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研究
——以沪教牛津版为例

2023-12-03 02:45赵殊慧
英语教师 2023年16期
关键词:英语教材中华文化框架

高 丰 赵殊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程教材应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反映中国与中华民族的风采,反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对教育的根本要求,反映中国与中华民族的根本价值观,反映全世界人类文化积累与创新的成果。科学的英语教材文化呈现既能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又能促进其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成就感,还能促进英语教育与时代发展同步。本研究分析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下册,揭示该套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的特征,并提供建议。

一、文献综述

(一)文化与文化呈现

中华民族经历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即中华文化。本研究提出的中华文化概念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现代文化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从思想理念到政治制度,再到教育文化,各方面均具有许多独创性,是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根基和源头。革命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建设的一种文化。现代文化是以物质文化为主,精神文化为辅,社会文化、行为文化与观念文化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下,新的思维理念、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总和(牛新生2002)。

文化呈现指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本研究借鉴张虹和李晓楠(2022)对显性文化呈现的分类,将显性方式定义为文化在向学生输入知识的话语和文化知识板块中呈现的方式,将隐性方式定义为文化内容在任务或练习中呈现的方式(如阅读练习中的语篇、语言练习中的图片、引言等)(周小兵、谢爽、徐霄鹰2019)。

(二)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研究

就文化呈现内容而言,山田(Yamada 2010)在对六套日本英语教材文化呈现内容的研究中发现: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文化的比例超过了日本文化,20 世纪90 年代后,日本文化在比例上有所上升,达到了25%。这表明日本英语教材开始逐步重视对本土文化的呈现。万志祥、罗其娟(2003)对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材内容进行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发现中华文化在英语教材中的比例非常小,并指出中华文化在教材中合适的占比应为15%—20%。从文化呈现方式看,国内外对英语教材中文化呈现方式的研究不多。王熔熔、李晨(2021)选择大学英语三套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拜拉姆(Byram)的文化分类框架,通过研究大学英语教材的中华文化呈现模式,提出中西方文化内容的呈现模式差异巨大,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对中国文化内容的学习形成关注,极大地造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7—9 年级学生应能用所学语言描述文化现象与文化差异,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认同中华文化,能理解与感悟中外文化的内涵,具有文化自信(教育部2022)。然而,我国英语教材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华文化占比较小、重视基础文化知识的输入等,容易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分析国内外英语教材中文化呈现研究现状,发现大多数研究者倾向对大学和高中英语教材的研究,而很少关注初中英语教材,目前没有对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文化呈现方式的分析研究。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框架大多是基于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某种文化分类模式,较少有与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相结合的分类框架。有鉴于此,本研究对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的中华文化呈现展开研究,分析该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的特征,为提高英语教材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作出贡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研究: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内容的特点是什么?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呈现方式的特点是什么?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呈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该教材七年级上下册,共16 个单元,148 个板块(Getting ready +Reading + Vocabulary + Comprehension +Listening +Grammar +Speaking +Writing +More practice +Study skills +Culture corner +Project)中的阅读或听力文章、图片、练习、引言等,主要从两个维度(中华文化呈现内容和方式)展开研究。

(三)理论框架

在对中华文化呈现内容框架的研制方面,将文化呈现内容框架分为两个维度——地域和类型。在地域维度借鉴学者卡奇鲁和纳尔逊(Kachru & Nelson 1990)和科尔塔兹和金(Cortazzi & Jin 1999)的文化分类框架。他们将文化分为四类:母语文化,对于中国学生的英语教材而言,即中华文化。目的语文化,即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文化(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爱尔兰等)。国际文化指一切外圈和延展圈的国家及其他不以英语为母语的文化。共有文化指没有较显著国家和民族背景,也没有显著地域差异的文化。在文化类型维度借鉴莫兰(Moran)的文化分类,其将文化分为文化产品、文化实践、文化观念、文化社群和文化人物五个类型。文化产品指文化成员生产或采用的所有人工制品,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产品,如植物、衣服、语言等,是文化教学最直接的内容。文化实践包括文化成员单独或与其他人进行的行为和互动,如中国的饮茶礼仪、历史人物的传记故事等。文化观念包括感知、信仰、价值和态度四个方面,是难得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文化产品和文化实践,如墨家思想、名人名言等。文化社群指根据不同国家、民族、语言等划分的文化,如穆斯林文化等。文化人物指某一文化群体中的知名人物,如杨利伟、米开朗基罗、贝多芬等(Moran 2009)。

一本精心编写的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应涵盖并科学分配新课标所涉及的文化类型,本研究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编写教材的指导方针,并借鉴其对文化的定义。《课程标准》将文化定义为物质文化知识和非物质文化知识两类,指出文化知识不仅包括饮食、建筑、相关创造与发明等物质文化知识,还包括历史、哲学、艺术、语言,以及价值观、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社会规约与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知识。因此,在英语教材文化类型的维度结合莫兰的分类方式与《课程标准》中对文化的定义研制分析框架。

