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生物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为例

2023-12-02 06:18赵秋月杜世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食用菌思政人才

赵秋月,李 婷,杜世章

(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0 引言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农林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教育部等在“双万计划”“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中提出了加强本科教育与中国新农科建设发展新任务,对新时代下“新农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新农科建设是党和国家对涉农高校提出的新任务[5].新农科建设的目标是围绕生态农业,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创新型人才[1].“食用菌栽培技术”是绵阳师范学院生物类专业选修课程,是利用食用菌对农林业生产中的废弃物进行转化,生产优质食用菌产品的一门应用型课程.随着食用菌产业结构的优化,对食用菌方面的人才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知农爱农型人才,以满足乡村振兴、生态农业发展的需求,成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瓶颈之一.根据学校定位和专业培养新要求,本文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 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食用菌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6-7].为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绵阳师范学院于2015年开设“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理论学时共32学时.随着课程的不断建设,到2022年调整为14学时理论+34学时实践,逐渐增加了实践的机会.在坚持立德树人为己任,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基础上,不断对课程教改进行深入探索,结合课程定位,梳理课程内容,解决课程教学改革重点问题:①教育理念的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②教育内容上的专业教育与实践深入融合;③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有机融合.

2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思路

以立德树人为己任、教育政策法规为纲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OBE教育理念[8-10]构建了“三目标、三模块、多维度三融合、一产出”的“3331”人才培养模式、三目标以知识、能力、素养为导向;三模块以基础知识、菌种制备、栽培管理为内容;多维度三融合的教学组织实施,是在课前预习、课中重点内容讲授、课后巩固三个阶段中,将思政元素、创新创业、竞赛理念融入课程,将课程理论、技术、实践逐步开展,将项目策划、开发、转化三递进促进成果转化;一产出是以产品和项目为产出(图1).

图1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设计思路图Fig1. Curriculum design for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Edible Fungus

2.2 课程“三阶段”教学组织实施

课程教学组织,主要通过网络平台课前提前预习,课前测试了解学情,课中利用讲授、讨论、小结等方式进行重难点的学习,课后采用测试等手段了解教学效果,随后利用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进行知识巩固和高阶延伸,建立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增强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反思能力(见图2).让学生从课程教学中收获成就感、自豪感、认同感.提供学习平台和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忙起来,通过实践锻炼让学生感受食用菌产业的魅力,激发学生不断创新探索的精神.

2.3 以课程先进理念为先导,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力结合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们根据“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的特点,重新梳理课程内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效结合.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让学生在专业知识深入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系统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教育、团队意识等教育[11],进而加深学生家国一体、乡土情怀、法律观念、道德规范的培养.课程教学主要是通过案例引导、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实践、创新创业设计、项目实践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从而达到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融入方法Tab.1 Methods of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with teaching for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Edible Fungus

2.4 以课程三大内容为线,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深入融合

为了满足西南地区农村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利用食用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能力.通过实践将所学食用菌知识与实际生产有机融合,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立足培养构建现代乡村食用菌产业体系应用型人才.梳理课程内容为食用菌基础知识、食用菌菌种制备、食用菌栽培三大模块,在课程内容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进行课程相关项目策划、开发、转化,并且与创新创业项目、竞赛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用中学,综合提升学生食用菌栽培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5 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与实践性有机融合

根据课程实施和开展,构建“3331”人才培养模型.以三目标为方向,三大内容为基础,多维度三融合为手段,产品产出为导向的浸入式教学实践模型.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高阶性;把思政、创新创业、竞赛等多种理念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以食用菌产品、创新创业策划、技术服务等为产出方式;把过程和结果性考核贯穿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坚持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新颖性.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综合利用实践基地资源,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开展线上与线下多维度教学改革.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综合运用引导法、讲授法、调查法、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活动、创新项目研究等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通过竞赛、创新创业项目、技术服务等实践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多种创新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了专业素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培养高质量的食用菌人才,使这些人才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大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2.6 课程全程评价方式

为了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除了对实践环节加强训练,课程实施了全过程的关注性考核.课程成绩由2部分构成: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过程性考核包括线上的线上学习5%、课后作业5%、在线讨论5%、网上签到10%,线下小组讨论5%,线下提问5%、社会实践10%、创新创业项目设计5%等组成.结果性考核以在线测试10%、综述10%、实践考核报告30%等组成,过程性和结果性考核各占50%(如图3).

图3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考核图Fig.3 Course Assessment Chart for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Edible Fungus

3 课程评价及改革成效

通过“33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学生专业成长及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中心、绵阳农科院、食用菌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指导学生获得四川省“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三等奖1项,校级一等奖1项;四川省生命之星竞赛二等奖1项;立项地厅级项目1项,校教改项目3项,校科研项目3项,指导学生参加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1项目;指导学生发表文章3篇,2名学生升入食用菌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课程建设成效得到了学生、教学督导专家、实践基地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网上学生评教分值由2019年的91.2上升到2021年的96.4;课程内容体系得到院内相关专业老师的认可,团队开展天麻两菌菌种的选育和推广,累计指导200人次,培训60人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为生物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将来服务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术储备.

4 结语

在新农科建设的背景下,“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足于服务农村经济,培养高素质“三农”型人才的定位目标.积极搭建专业课程平台,促进多维融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的学农爱农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高质量的“三农”人才,让这些人才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食用菌思政人才
人才云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