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党员培育模式创新研究

2023-12-01 20:14
文教资料 2023年13期
关键词:谱系话语培育

徐 宾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0035)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1]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立足于百年党史的伟大精神力量的高度集合,是伟大的党和人民用信念坚守和勇敢奋进在建设当代中国的路上写就的当代中华民族的辉煌奋斗史,承载与定位了各个时代的精神坐标,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政治品格,也为参与第二个百年奋斗的新时代青年提供精神涵养和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关切广大青年的教育问题,强调青年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在提升思想素养、锤炼精神品格、追求远大理想方面。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将党的精神财富传承给下一代青年党员,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有机融入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中,扩大精神谱系对于时代新人培育工作的独特引领作用,让青年党员的教育工作焕发新机,是接续发展共产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是关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需要,是踏上新征程走进新时代的人才需要,也是大学生党员成就自我的个人需要。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奋进征程中锤炼出的思想瑰宝和精神财富,高度荟萃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政治风范。继承与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要紧抓其核心理念,正确认识其本质内容。

(一)理想信念是党的精神谱系的灵魂根基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构筑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之上,纵观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是灵魂和根本[2],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从未动摇,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一以贯之的坚定态度追求科学真理,高举科学的理想信念作为行动指引。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中国式道路并以此作为现实发展的方向,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规划和方针政策,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信心支撑,不同阶段的共产党人都以此为奋斗主题,积极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并撷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硕果砥砺前行。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价值取向

百年来的中国共产党党史记载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民奉献、忠诚担当的事迹,展现了党将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贯穿于党的全部历程和所有工作,体现了党始终将人民放在主体地位的价值追求,时刻关注人民的利益和需求。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一系列伟大精神就是党和人民休戚与共的生动体现,每一段感人故事背后都展现了党和人民生死相依的紧密联系。

(三)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原则导向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积淀于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领域和不同阶段,高度凝练了党各个阶段的实践经验,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实践是党在各个伟大精神中的原则体现,也是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重要法宝。应对问题时,党强调了客观真实性和科学性,秉持科学态度,紧抓现实情况,积极认知和处理问题,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推动伟大事业向前发展。在党的带领下,我们不仅探索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且取得了一次次伟大飞跃。

(四)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明底色

纵观过去和现在,不断创新、开拓新局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奋斗姿态,党自成立以来就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发展壮大,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3]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也在不断寻求适应时代需要的新路径和新举措。艰苦奋斗是党长期形成的高贵品质,披荆斩棘、筚路蓝缕是党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但无论在何种艰苦的环境下,共产党人都保持高昂的斗志踏实苦干,勇于进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大学生党员培育中的独特价值意蕴

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一百多年奋斗经历和制胜经验的精神谱系拥有着生动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素材,在培育时代新人、锻造未来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大学生党员培育构筑了强大的理想信念

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就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下高举理想之炬,不灭奋斗之光。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4],理想信念是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坚强支柱,支撑着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拼搏,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伟大事业,而这些先进事迹所谱写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含深厚的价值意蕴和强大的信念力量,闪烁着伟大的理想光芒。精神谱系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高度凝结的代表,又能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广大党员和人民提供精神力量,指引大家树立坚强的理想信念。依托精神谱系,为高校大学生党员培育注入思想活力,可以保证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实践方向不偏移,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党员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先辈们的卓绝奉献,能够深化大学生党员对党和党的伟大事业的认知,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和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感。

(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大学生党员培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内容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蕴含了党从孕育到逐渐成长与发展的全过程,展现了各个历史阶段下中国共产党人所秉承的精神力量。精神谱系以建党精神为源[5],以革命、建设及发展的历史脉络划分了属于不同时期的伟大精神,生动描绘了一幅沿着时间轴展开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丰碑画卷。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一座伟大精神丰碑背后都是党和人民的先进事迹,富含动人红色故事。精神谱系资源中的革命旧址、纪念馆、革命文物和影像资料等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了身临其境感悟革命风范、重走革命先辈奋斗路的珍贵机会,是培养大学生党员进一步爱国爱党的案例宝库。精神谱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思想与实践的高度统一,这一特性注定了其能够为大学生党员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大学生党员培育展现了多样的实现方式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动态系统,从百年以前到新时代的先进事迹都网罗其中,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启示作用的资源宝库。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应当紧抓思想工作,精神谱系在精神养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为大学生党员培育提供精神形态的支撑力量,强化大学生党员的家国情怀教育。当代教育需要借助更多的物质载体,精神谱系所拥有的丰富物质资源为大学生党员培育展现了更多的可能性,不论是旧址故居,还是文物资料,都可以作为教育的载体,以生动有趣的模式传递知识,使大学生党员培育方式更加灵活,入心入脑。文艺作品更易引起共鸣,增强教育效果。百年伟大征程中,伟大精神背后的历史事件发生时,许多紧密相关的优秀文艺作品也随之诞生,或再现当初事迹,或宣传先进思想和精神瑰宝,这些文艺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展现形态,也是精神谱系资源库中特有的工具,可以为大学生的培育提供多样的实现方式,深层次激发共鸣,激励大学生党员奋发图强、笃行不怠。

