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状况探讨
——基于上海市高校的一项调查

2023-11-28 03:37郝宇青毛习辛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受访者群体

郝宇青 毛习辛 宋 以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上海 200241)

弄清楚 “党外知识分子” 的界定是本项调查研究的前提。 关于党外知识分子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党外知识分子, 是指那些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 这里的 “党外” 是指中国共产党之外。 狭义的党外知识分子, 是指那些在所在领域和所联系群众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 这里的 “党外” 是指中国共产党、 各民主党派之外。[1]在本项调查研究中, 我们采用的是狭义的党外知识分子的界定。 基于此,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即是指那些在高等院校工作、 但又没有加入任何党派的知识分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5 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 战略性工作。”[2]“基础性、 战略性工作” 的定位, 可以说是新时代党中央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高度重视, 是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肯定。 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作出这一战略判断, 最主要的依据就是, 党外知识分子在我国知识分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他们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历史使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 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4 亿人, 其中党外知识分子1.8 亿人, 约占其中的75%。①党外知识分子的文化素质较高、 人数较多、 分布领域广泛, 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当然, 为了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更好地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尤为重要。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 “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 配强工作力量, 还要改进工作方法, 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2]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集聚地②, 研究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特别是研究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状况, 便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代表性, 对于做好其他领域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为了准确把握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状况,课题组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 为主题, 从政治认知、 政治行为、 政治过程等三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 对上海市的10 多所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进行了问卷调查③。 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23 年8 月20 日至9 月10 日, 共计发放307 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300 份,有效回收率为97.8%。 课题组利用SPSS26.0 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力图从相关数据中发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优点与不足,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从而为统战工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总体特征

本次问卷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基本信息统计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的总体分析, 可以发现,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呈现出如下总体特征:

一是在政治认知方面,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表现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统一战线等的高度认同和支持, 但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认知。

所谓政治认知, 是指政治主体对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客体, 如政治体制、 政治规则、 政治事务、 政治角色、 政治价值、 政治信息等的认识、 判断和评价。[3]234有学者就曾指出, 形成政治认知的重要因素是政府输出的知识, 同时, 对政治的、 政府的事务的接触程度, 获得关于政治和政府信息的数量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认知。[4]89-90

问卷结果显示,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统一战线等表现出高度认同和支持, 具体情况如下: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一论断, 有8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 和“比较认同”。 对“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 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这一论断, 有75.7%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 和“比较认同”。 对“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这一判断, 有73.6%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 和“比较认同”。 对“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一论断, 有72.7%的受访者表示 “非常认同” 和 “比较认同”。“对所在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制度是否了解” 这一问题, 有70.7%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 和“比较认同”。

应当说, 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这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是分不开的, 同时,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新时代新征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因此, 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统一战线等是认同和接受的。 在多选题 “您所在高校负责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职能部门是”, 有80.7%的受访者选择了 “党委”, 有89.3%的受访者选择了 “统战部门”。 这反映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党的统战工作及其职能部门有较为明确的认知。 需要指出的是,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知状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雄厚、 目前统战工作体系和规则的合法性认同。

当然, 我们还必须看到,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基本的政治认知的把握上存在明显短板。例如, 受访者在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回答, 除了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回答勉强及格(67.7%) 外, 其他的回答正确的均在40%以下——对我国政党制度回答正确的占比为36.7%、 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回答正确的占比为37.7%。 这些属于政治常识方面的内容, 受访者却如此的匮乏。

二是在政治行为方面,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表现出主动接受政治社会化、 主动介入学校改革事务的特点。

所谓政治行为, 是指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各种活动, 其中, 既包括可见的政治活动, 也包括不可见的政治反应——如人们可能因政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的政治态度、 政治思想、 政治价值观等的改变。 需要指出的是, 人们政治思想、 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的变化, 反过来也会影响人们做出可见的政治活动。[3]249-250

问卷结果显示,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具有主动接受政治社会化、 主动介入学校改革事务的政治行为方面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

在对“您所在高校主要通过哪些方面对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多选题)”一题的回答中, 受访者在所提供的选项中 (1. 核心价值观教育, 2. 红色教育, 3. 国情教育,4. 民族精神教育, 5. 文化艺术教育, 6. 实践创新教育, 7. 历史教育, 8. 社会责任教育), 选择居前三位的是“民族精神教育”“红色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 分别占比为80.7%、 70%和61.7%。 在对“您所在高校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对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开展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多选题)” 一题的回答中, 受访者在所提供的选项中(1. 党课, 2. 党史学习, 3. 事迹宣讲会, 4.理论讲座, 5. 民主生活会, 6. 座谈会, 7. 图片展, 8. 校史展, 9. 参观考察, 10. 红色志愿活动, 11. 观看红色电影, 12. 主题教育会), 选择居前三位的是“理论讲座” “座谈会” “主题教育会”, 分别占比为62.3%、 56.7%和54.7%。

