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思维视角下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3-11-26 08:37弓宇琛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底线中医药思维

弓宇琛,周 蓓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中医药作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发现,几千年来护佑着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是最早研究中药的开始;“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四种方法;《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大医精诚》《本草纲目》《温热论》都是中医中药大成之作,中医药千年历史就是一部与瘟疫的斗争史。

进入现代,建国后的多次流行病,如1954 年石家庄市乙型脑炎流行;2003 年“非典”和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都在实践中一次次证明了其独特优势,成为中国式抗疫的最大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能一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1]。但当前我们也看到,中医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中西医并重方针仍需全面落实,遵循中医药规律的治理体系亟待健全,中医药发展基础和人才建设还比较薄弱,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等[2]。因此,在新时代推动中医药产业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树立底线思维是关键。

1 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中国古代哲学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有之义。“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几希”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底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居安思危”“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都蕴含了古人的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一贯秉持的思维逻辑[3]。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出现“底线”一词,如“守住底线”“坚守底线”“兜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指出,“底线思维”是“七种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做到“守”与“进”的统一,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底线思维在引领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有诸多应用。比如在民生保障方面,2018 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的“六稳”方针,2020 年4 月,面对突发疫情中央提出的“六保”新任务;又如在粮食安全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明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 亿亩耕地红线”;再如在增长模式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提出的新发展格局,是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4,5]。因此,振兴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理应运用好底线思维。

2 树立底线思维 实现中医药产业守正创新式发展

推动中医药产业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医药发展中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解决质量问题,关键在于创新引领。而创新应以守正为前提,即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以破除制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为切入点,为中医药产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树立底线思维。

2.1 在产业安全与药品供给方面树立底线思维

药品安全是对药品质量的底线要求。在中药材种植与生产环节,制定中药材采收、加工、栽培标准,严格执行农药、化肥等制剂使用管理规定,倡导无公害药材种植,严控农残、重金属限量标准,防止其对药材品质和口碑的影响;在销售环节,对制售假冒伪劣中成药等违法违规行为重拳出击,加强政府主管部门抽检与第三方质量监测相结合的质检体系建设;在监督环节,建立中成药检验、曝光、召回、退市、处罚的市场应急机制。

实施中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底线思维保障中医药药品及服务的充分供给。疫情期间药品及防疫物资供应不足的矛盾凸显,因此药品供给首先应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在保证数量之后,进而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统筹产业链上下游,解决优质中药产品人均占比低的矛盾。在国家层面重视市场经济规律对传统中医药产业冲击,认识到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既促进了产业发展,也滋生出问题与怪像。例如:国内价低质优的中医药产业受到西方医药资本发起的围猎,通过宣传所谓的“中医无用论”,打击我国中医药产业从而占领市场。要支持国际性、全产业链中医药集团公司发展,在国际市场与日、韩开展竞争,防止外国将中医药等传统文化注册为原产地。借助“一带一路”贸易平台,促进中医药产业“走出去”。

2.2 在人才储备方面树立底线思维

产业发展依靠人才,中医药产业更应重视后续人才培养。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提倡中医药文化进课本,弘扬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阶段,紧紧围绕培养中医药建设者和接班人,回答好高校尤其是医药类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守住人才底线”的意识升华为“为往圣继绝学”的崇高理想。高校教师应树立短板意识,时刻保持“本领恐慌”。

学校要保证教学质量底线,课程建设紧紧结合未来就业趋势,完善中医药产业链全环节专业设置。深化产教融合,开展跨地、跨校合作,提前布局未来对民生与国家发展有战略性意义的学科专业。支持一批本科及高职院校创新产学研融合路径,蹚出一条新路,形成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促进道地药材生产和新药研发与创新。加强专利保护,提高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在高等教育阶段创新创业教育,鼓励与引导学生形成敢于创业、乐于创业的就业观,培养学生下得了田间、进得了厂房的实践精神。

2.3 在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树立底线思维

做强、做优各地龙头中医医院。医疗机构要加强中医服务占比,形成中西医协同发展态势,不能让西医垄断所有医疗服务,对中医造成挤出效应。建设一批优质、特色的中医医院,完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设立中医科室,让人民更好享受到中医医疗服务进步的红利。

积极响应国家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号召,结合道地药材资源储备情况,以各地高校与高水平中医院联合体为单位,申办中医理论、中药资源、中药创新、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领域重点实验室。

充分认识中医药产业对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结合各省、市、地方药品资源分布及品种特点,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老年健康、旅游、保健产品等开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

2.4 在医德方面树立底线思维

提升中医药产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重视医疗道德的底线培养。高校、医疗机构、药企必须更加重视医德教育与培训,明确告诉师生或员工“禁止什么”,使学生与员工履行基本的职业道德义务并将道德认知外化为正确的言行习惯。推动中医药相关法律贯彻实施,严惩医药领域腐败问题。

2.5 在传承、保护、宣传方面树立底线思维

加强典籍保护与研究,建立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与中医药博物馆。加快推进活态传承,完善学术传承制度,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结合数字中国建设规划,实现经验与技艺数字化、影像化记录。收集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通过股权合理分配促进成果转化[6]。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以更好的中医药药理中英互译来促进中医药文化世界传播。支持计算机、AI、经贸、金融、法律等跨专业人才,参与到中医药跨国服务、出口行业,占领世界中医药话语权高地。

3 小结

伴随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抗疫的成功,我国人民健康意识逐步提高,而中医药产业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使民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一环。当前中西医发展不平衡、中医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明显。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就在于树立底线思维,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医药产业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医药产业守正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底线中医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真相与底线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