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蛮野一家》字幕翻译分析

2023-12-10 13:07
名家名作 2023年21期
关键词:字幕赏析纪录片

方 云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世界日益开放,各国的关系越发密切。承载着流行文化的电视剧是现实世界的缩影,是不同文化的桥梁。而纪录片恰好能帮助中西方来了解对方的文化,本文的研究对象《蛮野一家》是一部真人秀系列纪录片。据探索频道介绍,比利和他的妻子艾米,以及他们的七个成年孩子,远离现代文明,与世隔绝,自称是“狼群”,独自在山上生活。本文选取的材料为第六季的特别篇,即回顾了第六季这一家发生的事。本文针对该剧集,总结纪录片的语言特点,探讨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用到的翻译策略,以及如何将片中文化传递给中国观众,以期解决纪录片字幕翻译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促进各方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纪录片字幕翻译简介

(一)电视纪录片简介

纪录片是用现实的生活作为创作的材料,用真人真事作为表现的对象,把表现现实作为精髓,对这一现实进行艺术的处理,希望能引起人们的深思,纪录片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电影、电视等。电视纪录片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真实性,正如新闻和其他纪实类节目那样,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电视纪录片需要制作者以实在为依据或为前提,用诚恳、科学和严谨的方式去面对人生和创作。二是纪实性,纪实性也是电视纪录片的本质,它是与现实的关联,是一种格调、一种表现手法。纪实手法是纪录片创作中最为基础的技巧。电视纪录片起源于西方欧美国家,其创作过程中,由于需要面对的是海外观众,除了要有市场意识之外还需要关注到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同时还需要以一种容易为彼此观众所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创作。

(二)翻译电视纪录片字幕的意义

电视纪录片中记录的情景和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这也使纪录片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了格外重要的作用。纪录片字幕的翻译是翻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字幕翻译在翻译研究中处于边缘化地位。(李靖,2016)我国引进大批纪录片,但翻译市场上有大量良莠不齐的译制片,误译、漏译、错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电视纪录片是促进文化交流最直接的工具,而纪录片字幕水平的参差不齐并不利于观众感受纪录片的魅力,也会让人对他国文化产生误解,从而阻碍文化的传播。

二、《蛮野一家》的语言特征

影视翻译专家钱绍昌指出,影视语言既含一般文学语言的要素,但又有它自身的特点: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聆听性,指让观众耳熟能详,例如he、she、it 译成中文同音,必须让听者明白;综合性,指译文(对白或旁白)须与画面、音响、演员表演等和谐一致;瞬间性,指让观众一听即懂,无须多加思索;通俗性,指对白通俗易懂;无注性,指译者不得加注。(钱绍昌,2000)例如该集《蛮野一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While Rain takes a passive approach...”若直译则为“小雨消极对待”,此译文并不符合瞬间性和通俗性原则,观众无法清楚即刻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改译为“小雨采用守株待兔的方式”则没有偏离原文的意思,用“守株待兔”更易让目的语观众理解剧情。这五大特征同样适用于电视纪录片,但除此之外,不同题材电视纪录片的语言风格也有所不同,就《蛮野一家》来说,影片语言为人物对话为主,旁白解说为辅,人物对话较为碎片化,而在纪录片字幕的翻译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字幕要简洁,将复杂的句子转化为简单句,将深晦的词汇转变为简单、通俗的词汇,以此来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以下将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对《蛮野一家》第六季特别篇的字幕进行赏析。

三、字幕翻译的考虑因素及翻译策略

由于电视纪录片字幕本身有所限制,如时间与空间、文化差异、视听配合等,电视纪录片的字幕翻译与一般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有所区别,本部分结合电视纪录片字幕的特征对《蛮野一家》的部分字幕进行赏析。

(一)时间与空间限制

电视纪录片的字幕要与画面和片中人物的话语同步,在屏幕上的显示时间极短,因此观众无法细细品读每一句台词或解说词,所以译员需用最简洁的语言将纪录片台词完整展现,切忌漏译,同时也要保证字幕的可读性。De Linde 于1995 年提出了“缩减式翻译”,由于电视纪录片有着时间限制的特征,所以“缩减式翻译”是一种译员经常使用的翻译策略。译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传达原台词完整信息的基础上运用摘译、缩译等方法进行取舍,适当省去一些不必要的成分,采用浓缩性的语言。(李运兴,2001)除此之外,纪录片字幕翻译还有空间上的限制,即屏幕所能容纳的字幕长度有限,屏幕上最多出现两行字幕,否则会影响画面效果。所以字幕翻译者翻译出的句子不能过长,最好也不要使用过多解释性的语言或注释。鉴于字幕翻译空间上的限制,译者通常会使用上义词来对原文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如在该集《蛮野一家》中,“Here comes dad with E4.”一句中的“E4”则概括为“推土机”。

例1:[01:02:00]One of the hardest parts about,you know, the fire is not being able to, to know what we’ve lost. My main thing was North Star. I feel like the Ranch has made us stronger. And it’s,it’s prepared us for situations like this cause we know we can get through it.

