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业社会化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实践探索*

2023-11-27 06:33陈香玉陈俊红王一罡杨盼盼
中国果树 2023年9期
关键词:果业果农社会化

陈香玉,陈俊红,王一罡,龚 晶,杨盼盼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100097)

果业是重要民生产业,也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经营方式正由小农户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在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人民健康、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1-2]。2020 年我国水果年产值为1.17 万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约为17.9%,市场规模达2.5 万亿元,堪比芯片行业市场规模[3]。但是,我国仍不能称为果业强国,“大市场、小果农”的现象广泛存在: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劳动力资源匮乏且素养不高,抗风险能力弱等[4-9]。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果业存在一个明显的短板—缺乏分工明确、专业化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10-11]。

加快构建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好一家一户不好办、办不好的事,降低果农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是实现果园分散经营和现代果业有机衔接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21 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21〕2 号),提出“力争经过5~10 年努力,基本形成组织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较强、服务行为规范、全产业链覆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较粮食作物而言,我国果树生产社会化服务才刚刚起步,服务方式还在探索中。经济林果的树体高大、多年生、多次结果,其独特的栽培学特征与粮食作物有明显区别,如何提升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笔者在调研基础上,通过与粮食社会化服务相比较,分析果业社会化服务特点和面临的难题,结合北京市平谷区桃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区建设实践做法,进而提出加强果业社会化服务的几点思考,为推进我国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参考。

1 果业社会化服务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1.1 果业生产规模小而散,社会化服务规模效益不高

生产的规模化是现代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规模化社会化服务要以土地集中连片经营作为基础,户均或区域生产规模越大,农户需求一致性越高,有利于降低服务成本。据调研,通过社会化服务,可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农户分散经营果园每年每667 m2需人工约30 个,而通过社会化机械服务作业,可减少人工10 个;实现病虫害统防统治,可省水、节药30%;规模化农资采购价格下降15%~30%。然而,现阶段我国果树种植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地块之间相对独立且栽培面积较小,所处地理位置交通较为不便;组织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集中连片规模服务,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成本高;以传统种植和修剪模式为主,树体高、树冠大,果园较郁闭,机械设备作业空间不足,农机农艺无法高效结合。如被誉为“京郊大桃第一镇”的平谷区大华山镇,现有16 个大桃专业村,桃园面积2 400 余hm2,年产大桃约6 万t,占平谷区大桃产量的1/5。该镇有3 000 户农户经营桃园,户均面积0.53 hm2,果园之间相对比较独立且面积不大,不同果园的果树栽植密度、树龄、树势参差不齐,品种混杂,存在一行树或一块地多个品种的情况,不适合统一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设施空间受限、规模化作业实现困难,不利于农业机械的选型、配套和机组整备,果业生产机械化率不足30%,社会化服务规模效益不高,削弱了社会化服务主体与被服务主体参与的积极性[12-13]。现代果业亟需加快推进果园改造和机械化发展,实现农机农艺融合。

1.2 果业生产人工成本高,社会化服务成本收益低

果业生产人工占比高。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数品种无法机械化、自动化生产,需要具备一定水平专业技能人工操作,用工主要包括花果管理(授粉、疏花、疏果、套袋摘袋、采收)、修剪(抹芽、夏剪、冬剪等)、病虫害防治(喷药等)、土壤管理(施肥、浇水、除草等),其中,花果管理用工占总用工量的38%,主要由于套袋解袋工序费时费力,强调及时性,否则就会影响果品的产量质量,种植大户必须雇佣劳动力来抢抓时间完成;其次是土壤管理用工占总用工量的29%,因此,果业生产人工数量可以达到粮食生产的数倍之多,所需人工相对来说多且要专[14-15]。近年来,随着人工成本及其占比不断攀升,果业生产成本也越来越高,一些果园单位面积平均收入成本占比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和下滑。根据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统计,桃生产用工数量是粮食作物的5~7 倍,桃生产人工成本占比从2018 年的36%逐步提高到2021 年的43%,而收入成本比则从2018 年的1.93降低到2021 年的1.50[16];2021 年全国苹果生产每667 m2人工成本平均为2 373.44 元,比2020 年上升2.45%。人工成本上升,而服务主体无法通过机械化替代人工,社会化服务成本收益下降,为农户提供生产性服务将“无利可图”。

