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治理机制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完善策略

2023-12-09 23:13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收支会计制度会计人员

俞 婷

(顿力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共同治理机制将企业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利益与企业战略进行融合,并在财务管理和经营发展过程中,将实现共同利益作为首要目标,逐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形成 “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新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共同治理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新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由于经营模式、内容等变化,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共同治理机制下,完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顺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必然趋势。

一、共同治理机制下会计管理工作完善的意义

(一)强化管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基于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管理在单一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向多元化管理模式转型,转型之后企业管理的内容、方式、流程等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利益共同体的效益实现被进一步放大。共同治理机制下,会计管理工作在完善过程中,能够结合企业共同治理机制目标,细化会计管理流程,优化会计管理制度,提升收支管理水平,从价值链角度提升投融资管理决策准确率,对企业强化管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有着一定的帮助。

(二)发挥管理体系效能,助力企业效益最大化

会计管理体系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始终,在会计管理机制完善过程中,能够将制度、战略与企业内部控制融合,促进预算管理落地,并在企业内部形成闭环式管理模式,有利于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履行,同时也为做好企业战略前景规划,助力企业效益最大化提供了基础。

二、共同治理机制下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现阶段共同治理机制下,融资一直是会计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从当前企业融资现状来看,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问题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第一,企业融资过程中主要是以银行借贷、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为主,其中银行借贷所占比例最高。但是银行借贷门槛高,不仅需要质押物,而且审核十分严格,加上银行借贷多为短期融资,利率相对较高,一旦企业遇到经营困境,无法按期归还银行借款,出现债务违约,不仅影响企业资信等级,甚至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第二,融资结构不合理。部分企业融资过程中,过分注重短期效益,忽视了融资规模与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资产总额不变的前提下负债规模不断增加,导致企业的预期现金流入风险与融资的战略规划匹配度不足,影响了企业持续融资的能力,导致会计管理“灵活性”受限。第三,部分企业为了达到融资效果“过度包装”财务数据。企业在对外融资的过程中,其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等相关数据成为反馈企业经营结果和财务状况的核心依据,因此,部分企业为了达到融资目标,不惜进行财务舞弊和财务造假,“过度包装”财务数据,美化经营结果,不仅没有为企业带来预期的融资额度,甚至还会导致企业声誉受损,受到证监会和相关部门的处罚。

(二)会计制度体系精细度不足

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约束会计行为,保证共同治理机制目标落地的关键。但是,共同治理机制下,会计管理体系完善的过程中,会计制度体系建设与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首先,部分企业的会计制度相对较为粗放,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制度内容没有系统的框架网格,甚至在日常的工作中,会计人员只能按照自身的理解和自觉性去执行相应岗位制度,企业想要通过规范会计制度和整顿会计工作秩序,难度很大。其次,一些企业在制定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将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资金管理的关键环节,例如,预算制度、收支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管理制度因其不够完善,一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环节出现问题,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相互推诿,不能第一时间明确责任人,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增加,对会计管理工作的完善十分不利。

(三)信息平台功能受限,收支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引入信息化系统服务于会计工作已成为常态,企业以信息化平台为媒介,不仅实现了银企资金有效对接,同时,还能根据资金流向,明确资金使用用途,提升信息沟通交流效率同时,保证资金安全。虽然信息平台在企业收支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最终的成效来看,并不尽如人意。一是信息平台功能没有被深度挖掘,资金收支管理体系与信息共享平台的融合程度不深,更没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建立完善的资金收支管理体系,导致后期资金收支管理模式与企业的战略需求脱节。二是信息系统平台资金管理效率滞后。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会根据需求设立子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更加复杂,对企业资金收支管理要求更高。但是当前,部分企业信息系统平台资金管理与业财融合程度低,收支账户数量多,管理难度大,影响了资金收支管理效率。三是没有对收支资金形成动态的监督管理模式。现阶段部分信息化平台虽然有建模、风险预警功能,但是在实际收支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以资金变动轨迹为主线,对收入和支出的资金进行动态监督,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

(四)对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

会计人员是会计管理工作执行的关键,共同治理机制不仅要求会计人员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及风险识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共同治理机制的“精髓”,完善会计管理工作。但是,从企业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现状来看,与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第一,管理者对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将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股东权益最大化层面,认为会计人员只要能够完成日常工作,满足日常会计管理需求,那么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就达到了会计管理工作完善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企业没有针对会计人员执行“人才养成”战略,也没有组建“会计人才数据信息库”,甚至只有简单的岗前培训,导致会计人员后续学习教育能力不足,会计人员素养参差不齐。第二,共同治理机制下业财融合能力提升,“半自动”化的财务处理模式下会计人员数量锐减,部分会计人员根据需求延伸到业务前端,重新组成新的财务BP 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在原有的基础,还需要掌握业务环节、市场营销、管理等相关内容,但是,当前部分企业会计人员准入门槛过低,会计人员不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影响了会计管理工作完善进程。

(五)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存在矛盾

大部分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相互分离,但是,企业管理者多是被聘用形式,因此,在企业经营发展中,所有者和管理者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所有者给管理者巨大的业绩、利润压力,同时,所有者在希望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务的同时,希望以极小的成本支付给管理者,这种情况下,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被放大。在共同治理机制下会计管理工作想要发挥成效,需要先解决所有者和管理者的矛盾。