应当说, 上述两道题的备选项所包含的内容, 都是高校党委和统战部门等组织实施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积极配合的。 而从他们的选择中, 也可以看出他们主动接受党的指导思想、 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所作的努力。 受访者对 “您平时开展自我政治学习的情况”的回答, 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300 名受访者中, 选择“漠不关心” 的只有3.3%的比例。 虽然选择“受同事、 朋友或家人督促开展政治学习” 和 “为完成工作任务或指标, 被动开展政治学习” 的受访者的比例为49%, 但是选择“自觉、 定期开展政治学习” 的受访者却有47.7%。平时开展政治学习是对党员的一个政治要求, 对党外知识分子并没有硬性的规定。 然而, 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中间, 对政治学习还是表现出了较高的接受程度, 这对于他们的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对于他们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有较大的推动。

受访者在回答“您所在单位平均每学期组织党外知识分子集体政治学习活动的次数” 一题时, 只有7%和5%的人选择“0 次” 和“不太清楚”。 受访者在回答“在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与党员知识分子保持联系” 一题时, 只有3%的受访者选择“不联系”, 5.7%的受访者选择 “较少联系”。 受访者在回答 “您是否曾经作为党外人士受邀参加过所在单位/部门的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 一题时, 只有7%的受访者表示“从不参加”。 受访者在回答 “您是否参加过所在单位组织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一题时, 只有4.7%的受访者表示 “从不参加”。这些也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受访者主动政治社会化的表现。

受访者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和过程受到他们对所在机构的认知、 身边党员的表现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 这又影响到他们对学校改革事务的介入程度。 例如, 受访者对 “党员群体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这一观点, 表示认同的占比为72%。 受访者对“党员教师的教学水平、管理能力应该比普通教师更高” 这一观点, 表示认同的占比为64.4%。 这说明大部分党外知识分子对身边的党员及其表现是认可的、 肯定的。

毫无疑问,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 具有更为强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诉求, 因此, 他们所在机构对待他们的态度和表现, 将会对他们的政治思想、 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 对他们参与学校事务的主动性、 积极性等方面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问卷结果显示, 在受访者对“您所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视程度” 的回答中, 有72%的受访者表示“比较重视” 和“非常重视”, 只有4%的受访者表示“很不重视”。 这表明, 大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得到了所在机构的重视, 他们的自我实现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因而这也就成为他们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 例如, 在受访者回答 “您所在高校在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 创造性和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效果如何” 时, 有70%的受访者表示“作用较大” 和“作用很大”, 只有4.7%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作用”。

三是在政治过程方面,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表现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 对思想政治引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谓政治过程, 是指政治行为者在政治系统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互动行为。 政治过程的内容多种多样, 它既包括政治行为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理想而努力的过程,也包括政治行为者和政治系统进行博弈的过程, 等等。[5]10-11需要指出的是, 影响政治过程发展变化的因素很多, 其中既有政治体制机制、 政治制度规范及其运行状况, 也有经济、 文化和思想观念等因素。

问卷结果显示,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有着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强烈动机。 例如, 在对 “您所在高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激励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多选题)” 一题的回答中, 受访者在所提供的选项中 (1. 晋升机会, 2. 薪酬福利, 3. 奖励与荣誉, 4. 培训和学习机会, 5. 改善办公环境, 6. 团队活动和文化建设, 7. 其他), 选择居前三位的是“奖励与荣誉” “晋升机会” “培训和学习机会”, 分别占比为69.7%、 66%和60.3%。 第四至第六的选项分别是: “薪酬福利”(53%)、 “团队活动和文化建设” (37%)、 “改善办公环境” (35.7%)。 在对“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给予党外知识分子重点关注和支持 (多选题)” 一题的回答中, 受访者在所提供的选项中(1. 思想教育, 2. 评职晋级, 3. 教学科研, 4. 政治安排, 5. 社会地位, 6. 生活关怀, 7. 其他), 选择居前三位的是“教学科研” “评职晋级” “生活关怀”, 分别占比为67.7%、 58.7%和48%。 第四至第六的选项分别是: “思想教育” (45.3%)、 “社会地位” (39.3%)、 “政治安排”(38.3%)。

应当说, 不论是“奖励与荣誉” “晋升机会” “培训和学习机会”, 还是“教学科研” “评职晋级”“生活关怀”, 都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目标的。 这自然证明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过程中追求自我实现的强烈动机。 而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 “政治面貌会影响职业升迁” 这一观点的态度, 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们追求自我实现的强烈动机。 其中, 有64%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 和“比较认同”, 有16.3%的受访者表示“不太认同” 和 “很不认同”。 一方面, 64%的受访者对“政治面貌会影响职业升迁” 的观点表示认同, 这表明大多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认识到了政治面貌在政治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他们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 自觉做到和党中央保持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以便更好地借助于政治过程来实现自我, 同时,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党外知识分子的 “蓄水池” 的作用;另一方面, 16.3%的受访者对“政治面貌会影响职业升迁” 的观点表示不认同,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政治上不成熟, 反而是他们在政治上更加自我和独立, 是他们认识到了职业升迁的多元路径, 即政治面貌会对职业升迁产生影响, 但政治面貌并不是影响职业升迁的唯一因素。对这16.3%的小部分应抱以宽容和理解, 这是新时代大统战格局建设的基本要求, 是坚持求同存异、 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基本要求。