1.3 果园标准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技术要求复杂

果园标准化建设有待提升。一方面,由于“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我国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低;系统配套、先进实用的果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建立,技术集成度不够;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总体不高,大部分种植区仍以传统栽培模式为主,存在较多弊端。另一方面,果树自身生长特点决定了果园标准化建设较难,不同品种果园栽培、管理模式不一样,即使相同品种也难以标准化,不同生长环境、树龄、树形、密度、海拔、降水、积温条件、田间管理、营养、植保技术是完全不同的。需要把果园细致分类,集成大量不同专业专家智慧,才能得以形成标准化技术产品[17-19]。因此,现阶段我国果园机械化率不足30%,智能化管理水平也比较低[5]。果园服务也较为复杂,难以根据标准化规程实现节本增效。粮食生产主要是耕播防收,技术简单,种子相同的前提下,相较于农民的精耕细作,专业公司的生产也很难在产量、品质上取得优势,更多价值体现在用机械代替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果业生产则完全不同,树上剪枝、整形、疏花疏果,地上起垄、种草,实施的营养、植保方案,即使是同样品种、树龄、土壤,施用相同的农业投入品,最终的产量、品质差异巨大。可以说,好的社会化服务对品质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的影响更加显著。以飞防单项技术为例,无人机喷洒作业对象是小麦田或是果园,其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后者要求飞机飞得足够低,要能喷透整株果树,保证枝、叶、果受药均匀,还要避免被风吹散,操作难度很大。其他诸如用遥感技术进行果品识别测产、用机器学习摸清所有技术点对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内部逻辑,其技术实现难度更高。果业劳动力年龄偏高的问题突出。根据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调研,桃生产者的平均年龄达到50 岁,平均生产经验超过15 年,意味着桃产业劳动力年龄偏高,且有继续增高的趋势,对农业新技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弱。劳动力年龄增加趋势短期内难以得到缓解[16]。

1.4 果业生产投入大、服务风险高,社会化服务切入慢

从果农视角看,一方面,果树是果农赖以生存的主要来源和致富渠道,生命周期长,如桃树寿命一般在20 年左右,苹果树寿命一般在30 年以上,这期间能为果农带来持续收益,他们如同房子、商铺,是果农的重要资产,果农在选择社会化服务时,不仅会考虑对当下收益的影响,还要考虑对果树造成的长远影响。另一方面,果业社会化服务投入大、费用高,如北京绿农兴云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提供老旧果园倒拉枝改造,每667 m2服务价格为2 800元(约33 株树);高标准新模式建园平整土地、苗木栽植、生产管理每667 m2费用600 元,安装配套肥水一体化喷灌设备每667 m2费用4 500 元,在果业社会化服务中,仅技术服务,不配合相应的农资(营养和植保等)方案,无法保证产生好的服务效果,而结合起农资和技术来搞服务,不论是先付费还是后付费,资金投入负担均较为沉重。另外,大多数社会化服务公司都只在1~2 项服务上相对专业,很难实现在短期内全产业链技术都具备显著优势。果园生产和服务成本高,试错成本高,服务风险大,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并已享受传统的政府部门提供的无偿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生产性扶持政策等服务多年,还没有形成和接受花钱买服务的习惯,因此,果农倾向于谨慎决策,即使购买服务,初期也不会放心把果园全托管给服务公司,只愿意选择1~2 个环节成本较低的服务,如机械除草每667 m2费用20 元(6 670 m2以上)、套袋费用0.1 元/袋。社会化服务主体也更愿意提供菜单式、关键环节的半托管服务。这就导致果业社会化服务切入进程较为缓慢。相比较而言,粮食生产对于农户和服务公司来讲属于“轻资产”模式,大多一年一季,每年都是重新长出来的,各家各户的情况基本一样,生产技术简单透明,单位面积成本低,操作空间开阔,采用机械完成耕种防收全程托管服务的条件成熟,服务推广快。山西省某公司粮食作物全托管服务,包括整地、播种、植保、收获4 个环节农机作业服务费和农资费合计每667 m2约900元,粮农全程托管和关键环节托管均比较普遍。