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党员培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不仅影响青年学生自身的成才之路,更关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业,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高校应当利用创新模式来充分发挥党的伟大精神力量,有效运用党的奋斗历史和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来鼓舞人心,既可以为大学生党员培育模式注入活力,优化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又能提高人才培育成效。

(一)发展新时代话语体系以提高情感认同

话语是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影响着思政教育成效。[6]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和所使用的话语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与大学生党员之间的沟通桥梁,对大学生党员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应当以政治性为本,在话语中注入时代活力,并彰显鲜明的精神引领作用,最大化地发挥价值传递、内容教授和精神传承的功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贯穿党的发展史,经历了不同的社会阶段,拥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信息。从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精神谱系需要发展一套符合新时代特性的话语方式或话语体系,从而更好地融入当代大学生党员的生活学习中,切实提高现代年轻人对党的理解和认同。

一方面,精神谱系在融入青年党员培育模式时,要始终继承和保有中国共产党特有的话语特色,这既是政治性为本的要求,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确保在文化多元背景下话语控制力不减弱。另一方面,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精神谱系要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应用时下被广泛了解的一些要素,在培育时代新人时,可以增强教育和宣传的话语表达的亲和力,提高话语的温度,这既能拉近与大学生党员的距离,增强大学生党员对党和党史的了解,也有利于构建情感上的认同。将精神谱系的故事讲好,把精神谱系的伟大力量渗入人心,需要培育模式在语言运用方面用心用“新”。

(二)聚焦“互联网+”新技术以扩大网络影响

当代社会已步入“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互联网的参与者和享有者,也是互联网信息传递的传播者和受益者,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们更是将互联网纳入生活方式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娱乐,并深度参与和建设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党员的培育来说,互联网平台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阵地。精神谱系可以与网络平台巧妙融入,多维度接入大学生党员的学习生活中,提高培育模式的实效性。

首先,打造多方位虚拟课堂,运用创新的虚拟实景、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来开展精神谱系学习课堂,开发实践模拟类软件,建设情景式、交互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做到学有所“感”。其次,使用互联网思维,抓住用户碎片化时间,短视频是当下最为流行的互联网模式,精神谱系的丰富故事资源可以与短视频相融合,既可以紧抓年轻人的兴趣热点,又有利于学生群体之间的广泛传播,进一步提高精神谱系的网络影响力。此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此类技术优势,建立党建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和平台可以实现党组织管理和服务的提升,为大学生党员提供个性化的优质管理及服务,增强大学生党员与党组织的紧密联系。

(三)坚持实践理论相结合以确保培育成效

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始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方式,可以深化学习效果,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并通过深入了解社会现状和现实需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效度指标之一,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培育模式的创新仍应紧紧围绕实践开展。

一是充分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物质资料宝库,将学研活动与各类纪念馆、革命旧址和文物、音像资料紧密结合,通过实地走访、参观学习和了解文物等方式跨越时空感悟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的奋斗事迹,让现代大学生党员深刻感受革命先辈的拼搏历程和精神风貌。二是引导大学生党员“学以致用”,高校可以和各类社会场馆合作,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机会和各类实践实习项目,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了解当下社会发展趋势。同时,鼓励大学生党员自发地参与和组织社会公益活动,充分给予学生组织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践行精神谱系中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扩大实践活动在培育模式中的比重,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理论和思想的理解与认知,又能引导学生从行为上认同党的精神谱系和理想,更能发挥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和精英代表的带动作用。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诞生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事业,是党和人民合力筑成的光辉闪耀的一座座精神丰碑,其核心理念汇聚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关键法宝,也将继续为党和人民生发蓬勃动力,鼓舞前行斗志。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大学生党员培育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价值导向作用,是深厚的精神土壤,蕴含着丰厚的精神养分。新征程背景下,高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应当具备创新动力,适时因势地优化和提升高校党员学生培育模式,围绕新时代年轻人的特点和偏好发展适合的话语方式,善用新兴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始终如一地贯彻用行动践行理想的学习方法,让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入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和生活。

猜你喜欢
谱系话语培育
神族谱系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