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绿色升级描绘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2023-12-06 02:48李丽媛
北方经济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新时代

摘  要:绿色产业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 “双碳”背景下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方向,发展绿色产业可以同时兼顾“发展”和“绿色”。深刻理解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坚持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人才兴业和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成为新时代内蒙古实现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新时代     绿色产业     人才兴业     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民族地区作为资源禀赋较为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地区,是国家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内蒙古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典型省份,是民族地区经济重镇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提到:“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但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资源高浪费、能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阶段,面对日益严峻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约束,亟需按照高质量发展及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策要求,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高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内蒙古实现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必然选择。努力探索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内蒙古的特殊使命,也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体现地区优势发展的根本出发点。绿色产业是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 “双碳”背景下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方向。发展绿色产业可以同时兼顾“发展”和“绿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一、深刻领会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13次提到了“绿色”这个关键词,在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16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中第十一个提到“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党的十八大以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全局战略的新高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事关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思想、新要求和新举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产方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建立。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内的5个方面。审视改革开放后中国4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都已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为此,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含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好转的美丽中国建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生态兴则文明兴。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变革,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绿色”是“五位一体”中的关键内容,绿色发展是源于人们对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对现行仅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略增长质量的发展模式的反思,是遵循经济与自然发展规律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的精神,用其统一思想指导行动,坚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贯穿发展的全过程,筑牢生态思想。

内蒙古横跨我国东北、中部及西北地区,拥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内蒙古长期以来都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作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从目前自治区生产总值的分布来看,2020年第二产业占比39.6%,第三产业占比为48.8%,低于全国接近6个百分点,且第一产业占比达到了11.7%,现阶段产业结构中第一二产业的占比依然相对较高,煤炭、油气、钢铁等重工业占比依然较高,导致废气、废水等排放量连年增加。耕地沙化盐碱化普遍、草牧场退化、水资源日益短缺、工业污染严重、湿地生态不断恶化等一系列生態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不足的现象,不断制约着内蒙古经济、环境和资源可持续绿色发展。大面积的草原与农耕土地,近些年来由于粗放的发展模式、过度放牧、农业发展、工业废气废水排放等问题,以及北邻蒙古国沙漠,沙尘暴天气频发等都暴露了地区生态严重的脆弱性问题,生态环境破坏、污染问题连年不绝,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承载压力。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增速减缓、过度依赖粗放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的挑战。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实在实践中就是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就对内蒙古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坚守生态底线、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础的民生问题、将新型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契合点的任务和要求。

因此,要深刻理解“绿色”这个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以产业绿色升级作为重要依托,人才作为重要支撑,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构建生态优先、产业结构优化转型、推动绿色工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充分融入到内循环为主、内外双循环的国家发展大格局中,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国家生态屏障的引领作用,优化自治区的产业发展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做好自治区在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定位与角色、责任担当。

二、坚持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一)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内蒙古生态资源与农牧业资源等相对丰富,新发展格局下要充分利用绿色及环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优化调整种养结构,做好土地及牧草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开发工作,大力开发农牧业多种功能,并以环境承载力为限,优化农牧业结构,促进生态综合治理建设,在保证生态环境及粮食安全的情况下,集中资源优势,提高农牧产品的附加值。大力发展低碳工业。能源是内蒙古地区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内蒙古绿色发展要着重优化传统产业、发展新型绿色产业、提高能源利用率,例如乌海市的乌达区,要充分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的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精准化工产业,着力打造高端精细化工高地,这将对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绿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政府要增加对民族产业发展的政策与财政资金支持,有效降低民贸民品企业生产成本,充分利用多民族的地区优势,挖掘民族文化的产业价值,增强民族地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致富,维护好地区的生态资源环境,优化民族产业资源,延伸民族特色产业市场。

(二)发展绿色新兴产业

新时代内蒙古要严格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能源资源禀赋,采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优先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和循环化改造,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培育支撑绿色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大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高端设备等一批绿色新兴产业的占比,加快壮大新能源,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推进绿色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以补齐资源环境短板,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大节能环保领域科技创新投入以创新节能环保服务模式,培育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建立循环经济生态链。

三、坚持创新引领、人才兴业

创新是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革新,以掌握和把控各个行业领域的核心技术,突出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作为实现内蒙古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资源,制定适合地区发展的人才引进计划及扶持战略,从而通过人才的创新能力与作用,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资本回报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实施“培育孵化计划”

政府层面与区内外的创新研发中心、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机构平台对接,组建稀土业、装备制造业和硅及电子信息产业等协同创新中心,建立政府咨询专家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各类发展智库等的积极作用,提高地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和人才优势,联合攻克产业、行业和企业技术难题,为本地高精尖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丰沃土壤。

(二)推行“蒙才回家计划”

设立专项基金引导海内外内蒙古籍成功人士,优秀本、硕、博士等人才返回家乡就业创业,共同参与家乡建设,共享家乡建设成果。这就要求内蒙古政府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优化就业环境,让内蒙古籍子女安心“回家”,减少“蒙才”的流失率。同时,为来蒙工作的各类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和项目资助、政策支持,对其子女教育、社保和住房等基本民生保障采取一系列的组合政策支持,免除来蒙人才的后顾之忧,重视人才创新成果的认定、产权分配及激励,使之更好地建设内蒙古、落户内蒙古、扎根内蒙古,形成人才持续回流与流入的新发展格局。

(三)实施“蒙企引智计划”

完善内蒙古人才引进选拔体制和加大人才项目奖励力度,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使政策真正向科学技术创新的一线科技及创新人才倾斜而非简单的以学术成果论英雄,充分激发企业主体及相关人才的创新活力,为内蒙古新时期的产业结构转型储备多类型、多能力的人才。对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亟需的高端人才重点引进,给予特别优惠的政策支持;对有重大科研成果、重大发明专利的特殊人才设立专门机构、招聘网站和人才库,实行“成果+人”的“捆绑模式予以引进。

四、坚持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

面对现阶段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制度困境,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及市场的机制调节作用。着力构建绿色税收体系,在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污染物排放现状和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资源税税率,结合当前地区钢铁、矿产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发展情况,用好用活已有的税收减免和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运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推进矿产资源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增加资源、环境使用成本;在绿色生态农业方面,加大对新型作物品种选育实施的减免企业所得税的力度,在消费环节上,对有利于节能环保的消费品实行适当比例的减税政策,引导绿色消费需求,鼓励民众对绿色环保产品的消费,并对研发开发绿色新能源、新技术的产业实行地方专项税收优惠,释放绿色产业发展的制度性动力。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和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发展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鼓励发展绿色证券,支持发展绿色保险。建立支持地方绿色产业发展的地区性绿色发展基金,建立公共物品性质的绿色服务收费机制。

參考文献:

[1]李丽媛,胡玉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2).

[2]文明,乌兰.实现绿色发展是内蒙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J].北方经济,2019,(4).

[3]辛晓彤.基于后发优势推进内蒙古绿色发展的策略[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4).

[4]周婷芳.内蒙古绿色发展的路径与对策[J].前沿,2018,(4).

[5]徐杰,朱承亮.资源环境约束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与经济研究,2018,(11).

(作者单位:1.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党校; 2.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新时代
欠发达地区创新型政府体制机制优化策略
外军装备保障发展变化对我军装备保障机制体制改革的启示
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