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问题及策略分析

2023-12-07 04:35薛婷
知识文库 2023年2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垃圾幼儿园

薛婷

环境问题是决定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从小对幼儿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也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问题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环境保护教育方式相对单一,环境保护教育中缺少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关注度,家校合作活动安排也相对较少;新教育形势下,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幼儿环保教育的认知,从多方面入手,打造符合幼儿需求的环境保护教育体系,提升幼儿环保意识,从小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环境保护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下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教育理念下,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往往比较简单,教育的内涵相对浅显,辅助活动的安排也相对较少,幼儿并不能真正地理解环境保护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基于此,就如何开展系统的环境保护教育、如何立足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制订系统的环境保护教育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 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问题分析

1.1 目标模糊,忽视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教育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生活环境等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环境保护教育也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园阶段的环境保护教育始终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部分幼儿对于环境保护问题一知半解,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些与环境保护要求相悖的言行举止。

一方面,从幼儿教育方面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往往存在重视知识技能,轻视德育教育的局面。比如对于小班刚入学的幼儿来讲,大部分教师觉得他们的接受能力比较差,环境保护教育太深奥,孩子们接受不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离小学的校门越来越近,大部分家长、老师又会认为,孩子的知识学习更重要,因此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就出现了很多知识、技能的学习,对于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德育教育的内容则忽略不计。即便是部分教师关注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苦于幼儿环保教育类似的知识、技能学习较少,出现无从下手的局面,部分教师甚至照搬照抄他人课件,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从幼儿家庭教育方面分析,环境保护教育不单是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同时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对于幼儿的知识、技能的学习非常关注,但是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却没有足够的关注,比如在日常亲子阅读中,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些与学习汉语拼音、识字等相关的绘本,或是国外经典绘本等等,但对于环境保护教育相关的绘本却很少接触,因此幼儿家庭环境保护教育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

基于上述几方面问题,新教育形势下,教师需要从根本上重视环境保护教育,明确幼儿环保教育目标,为后续的教育方式和内容的选择指明方向。

1.2 方式单一,教育生搬硬套

以往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方式往往过于“简单粗暴”,对幼儿而言缺少足够的吸引力,教育效果并没有呈现出来。一则部分教师对于环保教育认识不充分,并没有深入地分析、研究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符合班级幼儿的教育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只是简单地进行语言传达的方式,或者通过“说服式”教育的方式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二则也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要求以及学习需求。比如:

教师:“小朋友们,平时我们能乱扔垃圾吗?”

幼儿:“不能,因为乱扔垃圾会让环境变得很脏。”

教师:“平时见到过乱扔垃圾的现象吗?”

幼儿:“见到过,我和妈妈去公园的时候就见到过很多人吃东西乱扔包装袋。”

幼儿:“小区里也有人乱扔垃圾,垃圾桶旁边就有很多没扔进去的垃圾,夏天的时候非常臭。”

教师:“那我们能不能乱摘花园里的花朵呢?”

幼儿:“不能,因为花儿会让我们的幼儿园变得更加美丽。”

教师:“平时在洗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我们要节约用水,用完水后要随手关掉水龙头,墙上还贴着标志(节约用水)呢!”

……

通过系列的对话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教师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也有在教学中穿插环境保护教育的环节,幼儿们也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基础知识,但是在具体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却没有考虑到幼儿群体的特殊性,采用问题罗列的方式,试图引导幼儿关注环保,但是方式过于生硬,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前后提问显得非常突兀,不仅如此,幼儿对于单纯的语言教育并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那么此类型的环境保护教育自然也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1.3 活动匮乏,教育内容浅显

环境保护教育应该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活动内容,但是在具体教育活动中并没有组织具体的活动,大部分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依然禁锢于课堂内,并没有延伸到一日活动中。部分教师虽然关注了环境保護教育的延伸,但是往往处于“见招拆招”的状态下,有了问题之后才开展教育活动,比如户外活动时,几个小朋友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到花池边摘了几朵小花在那儿玩耍,然后教师才会针对此类行为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那么此时幼儿的记忆往往也就会停留在不能摘花等事情上,不能举一反三。从根本上分析,此类型的活动就属于短效或无效活动,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形成也起不到积极的作用。

1.4 家园断层,教育效果打折

以往环境保护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充分挖掘家校合作渠道的重要性。一方面家长缺少环境保护意识,家园教育观念也不是非常一致,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教育是让孩子提前学习知识,环境保护教育等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还会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家长在生活中并没有关注环境保护教育,忽视环境保护细节,比如刷牙洗脸不关水龙头,充电器的开关不关闭,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等,潜意识里对幼儿环境保护教育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很少开展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教育活动,忽略了环境保护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也影响了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的效果以及幼儿环保观念的形成。