(六)利益相关者之间平衡点很难界定

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较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尤其是内部利益相关者还存在利益分配,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将会导致矛盾激化,出现经营管理风险。所以,共同治理机制下,会计管理工作需要准确定位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化解利益相关者之间矛盾,为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基础和前提,也为共同治理成效的发挥提供可能。

三、完善共同治理机制下会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

共同治理机制下会计管理工作的完善,首先应该从融资视角入手,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

1.拓展融资渠道

以企业经营现状为前提,提升内部融资能力。合法进行内部融资下,管理层在融资过程中,不需要向外界披露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情况,能更好地降低融资成本,规避融资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损失,因此,企业在拓展融资渠道的过程中,提升内融比率是拓展融资渠道的“第一步”。

2.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模式

企业在进行外部融资的过程中,除了银行借贷、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还可以进行P2P 融资、租赁融资、民间借贷、供应链融资,通过拓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规避财务风险。例如,当前企业融资可以进行银行承兑融资,既能解决企业融资需求,还能降低融资成本费用。

3.规避融资过程中 “过度包装”行为

企业要明确“过度包装”后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仅会受到证监会和相关机构的惩罚,同时自身的声誉、资信、效益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损,因此,企业需要强化内部管控能力,规避“过度包装”行为。

(二)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体系,实施精细化管控

不同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体系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行业会计管理差异,加快会计制度体系建设步伐。首先,设定会计制度整体框架,针对不同的会计管理环节,有详有简,在企业内部明确会计制度思路,紧盯主责主业,将会计管理制度嵌入内部控制中,创新会计制度细则,优化会计制度流程,将会计制度范围延展到供应链、价值链层面,在保证会计制度灵活性的同时,将会计制度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最大化。其次,将会计制度体系覆盖到会计管理的各个层面,细化权责,将会计制度按照“事前计划、事中管控、事后审计”三个不同的阶段,在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有序推进,保证会计管理做到有章可守,有规可依。

(三)发挥信息价值,提升收支管理能力

发挥信息价值,提升收支管理能力,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以当前信息共享平台为媒介,强化会计信息系统、资金收支系统、财务核算系统的有效对接,优化资金收支管理流程,提升资金收支审批效率。例如,完善银企对接平台功能,对收支的账户、名称、金额进行快速审核,慎重确认付款事项,保障资金安全。其次,深度挖掘信息化平台资金功能,构建智能化的资金收支预警机制,实时掌握企业资金支付风险。例如,在预警机制建设过程中,可以针对同金额付款预警、相同单笔付款预警、累计超限额付款预警,通过信息化系统与会计人员的相互协同配合,规避资金支付风险,严格把控资金收支“关口”。最后,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资金收支管理能力不足,与资金收支过程管控存在“短板”有直接关系,因此,企业可以深化业财融合能力,制定科学、严谨、有效的资金计划,将资金计划贯穿于资金付款业务的事前、事中各个阶段,增强资金过程管控力度,提升收支管理能力。

(四)构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团队

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团队是会计管理工作完善的重中之重。在构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团队的过程中,企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积极制定复合型人才养成计划,定期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内容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业务管理、审计、营销、风险识别等多个层面,保证会计人员明确共同治理机制的同时,为会计管理工作的完善积蓄人才力量。二是从会计管理机制建设视角出发,提升会计人才准入门槛,在会计人员招聘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岗位财务BP 岗位、会计其他岗位需求,提升会计人员考核难度,尤其是要对岗位素质要求进行全面考察,保证招聘的人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适应会计管理的各项工作。三是积极与培训机构合作,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执行“订单式”人才引进计划。将会计管理工作完善的内容与培训机构教学内容进行协同,在降低人才培训周期的同时,还能保证会计人员团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是共同治理机制下会计管理工作完善的关键。

(五)解决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代理矛盾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制度下,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共同治理机制下,应该及时解决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代理矛盾,协调两者关系,从而达到目标价值的趋同。首先,管理者可以通过股权激励政策,通过适度的绩效手段,解决两者之间矛盾。例如,企业以股权激励机制为抓手,在企业内部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生态经营模式,促使管理者与所有者一样成为企业的“主人”,以期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其次,优化组织结构,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机能。管理者在所有者制定的巨大业绩压力下,为了达到股东利益目标,采取财务舞弊等极端手段,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解决所有者和管理者的矛盾,甚至还会影响组织结构制衡作用的发挥。所以,企业在解决所有者和管理者矛盾过程中,可以优化组织结构,改善各部门管理职能,减轻管理者业绩压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六)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共同治理机制下利益相关者的关联作用被进一步放大,明确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寻求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是共同治理机制理论价值最大化的关键步骤。第一,企业需要明确大股东、小股东存在的利益冲突,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发挥监事会作用,平衡大股东和小股东利益关系,规避“一股独大”现象,提升小股东地位,强化小股东话语权,平衡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关系。第二,企业经营管理中利益相关者最突出的矛盾凸显在利润分配层面,一旦企业不能平衡利益相关者之间利润分配关系,不仅会激化矛盾,甚至还会为企业经营发展埋下“隐患”。所以,在利益分配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利益相关者的持股比例、贡献比率等指标对利润内容进行分配,一方面平衡利益诉求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共同治理机制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在共同治理机制下,会计管理工作的完善,既要全面衡量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还要立足于企业会计管理战略层面,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积极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体系,实施精细化管控。发挥信息价值,提升收支管理能力。构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团队,强化共同治理机制效能发挥的同时,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收支会计制度会计人员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2016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收支两条线”生与死
曾被寄予厚望的“收支两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