问卷结果显示,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思想政治引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知道, 党务、政务信息的输出和传播是影响政治过程的重要因素, 它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同样产生着重要影响。 在对“您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各种党务、 政务信息(多选题)” 一题的回答中, 受访者在所提供的选项中[1. 官网, 2. 会议, 3. 传统媒体(广播、 电视、 报纸等), 4.新媒体, 5. 私人渠道, 6. 外网, 7. 其他], 选择居前三位的是“会议” “新媒体” “传统媒体”,分别占比为82.7%、 73%和71.7%。 第四至第六的选项分别是: “外网” (66.7%)、 “私人渠道”(66%)、 “官网” (46.7%)。 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党务、 政务信息的获取途径, 虽然传统的信息输出和传播渠道仍然占据第一和第三的位置, 但是, “新媒体” 却异军突起, 占据第二的位置, 成为仅次于 “会议” 的获取党务、 政务信息的重要渠道。 尽管在新媒体中间也包含部分的官方新媒体, 但是, 在人们选择时, 可能更多的是倾向于非官方的新媒体。 这无疑是对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重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获取党务、 政务信息的渠道中, 选择 “外网” 和非正式的 “私人渠道” 的比例非常高(66.7%和66%), 而选择 “官网” 的比例仅有46.7%。 这就表明, 在信息输出和传播的渠道中, 已经出现了多元化的竞争。 这无疑对统战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引领带来了挑战,需要去完善和改进党务、 政务信息输出和传播渠道, 增进思想政治引领的效能。 在对 “对于社会上、 网络上的一些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不相符的错误观点和过激言论, 您的观点是” 一题的回答中, 受访者在所提供的选项中(1. 与党同向, 立场鲜明, 2. 不参与, 不传播, 3. 与己无关, 置身事外, 4. 言论自由, 值得肯定, 5. 参与炒作, 积极造势), 选择 “与党同向,立场鲜明” 的受访者仅有42.3%。

同时, 我们也可以看到,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回答 “对党务公开、 政务公开的满意度”时, 虽然有70.3%的受访者表示 “比较满意” 和 “非常满意”, 但是, 表示 “不太满意” 和“很不满意” 的受访者却有11.6%, 如果加上表示“一般” 态度的18%的受访者, 那么, 这同样要求完善和改进党务、 政务公开的渠道和路径。

当然, 目前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 已经大量使用新媒体,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 受访者对“当前新媒体显著提升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 这一观点的态度, 表示“比较认同” 和“非常认同” 的比例已达71%。 但是, 我们也应认识到, 利用新技术、 新方法来改进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有其优势和优点, 但新技术、 新方法不是万能的。 因此, 有12%的受访者持有“不太认同” 和 “很不认同” 的态度。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新技术、 新方法在运用到思想政治引领过程中的限度的问题。

二、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不同群体思想政治引领的表现与特点

根据问卷,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不同群体大致可以划分为七大群体: 不同性别群体、 不同年龄群体、 不同专业群体、 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 不同岗位群体、 不同学习经历群体、不同工作时长群体等。 从不同群体的视角进行分析, 能更加细致深入地了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状况, 以便能够更好地制定相关政策和引导工作。

一是在不同性别群体方面:

所谓不同性别群体, 是指男性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和女性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两大群体。

在政治认知层面,受访者关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政治认知上, 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间并无明显差异, 只是在总体上男性略好于女性。 在对一些宏观的政治制度的认知上, 如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 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等的态度, 男性和女性群体的差异不明显。 但是, 在涉及受访者所在高校的一些制度安排的认知上, 女性明显弱于男性。 例如, “对所在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制度是否了解” 这一问题, 男性受访者表示“比较了解” 和“非常了解” 的占比为78.1%, 女性受访者的占比仅为61.7%。 同时, 女性受访者表示“不太了解” 和“很不了解” 的占比为16.9%, 男性受访者的占比仅为8.5%。 这就需要高校党委尤其是统战部门有针对性地面向女性党外知识分子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沟通。

在政治行为层面,虽然在总体上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具有主动接受政治社会化、 主动介入学校改革事务的政治行为方面的特点, 但在不同性别群体上仍然有一些差异。

对“您平时开展自我政治学习的情况” 的回答, 选择 “自觉、 定期开展政治学习” 的受访者男性的占比为51.8%, 而受访者女性只有42.6%。 这表明, 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中间,男性对政治学习表现出高于女性的主动性, 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男性主动政治社会化的要求较女性更为强烈。 对“在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与党员知识分子保持联系” 的回答, 受访者女性有1.5%选择“不联系”, 受访者男性则多达4.3%; 受访者女性有44.9%选择 “始终联系”, 受访者男性则只有31.1%。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女性主动政治社会化的要求较男性更为强烈。

