诗歌》共6册,并开设‘诗歌校本课程;2003年,申报省级实验课题‘诗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并于2006年结题;2011年,第二次修订《诗歌》,更名为《小学古诗词阅读入门》,扩容至12册,增加导读、赏析、思考等栏目,并正式出版;2013年,国学馆对外开馆,有序开展国学教育活动;2015年,开启‘诗意课程课改研究;2018年,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诗意课程建设与探索开题;2019年,镇江市重点课题‘小学诗意课堂的研究与实践结题……”办公室主任解亚利向记者细数着学校“诗意课程”建设的发展历程。从中可以发现,学校对于诗教的重视没有随着时间流逝、人事变迁和政策变化而减淡,反而层层深入,顺应时代要求,每个阶段都迸发出不一样的花火。究其历久弥新的原因,校长朱月平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我们有着一支‘传、帮、带的专业化诗教队伍。多年来,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诗教研讨会、培训班等,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将诗教特色融入日常教学。如举行‘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与王崧舟、戴建荣等名师探讨‘诗意课堂理论和策略。学校也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探索与诗教特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学校还成立了‘常青藤教师研训团队,老教师与新教师携手共进,共谱教育赞歌。”

方玲是一位拥有三十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她几乎见证了学校“诗意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从一名普通的青年语文教师,成长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江苏省语文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方老师的诗意人生离不开学校多年来对诗教文化的提倡与传承。“我们学校的‘诗意课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围绕日常教学的‘诗格课程,二是围绕德育和延时服务的‘诗韵课程。”方老师向记者介绍道,“拿语文‘诗格课程来举例,我们在教学课本中的诗歌时总结了‘知诗人,解题意;释字词,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的口诀,学生拿着这把‘金钥匙也可以自己读懂课本以外的诗歌。”《七律·长征》是方玲老师在2022年上的一堂广受好评的镇江市基础教育精品课。课的开头,方老师从《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对毛主席的提问“这是一次怎样的远征”入手,引导学生先解题意。“最开始学生只能说出这是一次艰难的、随时都会牺牲的远征。但随着对诗中‘不怕‘等闲‘腾细浪‘走泥丸‘暖等字词的理解,学生一层层领悟到了‘长征还是一次勇敢的远征;乐观的远征;充满智慧、体现军民鱼水情的远征;充满理想信念的远征。”最后,方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同学们,现阶段你们的长征路是什么?”让诗情照进现实,实现了对长征精神的传承。这样的课堂启智铸魂,为跨学科的诗意教学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方向。

紧跟时代发展,学校的“诗韵课程”也逐渐围绕“跨学科”与“学段衔接”两个主题展开。尤其是“三联动:农村学校经典阅读”课程,这是朱月平校长在两年前接棒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以后带领全校教师重点打造的,联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三个学段的“诗韵课程”。“扬中市联合中心幼儿园、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和扬中市新坝中学仅仅相隔200米,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稳定的生源是我们牵头实施这种‘学段衔接课程的前提。”朱月平校长向记者介绍道,“在这种课程中,我们三个学段的老师就一个经典阅读主题联合教研、换岗执教,不仅对于区域内学生从幼儿园到初中的成长有了更宏观的把握,也消除了误会、交流了经验,更科学地携手推进区域内孩子的成长。”

诗意,在活动的每时每刻里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大课间的活动时间,伴随着《千字文》,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的学生们整齐划一地做着武术操,成为靓丽的风景。如果是雨天,大家就在教室里伴随着《三字经》做室内操。六年下来,学生既牢牢掌握了这两篇经典,也在一招一式的比划中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律。

诗意不仅仅在大课间活动的举手投足间,也与“礼”结合,贯穿学校学生每个成长的节点——一年级的入学礼、三年级的成长礼、六年级的毕业礼……学生在仪式文化中感受诗文经典,感受仁爱、尊师、重孝、礼义的思想精髓,明白诗意可以给予人生“仪式感”,让耕耘后收获的果实更甘美,也激励着人们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身下一季耕耘。

除此以外,学校还以“诵读学传”为活动载体,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下艺术新风向的完美融合,创编红色童谣、创颂经典诗词、创演经典故事,以全新的方式呈现与传承诗意元素。学校也积极开展绘本故事创作、小小朗读者、经典故事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演绎、体验中汲取经典的力量,收获文化自信。

充满诗意的活动,培养了充满诗意的学生。不少学生学会了发现身边的诗意并将其诉诸笔端。每周三,学校的社团活动时间,“奇思妙想”儿童诗创作社团和“雏凤清音”经典诵读社团的同学们便开始了翘首以盼的创作时间。“有心送热炭,礼薄情义深。伸手力能及,善微值万金。”“小溪流的流水细细长长/母亲说/它正在流向大河/流着流着/它就会变成滔天巨浪。”……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在学校诗意的熏陶下,生活中的每一点感受都被学生捕捉,并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诗意也让学生形成了尚礼、崇善的人生追求,通过参与走近身边的抗战英雄、走近企业劳模等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在榜样的故事里获得精神力量,塑造文化品格。渐渐地,一些学生受此鼓舞,课余时也热心公益。如“结艺坊”社团的同学们就与当地慈善机构合作,将自己编制的中国结参与义卖,真正践行“伸手力能及,善微值万金”。“我们希望,诗意带来的精神力量能够细水长流,随着学生成长的脚步,从校园流向社区、流向家乡、流向祖国各处,甚至流向世界,‘变成滔天巨浪。”朱月平校长憧憬道。

“你接近诗,我接近你。”采访结束之际,记者在学校的花坛里发现了這样一句诗。霎时间,微风轻拂,仿佛校园里的诗意汇成了无形的手,亲切地留人驻足。“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荷尔德林这句广为流传的诗便在此时撞进记者脑海。正是因为对诗意的坚持与传承,才让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不惧时间的洪流,姿态从容地走出自己的特色,目标坚定地用诗意塑造每位师生的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
扬中市诗教国学
八旬老校长义务诗教二十年
我与诗教
今朝诗教欣然践 他日根深花自开——诗教心得
扬中市灵新风机氟塑有限公司
扬中市灵新风机氟塑有限公司
扬中市“两个百分百”守牢安全底线
“垂”改成“掉”,好不好?
扬中市欧美同学会“白、扬”村企结对帮扶活动成功举办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