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芬芳你的教育路

2023-11-29 05:11蓝桂珊
师道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家庭家长老师

蓝桂珊

万万没想到,当年做班主任时许下的承诺,今日竟咬牙实现了——历时一个多月,学生临近毕业之际,我走访了52个家庭,留下了52张剪影。一开始,只想为快毕业的学生留一份别有新意的毕业礼物,可是,当我不断用脚步丈量着学校与每个家庭的距離,开始意识到家访的意义深重——你会在另一个环境中刷新对学生的认知,看见在学生这一身份之外,他们或多彩或不易的人生片段;你会在不同阶层人群的交流中,触摸到社会的另一面,或阴霾或明媚……时时告诫自己,作为师长,我能做的或许还有很多,走进学生的家庭,温暖一程,芬芳一路。

“花泽类”男孩的蜕变

班上第一个家访的孩子是这个帅气高大却略带忧郁的男生——小桐,自带《流星花园》花泽类气质的他,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这不是一个11岁男孩应有的状态。

走一趟吧,家的温馨和信赖,能让人卸下一切伪装。家访中,我得知小桐为情所困,既享受着异性爱慕的荷尔蒙愉快感,却又承受着影响学习的后遗症,他知道要拐弯,却又怕伤害对方,终日无法释怀。家长曾经有过以转学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想法,最终又担心孩子适应不了新环境,放弃了转学的念头,眼见孩子学习跟不上,性格日益自卑,焦虑与不安刚下眉头又上心头,唯有寄希望于新接手的老师。家长炙热的目光,孩子无助的眼神充斥着我的脑海。

无数次带着小桐远离教室,沙地旁、跑道上、芒果树下……都留下了我们谈心的脚印。慢慢地,他开始醒悟,冲出了内心的枷锁,勇敢地拥抱学习生活——篮球队、话剧表演,元气满满地学习,时不时还能来一两个冷笑话,变成了一朵朝气蓬勃的向日葵。

离开了学校这个工作、学习的环境,似乎人心就被软化,家访的力量是如此神奇。心理学研究者张楚廷说:“当受教育者并不感到有一位教育者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就能受到最好的教育。”在学校、教室,教师的角色永远是教育者,而当我们走进学生的家庭,这个可以让他扔掉任何面具,完全展示真实自我的地方,我们的角色便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变化。当你觉得某个学生简直不可理喻时,当你觉得当教师让你疲惫时,请你去家访吧,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点缀得花香弥漫。

双面女孩转变记

“老师,你不用来我家家访了,其他同学更需要你,你又那么忙……”“我爸妈很晚才下班,免得影响他们工作,老师您觉得我有哪些地方还要努力的,告诉我就行了。”这个贴心的女孩懂事得让人心疼。确实,小宁就是那种“免家访”对象,或者家访排序末位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全符合新时代优秀学生的典范。世界有时就是这么奇怪,越是优秀越是被遗忘。是怎样的一个家庭才会酝酿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啊……我执意要去一趟,一是为了那份神秘的毕业礼物,二是给优生一个交代。

父慈子孝,儿孙三代都灿烂得像花儿,一次次寒暄的问候,一句句热情的谢师恩,这样的家庭就该拥有这样优秀的孩子。我一边迈进电梯门,一边感叹。不知何时,小宁的奶奶跟着也进来了。“老师,听说您是学校的校长?”“我是副校长,但在班里,我的身份是语文老师……”还没等我说完,老人家眼眶开始红了,一下子,我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另一面的小宁开始在奶奶的口述中暴露——在家里唯我独尊,稍有不顺,便躲进房间以不进食与家人抗衡,更甚者离家出走。家长多次想和老师沟通,但小宁以死要挟。时间一长,家长见她成绩优异,便也开始妥协。为了这次家访,还要求家长进行了多次的“和谐演练”。

这位双面女孩,完全刷新了我对一个11岁孩童的认知。 此后,我把这事正式担肩上。记不清多少次树下畅谈,多少段微信留言,多少回家校互动……双面女孩终于转变。我时常庆幸,还好我去了家访,否则这孩子将带着“虚假的优秀”走完她的小学生涯,那么,她未来的生涯呢?双面性格和这样的德行认知能让她健康地步入社会吗?教育路上,我们往往会忽略公认的好孩子,考卷上的红双圈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教育敏感度。《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意思是先树立德行,再建功立业和著书立说。国家需要我们培养怎样的孩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应只是成为口号,“德”在前,“智”次之,就是明确地告诉我们“立德树人”的教育评价导向。有幸有心走一趟,温润了一个家庭,也芬芳了我的一段教育路。

教师子女也需要家访

小知是教师子女,由于家长就在身边,所以她总是与家访无关,又或者每天都在“家访”。其实教师子女这个群体也需要关注——“我讨厌过六一,因为我的妈妈每一年都在为其他孩子过六一”“我的家长会,妈妈从来都是缺席的,因为她在张罗自己班里的家长会”“我想做妈妈的学生,我喜欢看她垫着脚尖为我拍照的样子……”

专门研究学生心理的北大教授徐凯文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容易抑郁和有自杀倾向的孩子父母职业分布前三名分别是教师、医护人员和公务员。到小知家的这一趟,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她,是我。长年的教育工作,似乎忘了自己也是孩子的母亲。教师节那天,女儿用卡纸给我折了一束百合,还细心地喷上了香水,美其名曰:香水百合。深感惭愧,我们的爱雨露均沾,却不知道自己是孩子爱的全部。佛说,世间人所有的关系都是有因果的。我感觉女儿是我的禅师,她为了启发我的教育思想投生做我的孩子,我也是为了哺育、教育她成长,而投生做她的母亲。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也许一个电话、一句微信、一段视频能让我们做到家校交流,但家访的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疫情防控时势,我连备课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还哪有时间家访?约好家长放学来接孩子时顺势当面交流,效率比家访高多了,不也是面谈么?好不容易等到双休日,我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啊……”或许我们有千万种理由推辞走家串门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但是,教师这一职业,古有“春蚕到死丝方尽”,今有“培根铸魂育新人”,时代在变,甘于奉献的本质不变。我们面对的不是产品,是拥有七情六欲的鲜活生命,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趟不能返程的旅行。“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正因如此,我们才配得上“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美誉。一个孩子只是我们满园桃李中的一员,却是这个家庭的唯一,需要我们倾心倾情,全力以赴。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在2022年提出了“万名教师访万家”的大型家访活动,明确了家访是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家长育人水平有着重大意义。我们访人,更是访心,心满了,意就足了。家访,不一定能成就你的教育路,但一定能丰富你的人生,温润你内心深处对教育的审视。

反复欣赏着这个电子相册,如品鉴着一件战利品,满满的,都是温度。一个月的坚持,只是我人生教育路上的一段,但却是这群孩子的童年谢幕,也许多年后,重温这一幕幕,一帧帧,他们会想起:那年夏天,老师来家访了……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东凤镇小沥小学)

责任编辑 成 盼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