由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和过程受到他们身边党员的表现等因素的影响,这在不同性别群体中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 对“党员群体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的回答,受访者男性表示认同的占比为76.8%, 受访者女性则是66.1%。 男性比女性高出10.7 个百分点, 这表明, 女性对党员的认知标准更高, 要求更严, 尽管她们比男性联系党员知识分子的频率更高, 但是她们对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作用的认同度低于男性, 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到对女性党外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引领的效果。 但是, 我们又发现, 在对 “党员教师的教学水平、 管理能力应该比普通教师更高” 的回答中, 受访者女性表示 “非常认同” 的占比为37.5%, 而男性则是30.5%; 受访者女性表示“很不认同” 的占比为4.4%, 而男性则是9.1%。这就是说, 女性比男性表现出对党员教师更高的认同。 为什么在女性群体中会出现对身边党员的矛盾性评价呢? 或许, 这可能与女性对“党员” 和“党员教师” 的不同认识有关。

在政治过程层面,男性和女性党外知识分子在问卷涉及的问题上并无明显差异, 在此不论。

二是在不同年龄群体方面:

所谓不同年龄群体, 主要是指按照年龄划分为30 岁以下、 30~45 岁、 46~60 岁以及60岁以上等四大党外知识分子群体。

在政治认知层面,受访者关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等基本政治知识的掌握上, 在不同年龄群体中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中, 年龄在46~60 岁的群体明显好于其他年龄层次的群体。

在对一些宏观的政治制度的认知上, 如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对所在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制度是否了解”等的态度, 在不同年龄群体中间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 年龄在30~45 岁和46~60 岁的群体明显好于其他年龄层次的群体, 而30 岁以下群体的得分普遍低于其他年龄群体。

在政治行为层面,不同年龄群体中间在主动接受政治社会化、 介入学校改革事务的程度上存在一些差异, 根据这些差异来判断, 我们要特别关注 “两头”, 即年龄在30 岁以下的和60岁以上的。

例如, 对“您平时开展自我政治学习的情况” 的回答, 不同年龄群体的受访者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60 岁以上的受访者选择“自觉、 定期开展政治学习” 的占比为55.6%, 比例最高, 30~45 岁和46~60 岁的占比分别为51.9%和49.3%, 两者差别不大, 而30 岁以下的受访者占比只有39.3%, 比例最低。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大致在于30 岁以下群体刚刚入职, 对高校工作还处于适应和摸索阶段, 工作压力较大, 他们对政治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受到其他工作的挤压, 因此, 在政治学习上也就处于被动状态。 也因此, 30 岁以下的受访者在“为完成工作任务或指标, 被动开展政治学习” 的选项占比最高(41.6%)。

对“在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与党员知识分子保持联系” 的回答, 60 岁以上的受访者得分最低, 尤其是在“不联系” 的选项, 竟有11.1%的占比, 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年龄段(46~60 岁的占比为2.7%, 30~45 岁的占比为4.7%, 30 岁以下的则为 “0”)。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 大致在于60 岁以上群体要么已经退休, 要么面临退休, 因此也就减弱了与党员知识分子联系的动力。 但对于党员知识分子来说, 要保持与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的积极性, 尤其是要增强与60 岁以上的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的自觉。 保持联系, 是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环节。 对 “您是否曾经作为党外人士受邀参加过所在单位/部门的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 的回答, 不同年龄群体的表现, 与前述问题基本相同, 在此不赘。

总体上看, 高校对党外知识分子是比较重视和尊重的, 而且党外知识分子也特别看重高校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态度。 这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 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对他们参与学校事务的主动性、 积极性等方面也会产生推动作用。 当然, 在不同年龄群体中间, 对高校重视程度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回答 “您所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视程度” 时, 30 岁以下的受访者表示“比较重视” 和 “非常重视” 的比例为64.1%, 60岁以上的受访者的比例为66.7%, 而在30~45 岁和46~60 岁两个年龄段群体的受访者的比例都到达了70%以上, 分别为73.7%和79.4%。 不同年龄群体对这一问题的态度, 和对 “您所在高校在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 创造性和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效果如何” 的态度基本一致。 30 岁以下的受访者表示“作用较大” 和“作用很大” 比例为64%, 60 岁以上的受访者的比例为66.6% (但在 “没有作用” 的选项上却有11.1%的比例, 在所有年龄群体中的比例为最高), 30~45 岁的受访者的比例为76%, 46~60 岁的受访者的比例为67.1% (但在 “没有作用” 的选项上却只有2.7%的比例, 在所有年龄群体中的比例为最低)。

在政治过程层面,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不同年龄群体中间, 基本上呈现出年龄越小的群体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越强烈, 同时, 年龄越小的群体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越强,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引领的难度。 具体情况如下:

对 “政治面貌会影响职业升迁” 这一观点的态度是: 30 岁以下的受访者表示 “非常认同” 和“比较认同” 的比例为53.9%, 30~45 岁的受访者的比例为70.5%, 46~60 岁的受访者的比例为63%, 60 岁以上的受访者的比例为77.8%。

在回答 “对党务公开、 政务公开的满意度” 时, 60 岁以上的受访者表示 “比较满意”和 “非常满意” 的比例是最高的, 为77.8%, 30~45 岁的受访者的比例为75.2%, 其他两个年龄段的受访者的比例都不过70%——30 岁以下的受访者为66.3%、 46~60 岁的受访者为65.8%。

