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特色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2023-12-04 07:27彭兴智黄丽芹
关键词:自贸港高水平海南

彭兴智, 黄丽芹

(1.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海南大学分中心,海南 海口 570228;2.海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论述中强调“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1]。这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海南自贸港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构筑全球化区域化的经济合作与自由贸易网络。现阶段,海南自贸港是中国唯一的自贸港,建设中国特色的海南自贸港是扩大对外开放、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战略。在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之下,海南自贸港的战略定位是中国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在以上地缘定位格局之下,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共处南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区位毗邻、交流密切,基于海南自贸港“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八个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第一个“建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自由贸易港”以及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深化对外交往与合作。加强海南与东南亚国家的沟通交流。”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的“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可以看出,在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下,海南自贸港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至关重要,亟需展开深入研究,有助于中国引领推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构建双循环互促新发展格局。因此,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海南自贸港如何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本文主题相关已有文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在国外研究方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其理论基础是新古典贸易理论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关理论包括关税同盟理论[2]、大市场理论[3]、自贸区理论[4]等,这些理论的共同点是强调市场开放对区域经济合作的促进作用。在以上理论的基础上,利普赛(Richard Lipsey)依据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将区域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划分为六种样态: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5]。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继续发展,产生跨区域合作、区域世界等理论,进一步强调生产要素市场开放的重要性[6]。同时也有学者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中制度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7]。在国内研究方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密切相关,李向阳论证了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生[8]。卓凯和殷存毅认为建立制度基础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路径[9]。全毅提出全球经济区域化已成为潮流趋势,中国需要实施自贸区战略,适应国际贸易区域化发展趋势[10]。在实践中,盛斌提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需要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规则,提升自由贸易网络水平[11]。唐国强和王震宇分析了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演变、路径及走向,提出需要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理念来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安排[12]。(2)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研究。在理论方面,赵龙跃从理论创新的角度指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目标与宗旨是开放合作,落实“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3]。盛斌与黎峰提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是制度型开放[14]。魏浩也认为“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加大自贸区先行先试力度应成为未来中国推动制度型开放的方向之一[15]。在实践方面,戴翔指出高水平开放将促进高质量发展,需要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扩大区域合作与开放范围[16]。任保平认为高水平开放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维护多边贸易与区域合作[17]。(3)关于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在中国—东盟自贸区研究方面,李向阳提出应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内构建区域合作机制,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18]。王勤分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19]。在中国和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产业研究方面,徐保昌在RCEP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发展的机遇和路径[20]。杨超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绿色产业合作的方向与策略[21]。(4)关于中国特色自贸港的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研究。吴士存基于国际政治经济的视角,提出海南自贸港建设应该面向东南亚,打造新的对外开放门户[22]。王胜剖析了RCEP 背景下中国(海南)与东盟开放合作的路径对策[23]。石建勋强调海南自贸港应打造成为国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积极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24]。王崇敏与曹晓路指出,海南自贸港建设要学习新加坡自贸港的成功经验,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25]。

呈上所述,已有研究无论是在区域经济合作、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理论与实践,还是在中国特色自贸港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的战略与路径等方面,都作出巨大学术贡献,但鲜有学者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分析中国特色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与前景。具体而言,首先,已有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研究侧重理论阐释,缺乏较强现实性的路径分析。其次,已有关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大多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广西北部湾—东盟区域合作”或“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区域合作”的角度分析,较少从“海南自贸港—东盟区域合作”的角度研究。针对已有研究的优缺点,本文的研究焦点是探讨中国特色的海南自贸港如何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希冀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方略指引下,促进海南自贸港建设面向东南亚、走向全球,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建设贸易强国服务。

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特征、新要求与合作框架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当前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与大国竞争的环境下提出的重要方略。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以往对外开放的升级版,其内涵与宗旨是合作共赢、开放发展,推动建设“一带一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3]。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特征与新要求之下,创新性地构建由理念开放、制度开放和产业开放这三个维度组成的合作框架,为下文探讨海南自贸港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做铺垫。

