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爸爸别走”到“爸爸再见”
——一年级新生分离焦虑个案辅导

2023-12-09 22:15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嘉兴31449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33期
关键词:辅导室沙盘陪伴

◎ 谈 青(浙江省嘉兴海宁市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嘉兴 314499)

一、个案概况

祎祎(化名),女,6岁,一年级新生,是家中的“二宝”,家里还有一个在同学校上四年级的哥哥。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没有任何重大疾病。每天都是爸爸开汽车送祎祎和哥哥上学,这学期刚入学,祎祎就出现了在校门口哭闹、不肯进学校的情况。据祎祎自述,她一到学校门口就特别不想和爸爸分开,她会拼命地哭,哭得很大声,试图以哭泣挽留爸爸,让爸爸一直陪着自己。

据祎祎爸爸口述,祎祎一开始在校门口哭闹,他最初还是有些心疼的。之后,祎祎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从校门口哭闹到教室门口,始终不让他走,最后演变成了陪读。更夸张的是,爸爸哪怕要上个厕所,祎祎都不让,生怕爸爸走掉,甚至跟着去男厕所门口守着。

班主任反馈,祎祎平时在学校很少与人沟通,大多数时候都是爸爸陪着。爸爸在的时候,祎祎上课愿意听讲,能够参与课堂讨论,脸上偶尔也会有笑容;爸爸不在时,祎祎无法独自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学习,一直哭闹,影响了其他学生正常听课,把她请到办公室也无济于事。

二、分析与评估

根据祎祎的种种行为表现,结合班主任及家长的反馈,初步判断祎祎是典型的分离焦虑症。通过和祎祎交谈以及走访家庭,我分析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一)生活环境突变,引发不安情绪

祎祎父母反馈,祎祎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每次一换新的环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特别依赖家里人。祎祎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玩为主到以学习为主;从相对自由的学习时间到一整天的学习时间;要面对陌生的老师和陌生的同学……面对新的学校、新的环境,祎祎感到害怕、不安,产生了焦虑情绪,哭闹、想让父母陪着、不肯去学校就是她焦虑情绪的表现。

(二)家人宠溺过甚,养成依赖性格

祎祎的衣食起居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比较宠溺祎祎,对她照顾得细致入微,使她独立能力比较差。而父母平时工作太忙,无暇顾及祎祎,出于内疚和补偿心理,一到周末,父母就想尽办法弥补祎祎,对祎祎有求必应,因而祎祎对父母产生了很强的依赖心理。

(三)同伴交往欠缺,造成任性的“毛病”

上述家庭教育方式导致祎祎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任性的性格特征——生活中稍不如她意,便以哭闹寻求关注。家人平时都围着祎祎转,让她缺乏同伴交往的机会和技巧。刚进入小学的祎祎不能主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感到特别孤单,加上学习方式与幼儿园时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内心无法适应的祎祎只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哭闹,来宣泄内心的不安,以期引起家人的关注和怜爱,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结合上述分析,确立以下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通过绘画、沙盘等方式,打开祎祎内心,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运用系统脱敏疗法,使祎祎减少哭闹时间和频次,适应新环境。

长期目标:通过绘本阅读、行为矫治等,使祎祎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获得安全感;帮助她树立规则意识,学习独立,融入新集体,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

三、辅导过程

(一)把准“方向盘”:建立温暖的咨访关系

1.通过沙盘游戏,了解学生内心

祎祎第一次进辅导室是偶然的。那天中午,我正准备吃饭,路上经过祎祎的班级,听到有人在哭喊“爸爸别走”,哭声撕心裂肺。

我闻声走近,只见祎祎爸爸一再跟祎祎说自己只是出去办个事情,而且爷爷马上就到学校陪她。可祎祎死活就是不肯,口里一直哭喊:“我只要爸爸!”禁不住祎祎的死缠烂打,爸爸最终带着一股怨气妥协了:“我不走了!什么事情都不办了,你满意了吧!”

