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阈下豫剧文化外宣路径研究

2023-11-26 06:40
戏剧之家 2023年28期
关键词:豫剧一带一带一路

李 琨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 焦作 454000)

一、引言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应运而生。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强调“河南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贡献”的指示要求,更为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1]。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15 年出台了《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并将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列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六大重点任务之一,旨在通过经济、文化之间的协调互动,全面构建河南对外开放新格局[2]。“一带一路”倡议为豫剧文化对外宣传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豫剧文化对外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立足豫剧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现状,分析豫剧文化外宣工作现状与问题,对豫剧文化的外宣路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旨在让豫剧文化的对外传播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的国家工程项目中,助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向前发展。

二、豫剧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豫剧文化”为主题检索出的期刊文献共计1707 篇,这些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豫剧创作的文体风格、豫剧的传承与发展、豫剧文化传播、豫剧服饰文化、豫剧英文翻译、豫剧艺术产业发展、豫剧与中原文化等研究领域。以“豫剧文化传播”为关键词检索的文献约130 篇,其研究方向主要从翻译学、文学、新媒体和传播学的视角开展。

在豫剧文化传播方面的研究,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论文如:王军等认为,河南豫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剧情故事与形象塑造来源于河南地区人民真实的劳动和生活经历;在语言使用与台词编写上大量采用了活跃在河南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语言、口头语言,带有强烈的本土文化气息,是河南地域文化集大成的代表[2]。刘明认为豫剧的地方艺术特色与中原文化精神相契合,豫剧在发展中自动吸收中原文化的内核精神,将豫剧文化与人类共同的精神品质结合在一起[3]。马安平阐述了豫剧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不仅要用现代的信息媒介技术进行整理保存,还要着重培育豫剧文化生态,把握豫剧文化内核,为豫剧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内生动力[4]。虽然豫剧文化研究成果颇丰,但在其海外传播和外宣路径上的研究有待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下,探索以豫剧为代表的豫剧文化的外宣路径,助力豫剧文化的对外交流,推动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互通互鉴,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融合。

三、豫剧文化外宣现状与问题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作为中原大地上最耳熟能详的文艺形式,在河南本土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深受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国各地豫剧爱好者的喜欢。豫剧既是除京剧之外全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台湾豫剧团也是与京剧团并列的两大剧团[5]。豫剧《程婴救孤》《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清风亭上》《苏武牧羊》《义薄云天》《朝阳沟》《焦裕禄》《村官李天成》等代表作品将中华儿女的忠孝节义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完美诠释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但在对外宣传上还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海外受众范围有限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豫剧以主动的姿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积极传播着中华优秀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走遍了世界诸多国家,豫剧《程婴救孤》《清风亭上》《画皮》《大祭桩》先后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奥地利、土耳其、泰国、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演出[6]。豫剧,结合了古典主义与现实主义,被西方人称赞为“东方咏叹调”和“中国歌剧”。尽管豫剧多次出访国外进行演出,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欣赏豫剧演出的观众多为华裔,而面向非华裔观众的民间社团形式的豫剧演出活动相对较少。在YouTube、Dailymotion、BiliBili、抖音等国内外在线视频网站上,豫剧作品的点击率不超过百万,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豫剧的海外受众范围相当有限,由于受到文化背景和审美差异的影响使得豫剧没有成为海外主流的文化艺术产品。

(二)外宣路径形式单一

虽然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常有豫剧的身影,但豫剧文化外宣路径和外宣形式较为单一,豫剧主要以豫剧团交流互访、电视、报刊等媒介作为外宣途径,而以介绍豫剧文化、经典豫剧作品的外语刊物、外语视频、外语影视作品极其稀少。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打金枝》《抬花轿》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国内豫剧爱好者张口就能唱上几段,而这些脍炙人口的唱段在海外传播效果并不理想。以《花木兰》为例,令海外观众印象深刻的既不是豫剧中飒爽英姿替父从军的女儿郎形象,也不是豫剧花木兰中《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经典选段,而是迪士尼出品的西式化的动画人物形象花木兰。由于外宣途径较为传统、形式单一,豫剧文化对外宣传资源没有被很好开发利用。