(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特征与新要求

1.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1]。这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特征是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亦即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由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以此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体而言,之所以强调“高水平”,是因为要阐明当前对外开放的新特征是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管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重点围绕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国际规制合作、营商环境优化、自贸区(港)集成创新等进行制度型开放,由“边境开放”逐步向“边境内开放”拓展和延伸[26],并从参与经济全球化转变为引领推动经济全球化,从单边合作、双边合作发展到多边合作,促进中国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分析,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特征涵盖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制度型开放,进行制度集成创新与国际规则对接,统筹国际国内规则,着力对照国际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提升国际大循环的合作质量和水平。二是以开放引领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外部环境下,强调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秉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中国大规模经济腹地市场优势,通过国内循环吸引国外资源要素,提升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联动效应,积极主动推进全球化。三是提倡多边主义与区域合作,深化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推动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

2.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要求

首先,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海南自贸港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扩大面向东南亚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高水平对外开放论述中明确要求“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1]”。这要求海南自贸港要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行制度集成创新,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与带动力,进一步落实“八个自由贸易港建设”规划中的第一个“建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自由贸易港”。

其次,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求海南自贸港在扩大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的进程中,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高水平对外开放强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在地理区位上同处21世纪南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双方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贸互补性强,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是现阶段海南自贸港对外开放合作的首选方向。海南自贸港地理位置优越,具有离岛特征和岛屿经济体属性,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东盟是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伙伴,自贸港若要走向世界、扩大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必先走向南海、扩大面向东南亚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因此,当前海南自贸港亟需加强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扩大面向东南亚、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二)高水平对外开放下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特征与新要求之下,结合目前海南自贸港建设所处的初期特征,笔者选取三个较为重要的维度:理念开放、制度开放与产业开放,以此创新性地构建海南自贸港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型三维合作框架(见下图1),阐明当前海南自贸港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起手需要在理念、制度和产业这三个层面深化合作,并认为一个有效的区域经济合作过程是首先产生合作理念,理念是制度基石与思想根源;其次构建制度,形成合作规则;最后形成深层次的产业开放,即在制度的基础上深化产业合作与开放。

图1 新型三维合作框架

呈上所述,首先,在理念开放的维度,理念开放是指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来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理念是制度与行为的思想先导,建构主义论者赖克(Robert Reich)指出,理念是制度基石与思想根源,先有理念,然后构建制度与利益[27]。理念开放是制度开放与产业开放的先导,要求海南自贸港以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主动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其次,在制度开放的维度,制度开放是指通过扩大规则、规制等制度型开放来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正如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诺思(North)所指,有效的制度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制度创新对于经济绩效至关重要[28]。海南自贸港在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应探索制度集成创新与国际规则对接,透过规则、规制等制度型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水准。再者,在产业开放的维度,产业开放是指通过产业规模叠加与特色产业合作来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在以上理念与制度开放的基础上,海南自贸港应加强与东盟产业合作互补,通过产业规模叠加形成比较优势,共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共建多元稳定的经贸产业格局。

三、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困境

现阶段,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密切,双方经贸合作与投资额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受到外部国际经济复杂形势影响以及内部经济基础薄弱制约,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也面临一定困境。

(一)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

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共处21世纪南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缘相近、交通便利,伴随自贸港建设、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RCEP生效等多重背景,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密切。首先,在对外贸易方面,海南自贸港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发展处于上升阶段。2022 年前10 个月,海南自贸港与东盟货物贸易进出口311.8 亿元,同比增长63.2%[29],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是与海南自贸港经贸交流的主要国家。其次,在贸易结构方面,海南自贸港主要从东盟进口木材、天然橡胶等,东盟主要从海南自贸港进口机电产品、成品橡胶、成品纸制等。这表明海南自贸港与东盟之间的贸易结构具有一定互补性,未来也具有提升空间。再者,在对外投资方面,海南自贸港与东盟投资合作热络发展。2022 年前三季度,海南自贸港实际对东盟、RCEP成员国投资3.83亿美元,同比增长117.6%[29],主要投资国别为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同时,东盟对海南自贸港的主要投资国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主要投资领域是商贸零售、物流仓储、现代服务业等项目,诸如新加坡莱佛士国际医院(海南)项目、年产2 万吨高端天然植物涂料项目等落地海南。