见到这一幕,我带着父女俩来到辅导室,我让祎祎和爸爸跟我一起进来。我问祎祎发生了什么事,她有些拘谨,不知是因为被爸爸刚才的话吓到了还是因为对我很陌生不愿意开口,辅导一下子进入了僵局。此刻,我想到了沙盘。于是我邀请祎祎来到沙盘前,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件放入沙盘中,而我则在一旁静静地陪伴和观察。看得出来,祎祎很喜欢沙盘。

第二次带祎祎进辅导室的时候,我对她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爸爸坐在外面等她,祎祎独自跟我进入沙盘室。祎祎思考了一会儿,虽有些不愿意但还是同意了。经过两次沙盘摆放,我初步取得了她的信任。从她的沙盘作品中,我看到的都是比较美好的元素,如色彩鲜艳的花朵、性格温顺的小动物、亲子出游的场景等,这反映出祎祎的内心世界是美好的。

2.创设温馨环境,取得学生信任

接触了几次后,我发现祎祎性格比较内向,在没有爸爸的情况下几乎很少开口。为了让祎祎更好地与我沟通,增加对我的信任感,我特地询问了祎祎爸爸家里有没有祎祎特别喜爱或者依赖的物件。祎祎爸爸给我找来了祎祎房间里的一个抱枕,我还请爸爸拿来全家福放在辅导室。

此后,每当祎祎来到辅导室,我都会拿出这两样属于她的物件:将抱枕放在沙发上,将家庭合照放置在沙发跟前的茶几上。祎祎最初见到这两样东西,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我观察到她很自然地坐在了沙发上并抱起熟悉的抱枕。之后,我跟祎祎聊天,她也没那么拘谨了,回应明显比之前多了,偶尔还会抱着抱枕侧着脑袋思考,就像在自己的房间一样。

3.巧借四格漫画,缓解内心恐惧

祎祎目前还没有融入集体生活,需要我们引导她看到学校生活的美好。因此在第三次辅导中,我决定用绘画艺术疗法帮助她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爱。

在柔和的背景音乐下,我通过专业指导语引导祎祎积极开展绘画创作:“开学这么多天,我们来画一画学校里的人、事、物吧!你最喜欢学校的哪个地方?请你画在第一个格子里。你比较喜欢哪个老师?请把她画在第二个格子里。然后在第三个格子里画一画你的好朋友,在最后一个格子里画一画你和好朋友最喜欢玩的游戏。”

在祎祎进行绘画创作时,我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她,不干预她的创作意图,并协助她将色彩或线条按她的意愿组合成有意义的画面,然后让她依次讲述自己的作品及创作意图。通过引导,祎祎能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绘画作品中,并从中发现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好,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缓解了内心对学校的恐惧。

(二)用好“加速器”: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1.指导家长注重语言艺术,开展有效亲子沟通

初次见到祎祎时,她在校门口死活不肯进校。爸爸也几近崩溃,冲着祎祎大声喊叫:“祎祎,我不用工作了吗?”“我必须要走了,你放手。”“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么不懂事?”

爸爸并不知道他越是用这种方式跟祎祎沟通,祎祎越是听不进去。这种不良的沟通方式只会将祎祎越推越远。于是,我向祎祎父母推荐了《父母的话术》一书,帮助祎祎父母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改善亲子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祎祎父母在和祎祎沟通时学会了以正面的鼓励性话语激励祎祎,祎祎也能听进去一些。

此外,我还创设了一种新的沟通模式——“心旅日记”,让祎祎通过写心情日记的方式将到学校之后的心情以简单的图画或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家长了解祎祎在学校的状态。

2.开启亲子阅读,促进高质量陪伴

祎祎父母之前对孩子的陪伴是无效的——平时忙于工作,一到周末就抱着愧疚心理对孩子有求必应。这样的陪伴其实只是物质层面的付出,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在一次辅导中,我用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引导祎祎勇敢地上学。我发现祎祎很喜欢看绘本,故事讲完后她还沉浸在其中,而且一直不愿意开口说话的她能够在看完绘本后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一欣喜的发现让我豁然开朗。事后,我联系了祎祎的父母,告诉他们祎祎很喜欢绘本故事,并指导他们每天晚上和祎祎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一来可以用绘本故事引导祎祎跨过上学的坎儿,鼓励祎祎学会勇敢和独立;二来借助绘本,父母可以和祎祎进行深度沟通与交流,了解祎祎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及内心的想法。这样的陪伴比周末带孩子出去玩、买零食、吃大餐等更有意义。

3.运用系统脱敏,减少在校陪读频率

针对祎祎需要爸爸陪读的问题,我和她爸爸商量后决定用系统脱敏法逐渐帮助祎祎战胜内心障碍。

第一次,先让祎祎爸爸离开五分钟,由我陪着祎祎,五分钟后,祎祎爸爸准时回来。一开始,祎祎有些抗拒,我和祎祎爸爸不断鼓励她,并承诺爸爸一定会做到。五分钟后,看到爸爸回来,祎祎顿时笑了。

后来,我们由五分钟到半小时,再到半天,最后变成放学后让爸爸第一个来接她;由教室最后一排的陪伴到教室外的走廊陪伴,再到办公室的“等待陪伴”,最后变成放学时在校门口等待。