文化呈现方式维度的研究框架使用张虹、李晓楠(2022)研制的英语教材文化呈现方式框架。该框架包含多种具体的子维度,并为呈现方式赋予不同权重,弥补了以往分析仅以频次和百分比等方式计算文化呈现比重的不足。这一研究框架既有理论指导和支持,又有教材分析实践时教材编写出版者及教材使用者角度的印证和修正,经历了由上而下、由下往上双向建构的过程,使这一研究框架更科学、合理。这一研究框架是本研究文化呈现的一个重要分析框架。

(四)结果分析

根据英语教材文化呈现内容和文化呈现方式分析框架,通过对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下册中华文化内容的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

第一,中华文化内容占比较小,重视基础文化知识的输入,缺乏文化观念、文化社群等层面的文化输入。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下册共出现了128 条有关中华文化的内容。其中,第一册的中华文化内容共出现了95 次,占第一册文化内容的23.3%,与目的语文化占比接近。而第二册中的中华文化内容仅仅出现了25 次,占第二册文化内容的9.8%,与目的语文化占比差距较大。由此可见,该教材的文化内容分布较不均匀,且中华文化占比较小。万志祥、罗其娟(2003)在对几本教材作纵向与横向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各层次的英语专家、学者及教师的建议,提出中国文化内容的课文占整个教材课文内容的15%—20%为宜。本研究中所统计的中华文化呈现内容除课文外,还包括练习、图片等呈现形式,因此该教材中华文化内容的课文占比比本研究中的数据低,未能达到占比整个教材课文内容15%—20%的标准。在该教材七年级上下册的母语文化内容中,与现代文化有关的内容共出现99 条,占77.3%;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共出现29 条,占22.7%;没有与革命文化有关的内容。由此可见,该教材呈现的母语文化内容缺少革命文化,现代文化占比较大而传统文化占比较小。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上下册涉及的范围较广,从物质文化到文化人物,文化产品中的6 个题材均有涉及,同时,该教材内容合理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其对英语知识的吸收与内化。但该教材的文化内容题材分布不是很均衡,其中文化产品中的物质文化和文化实践占比较大,而文化产品中的非物质文化、文化观念、文化社群和文化人物占比较小。在该教材的中华文化呈现内容中,基础文化知识占比较大,而观念层面、政治层面和文化社群等层面的文化输入被忽略。

《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媒介。从内容选取到教学活动设计,教材都要彰显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有机融合。互联网时代基础文化知识摄入来源较多,初中英语教材在文化内容选取上应适当减少简单基础文化知识的大量输入,向学生输入更深层次的文化知识,引导他们摄入观念层面、政治层面和文化社群等领域的知识,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第二,该教材的中华文化呈现方式以隐性呈现为主。在该教材七年级上下册呈现的128 条中华文化内容中,以显性方式呈现的中华文化内容共29条,占22.7%;以隐性方式呈现的中华文化内容共99 条,占77.3%。由此可见,该教材的中华文化呈现方式以隐性呈现为主。其中,以显性方式呈现的中华文化内容,主要是在每个单元的Culture corner模块,在Reading 部分以文本形式输入中华文化的单元较少。以隐性方式呈现的中华文化内容主要分布在More Practice、Writing、Speaking 模块,以选词填空、阅读理解、写作、对话练习等方式呈现。

本教材中少数文化活动的设计从中外对比的角度展开,展现中华文化情境的设计较为合理,如七年级(上)Module 1 Unit 1 Culture corner 中对比中英文书写地址方式的差别和Module 3 Unit 6 Listening 中对比北京、日本和曼谷的特色食品及标志性建筑。但对比仅停留在基础文化知识层面,没有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理解和比较多元文化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缺少了对其文化观念层面的引导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有关中华文化内容的问题设置上也出现了此类问题。例如,七年级(下)Module 4 Unit 7 Culture corner 介绍了我国著名诗人李白及其诗作《静夜思》,但该模块下设置的问题为“In groups,read the poem aloud together”,未能引导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表达其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态度。同时,表达对中华文化理解与认知方面的练习所占篇幅过小,呈现方式单一,较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忽视。例如:七年级(上)Module 2 Unit 4 D3,该练习仅以文字形式出现于此页中,与通过图片和表格形式出现的阅读理解练习形成鲜明对比。该教材应借鉴西方文化内容多模态呈现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内容的呈现效果。

三、结论

教材编者在编撰教材时在内容选择上应在重视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重视文化观念、文化社群、文化人物及革命文化的输入,积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及民主与法制教育。在活动设计中,在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关注其表达能力的发展,丰富有关议题的文化呈现,从而训练其向世界介绍中华文化的能力,使其讲好中国故事。此外,英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理运用教材能让教材适应学生水平,满足其学习需要,弥补教材的不足。教师重视中华文化的输入、积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也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中华文化有机融入英语教材,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编撰科学、合理的英语教材仍需各方积极探索。由于本研究仅选取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两册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未能展现该教材中华文化呈现的全貌,未来研究可选取全套教材进行研究,或进行对比研究,以得到更加全面的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英语教材中华文化框架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框架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WTO框架下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
初高中英语教材衔接分析及教学策略建议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高专护理英语教材编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