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人生走向生机盎然

2023-11-29 05:11李建
师道 2023年11期
关键词:李老师小鸟生长

李建

阅读李老师的《情境教育三部曲》,心里是那么柔软亲切。读着她的故事,宛如在清晨或黄昏在美丽的珠媚园里相遇,抑或是坐在报告厅、童话楼里听她娓娓道来。转眼,她走了四年多,但每一个与其共事或相逢的人又怎能忘记她的慈祥笑容与独特气韵。徜徉《情境教育三部曲》,会泪湿,会沉思,会警醒,亦会振奋。触摸一个个浸染真情与智慧的文字,我眼前慢慢浮现出李老师一幅幅美丽的生长姿态,渐渐地活化成几个不朽的意象,是如此的清晰与明亮。

她是一棵岩石缝里的小草,柔韧坚强,向阳生长。

刚认识李老师时,以为她一定出身名门望族或书香世家,她素雅的穿着、恬淡的气息与卓尔不凡的气质让人亲近又景仰。几次听到她讲述十年浩劫的冲击,今天再读她模糊讲述的过往,我知道这是李老师最痛苦、最想忘记的记忆。2022年3月中旬,疫情停课前,正好协助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丁伟调查走访老钟秀小学(已裁并)退休老教师,期冀了解李老师那时支教经历,从老教师隐约模糊的记忆里更印证了那时李老师受到的不公正对待和屈辱是沉重的。所以,李老师在书中没有详尽地叙述几段支教经历,但很认真地写下了在那些没有星星和月亮的晚上,她常在灯下读鲁迅的杂文默念的三句话:

第一句是普希金说的“心憧憬着未来”;

第二句是高尔基说的“我从小就是在和周围的环境不断斗争中长大的”;

第三句就是毛泽东说的“人是应该有点精神的”。

透过三句话,把李老师那时候的人生遭遇比喻成岩缝里的小草是恰如其分的,岩石缝里的小草生长环境恶劣,但一直不放弃生长,向着阳光倔强生长。脚下的土壤不肥沃,没有深深的根基,身边是坚硬冰冷的岩石,决不妥协,与自己与身边一切抗争,用无畏的勇气去斗争去迎接蓝天白云阳光。这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坚持不懈的精神,追逐光明的精神。

漫长的十年,她行稳致远,告诫自己“不低头,不抛弃自我,警惕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她坚守课堂,埋首学习与研究,不断生长。为了目标,她自我鞭策,岩石缝里的小草变得茎叶粗劲,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她是一只飞翔蓝天的小鸟,追逐梦想,向着远方。

很喜欢听李老师深情朗诵《小鸟之歌》,不止一次,不止一个场合,可见小鸟在李老师生命意象里是最契合她心愿的。

“小鸟是黎明的歌手,呼扇着翅膀去迎接清晨的第一道阳光。小鸟的歌是会飞的歌。”“孩子喜欢小鸟,孩子羡慕小鸟,他们人虽小却心存高远,总想什么时候也像小鸟一样,长上一对翅膀飞向远方。”“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李老师那么爱小鸟,因为小鸟是自由的化身,小鸟的鸣唱清脆干净亦如儿童的欢叫声,小鸟活动的天地广阔无垠……这一切多么符合李老师孜孜以求的生命状态。

文革之后,李老師的工作热情一下子释放,此时,她真的成了蓝天里的小鸟,呼扇着翅膀,快乐飞翔。读她发表第一篇论文,第一次将英语学科的情景教育迁移到语文课堂里获得的巨大成功,读她或黎明或夜晚独自一人去野外到河边寻找野外活动情境,读她无数次走进大学之门去拜访学者,求教理论支撑,读她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到情境课程一步步的实践……李老师真的是一只重获自由,急切追逐广阔蓝天梦想的小鸟,不知疲倦,不舍昼夜,向着更远的目标飞行。

她是一棵挺立苍天的松树,荫盖校园,庇护性灵。

把她比喻成苍天的大树,是想起了在通师二附工作时,看到一次童话节的开幕式上,李老师穿着绿衣裳,头上插着松枝,扮演着松树爷爷牵着孩子的手走上舞台的情景。她乐滋滋地让孩子猜是谁?那温柔慈祥的声音一出来,台下三千多儿童齐声欢呼:“李老师!”在二附校园里谁不熟悉她的声音呢?尽管不亲自上课了,但她每天行走在校园里,热情地跟孩子打招呼,六年的时光,每个孩子都会幸运地看到、遇到、听到。拉着手说说笑笑,一个长大的儿童带着一群成长中的儿童,是多么有意思的情景。