基于上述几方面问题,在日常幼儿环境保护教育问题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建立起符合环境保护教育以及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体系,从小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2 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策略分析

2.1 明确教育目标,重视环境保护教育

幼儿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确定明确的目标,随后才能根据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设定安排后续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环境保护教育内容多样,因此在不同阶段幼儿环境保护中,教师首先可以设定一个简单的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确定如何将环境保护教育巧妙地渗透到一日活动或五大领域教学过程中。

首先,目标的设定可以按照幼儿年龄段划分,比如小班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目标的设定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像不乱扔垃圾、垃圾丢进垃圾箱;知道噪音的危害,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摘花;关注小动物的生活,热爱小动物。中班幼儿环境保护目标设计可以升级难度,像初步了解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知道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危害、了解水等资源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生产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等。大班幼儿的环境保护教育可以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比如了解水污染的来源,明白水污染的危害,懂得节约用水和保持水资源清洁;了解可再生资源、可回收物品等,领会资源循环价值;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按照幼儿年龄段的不同确定环境保护教育目标更能够确保日常环保教育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同时也能更进一步确保环境保护教育的质量。

其次,目标确定是基础,教师能力的提升是关键。环境保护教育的主导者和参与者是教师,在明确目标指引下,教师势必要从自身知识、技能的提升入手,比如参与一些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类型的培训,借助互联网等平台,搜集整理与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相关的知识与活动,然后再结合本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在学习、探索、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教育能力,确保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顺利实施。

最后,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关键举措之一。那么在日常环境保护教育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教师可以开展家长环境保护教育讲座,从观念、意识上开始重视环境保护教育。随后再结合不同的环境保护教育内容、目标等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帮助家长确定家庭环境保护教育的方向、思路等,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帮助家长制订幼儿家庭环境保护教育的具体活动措施,以确保幼儿教育活动开展的质量。

2.2 拓展教育方式,关注幼儿主体模式

以幼儿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教育活动是提高幼儿环境保护教育效果的关键。在幼儿园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关注“知道不等于做到”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环境保护教育的方式,促进幼儿环境保护教育质量的提升,这也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比如,将传统的讲解环境保护教育活动逐渐转变为项目式环境保护教育,教师针对目前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假大空”的问题,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打造趣味化、灵活化的幼儿环保教育体系,在系列化的活动中充分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对于幼儿来说,单纯的环保讲解等并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趣味化的教育方式,能够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活动体验。课堂趣味环保教育可以从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入手,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比如针对环境保护中的垃圾分类问题,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学习中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之一,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比如儿歌教学、游戏教学等。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先来学一个好玩的儿歌啊!”

“垃圾多,危害大,分类摆放人人夸。

餐厨垃圾单独放,有害垃圾别乱抛。

可回收、其他垃圾,大家把它分清楚,

乱丢垃圾危害大,干干净净利大家。”

以趣味儿歌作为教学引导,不仅能够降低幼儿对众多垃圾进行分类的苦恼,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熟悉各种种类的垃圾分类。儿歌本身对孩子们就非常有吸引力,将垃圾分类的知识融入儿歌的歌词中,孩子们在哼唱过程中就能够熟悉各种垃圾的类别。

在趣味分类教学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趣味实践教学,在材料准备活动中,教师邀请孩子们利用快递纸箱等制作分类垃圾桶,然后又准备各种各样的垃圾,比如厨余垃圾、电池、玻璃瓶、废旧报纸等,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垃圾分类大比拼,看看哪个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可以完全正确地进行分类活动。通过儿歌引导以及趣味实践活动的组织,教师将幼儿需要掌握的内容通过趣味学习、趣味实践等方式呈现出来,有效提升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性。

在儿歌创编等形式的活动设计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自主创编符合班级幼儿认知情况的垃圾分类儿歌,将幼儿不熟悉的内容融入歌词中,还可以鼓励孩子们自己编歌词,然后再进行相对应的旋律创编等等;还可以将环境保护教育与其他活动融合,比如在音乐课上穿插环保儿歌的创编等等,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中时时处处接触环境保护教育,为幼儿搭建更加多元化的环境保护平台,促进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2.3 丰富环保活动,构建环保课程体系

幼儿的兴趣爱好广泛,对于身边一切新鲜的事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趣味教学、趣味实践基础上,教師可以拓展环境保护活动的思路与路径,从更多角度打造符合幼儿学习需求的环境保护教育课程体系。