2 果业社会化服务实践探索—以平谷区大桃产业为例

为破解果业社会化服务难题,北京市平谷区进一步探索创新为农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大桃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成效显著。

2.1 提升大桃生产组织化水平,推进果园规模化

一是鼓励多种形式的流转。完善平谷区农村管理信息化平台和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出台农村集体土地经济合同管理办法,规范农村土地和村集体资产的流转程序及机制;开展桃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乡镇试点工作,制定相应的奖补政策;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发挥好村集体和村合作组织的作用,鼓励农户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各种资源要素作价出资办社入社,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置换或联户经营等方式,将零散的土地集中成一定规模,切实解决土地碎片化和“闲停低改非”问题,动员农户按需参与社会化服务。二是引导低效果园参与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民把不愿种、种不好、没有能力经营、撂荒弃管的土地集中出来,由村党支部牵头组建土地合作社,采取土地托管、半托管等方式,将农村土地纳入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如峪口镇西营村共有66.87 hm2桃园,大桃种植是全村200 多户果农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每户平均规模也只有0.20~0.33 hm2,效益不高,每667 m2纯收入不超过3 000元。2014 年,村里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党支部发起、社员自愿加入,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折价、结合现金股份建立合作社,支部班子成员带头加入并无偿服务;购进4 台弥雾机,成立植保服务队,统一开展技术服务,服务范围延伸到农家肥发酵、病虫害防治、喷施营养液以及吊枝、高垄铺黑地膜等提质增效技术的实施上来,消除了以往单户果农分散经营盲目性的弊端,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2019年,西营村成为北京市第一批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并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2.2 实施“倒拉枝型”改造工程,推进果园标准化

一是推动老旧果园“倒拉枝型”改造。在不改变经营主体的前提下,由社会化服务组织在试点引领、项目带动方式下,对单体面积集中连片在2 hm2以上、园貌整齐的盛果期桃园进行倒拉枝改造,主要措施是去掉桃树行间的支棍,用钢管、钢丝等材料实施倒拉枝技术,打开行间距离,并适当进行高效树体结构调整,把“小散户”桃园连接起来,实现有利于机械化作业的联户规模生产。2021 年,平谷区集中连片2 hm2以上老旧果园倒拉枝型改造工程落实面积72.2 hm2,共涉及果农372 户。二是推进高标准示范园建设。支持试点乡镇统一栽植品种,采用平原地区栽植(栽植密度5.0~6.0 m×2.0~2.5 m)或是山地“围山转”栽植的统一栽植模式,打造集中连片2 hm2以上的高标准示范园,园区通风透光、设计合理,便于规模化服务、机械化作业,为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创造条件。三是推出社会化服务菜单。为确保农户社会化服务需求得到满足,要求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以倒拉枝为基础的“1+X+3”服务菜单。“1”是老旧果园倒拉枝改造服务,是必选服务;“X”是倒拉枝改造园套袋、冬剪、植保、机械除草、深沟施肥、产品销售6 项服务内容中的最少3 项;“3”是新建园引进新品种、栽植管理、肥水一体化应用3 项服务内容,为广大桃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确保服务质量、规范收费标准、保障落实落地,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服务项目给予奖励和补助(表1)。社会化服务试点组织大华山镇北京互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1 年完成老旧桃园标准化改造36.67 hm2,建成高标准桃园20 hm2;刘家店镇绿农兴云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改造老旧果园34.77 hm2,新建高标准示范果园4.12 hm2,通过标准化改造、建设,推进果园宜机化,从而取代部分人工降低成本。