初译:火灾里最为艰难的是,我们没法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我主要在乎的是北极星牧场,我觉得牧场让我们变得更强大,它让我们面对这样的情况,也能有所准备,我们知道我们可以渡过难关。

改译:火灾里最为艰难的是,我们不确定自己失去了什么,我最在乎的是北极星牧场,我觉得牧场让我们变得更强大,它让我们对这种情况有所准备,我们知道自己可以渡过难关。

赏析:该段为本集中的人物台词,在初译中,译文语言较为烦琐和口语化,虽然原文也是口语,但将其处理为字幕时,需要将其处理得偏于书面语言。初译中用的“没法知道”便过于口语化,不适合放在译制片字幕上,改译为“不确定”,更加简洁、书面。“main things”初译为“主要在乎”,为“欧式中文”,较为生硬,改译后为“最在乎”既符合目的语观众的说话习惯,又简洁了字幕。此外,在处理原文中大量“you know”等语气词时,译者也选择将其删减,这样一来,字幕也更加简洁,清楚易懂。

例2:[01:01:27]...and faces the unexpected...

初译:面临意料之外的事。

改译:遭遇意外。

赏析:此句为剧集中的解说词,初译虽然译出了原文本的意思,但对于电视字幕来说不够流畅,也难以让观众一眼理解,改译后译文更加简单,却没有改变原文的意思,也解决了字幕翻译中字幕停留时间的限制。

例3:[01:02:26]From the highest of highs to the lowest of lows...

初译:有最巅峰的时刻,也有最低谷的时刻。

改译:从巅峰到谷底。

赏析:此句也是剧集中的解说词,初译中的“的时刻”反复使用,略显啰唆,并不符合字幕停留时间短的原则。改译后台词从15 字缩短为6 字,从原台词文档中可以得知,此句出现在画面上的时间为1 秒,因此改译后的译本更能让观众在1 秒中看清台词,同时也不会影响画面效果。

(二)文化差异

Jorge Díaz Cintas 在Subtitl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s 中阐述到:“文化概念即是与某个群体的文化、历史、地理密切相关的内容,会给翻译带来极大挑战。”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语系由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支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表述差异在电视纪录片中随处可见。不同的语言代表了不同民族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语言表达方式。针对这一特征,字幕翻译者在翻译时要注意用词的推敲,更要注意一词多义。也由于有文化差异,表达上也会有差异,如果按照英文中的表达方式直译的话,就会导致汉译字幕欧化严重,看起来生硬别扭。译者要注意变通,要摆脱英语思维。

例4:[01:02:40]Let’s do this before we get buried.

初译:快点儿干吧,趁我们还没被雪埋了。

改译:趁我们还没被雪埋了,快点儿干吧。

赏析:该句初译语序与原文完全一致,却不符合目的语观众的说话顺序,听起来略显别扭,改译后改变了顺序,将原因“趁我们还没被雪埋了”放在前面,将结果“快点儿干吧”放在后面,这样就符合目的语观众的思维方式了,便于观众理解。

例5:[01:04:20]Alright, bring us into port and stop us down here.

初译:好了,带我们到港口去吧,我们就在这儿停下。

改译:好了,我们到站了,就在这儿停下。

赏析:原文中的“port”一词意为“港口、口岸、(外接设备的)端口”,初译就把该词直译为“港口”,但剧中前后都未出现港口场景,这样的译文过于生硬,目的语观众也无法理解此句的意思。初译文上下文不连贯,“带我们到港口去”与“我们就在这儿停下”两句并无逻辑关系,因此,“port”显然不能译为“港口”,改译后将其处理为“到站”便合乎情理,也与“就在这儿停下”有逻辑关系。此外,改译后,删去了第二个“我们”,也让字幕更加简洁,不显啰唆。

例6:[01:17:36]He sees that we have his kill.

