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大中小”纵向衔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2023-11-26 12:15邱咏薇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

邱咏薇

【摘要】在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还面临着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资源融通呈现低效性、融入方式单一性等困境,要依托一体化背景系统地把握培养目标,更好地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继续把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同时“要用好學校思政课这个渠道”[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2]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会议讲话精神,要积极利用好思政课这个主渠道,做好“大中小”思政课纵向衔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一体化视域下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1.筑牢信仰之基,坚定理想信念

正所谓“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感悟党的奋斗历程,能筑牢信仰之基,有利于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帮助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以党史教育作为理论支撑,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以主人翁的姿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之力。

2.赓续红色血脉,铸就时代新人

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征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红色文化,通过与思政课的融合能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通过思政课感受党的百年艰辛历程形成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保家卫国的革命烈士和为新中国建设发展作出奉献的英雄人物等党史资源,都是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源头活水。小学思政教育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初中在各科学习的基础上将“爱国之情”“奋斗之志”厚植于心,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的培育奠定基础。

3.丰富教学内容,培育核心素养

一方面,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从横向和纵向角度为思政课提供历史佐证,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充实课堂教学素材,更好地帮助学生立足于历史和现实,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留存的革命遗迹,为思政课堂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打下基础,有利于学生深刻感受思政课的理论内涵并非悬于楼阁,而是源于实践,更好地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在回首过去路、走好当下路和眺望未来路的统一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一体化视域下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现实困境

1.割裂“大中小”思政课关系,影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大中小学中螺旋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不仅要注重区分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明确好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各阶段在使命担当、政治素养、理想意识、道德情感等目标培养上的区别,而且还要明确好各个阶段目标之间的异同点和衔接度。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中要根据阶段性的培养目标做到有效衔接。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在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中相同的党史知识缺乏规划、整合与衔接。教师难以把握大中小学党史知识的衔接性,在授课时不知该讲多少、讲的深浅程度如何,容易出现“泛泛而谈”或是“重复讲授”的情况,影响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

2.难以把握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导致资源融通的低效性

党史教育与高中思政课是相互统一的,受教材篇幅有限性的影响,党史学习教育在思政教材中的呈现有限。教师的党史专业素养有差异性,对党史知识的掌握、党史理论的理解、党史脉络的把握程度不同,如果没有联系和查阅具体的党史背景,容易对一些党史材料“照本宣科”,无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升课堂效果。许多教师难以把握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为了抓重点,对党史知识的讲授没有道明其中的原委,理论阐释不透彻,学生对党史学习的深度广度不够,党史材料与思政价值难以达到完美契合。

3.忽视党史教育对思政课的重要性,导致融入方式的单一性

目前的教学评价方式仍以“考试”为主,使得党史学习教育在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出现“形式化”“应试化”的现象,大部分采用课堂上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党史教育融入方式的单一性。思政课的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落脚点在于学史力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忽视党史教育对思政课的重要性,没有研究更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没有发挥好各种互联网平台的资源优势。

三、一体化视域下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重要路径

1.做好大中小党史教学内容的整合衔接,系统把握培养目标

做好大中小学党史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就要明晰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阶段性特点,将党史教育资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要完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同时,要加强大中小学的交流互通,打破学段壁垒,秉持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理念,强化教学内容的系统思维,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体化建设。教材编写组应积极与不同学段的教师充分交流沟通,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讲解分析,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要适应“大中小”一体化建设要求,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把握大中小学党史教育的融入情况、党史资源的利用情况,从而能理解不同阶段党史教育与思政课融合的目标定位。

2.丰富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呈现方式,转变高中思政教师观念

党史教育要用好思政课堂的主阵地,用好党史教育资源,让课堂“活起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灌输性教育思维,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在党史融入课堂的过程中增强互动性。例如,在讲授坚持中国共产领导的内容时,设计辨析式议题“如何评析中国革命已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应该不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学生结合党史进行驳斥,积极从多角度展开论证,有的从“党带领人民走过的百年成果丰硕”分析,有的从“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进行论证,有的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角度诠释。学生在充分的党史材料论证中坚定共产党的领导,使得党史教育巧妙融入政治课堂。教师可以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实地参观革命基地,利用小视频、微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3.依托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优势,有效提升教师的党史素养

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增加党史知识储备和提高党史素养,从而提高自身讲好党史故事与知识的本领,更好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教学中。教师要依托合作交流的平台,打通学段“壁垒”,形成教育合力,融通不同资源,建立共建、共研、共享的一体化机制。大学教师可以依托自身理论研究的优势,以讲座和线上交流等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理论水平。高中教师也可利用校际交流找寻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方法,实现大中小学党史教育教师的资源互补与信息沟通,更好地构建大中小学党史教育教师队伍一体化,提升教师的党史素养。

当今世界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背景下,发挥好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融通不同资源,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创造性地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实现思政课程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思政课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高校党史教育的必要性及做法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