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故事教学的瓶颈、价值与策略

2023-11-26 12:15王欢欢
新教育·科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数学故事基本策略小学

王欢欢

【摘要】融入数学知识的故事,称之为数学故事,数学故事具有浓郁的数学味道,具有娱乐、启智、育德等功效。数学故事是数学课程的重要资源,用以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故事;教学瓶颈;价值诉求;基本策略

数学故事融合了丰富的数学元素,具有娱乐、启智、育德等功效。数学故事可用于闲暇娱乐,也可用于课堂教学。数学故事是数学课程的重要资源,用以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小学生喜欢故事的特点,把一些故事引入数学课堂,借助数学故事实施教学。

一、小学数学故事教学的主要瓶颈

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故事教学现状,发现部分教师在思想层面与操作层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数学故事教学出现一些瓶颈。

1.思想认识狭隘

有的故事引人发笑,有的故事引人深思,故事是生活学习的调味品,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愉悦人的身心,这也是人们对故事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因此,部分数学教师就认为故事主要是用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兴趣,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这种思想认识过于狭隘,其实不然,思想故事不仅具有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功能,还具有益智育德的价值,能够启迪智慧、启发人生。教师在实施数学故事教学时,要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教学定位,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在发挥故事激趣作用的同时,挖掘数学故事的启智育德功能,提高数学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2.未能把握契机

俗话说得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故事融入数学教学,需要掌握好运用的时机,把它用在火候上。有些教师在故事教学中,没有能够把握好运用故事的契机,没有用在关键时刻。因此,收效甚微。故事运用如果时机恰当,效果会大不一样。当学生兴趣点低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呈现故事,用以吸引学生注意,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把学生分散的精力给聚拢起来。当学生思维出现盲区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故事,用故事激活学生思维,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飞跃思维障碍,理解数学知识本质。

二、小学数学故事教学的价值诉求

小学数学故事教学的宗旨在于优化教学,提升效能,小学数学故事教学具有多重价值。

1.丰富课程资源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的主要资源,但许多教师却把教材当作课堂教学的唯一内容,书上有多少就教多少。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如果仅用书本中的内容,而不去开发利用其它素材,课程资源就显得相当贫瘠。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注重教材创新”“开发多样的课程资源”的要求。教师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不能只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去教。故事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小学数学故事课程把故事作为数学课程素材,将数学故事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充实了数学教学内容,丰盈了数学课程资源体系,为学生核心素养蕴育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2.实现激趣促思

兴趣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学生在課堂上一旦拥有兴趣这把钥匙,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自己获得心仪的“珍宝”。数学教学成功与否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数学知识,而在于是否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是否充分点燃学生自主探究动力。数学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故事的激趣促思功能,利用有趣的故事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点燃学生数学思维的火花,利用数学故事去启迪学生数学思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故事,从故事中得到启发并获得数学发现和人生感悟。

三、小学数学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

1.阅读故事,知意明理

数学故事不同于一般故事,它承载着数学问题,蕴含着数学知识,潜藏着数学道理,而这些道理往往比较隐晦,不容易察觉明晰,这就需要学生认真阅读,用心体会。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数学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在数学故事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是引导学生多阅读,通过反复阅读,知晓故事所表达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数学故事阅读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学生科学阅读,通过阅读故事,知意明理。笔者在小学数学故事阅读教学中,建构了一种“三读”模式:一读知大意,二读抓关键,三读明道理。第一次阅读初步知晓故事描述的大体意思,第二次阅读抓住故事的关键词语,发现故事中的数学问题,第三次阅读深入解析故事,提炼出其中蕴含的知识、方法、规律、道理等核心思想。譬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时,许多教师都喜欢借用“曹冲称象”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引出“转化”策略。最后再让学生阅读思考,反复阅读分析,发挥了故事的激趣促思价值,提升数学故事教学的质效。

2.聆听故事,思考品悟

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听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听故事是小学生的爱好,他们通过听故事愉悦心情,享受快乐,学到知识,获得感悟。聆听是数学故事教学的重要方法,聆听是聚精会神地听,是开动脑筋地听。在数学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聆听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爱听、会听,使他们不仅用耳朵听,而且用心聆听,思考品悟。

在数学故事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听故事的专注力和思考力,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引导式教学,在讲述故事前,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要求学生边听边思。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在导入教学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鸭妈妈找宝宝”,在播放故事音频前,给学生提出“仔细听,用心想”的聆听要求,同时在电子白板上给学生展示了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有了学习任务,有了明确的目的,就听得就更专心。

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儿童化的语言,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以趣化数学故事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喜欢故事,提高学生聆听的专注度。同时可以优化故事表达形式,以增强故事的直观性、生动性,让抽象的数学故事变得形象灵动,以激发学生聆听兴趣,助推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助力学生品悟其中的思想哲理。

3.表演故事,体验寻理

“生本教育”是新课程背景的重要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和依靠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数学充满理性精神,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且是探究方法的过程,是寻找真理的过程。

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得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其中,开展沉浸式体验。在数学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表演式教学,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去演绎故事。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一课中,笔者设计了“猪八戒分桃”的故事,邀请了4名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请他们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表演。表演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知与体验,让学生亲历分数的发生与发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探法寻理。

4.编写故事,拔节思维

思维是数学的灵魂,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中心任务。在数学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故事教学价值最大化,不仅要利用故事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利用数学故事启发学生思考,更要利用数学故事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在各种故事教学方法中,编写故事是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最佳方法,编写故事的价值超越了讲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编写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综合运用知识,开展跨界思维,编写故事激发学生想象,激励学生思考,助力思维拔节,提升综合素养。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常常采取两种方式组织学生编写故事,一是故事续编,即接着原来的故事续写;二是创编故事,即根据主题创编故事。譬如,在教学了三角形的特征、三边关系、分类内容后,笔者布置学生以“三角形”为主题,创编一个有关三角形的数学绘本故事。学生结合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展开丰富想象,构思故事情节,发挥绘画技能,创作出许多数学故事作品。

让我们在小学数学故事教学中,灵活运用阅读故事、聆听故事、表演故事、编写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助力学生拔节思维,促進学生提升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卫兵.小学数学故事课程的内涵、价值与建设路径[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9(04).

[2]顾燕.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24).

猜你喜欢
数学故事基本策略小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途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编与阅读数学故事
恰当渗透数学史 突显数学文化价值
浅谈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