对“当前新媒体显著提升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 这一问题的回答, 基本呈现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认同度下降的趋势。 30 岁以下和30~45 岁的受访者表示 “比较认同” 和“非常认同” 的比例分别是74.1%、 75.2%, 46~60 岁的受访者的比例为61.6%, 60 岁以上的受访者的比例为55.5%。

三是在不同专业群体方面:

所谓不同专业群体, 主要是指从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从事的学科专业类型来划分的不同群体。 学科专业类型主要分为理工类(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文科类(哲学、 法学、 经济学、 文学、 历史、 社会)、 艺术类(音乐、 体育、 美术)。

在政治认知层面,受访者关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等基本政治知识的掌握上, 在不同专业群体中间存在的差异不算明显, 同时, 文科类专业群体也没有显示出较理工类、 艺术类专业群体的学科优势。

在对一些宏观的政治制度的认知上, 如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对所在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制度是否了解”等的态度, 在不同专业群体中间基本上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即理工类专业群体在总体上表现最好, 文科类专业群体次之, 艺术类专业群体表现不佳。

在政治行为层面,不同专业群体在主动接受政治社会化、 介入学校改革事务的程度上存在差异, 其中, 理工类专业群体和文科类专业群体表现各有千秋, 而艺术类专业群体的表现有待通过思想政治引领加以提升。

例如, 对“您平时开展自我政治学习的情况” 的回答, 不同专业群体的受访者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其中, 文科类专业的受访者选择“自觉、 定期开展政治学习” 的占比为50.9%,理工类专业受访者为48.6%, 而艺术类专业受访者占比只有39.5%, 比例最低。 同时, 艺术类专业受访者选择“漠不关心” 的比例高达10.5% (理工类专业受访者为1.4%, 文科类专业受访者为1.9%)。

对“在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与党员知识分子保持联系” 的回答, 艺术类专业受访者的得分最低, 尤其是在 “不联系” 的选项, 竟有7.9%的占比, 高于文科类的3.8%、 理工类的1.4%。

对 “您是否曾经作为党外人士受邀参加过所在单位/部门的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 的回答, 文科类专业的受访者选择 “经常参加” 和 “总是参加” 的比例为66.1%, 理工类专业受访者为64.2%, 而艺术类专业受访者为57.9%。

在回答“您所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视程度” 时, 理工类专业受访者表示 “比较重视” 和 “非常重视” 的比例为75.7%, 文科类专业受访者为73.6%, 而艺术类专业受访者为60.5%。

对 “您所在高校在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 创造性和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效果如何”的回答, 理工类专业受访者表示 “作用较大” 和 “作用很大” 比例为74.4%, 文科类专业受访者为68.9%, 而艺术类专业受访者为60.5% (艺术类专业受访者在 “没有作用” 的选项上的比例也是最高的, 为7.9%。 理工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分别为3.4%和4.7%)。

在政治过程层面,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不同专业群体中间, 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在面对思想政治引领的政治环境下, 他们的表现各有千秋, 因而在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目标导向下, 应该因不同的专业群体而采取不同的措施。

不同专业群体在政治过程层面所表现出的差异, 主要有如下几组数据:

对“政治面貌会影响职业升迁” 这一观点的态度是: 艺术类专业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 的比例为71%, 理工类专业受访者的比例为64.8%, 文科类专业受访者的比例为63.2%。

在回答“对党务公开、 政务公开的满意度” 时, 理工类专业受访者表示 “非常满意” 和“比较满意” 的比例为73%, 艺术类专业受访者的比例为71%, 文科类专业受访者的比例为67%。

对“当前新媒体显著提升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 的回答, 理工类专业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 和 “比较认同” 的比例为75%, 文科类专业受访者的比例为70.7%, 艺术类专业受访者的比例为65.8%。

在“对于社会上、 网络上的一些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不相符的错误观点和过激言论, 您的观点是” 一题的回答上, 选择“与党同向, 立场鲜明” 选项的比例分别是: 艺术类专业受访者为47.4%, 理工类专业受访者为45.3%, 文科类专业受访者为36.8%。

四是在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方面:

所谓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 主要是指分别具有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或初级技术职称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

在政治认知层面,受访者关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等基本政治知识的掌握上, 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的认知有高有低, 没有规律可循, 和专业技术职称没有直接关系。

在对一些宏观的政治制度的认知上, 如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对所在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制度是否了解”等的态度, 在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中间具有的特点是: 专业技术职称和对上述几种观点的认知成正相关关系。

在政治行为层面,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在主动接受政治社会化、 介入学校改革事务的程度上存在差异, 呈现出专业技术职称的高低和主动接受政治社会化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

例如, 对“您平时开展自我政治学习的情况” 的回答, 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的受访者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 其中, 正高级职称受访者选择 “自觉、 定期开展政治学习” 的占比为71%, 副高级职称受访者为54.8%, 中级职称受访者为49.4%, 初级职称受访者为40%。

对“在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与党员知识分子保持联系” 的回答, 正高级职称受访者选择 “经常联系” 和 “始终联系” 的占比为93.6%, 副高级职称受访者为77.5%, 中级职称受访者为72.4%, 初级职称受访者为73%。

