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结合传统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2023-11-27 00:04叶仕荣
健康之家 2023年20期
关键词:肩周炎临床效果

叶仕荣

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结合传统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研究组采用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传统针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关节外旋活动度、肩关节外旋活动度、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关节、肩关节外旋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肩周炎患者采用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传统针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病情,提高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显著减轻机体疼痛,且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肩周炎;肩胛下肌激痛点;传统针刺;临床效果

肩周炎也称“五十肩”、“漏肩风”、“凝肩”等,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表现以自发性疼痛为主,部分患者伴随盂肱关节僵硬和明显的活动受限。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极易出现肌肉萎缩,影响基本活动功能,生活无法自理,甚至丧失肩关节功能[1]。

临床中多以西医方式治疗肩周炎,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炎症,起到止痛、改善关节功能等作用。然而,长期用药极易出现并发症、药物依赖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被广泛应用于肩周炎的临床治疗中。其中,作为中医医技的重要组成部分,針刺能够通过针刺穴位,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改善患者机体血气循环,达到止痛的目的。

但是,单一使用传统针刺治疗周期过长,效果不明显,因此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方式。研究发现[2],在传统针刺的基础上使用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的方式,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外旋活动度。本研究旨在探讨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传统针刺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15例,女35例;年龄45~75岁,平均(55.36±2.45)岁;病程2~7个月,平均(4.25±1.22)个月;体重48~75 kg,平均(62.33±2.48) kg。研究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46~79岁,平均(55.40±2.33)岁;病程2~7个月,平均(4.30±1.25)个月;体重45~76 kg,平均(62.25±2.44) 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肩周炎诊断分级标准》中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疾病诊断内容;数据资料完整;能够正常与人交流;同意临床观察。

排除标准:严重精神障碍;存在韧带撕裂以及肩关节脱位;听力或智力障碍;严重脏器器质性损伤;合并恶性肿瘤;研究期间参与其他医学项目。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指导患者保持坐位姿势,同时选择患侧肩部的髃穴、肩髎穴、肩贞穴、曲池穴、合谷穴及阳陵泉穴承山透条口,并使用75%的酒精进行选择穴位皮肤的消毒;消毒后,利用25 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穴位针刺,针刺后得气留针25 min。利用该针刺方式进行治疗,5次/周,治疗1个月。

研究组采用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传统针刺:(1)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指导患者在可调节高度的治疗床中保持仰卧位姿势,并指导其完全放松身体。医生以坐位为主,并将肘关节控制在与患者治疗床具有相同高度的位置。以左侧为例,过程中尽量将患者上臂外展。治疗过程中,确保患者肩胛骨远离胸壁。医生将患者的肘关节外推肱骨,使肩关节保持最大程度的外展。利用左手拇指指尖寻找患者肩胛骨边缘并进行定位,完成后沿着肩胛骨前面喙突方向触摸,同时进行按压,直至触摸到患者韧带,并感受韧带的紧绷感。利用按压刺激加重患者盂肱关节疼痛,发生局部抽搐的点即为激痛点。寻找到该点后,采用75 mm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控制针刺方向需要保持与肋廓处于平行状态,并且以肩胛面为主要朝向,保证进针快速,刺激2~3次后出针。利用该针刺方式进行治疗,保持5次/周,治疗1个月。(2)传统针刺,与对照组的治疗方式保持一致。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肩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情况完全消失,且能够进行日常生活为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肩部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症状明显改善,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且有加重趋势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2)比较两组关节、肩关节外旋活动度: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观察患者关节、肩关节外旋活动度。患者坐卧位为主,保持肘关节90°屈曲,确保上臂紧贴胸廓,以掌心朝上为主,实现固定臂与肱骨垂直,观察移动臂跟随前臂移动的幅度。

(3)比较两组疼痛程度、日常生活功能:使用VAS疼痛评分评估疼痛感,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患者疼痛越严重;使用ADL量表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4)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包括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分值为0~100分,包括不满意0~59分、基本满意60~79分和满意80~100分。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见表1。

2.2 两组关节、肩关节外旋活动度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关节、肩关节外旋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疼痛、日常生活功能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见表4。

3讨论

现阶段,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运动习惯以及生活压力的改变,肩周炎患者数量有所增加。目前,肩周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医认为,该疾病的发生通常与肝肾不足、筋脉失养、精血亏虚有必然关联。日常生活中,外感风寒、湿邪入侵,导致局部经络受阻,患者出现血气瘀滞,痛则不通[4]。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疼痛感,关节活动功能受到限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作为中医中重要的医技,针灸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中。通过针灸穴位刺激,能够起到经脉疏通的作用,还可以促进机体的血气运行,进而实现舒筋活络、止痛通痹等效果[5]。

此次研究結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关节、肩关节外旋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传统针刺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关节、肩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较好。分析原因:尽管传统针刺治疗能够起到舒筋活络等效果,但由于针刺穴位、针刺方法等的影响,单一使用效果存在局限性。激痛点通常是指特定的膈肌内高敏感,压痛点活动时可触及紧绷肌带,并且在按压过程中会导致疼痛复现。因此,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传统针刺可加快患者关节活动度的改善进程,治疗肩周炎疾病的效果显著[6]。

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传统针刺可缓解患者疼痛,从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针刺骨骼肌激痛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局部血管扩张,从而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加快机体新陈代谢,促进代谢物的排出,降低骨骼肌痛点的敏感性。同时,针刺激痛点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肌肉的松弛[7]。而针刺骨骼肌激痛点联合传统针刺能调节患者血管功能,进一步改善血液循环,加速分解炎症瘀滞区的病理代谢产物。针灸疗法还能降低炎症区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性渗出,抑制炎症泛发,并加速吸收炎症的渗出物质,从而减轻局部肿胀,缓解对末梢神经的牵张性刺激作用,改善病情[8]。此外,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肩周炎患者采用传统针刺联合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的方案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对肩周炎患者采用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传统针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病情,提高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显著减轻机体疼痛,且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宁秀娟,马彦韬,黄强民,郑拥军.针刺肌筋膜激痛点结合拉伸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7(8):635-637.

[2] 曹坤燕,郭珈宜,李峰,等.平乐正骨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11):1168-1171.

[3] 陈聆华.激痛点针刺配合正清风痛宁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21,40(28):162-165.

[4] 冯柳,樊旭.针刺激痛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3):378-381.

[5] 刘侃,林章彩,陈永忠,等.中医手法推拿松解肩胛下肌治疗肩周炎患者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32(23):51-53.

[6] 巩浩,柴淑芳,徐李娜,等.针刺局部取穴配伍外关、合谷治疗肩周炎60例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21,52(11):51-55.

[7] 窦轶敏,杨洁.针刺“肩三穴”配合防风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5):771-772.

[8] 闫超.快速针刺肩胛下肌激痛点结合传统针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2(1):39-43.

猜你喜欢
肩周炎临床效果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