比如环境保护教育中,可以将趣味阅读、多媒体教学、美术创意、参观水族馆、减少塑料使用等系列活动进行有机融合。以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热点海洋保护为核心,在活动安排时,教师可以先从观看海洋纪录片开始,比方说《蓝色星球》等,海洋保护纪录片不仅充满了各种有趣的知识点,而且画面也比较丰富多彩,非常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和知识结构;BBC蓝色星球系列有大量的动作场面,像剑鱼群追鱼饵等,对孩子的吸引力非常大。以多媒体引入环境保护教育,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配套的绘本故事,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解一些关于海洋保护的更多知识,通过更多类型的书籍让孩子们对保护大自然更感兴趣;还可以找到一些关于解释污染、水循环或海洋食物链的书,借助书中的故事和彩色插图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环境保护课程的兴趣。比方说《珊瑚礁》《世界上所有的水》和《海洋:视觉百科全书》等书籍,这些书籍的内容都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活动过程中能够给幼儿更多的趣味引领。虽然这一类书籍本身属于纪实性书籍,但是也像读故事书和绘本一样感兴趣。借助书籍阅读的过程,将环境保护教育与幼儿阅读有效衔接起来,通过阅读的过程有效提升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的综合效果。

在多媒体情境以及阅读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添加动手实践以及研学环保活动,为幼儿带来不同的环保体验。在动手实践环节,教师借助创意美术区域活动创设了“废旧物品大变身”游戏实践环节,提前组织孩子们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废旧生活物品按照类别收集起来,比如饮料瓶、塑料袋、旧报纸、饼干盒等等,在具体实践中,孩子们分为几个不同小组,开展创意美术创作活动。比如“瓶盖大变身”以各种各样的瓶盖作为创作素材,孩子们根据前期的海洋绘本等内容,设计各种各样的海洋小动物,像鲸鱼、鲨鱼等等;然后又借助报纸、塑料袋等,设计海底世界、鱼缸等活动场景……孩子们合作、交流,设计出了美丽的海底世界,然后讲述着小动物之间的故事。

此外,在幼儿环境保护教育中,还可以专门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开展研学实践活动;通过环保实践活动,带领幼儿真正融入环保队伍中。比如开展“环保研学”活动,主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设定,比方说植树节前后,可以开展“践行环保理念,点燃绿色梦想”主题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落实环保行为。在研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边走边说,为孩子们讲一讲植树节的来历、发展,以及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等等;还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认领一棵小树苗,然后挖坑、种苗、浇水,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能把小树苗种好,如何让小树苗健康成长,有的孩子甚至约好了过一段时间再来看看自己种植的小树苗……在研学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植树节的相关内容,而且通过动手实践劳动的过程,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也是环境保护队伍中的一员。

2.4 衔接家园合作,促进教育效果提升

家校合作是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又一个重要路径,以往幼儿环境保护教育时往往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新教育形势下,环境保护教育要依托家庭教育,一则与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形成系统的衔接,二则帮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首先,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等了解环境保护教育。亲子阅读是幼儿接触外界信息的最为关键的渠道,教师可以为家长推荐一些讲述环保的幼儿读本,通过互动阅读等持续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如此,家长还可以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影片,借助图片、视频等的冲击力引导孩子们融入环保活动中。

其次,家庭生活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其实都体现在细节中,家长要善于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孩子的行为;从生活小事入手,随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比如在洗衣做饭时要做到一水多用、不用水及时关闭、不用电电源断电等等。为了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还可以通过家庭竞赛活动,鼓励幼儿主动发现生活中浪费水电的情况,然后及時纠正家长的行为。如此在洗漱、穿衣、吃饭、出行、购物、用电、用火等环节,家长用自律做个有心人的行为,引导孩子做个有心人,处处都能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环保人”。

再次,家庭环保实践活动可以延伸到亲子游戏中,比如在亲子活动时间可以借助家庭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玩具大变身活动,像奶粉桶制作小沙发等等,既能够激发孩子充分利用废旧材料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也能够促进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不仅如此,在多样化的环境保护活动中也有利于孩子养成废物利用的好习惯,从中获得环保观念和行为。

如此,每个家庭都投入到环境保护教育中,不仅能够为孩子们搭建更加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而且也能够起到寓教于乐、衔接幼儿园生活的教育目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环境保护要从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从教育观念、教育思路、教育方法等诸多维度,明确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目标,以幼儿为主体,拓展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方式、思路,丰富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同时通过系统的环境保护教育课程体系的搭建,丰富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的具体路径,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家庭教育的优势,将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进行延伸,在系统的教育活动中,有效促进环境保护教育综合质量的提升与发展,同时也从小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苏外附属阳山幼儿园)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垃圾幼儿园
环境保护
垃圾去哪了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爱“上”幼儿园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倒垃圾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