对 “您是否曾经作为党外人士受邀参加过所在单位/部门的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 的回答, 正高级职称的受访者选择 “经常参加” 和 “总是参加” 的比例为32.3%, 副高级职称受访者为48.4%, 中级职称受访者为67.8%, 初级职称受访者为71%。

在回答“您所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视程度” 时, 正高级职称受访者表示 “比较重视” 和 “非常重视” 的比例为87.1%, 副高级职称受访者为83.9%, 中级职称受访者为70.1%, 初级职称受访者为72%。

对 “您所在高校在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 创造性和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效果如何”的回答, 正高级职称受访者表示 “作用较大” 和 “作用很大” 的比例为70.9%, 副高级职称受访者为74.2%, 中级职称受访者为72.4%, 初级职称受访者为70%。

在政治过程层面,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中间, 基本上呈现出专业技术职称越低的群体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机越强烈, 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去政治化倾向, 同时,专业技术职称越低的群体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越强,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专业技术职称较低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的难度。

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在政治过程层面所表现出的差异, 主要有如下几组数据:

对“政治面貌会影响职业升迁” 这一观点的态度是: 正高级职称受访者表示“比较认同”和 “非常认同” 的比例为71%, 副高级职称受访者为54.9%, 中级职称受访者为66.7%, 初级职称受访者为67%。

在回答“对党务公开、 政务公开的满意度” 时, 正高级职称受访者表示 “比较满意” 和“非常满意” 的比例为70.9%, 副高级职称受访者为80.7%, 中级职称受访者为71.2%, 初级职称受访者为69%。

对“当前新媒体显著提升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 的回答, 正高级职称受访者表示 “比较认同” 和 “非常认同” 的比例为64.5%, 副高级职称受访者为64.6%, 中级职称受访者为68.9%, 初级职称受访者为75%。

在“对于社会上、 网络上的一些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不相符的错误观点和过激言论, 您的观点是” 一题的回答上, 选择“与党同向, 立场鲜明” 选项的比例分别是: 正高级职称受访者为61.3%, 副高级职称受访者为54.8%, 中级职称受访者为43.7%, 初级职称受访者为34%。

五是在不同岗位群体方面:

所谓不同岗位群体, 主要是指从事教学岗位、 科研岗位、 教学科研并重岗或管理岗位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

在政治认知层面,受访者关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等基本政治知识的掌握上,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群体、 管理岗位群体的表现略好于教学岗位群体、 科研岗位群体。

在对一些宏观的政治制度的认知上, 如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对所在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制度是否了解”等的态度,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群体的表现最好, 管理岗位群体次之, 教学岗位群体再次之,科研岗位群体的表现有待提升。

在政治行为层面,不同岗位群体在主动接受政治社会化、 介入学校改革事务的程度上存在差异, 但教学科研并重岗位群体、 管理岗位群体和教学岗位群体的表现差异不大, 科研岗位群体的表现相对要弱一些。

例如, 对 “您平时开展自我政治学习的情况” 的回答,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受访者选择“自觉、 定期开展政治学习” 的占比为60.3%, 管理岗位受访者为50%, 教学岗位受访者为47.9%, 科研岗位受访者为31.1%。

对“在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与党员知识分子保持联系” 的回答,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受访者选择 “经常联系” 和 “始终联系” 的占比为84.5%, 管理岗位受访者为83.3%, 教学岗位受访者为75.3%, 科研岗位受访者为66.6%。

对 “您是否曾经作为党外人士受邀参加过所在单位/部门的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 的回答,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受访者选择 “经常参加” 和 “总是参加” 的比例为33.1%, 科研岗位受访者为60%, 管理岗位受访者为66.6%, 教学岗位受访者为75.4%。 造成教学科研并重岗位群体参与率低的原因, 就在于其岗位本身的任务繁重, 因而无暇顾及。

对“您是否参加过所在单位组织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的回答, 教学岗位受访者选择“经常参加” 和“总是参加” 的比例为69.1%,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受访者为58.6%, 管理岗位受访者为58.3%, 科研岗位受访者为53.4%。

在回答“您所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视程度” 时, 管理岗位受访者表示 “比较重视” 和 “非常重视” 的比例为87.5%,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受访者为77.6%, 教学岗位受访者为72.6%, 科研岗位受访者为57.8%。

对 “您所在高校在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 创造性和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效果如何”的回答, 教学岗位受访者表示“作用较大” 和“作用很大” 的比例为72%, 科研岗位受访者为71.2%,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受访者为69%, 管理岗位受访者为66.6%。

在政治过程层面,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不同岗位群体中间, 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在面对思想政治引领的政治环境下,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群体、 管理岗位群体和教学岗位群体的表现各有侧重, 科研岗位群体的表现相对要弱一些。

不同岗位群体在政治过程层面所表现出的差异, 主要有如下几组数据:

对 “政治面貌会影响职业升迁” 这一观点的态度是: 教学岗位受访者表示 “非常认同”和 “比较认同” 的比例为72.6%, 管理岗位受访者为62.5%,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受访者为58.6%, 科研岗位受访者为55.6%。