表1 平谷区桃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乡镇试点服务项目、内容及奖补参考标准

2.3 强化优新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生产服务现代化

一是支持试点培育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全面推进科研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搭建技术推广平台助力果业转型升级。北京互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生态农业智能装备教授工作站和农业装备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农业机械装备性能测试与中试熟化基地;创建以专家技术人员、农村技术干部和技术员为载体,农民主动参与、获取培训的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强化优新技术及高科技设备作业应用及试验示范,为果园提供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并通过优质服务示范,转变果农对社会化服务的认识。北京互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调动果农参与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免费(果农提供药剂)为果农开展小型弥雾机服务示范,弥雾喷药效果打消了果农顾虑,得到越来越多果农的认可,服务队累计为倒拉枝型标准化改造而成的规模园区开展植保服务3 次,服务果农189 户,服务面积达110 hm2,不仅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园区喷药时间的统一,实现了病虫害联防联治。

2.4 试点特色险种,降低果业种植和社会化服务风险

自2007 年起,平谷区大部分大桃种植户就开始通过投保“政策性桃种植保险”来减少损失,每667 m2缴纳96 元保费,遇自然灾害等每667 m2最高可获赔3 000 元,将意外损失降到了最低,也提高了灾后恢复生产能力。2020 年为进一步提高大桃产业保险保障,给桃农上“双重保险”,平谷区开展“政策性桃种植保险附加产量损失保险”试点工作,按照市、区、农户自筹37.5∶37.5∶25.0 的比例,上过“种植险”的桃农再上一道“产量险”,每667 m2缴纳保费92 元,当保险桃的实际产量低于目标产量时,投保的种植户可以按照合同约定每667 m2最高获得4 200 元的保险赔偿,将桃种植保险从“保成本”阶段升级到“保产量”阶段。2021 年平谷区桃种植附加产量保险试点4 300 hm2,承保面积占比从2020 年的36.68%提高到2021 年的80.17%;参保农户8 529 户,参保农户占比从2020 年的42.72%提高到2021 年的84.41%,2021 年产量保险承保面积、参保农户数量均为2020 年的2 倍多,果农对产量险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试点险种总保费规模达2 900万元,其中区级保费补贴1 084.9 万元。政策性桃种植保险附加产量损失保险,保障了平谷区大桃产业的稳健发展,提高了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企业发展大桃产业的积极性和胆量。

2.5 创新科技服务策略,推进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针对大桃果实柔软多汁、不耐贮运,易褐变、腐烂,成熟期采摘时间短的特性,平谷区采取“创新两端,带动中间”、重点筛选成熟期配套品种和高效果品销售的全链条服务策略。一是服务种苗端,以品种更新为核心,提升品种繁育科技水平。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等全国知名育种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创立大桃种质研究中心,联合组建“北京平谷大桃研究中心”“北京桃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果业分中心,推进种质圃、推广园、未来果园、国桃示范园建设,打造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教育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开放创新平台;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主导,开展种质创制、品种筛选和新品种育种攻关,目前,已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的大桃品种30 个。二是服务销售端,实现“以销定产”。服务组织不断探索以销售带动服务新模式,用产后加工、销售服务拉动产中的生产性服务,按照果农自愿的原则,双方签订社会化服务及销售协议,以销定产开展社会化服务,通过严格的选果、分级、包装等程序,对符合质量标准的大桃按照市场价格进行收购,实现大桃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提高大桃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户利益;依托“互联网+大桃”助力销售服务,建立直播带货、平台直采、新媒体推介等新型电商企业组织模式,2020 年平谷区电商售桃2 125 万kg,同比增长21.4%,促农增收1.5 亿元。绿农兴云果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采取推介活动、直播带货、线上线下等多种销售方式,帮助农户解决果品销售问题。北京互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开展了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开发服务,利用桃花资源,研发了五行桃花运势皂等文创产品,延伸了桃产业链,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结论与讨论