李老师爱孩子最生动的体现就是不断发展情境教育,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到情境课程到研究脑科学,探索解密儿童学习奥秘。她一直拓展、延伸、跨界、融合,她在努力寻找一把解开儿童学习奥秘的金钥匙。这把有形的金钥匙在二附童话节、读书节里常常出现在全体儿童面前,启迪每一个珠媚娃快乐读书,快乐学习,快乐生活;无形的便是情境教育理念关照下的每一堂学科课堂,每一个情境实践活动,每一个情境特色课程……它们都是李老师不断探索、不断引领锻造的金钥匙,这些钥匙越来越多,挂满苍天松树的每一个枝丫,惠及更多的老师和儿童,形成独特的风景。

书的最后讲述她身边的年轻人。这哪是一个前辈提携后辈的故事,这分明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在关注、陪伴、督促、呵护一群自己孩子的故事。故事里,她含辛茹苦、无微不至,既严厉苛刻,又百般宠溺。施建平、陆红兵、吴云霞、黄美华、唐颖颖、顾娟、曹桂林、杨金萍、张洪涛、王美、陈志萍、郭敏、刘卫锋、丁伟等一众从二附成长起来的特级教师、名师、学者、出色的教育行政管理者,都曾在通师二附珠媚园青年教师成长中心锻铸过。笔者2005年调入珠媚园就曾听过青培中心集训的种种轶事,今天在书中读到李老师亲口讲述的过往,羡慕、崇敬、憧憬、自省等诸般滋味袭上心头。特别是著名特级教师施建平校长的成长史,更是让人神往。施校长是幸运而幸福的,他是李老师的第一个徒弟,也是陪伴李老师最久的弟子。他身上谦逊、儒雅、诗性、慈善、淡然的独特气质分明是李老师精神的生动再现。施建平1991年参加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届中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比赛”,每一个二附人都反复听过,那是一段经典。尤其是参加全国省市各级比赛的选手老师在经历磨课过程遭遇瓶颈的时候,这段过往是常常拿出来激励的。所以,二附人不怕苦,追求卓越,在各种赛事紧要关头,李老师总会出现,她像定海神针,稳人心,指方向。三十多年里,通师二附曾经创造江苏省小学数学教学比赛十三连冠,其他省市级以上各学科竞赛一等奖以上数百次。教师专业成长的最生动体现就是珠媚园的教学质量一直名扬省内外,2018年,通师二附“以美启智、以美导行”情境教育管理模式更是获得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这里的师生关系融洽,这里的儿童诗性成长……

李老师是一棵苍翠挺拔的松树,她的身边是蔚然成片的松林,微风拂过,松涛阵阵。

如今,她更是一粒种子,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远,飞到哪里,哪里生根成长。2019年7月18日,李老师永远走了,像一粒蒲公英被风吹走了。她飘飞在云朵里,向远处出发,去一次长途旅行;飘向了远处的山谷,寻找一处湿润的土壤,扎根生长。儿童喜欢蒲公英,因为她带给儿童七彩的梦想,引领他们去追逐探索;老师们也喜欢蒲公英,因为她的种子落在哪里,哪里生根开花,创造教育奇迹,创造生命精彩。

李老师的教育人生无疑是精彩绝伦的,成了教师成长的楷模,她成了一座丰碑,将引领一代代教育人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行。她创造的情境教育成了一门科学,成了一种永恒。

问世间情为何物?境在哪里?情是追逐教育梦想的孜孜以求的痴情,是关爱儿童甘为儿童的真切热情,是呵护后辈无微不至的温情。境是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到情境课程到情境学习不断前行的广阔教育天地,是历经浩劫到如逢甘霖到蓬勃生长到云蒸霞蔚的人生大气象,情境教育之花越开越灿烂,氤氲香气弥散永远。

李吉林老师,我们爱您!我们都渴望像您那样不断生长,让自己的教育人生变得生机盎然。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崇川小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李老师小鸟生长
该得奖的李老师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舍不得您,李老师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小鸟
《生长在春天》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