在回答“对党务公开、 政务公开的满意度” 时,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受访者表示 “非常满意” 和 “比较满意” 的比例为75.9%, 管理岗位受访者为75%, 教学岗位受访者为71.9%,科研岗位受访者为64.5%。

对“当前新媒体显著提升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 的回答, 教学岗位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 和“比较认同” 的比例为76.7%, 科研岗位受访者为71.2%, 管理岗位受访者为66.6%,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受访者为63.8%。

在“对于社会上、 网络上的一些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不相符的错误观点和过激言论, 您的观点是” 一题的回答上, 选择“与党同向, 立场鲜明” 选项的比例分别是: 管理岗位受访者为62.5%,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受访者为51.7%, 教学岗位受访者为37%, 科研岗位受访者为31.1%。

六是在不同学习经历群体方面:

所谓不同学习经历, 主要是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有无海外留学经历。 而在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人员当中, 根据时间长短, 大致划分为1 年以下、 1~2 年、 3~5 年和6 年及以上四个时间段。

在政治认知层面,受访者关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等基本政治知识的掌握上, 不同学习经历群体, 不论是否有海外留学经历, 不论在海外留学时间长短, 他们的表现无规律可循, 且总体状况不容乐观。

在对一些宏观的政治制度的认知上, 如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对所在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制度是否了解”等的态度, 大致呈现出如下特点: 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群体表现最好, 而在有海外留学经历的群体中间, 留学时间的越长, 认同感越低。

这一特点, 与不同学习经历群体在政治行为层面、 政治过程层面的表现大体相符, 在此不赘。

七是在不同工作时长群体方面:

所谓不同工作时长, 主要是指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高校工作时间的长短。 按照工作时间,大致划分为5 年及以下、 6~10 年、 11~15 年、 16 年及以上四个时间段。

在政治认知层面,受访者关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等基本政治知识的掌握上, 只有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认识上, 工作时间较短者认可度较高 (5 年及以下群体为73.9%, 6~10 年群体为70.2%,11~15 年群体为61.8%, 16 年及以上群体为51.8%), 对其他问题的认识, 不同工作时长群体的表现大致是相反的, 即工作时间较长者认可度较高。

在对一些宏观的政治制度的认知上, 如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基础” “对所在高校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制度是否了解”等的态度, 不同工作时长群体的表现大致呈现出的特点是: 工作时间较长者认可度较高。

在政治行为层面,不同工作时长群体在主动接受政治社会化、 介入学校改革事务的程度上存在差异, 表现各有千秋, 但在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时应更加关注工作5 年及以下的群体。因为工作5 年及以下的党外知识分子入职高校的时间不长, 需要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教学、 科研或管理工作中; 而工作16 年及以上的党外知识分子在各项工作中已步入正轨, 可能会出现职业倦怠, 因此需要思想政治引领的推动。

例如, 对 “您平时开展自我政治学习的情况” 的回答, 工作16 年及以上的受访者选择“自觉、 定期开展政治学习” 的占比为53.6%, 工作11~15 年的受访者为47.1%, 工作6~10年的受访者为52.6%, 工作5 年及以下的受访者为43.8%。

对“在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否与党员知识分子保持联系” 的回答, 工作16 年及以上的受访者选择“经常联系” 和“始终联系” 的占比为80.3%, 工作11~15 年的受访者为76.5%,工作6~10 年的受访者为78.9%, 工作5 年及以下的受访者为73.2%。

对“您是否曾经作为党外人士受邀参加过所在单位/部门的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 的回答,工作16 年及以上的受访者选择“经常参加” 和“总是参加” 的占比为44.6%, 工作11~15 年的受访者为61.8%, 工作6~10 年的受访者为63.2%, 工作5 年及以下的受访者为67.6%。

对“您是否参加过所在单位组织的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的回答, 工作16 年及以上的受访者选择“经常参加” 和 “总是参加” 的占比为58.9%, 工作11~15 年的受访者为53%, 工作6~10 年的受访者为53.1%, 工作5 年及以下的受访者为65.4%。

在回答“您所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重视程度” 时, 工作16 年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比较重视” 和 “非常重视” 的占比为78.6%, 工作11~15 年的受访者为73.6%, 工作6~10年的受访者为71.9%, 工作5 年及以下的受访者为69.2%。

对“您所在高校在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积极性、 创造性和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效果如何” 的回答, 工作16 年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作用较大” 和“作用很大” 的占比为64.3%, 工作11~15 年的受访者为79.4%, 工作6~10 年的受访者为71.9%, 工作5 年及以下的受访者为69.3%。

在政治过程层面,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不同工作时长群体中间, 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 在面对思想政治引领的政治环境下, 大致呈现出的特点是: 工作时间越短的党外知识分子对政治现实的认同度和接受度相对越高, 这在新媒体新技术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

下面几组数据基本上反映了上述判断:

对“政治面貌会影响职业升迁” 这一观点的态度是: 工作16 年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 和“比较认同” 的占比为66.1%, 工作11~15 年的受访者为64.7%, 工作6~10 年的受访者为66.7%, 工作5 年及以下的受访者为62.1%。