上述研究显示,果业生产规模小而散,实现规模化社会化服务难度大,服务规模效益不高;果业生产人工成本高,农业机械无法替代人工,导致农业服务成本收益低;果园标准化程度低,各环节服务技术水平要求高;果业生产投入高,开展社会化服务风险大,服务切入慢。为推进大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平谷区从果园规模化、标准化、服务现代化,降低果业种植服务风险,以及全产业链服务等方面开展大桃产业社会化服务实践探索。

我国果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业,不会像粮棉油作物那样易受到国家调控,各级政府对果业发展基本是只支持、不干预,为果业社会化服务的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产业基础。鉴于我国小农经济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难以改变、城市无法全部吸纳数亿农村劳动力的现实基础,我国果业发展不可能全部靠土地流转、变成大农场的美洲模式来解决,也不可能靠政府高额补贴把农民几乎养起来的日韩模式来解决,而是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果业现代化道路,就要探索充满活力的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为现代化果业发展提供支撑。基于果业特点和上述实践,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

(1)推进果园机械化管理。一是加快推进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试点建设,探索果园全程机械化最佳模式和建园标准,示范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实现果园机械和人工高效组合。二是鼓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果业生产适用机械技术攻关,加速研发与推广一批果园实用小型机械和器具,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聚焦关键生产环节,引进推广适宜山地、坡地和设施果园的生产机械,鼓励、指导具备条件的设施果园和规模化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引进、使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机械设备。三是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形式,加强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指导,扩大宣传与影响,提升果业种植户利用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逐步将使用率高、尚未列入补贴范围的果园机械和产业急需的特种装备设施列入补贴范围。

(2)扩大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一是根据不同地域资源禀赋与特点,筛选优势显著、有市场需求的主导品种,按照市场化方式,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探索以揭榜挂帅方式,整合各级专家及乡土人才,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和全程托管社会化服务试点示范工作。二是针对社会化服务公司初期很难得到果农信任,业务拓展会比较慢,建议社会化服务主体加强前期示范园、试验园的投入,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等典型带路方式,让农户感受社会化服务组织带来的效益,提高村民自发购买、使用的积极性。三是建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托自身的组织优势,充分发挥统一经营以及纽带链接的作用,直接进行服务或组织果农接收专业社会化服务。

(3)加强政策设计和服务引导。一是强化政府对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政策支持,筛选部分模式清晰、技术产品明确的优质企业,对其申报政策性资金和发展项目时进行优先支持,为其提供精准辅导和个性化服务,帮助其做出口碑,进入自我发展良性轨道。二是发挥财政资金补贴的引导作用,如将社会化托管服务中的良种引进、苗木繁育等支持保护补贴与集中采购相结合,将补贴资金向承担和接受服务企业、服务组织和果农倾斜,采取“政府补贴+果农自筹”的共同投资模式,调动服务主体投资积极性,降低果农服务成本,引导果农养成购买服务的习惯。三是以多种形式加大有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力度,尤其针对分散经营、土地尚未流转或存在撂荒风险的散户,充分调动其土地流转的意愿,进一步扩大全程社会化服务对象的覆盖面。四是加强服务标准、服务机制等引导,增强对服务组织的规范和管理,建立完善配套的扶持、评价、监管机制,促进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4)创新金融支持方式。一是强化农业领域保险信贷服务,研究、挖掘出风险和利益分配关键点,鼓励区(县)、镇(乡)财政部门及银行,为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保险保障、信贷支持。二是在保障小农户利益的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创立果业收益保险,考虑增加由地方财政、果农和农事企业共同参与的商业性收益保险投入。三是采取经营管理补贴、利税优惠和再保险等方式,强化对保险机构的资金支持及政策保障,鼓励发展农民互助合作保险,满足果农生产投入资金需求。

猜你喜欢
果业果农社会化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葫芦岛市“十三五”建设果业强市的战略构想
发挥近郊优势 增加科技投入 促进红山区果业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