(二)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困境

1.受到外部国际经济复杂形势影响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面临诸多复杂挑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孤立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为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带来负面影响。海南自贸港和东盟共处于南海区域,当前南海区域内的海洋权益争端、大国战略竞争等矛盾凸显,美国企图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规则制定等手段遏制中国对外开放与合作发展。2022年5月,美国宣布启动一项新的亚太经济伙伴关系——“印太经济框架(IPEF)”,其框架内容包括互联互通的经济、有韧性的经济、清洁的经济和公平的经济四大支柱。美国表面上宣称构建“印太经济框架”的目的是推进印太区域经济合作,但实质目的是将中国排除在太平洋—印度洋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之外,企图孤立中国,对中国进行打压和遏制[30]。南海区域位于太平洋—印度洋区域的核心地带,“印太经济框架”企图拉拢东盟,并在南海区域内制造分裂、煽动对抗,对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受到内部经济基础薄弱制约

现阶段海南自贸港的经济体量较小、产业结构单一,这制约了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动能。首先,在经济体量方面,海南省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较靠后,2021年海南全省的生产总值为6475.20亿元,工业(683.6亿元)、金融业(422.79亿元)等重要产业的产值数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下表1)。受限于自身经济体量,与广东、广西等省区相比,海南自贸港与东盟进出口贸易规模有待提升。其次,在产业结构方面,海南自贸港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大的产业集群。从现实来看,当前海南自贸港的工业基础仍较薄弱,缺乏本土型的实体大企业,除了服务业、旅游业之外,工业发展和实体经济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导致海南自贸港与东盟产业合作的规模较小,双边贸易分工仍处于以低附加值加工贸易为主的初级阶段。再者,当前海南的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制约了与东盟的互联互通。

表1 海南省生产总值统计(2021)

四、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三维路径

依据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在上文构建海南自贸港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型三维框架基础上,海南自贸港应以理念开放、制度开放以及产业开放为路径,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一)海南自贸港以理念开放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合作框架中,海南自贸港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需要理念的引领与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1],另一方面2022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自贸港考察时强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31]。这阐明海南自贸港需要解放思想,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实施对外开放与合作。

1.海南自贸港秉持合作共赢的新发展理念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不仅从国内循环的尺度阐释中国经济发展方向,而且从国际循环的尺度阐释对外开放方向[32],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下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提供理念支撑与价值导向。秉持新发展理念意味着海南自贸港愿与东盟分享发展机遇与红利,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经济关系,共同应对国际经济格局变化及挑战。

在海南自贸港秉持新发展理念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路径策略方面,首先,在“创新”理念层面,自贸港建设应秉持创新理念,发扬“闯海”文化、“拼海”精神,正如当初的上海浦东、深圳蛇口一样,自贸港应发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改革创新精神,在发展过程中面向南海、面向东南亚,推动东南亚区域价值链拓展延伸,与东盟合作探索产业链的创新引领发展。其次,在“协调”理念层面,自贸港在发展过程中要协调整合东南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再次,在“绿色”理念层面,海南自贸港作为“三区一中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与东盟共同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绿色发展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与东盟合力应对环境问题与海洋污染问题,共同促进绿色产业的投资合作,为合作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奠定理念基础。再者,在“开放”理念层面,海南自贸港要深化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以开放、包容的理念,扩大与东盟的开放合作,促进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化,与东盟共同融入国际大循环。最后,在“共享”理念层面,海南自贸港应秉持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与东盟共享自贸港的发展机遇、政策红利与经济成果。

2.海南自贸港秉持南海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终目标之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南海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落实南海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海南自贸港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路径。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在地理区位上共处南海区域,南海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则是南海区域内各方共同发展、相互依存,共同维护南海区域合作发展大局。