初译:它看到了我们占据了它的战利品。

改译:它看到了我们占据了它的猎物。

赏析:此句的翻译重点为“kill”一词,初译将其译为“战利品”,虽然该词大意无误,但过于拟人化,而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去拟人化是很重要的一步,改译后为“猎物”更符合片中的情景,与对话中的“He”也更相符。除此之外,句中的“He”在译为汉语时也需都处理成“它”,以此来区分人类和其他生物。虽然在西方文化中会称动物为“he/she”,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在汉语中,多将其统一为“它”。

(三)审美艺术

在电视纪录片中,要求字幕通俗易懂、自然流畅。还要考虑纪录片的内容以及风格,并让字幕的语言风格与纪录片风格一致。《蛮野一家》为家庭纪录片,主角是规避城市而居的一家人,因此他们的对话风格也较为随意。因此,在字幕中要尽量少地使用拗口的专业术语,否则将影响观众观看时的思维连贯性。《蛮野一家》中说话人的语速也较快,而字幕在屏幕上出现的时间仅为几秒,所以字幕的翻译也要做到简洁,要能够让观众实时有效地获取信息。

例7:[01:20:46]And my spirit from all three.

初译:把我的精神抽离出去。

改译:魂飞魄散。

赏析:此句是片中的哥哥在回答片中妹妹的问题:“现在你觉得怎么样?”(Now what are you thinking?)初译采用了完全直译的方法,效果却牛头不对马嘴,也不符合目的语观众的说话习惯,显得字幕别扭、拗口。改译用了意译的方法,用了汉语中的成语“魂飞魄散”来传达原台词的意思,既减少了字幕的字数,让字幕更为简洁,又符合目的语观众的说话习惯。

例8:[01:21:27]Tell me you are not loving that.[01:21:29]Not loving it. Really creepy.

初译:别跟我说你已经爱上它了。

没有,这真的很怪异。

改译:告诉我,你不喜欢。

不喜欢,感觉有点儿毛骨悚然。

赏析:Jorge Díaz Cintas 和Alme Remael 在Audiovisual Translation:Subtitling 提道:“人物角色间的亲密度可以决定对话的形式正式与否。”由语境和剧情可知,这两句为兄妹之间的对话,相对而言较为随意,因此在翻译时也不用过于正式。初译依旧用了直译的方法,句式冗长、拗口,且将“Not loving it.”直接译为“没有”也不符合汉语中的回答形式。改译后句式简洁,同时在回答时直接回答“不喜欢”也更加符合中国人的回答习惯。此外,改译版还用到了“毛骨悚然”,在字幕中使用四字成语往往也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例9:[01:32:31]We lost the battle, we won’t lose the war, kinda thing.

初译:这次我们失败了,但最后会成功的。

改译:一时的失败不代表一世的失败。

赏析:根据语境,这句话是在片中两兄弟建造房子时失败后互相安慰时说的。在英文中,“battle”意为战争中一次较全面、时间较长的战斗,而“war”则为战争的总称,二者有从属的关系,即可以将原文理解为“一次战斗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总战争的失败”。初译并没有翻译出从属的关系,偏离于原意,且行文混乱,改译后,“一世”包含了“一时”,对应了“战斗”与“战争”的关系,且行文对仗,有美感,不论是看起来还是读起来都更为流畅。

四、结语

作为一种传播文化和增进各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电视纪录片字幕翻译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广大翻译工作者们的关注。文章针对电视纪录片字幕翻译特点,以探索频道纪录片《蛮野一家》汉译为例,加以批判和欣赏,提出电视纪录片字幕翻译策略。为确保电视纪录片字幕翻译质量,翻译工作者应做到:一是认识纪录片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二是认真分析字幕中的文本信息和画面内容,使两者保持一致。三是采取恰当的减译、通俗化翻译、重视语言习惯差异、重视词语推敲运用等翻译策略,以此来完成高质量的字幕翻译任务。

此次对《蛮野一家》字幕的赏析让笔者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合格的电视纪录片字幕翻译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各类语言技巧,还要有开阔的视野和卓越的学识。电视纪录片字幕翻译与文学、学术论文等文体的翻译不同,它侧重于用简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纪录片的内容与感情,此类字幕翻译要求翻译人员做到合理取舍,以达到最好的画面呈现效果,这类字幕翻译中所涉及的社会文化现象需要广大英文纪录片爱好者了解中外语言的不同,才能准确理解纪录片所要传递的含义,纪录片中其他可供研究的方面还有很多,笔者期望更多的翻译工作者可以关注到这一点,以期实现多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猜你喜欢
字幕赏析纪录片
Word和Excel联手字幕添加更高效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种基于单片机16×32点阵动态字幕的设计
整合适应选择度下的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以《冰河世纪》的字幕汉译为例
论纪录片的字幕翻译策略
步辇图赏析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