在慢慢脱离爸爸的过程中,祎祎会出现一些反复。我不时鼓励她,每一次祎祎做到的时候我都会奖励给她笑脸贴纸,还和她约定好五个贴纸就可以换一本课外书。在这样的正强化下,祎祎最终做到了自己独立在教室学习。

(三)画好“同心圆”: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

1.加强师生互动,实现个别关注

有一次,祎祎如约来到心理辅导室。看到她蓬头垢面的样子,我忙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当得知是因为她在体育课上跑步时头上的牛皮筋不见了才没有梳头,我原本悬着的心才放下。紧接着,我拿出了自己备用的一根牛皮筋,温柔地给祎祎扎起了小辫。

这件事之后,我发现祎祎对我的态度发生了细微的变化:不再抗拒我的出现;不再排斥到心理辅导室跟我见面聊天。我每次经过祎祎班级时也总会不由自主地去看望一下她,跟她简单聊几句。这样的关系形成后,祎祎对我越来越亲近。同时,我告诉班主任多关注祎祎,适当降低对她的要求。祎祎在多方的关怀下,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在学校里的哭声少了,欢笑的声音多了;不再依赖爸爸,课下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2.安排伙伴帮扶,收获别样友情

祎祎的分离焦虑一部分源于对家庭成员的过度依赖,另一部分则是自己的任性导致在人际交往方面有些问题,不懂得如何与同学相处,交不到好朋友。

针对此,我和班主任协商,专门给祎祎安排了一个懂事的小男生做同桌,该男生很会照顾人,当祎祎情绪低落的时候,男生会主动关心祎祎,得不到回应时还会向老师反映。

在就餐问题上,我们安排了一个较为活泼的同学和祎祎同桌用餐,目的是让祎祎愉快就餐。针对祎祎上学困难的问题,我们特地打电话给祎祎父母,询问同小区有没有祎祎幼儿园时期比较要好的小伙伴,两人可以一同上学。在同伴的陪伴和帮助下,祎祎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能够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3.运用行为疗法,提升自信

在一个偶然的时机,我们发现祎祎很喜欢帮助老师。于是,我让班主任给祎祎安排了一个小干部的职位,每天帮老师收发作业本。祎祎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和组内的小朋友建立了融洽的关系。并且每一次祎祎出色地完成任务时,班主任都会在班级中实名表扬祎祎。祎祎由此表现得更加积极,对自己的要求逐渐提升,学习上也很快追上了大家的步伐。在一次次表扬中,祎祎的自信心也提升了不少,再也不是那个“爱哭鬼”了。

四、效果与反思

(一)辅导效果

经过三个月的辅导,祎祎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已经恢复正常水平。据我的观察以及班主任和祎祎父母的反馈,祎祎不愿意进学校和需要爸爸陪伴读书的情况已经完全消失。现在的祎祎能在校门口轻松地跟爸爸告别,能勇敢、微笑地走进校门,能自己独立坐在教室里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能自己勇敢面对,并且结交了新的好朋友,这对她来说是不小的进步。

(二)辅导反思

1.坚持儿童为本,多管齐下促成长

一年级新生需要面对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不能及时适应、出现分离焦虑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但每个出现适应问题的学生的背后都隐藏着特殊原因,我们要深入地分析这些原因,因人而异地进行辅导。同时与家长达成共识,家校之间形成协作共育关系,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2.恰当运用沙盘,打破僵局促信任

沙盘在心理辅导中较为常见,几乎每个学校都会配备沙盘和相应的沙具。沙盘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帮我们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打破辅导僵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发展还不足,表达能力相对欠缺,谈话的辅导方式对他们来说并不适用。而沙盘辅导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交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就像在玩游戏,能降低他们的防御心理,实现有效沟通。

3.巧用绘画艺术治疗,创新方式促了解

绘画艺术治疗也是心理教师常用的一种辅导方法。在本案例中,来访者是一名一年级新生,无法很好地完成一幅完整的画。我对绘画方式进行了创新,以四格漫画的形式让她绘出学校里的人、事、物,有效促进了我对她的了解。

在家庭治疗中,我让学生用“心旅日记”这种图画式日记形式将到学校之后的心情记录下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这样的日记形式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使学生能放下心理防御,更顺畅地表达自己。

猜你喜欢
辅导室沙盘陪伴
陪伴
沙盘游戏
ERP电子模拟沙盘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陪伴
高职院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探索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通知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浅析供应链管理沙盘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