在回答“对党务公开、 政务公开的满意度” 时, 工作16 年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满意” 和“比较满意” 的占比为69.6%, 工作11~15 年的受访者为61.7%, 工作6~10 年的受访者为75.5%, 工作5 年及以下的受访者为70.6%。

对“当前新媒体显著提升了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 的回答, 工作16 年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 “非常认同” 和 “比较认同” 的占比为58.9%, 工作11~15 年的受访者为67.7%,工作6~10 年的受访者为79%, 工作5 年及以下的受访者为73.2%。

在“对于社会上、 网络上的一些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不相符的错误观点和过激言论, 您的观点是” 一题的回答上, 选择“与党同向, 立场鲜明” 选项的比例分别是: 工作16 年及以上受访者为58.9%, 工作11~15 年的受访者为50%, 工作6~10 年的受访者为36.8%, 工作5年及以下的受访者为36.6%。

三、 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对策建议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 战略性工作, 加强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引领的效能, 是完成这一基础性、 战略性工作的重要保障。而要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弄清楚目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这也是本项问卷调查的基本目的。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 我们看到了目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具有的优势、 取得的成绩, 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据此, 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是要加强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基本政治知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和培训

问卷结果显示, 不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不同群体的角度看,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基本的政治知识的把握上存在明显短板, 他们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等基本政治知识比较缺乏, 有些甚至存在常识性的政治认知偏差。 而且, 文科类党外知识分子并没有体现出其学科上的优势, 在这方面的表现反而不如理工类和艺术类的党外知识分子。 同时, 值得注意的情况还有: 从事科研岗位的党外知识分子在基本政治知识的把握上也明显不如从事教学岗位、 教学科研并重岗位、 管理岗位的党外知识分子, 女性党外知识分子不如男性党外知识分子。 因此, 在加强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时, 还应该做到对存在明显短板的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政治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 “木桶效应” 现象的危害, 尽可能补齐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基本政治知识方面的短板。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基本政治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不足, 在很大程度上和他们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存在偏差有关。 譬如,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我国政党制度回答正确的占比为36.7%, 而选择 “一党制” 的竟高达55%。 这不仅表明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 建设史、 改革开放史等方面的知识欠缺, 而且也表明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史了解不够, 因而造成了如此的局面。 又如, 他们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回答正确的占比仅有37.7%, 这可以说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历史成就等疏于了解和学习的结果。 在党的十九大上, 已经明确指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然而他们对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出现偏差, 显然是平时疏于政治学习的结果。 即使是参加了不同形式的政治学习, 那也只能是有了参加政治学习的形式, 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和党员的先进性

问卷结果充分表明了党、 党员、 党组织的政治行为、 政治过程等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行为、 政治过程的深刻影响。 可以看到, 只有 “己正”, 方能 “正人”。 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引领, 除了党外知识分子自身的努力和实践之外, 更需要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只有一个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党,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思想政治引领的功能。 更需要每一个党员的身先士卒和率先垂范, 因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党员就在党外知识分子身边, 他们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都会对身边的党外知识分子产生影响, 即影响到党外知识分子政治社会化的程度、 影响到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现实政治社会事务的程度、影响到党外知识分子自我实现的目标指向。

三是针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而分类施策, 以增强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性

问卷结果显示, 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不同群体中间, 存在着或显性或隐性的差异, 存在着优点和缺点。 因此, 要想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 必须针对不同性别群体、 不同年龄群体、 不同专业群体、 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 不同岗位群体、 不同学习经历群体、 不同工作时长群体的需求和特点而分类施策, 因人而异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切勿不加区分地一刀切、 一锅煮、 填鸭式地“灌输”。 我们应当注意到, 党外知识分子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他们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有较强的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 这对于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因而在注重分类施策的同时, 也应当注意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方式方法, “通不通, 三分钟” 是行不通的。

四是要坚持理性的态度、 包容的情怀、 求同存异的原则

统战工作, 尤其是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必须坚持理性的态度、 包容的情怀、 求同存异的原则。 对有独立精神和批判意识的党外知识分子要理性对待, 既要坚持政治正确, 也要理性客观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 既要有共同的理想目标, 也要有对其个体目标的包容情怀;既要追求一致性, 也要坚持允许多样性存在的求同存异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明确指出: “新的征程上, 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广泛凝聚共识, 广聚天下英才, 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 画出最大同心圆, 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7]只有在思想政治引领工作中坚持理性的态度、 包容的情怀、 求同存异的原则, 才能把广大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开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局面。

五是坚持与时俱进, 充分发挥新技术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中的作用

问卷结果显示,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新媒体一类的新技术的应用及其成效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认可和接受, 尤其是年龄较小的群体, 认可和接受的程度要高。 同时, 问卷结果还显示,新媒体、 新技术(网络) 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 因而对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 在加强对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引领的实践中, 一定要在熟练运用传统技术、 传统方法的同时, 与时俱进, 不断把新技术、 新方法充分吸纳、 融入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当中来。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受访者群体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