在海南自贸港秉持南海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路径策略方面,首先,海南自贸港要充分借助博鳌亚洲论坛及其分论坛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渠道,加强与东盟的智库、商会、行业组织等进行人文交流与互动,以此增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共识。例如,海南自贸港与东盟要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论坛”“‘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新实践”“南海合作”等分论坛,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支持,同时还应利用在2022 年论坛年会期间成立的海南自由贸易港—东盟智库联盟,未来围绕“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等议题进行学术交流与政策探讨。另外,海南自贸港还需要利用海南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加强与东盟关于教育人文的交流互动,为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输送人才。其次,海南自贸港要加强与东盟构建南海地缘空间内的蓝色伙伴关系,其中主要涉及2 条海洋通道,即中国—印度洋—非洲—地中海和中国—大洋洲—南太平洋通道,在这2 条海洋通道内,海南自贸港要以南海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与东盟构筑共同的海洋利益,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多边主义思维与东盟构建“蓝色朋友圈”,为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建构互利共赢的海洋经济合作关系奠定基础。

(二)海南自贸港以制度开放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合作框架中,制度开放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石,海南自贸港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制度作为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论述中强调“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1],这表明制度开放对于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1.海南自贸港通过制度集成创新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特色自贸港在本质上就属于一种高级的制度创新,旨在构建一套高水平、有国际竞争力与区域辐射力带动力的制度体系。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尤其强调“制度绩效”的重要性[33]。建设中国特色的海南自贸港是一项全新的制度探索,在国内没有先例,也不能完全照搬西方自贸港发展模式。自2018 年至今,海南自贸港建设在顶层设计层面已清晰形成“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其中要求海南自贸港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重要位置,以此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对外交往合作。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海南自贸港通过制度集成创新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路径策略方面,首先,海南自贸港要创新性地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面向东盟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在岛屿地缘经济基础上,海南自贸港要创新离岛空间封关运作的分级管理模式,在“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制度设计基础上,针对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这6 个方面进行开放体制创新,并重点打造一流的口岸营商环境,探索构建“自贸港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的特殊监管制度措施,加强与东盟海关“三智”(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合作。其次,海南自贸港要推进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完善与东盟的贸易自由便利化制度安排。依据商务部公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对于其中涉及的70项特别管理措施,海南自贸港要进一步落实极简负面清单,提升与东盟的跨境服务贸易合作水平,创新服务贸易准入模式,面向东盟企业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的自由贸易政策[34]。

2.海南自贸港通过国际规则对接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经贸规则对接是制度开放的核心之一,海南自贸港需要主动对接RCEP、CPTPP 等协定的区域自由贸易规则,东盟国家是RCEP、CPTPP 的重要成员,海南自贸港要通过规则、规制、管理等制度型开放加强与东盟的区域经济合作。

在海南自贸港通过国际规则对接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路径策略方面,首先,海南自贸港要将自身的特殊政策和贸易规则与RCEP 对接,并与RCEP 形成叠加联动发展效应,以此进一步促进海南自贸港与东盟之间的自由贸易便利化,与东盟共同落实“统一减让”“国别减让”等RCEP 相关措施,并与东盟共同实施协定生效立即降为零、过渡期降为零、部分降税、例外产品这四种RCEP 降税模式,在经贸规则对接的环境下推动海南自贸港与东盟之间各项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同时,海南自贸港还应制订关于落实RCEP 的《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实施《海南省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 条行动方案》,重点面向东盟扩大货物贸易规模、创新服务贸易方式、推动双向贸易投资和跨境经济合作,并与东盟合作举办“RCEP 区域发展论坛”,探索建设RCEP(海南自贸港—东盟)国际商务区,鼓励签发面向东盟国家的“RCEP 原产地证书”。其次,海南自贸港要根据自身贸易规则,试点对接CPTPP 的贸易规则。CPTPP 本身就属于制度型开放的经贸关系协定,海南自贸港要进一步对标CPTPP 中关于制度型开放的高级经贸规则,尤其是在当前备受关注的数字贸易规制方面,海南自贸港要加强与东盟对接数字贸易规则和标准,共建区域内的数字贸易合作机制,深化数字知识产权、数字信息网络的规制合作。