(三)豫剧翻译人才短缺

豫剧文化作为一门结合服饰、舞蹈、语言、杂技等众多方面的综合性文化形式,缺乏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会导致海外受众很难接受豫剧文化[7]。豫剧作品中既包含着豫剧唱腔的起承转合,也传递着中华文化的荡气回肠。豫剧文化汇聚着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体现着华夏儿女的精神面貌。豫剧的海外出版要求译者精确化地对豫剧进行翻译,并保证有效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并适应传播目的地的原生态文化至关重要[8]。由于地方戏剧翻译人才短缺,简单的文字或语言直译缺少了对豫剧文化的完整的阐释,往往导致海外受众体会不到优美豫剧唱腔里的历史典故,文化精粹,导致海外受众对豫剧的感官体验大打折扣。在对豫剧文化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求译者要考虑到与目的语国家文化差异、理解差异、文化认同度等问题,将翻译的豫剧作品最大程度地保留文化精粹的同时引起目的语国家观众或读者的精神共鸣,淡化文化边界,如何通过豫剧文化翻译促进“一带一路”跨文化认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豫剧文化外宣路径建议

(一)开拓海外受众渠道

“一带一路”倡议将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凝聚和谐包容的价值理念,冲破语言障碍,挖掘文化记忆、增进国际理解、达成广泛认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落地生根发芽。在豫剧文化交流方面,首先,搭建以豫剧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桥梁,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在官方文化交流的同时,加强海内外民间豫剧团、社会团体的豫剧交流,吸引更多的豫剧观众;其次,将豫剧文化推广纳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校际间的教育合作内容当中,通过“学汉语、唱豫剧、品文化”等文化交流活动引导海内外青少年去认识豫剧、了解豫剧文化;最后,搭建国际戏剧文化交流平台,举办豫剧文化论坛、研讨会等线上线下交流会吸引海内外学者、豫剧爱好者共同参与豫剧文化交流,在各抒己见的同时为豫剧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构建科学完整的豫剧文化交流体系,打造系列化的豫剧文化交流活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持续不断地将豫剧文化当中的兼容并蓄、多元融合的文化理念系统地展现给海内外观众,提升豫剧文化的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拓展豫剧外宣路径

依靠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信息手段,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宣传豫剧文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引发了豫剧文化传播方式和外宣路径的深刻变革。第一,采用多元化、多渠道的传播方法,借助微博、微信、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对豫剧文化进行深度推介,利用新媒体实时便捷的传播优势,采用“互联网+豫剧”的模式,通过豫剧短视频和豫剧名家线上直播互动等方式,拉近豫剧和海内外观众的距离,拓展豫剧文化的受众范围,提高豫剧文化的传播效率,赋予豫剧文化的海外传播新活力。第二,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进行豫剧文化的展示,海外观众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欣赏豫剧数字动画、豫剧数字电影,AR/VR 实景互动参与豫剧表演,体验数字技术给豫剧文化带来的云端新体验。第三,加强以豫剧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的研发,推出豫剧经典人物手办、脸谱摆件、戏剧邮票、戏曲泥塑等文创产品,在文创产品中突出鲜明的豫剧文化特色。第四,建立豫剧文化历史博物馆,它既是豫剧文化的发展历程的缩影,也让海内外游客通过该窗口了解中原地区的风土人情。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和途径展现豫剧文化的内涵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培养豫剧翻译人才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官方语言达40 多种,而河南省高校所开设的相关语言课程仅有十余种,当前省内各高校的外语教育仍以英语作为主流语言。一方面,作为培养豫剧翻译人才主阵地的河南省高校,在外语翻译人才培养方案中,应遵循多语种、跨文化的人才培养路线,增设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通用语言专业选修课、中原文化课、戏剧鉴赏课等课程,实现以语言为翻译手段、以文化为交流内容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国际语言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依托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等部门政策,选派优秀教师和学子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汉语教学和留学研修的同时,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与时俱进的传播模式,开展豫剧文化交流,讲好“河南故事”,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的同时,搭建起与“一带一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桥梁和纽带。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9]。豫剧文化,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黄河文化的精髓。豫剧文化的对外交流宣传,要以“一带一路”为发展契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戏剧文化交流与合作,让国外民众通过认识豫剧、了解黄河文化,推进黄河文化“走出去”。

无论是豫剧文化还是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需要政府协同海内外相关文化部门、新媒体行业、文创企业、豫剧团体和高校共同打造跨语言、跨区域的豫剧文化平台,通过推广豫剧文化向世界表达中国文化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推动豫剧文化走出去,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通过中国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示一个历史悠久、和谐包容、文明开放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豫剧一带一带一路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论豫剧电影的“影”、“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