(三)海南自贸港以产业开放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合作框架中,产业开放是在理念开放、制度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论述中强调“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1]。这阐明产业开放对于加强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1.海南自贸港探索构建“环南海区域经济合作圈”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在海南自贸港探索构建“环南海区域经济合作圈”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路径策略方面,首先,应打造海南自贸港—东盟之间互联互通的海运、空运,利用便捷的交通运输为环南海区域经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海南自贸港应拓展至东盟国家港口、机场的航线,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建设海南自贸港成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海空枢纽。在海运方面,加强海南自贸港的港口建设。洋浦港是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集装箱港口,应采取开辟集装箱内外贸航线、新注册船舶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洋浦港建设成为海南与东盟经贸联系的重要联络点。同时,提高海口港、三亚港等港口的吞吐能力,重点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的港口进行合作,提升东盟货轮来港次数。在空运方面,推进海口美兰机场的扩建工程,开展三亚新机场、儋州机场等的前期基础工作,增加海南自贸港直达东盟各国的航线,建设环南海区域内的空中经济走廊。其次,根据南海区域的海洋地缘经济特征,海南自贸港应加强与东盟的海洋经济合作,重点加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在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海洋油气、海洋牧场等方面的经贸合作,海南自贸港提供资金或科研优势,东盟国家提供劳动力资源或渔业资源优势,加强海洋经济要素整合与协调[35]。

2.海南自贸港利用“四大特色产业”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海南自贸港应发挥自身独特的产业优势与资源优势,重点在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这四大产业方面加强与东盟合作,推动与东盟产业联动发展,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共建开放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海南自贸港利用“四大特色产业”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路径策略方面,首先,在旅游业方面,海南自贸港应与东盟合作发展海洋旅游产业,共同打造旅游消费中心。结合海南与东盟的著名景点线路,海南自贸港应着重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开展海洋度假、邮轮旅游、生态旅游、热带娱乐等旅游合作,并利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新加坡邮轮中心和马来西亚马六甲黄金港组成的邮轮旅游发展联盟机制,探索打造海南到“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的海南自贸港-东盟邮轮旅游航线。其次,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海南自贸港应推进建设面向东南亚的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重点同新加坡加强金融服务贸易合作,并与东盟推广建立跨境支付体系,加强跨境电商领域合作。再者,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海南自贸港应进一步放宽高新技术产业外资准入限制,与东盟在生物科技、深海装备、数字经济关键技术、信息科技等方面进行创新合作,共同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最后,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方面,热带高效农业是海南自贸港和东盟的重要产业,海南应充分发挥在热带农业、南繁种业的产业优势,与东盟合作建设热带农业跨区域产业链,加强热带农业经济合作。

五、结 论

在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方略引领下,中国特色的海南自贸港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是对“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1]的生动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特征是以制度型开放为核心,要求海南自贸港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据此,在构建新型三维合作框架的基础上,海南自贸港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策略包括:在理念开放的维度,海南自贸港应秉持合作共赢的新发展理念以及南海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制度开放的维度,海南自贸港应进行制度集成创新与国际规则对接;在产业开放的维度,海南自贸港应探索构建“环南海区域经济合作圈”以及推动“四大特色产业”合作发展。

还需讨论的是,本文的贡献之一是通过构建理念开放、制度开放与产业开放组成的新型三维合作框架,拓展了中国特色自贸港对外开放合作研究的尺度与联系。但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主要基于目前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所处的初级阶段特征来选择以上三个维度进行剖析,然而理念开放、制度开放与产业开放这三个维度并不能全部涵盖所有实现海南自贸港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其他维度的分析亦非常重要。希冀本文能为后续关于中国特色自贸港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提供参考。

未来,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之下,中国特色的海南自贸港需要继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合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扩大面向东南亚、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强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支持全球化、区域化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格局和经贸关系。

猜你喜欢
自贸港高水平海南
术业专攻,奋力耕耘 努力做好自贸港皮肤科学科建设
海南:以“大开放、大改革”促进自贸港建设“大发展”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